第602章 賊酋遊街,民間的輿論又轉了

“遼南大捷,全賴皇上調度得當,將士用命。”

“此戰足以振奮天下人心,令番邦不敢小覷我大明,我大明恢復永樂榮光已經是近在咫尺。”

“臣爲皇上賀,爲大明賀!”

亂哄哄的朝中,張好古率先對着皇座上的朱由校躬身。

餘下的文武羣臣也反應過來了,如今狗皇帝氣勢正盛,手握兵權財政,又兼兩次大勝在身,不能亂來。

於是文武羣臣也紛紛拜服:“臣等爲皇上賀,爲大明賀。”

朱由校看着這些不情不願彎下腰的羣臣,他們明明看自己不順眼,還要不得不給自己道賀,這種感覺讓朱由校由衷的暢快,他忍不住笑了起來:“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文武羣臣聽着朱由校的笑聲,怎麼聽怎麼不是滋味。

這狗皇帝怎麼就打贏了呢?

大明輸給韃虜很正常,這怎麼狗皇帝這個昏君上來,打贏韃虜變得這麼輕鬆了?

這還是大明嗎?

他們是絕對不會承認新政對大明的效果的,他們只能是一遍遍催眠自己,這是狗皇帝走運了,這樣的運氣長久不了,到頭來大明肯定還會回到正軌上來的。

一遍遍催眠着自己,這些人才能舒服一些,他們可不想見大明好,大明好不就說明他們錯了?

他們讀書人怎麼可能錯?

錯的一定是賤民,是狗皇帝!

這些人催眠着自己,那簡直是快把自己給感動了。

而朱由校現在可不在乎這些人想什麼。

我天啓一朝,朕口銜天憲,容得着你們這些腐儒指手畫腳了?

“來人,把代善和這些韃子統統給朕拖到京城裡,遊街三日,三日後,朕要用他們的人頭,祭太廟。”

羣臣還能說什麼?

只能是低頭納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狗皇帝很高興,他非常高興。

又是一次大捷,這讓狗皇帝的信心直接膨脹,他現在再也不擔心遼東的韃子了,也不會去擔心什麼地主豪強,什麼南國的士紳藩王了。

懂不懂什麼叫做雄兵在手,天下我有啊!

遼南兩萬新軍就能大敗皇太極,按照皇太極>關寧鐵騎>九邊>北國兵>南國兵來看,兩萬新軍抵的上四萬真滿洲,八萬遼東兵,二十萬衛所兵。

這不是吹,而是新軍的戰鬥力真的如此強悍。

日復一日的訓練,不限量的彈藥消耗,加上充足的糧餉,豐富的食物,新軍訓練出來的職業軍人身體素質也好,軍事素養也好,都是頂尖的。

更何況分了田產,家眷能養活的新軍,還有家人BUFF,打起仗來悍不畏死,韃子都不是對手了,南國那些酒囊飯袋還能阻攔朕不成?!

朱由校看南國那些藩王和地主不順眼很久了,特麼朕的地都讓張師傅給分了,你們憑什麼還有那麼多地,那麼多僕人?

遲早都給朕拿出來!

至於親戚?

朕是怎麼沒記得有你們這些手足兄弟親戚啊?

從明初分家分到現在了,誰是誰啊。

這三日,北京城的老百姓可算是開了眼了。

韃子的大貝勒代善,皇后哲哲,一衆韃子的貴族被錦衣衛帶着在北京城裡遊了三天,可謂是讓老百姓見識到了什麼叫韃子貴族。

而隨後三千韃子俘虜,上萬顆韃子腦袋更是讓老百姓徹底見識到了大明的武德究竟有多麼充沛,大明到底多麼強大。

那一片片光禿禿的腦袋和那細溜溜的金錢鼠尾,這些都是真韃子,不是假韃子啊!

而隨着袁崇煥的遼南新軍對峙皇太極,大破瀋陽城,連帶着克復鞍山,鳳城,丹東的消息傳開,民間的輿論又一次轉變了風口。

之前怎麼譏諷朝廷軟腳蝦,除了問老百姓要錢要糧什麼都不會,現在就開始誇朝廷多麼強大,威服四方,大明百姓生活多好。

嗯,現在誇朝廷的,和之前譏諷朝廷的都是一羣人,這很現實。

老百姓就是這樣,輸了罵,贏了誇,若說老百姓真想看朝廷輸,那可能嗎?

都是大明的百姓,在大明生活,誰願意朝廷輸啊。

之前恨朝廷沒用,可現在,一個個都興奮的誇起了朝廷,天啓皇帝變成了少有的明君賢主,是堪比唐太宗明成祖的千古一帝,張好古也不是什麼奸相權相而是大明的良相,當之無愧的首輔。

這一場大勝,對大明民間的激勵是很難想象的,它告訴大明的子民,大明不再是過去那個大明瞭,朝廷所說的一切都在逐漸變成真的,大明會越來越好,直至恢復永樂盛世之時,飲馬瀚海,南下西洋,威服四方。

一時間,大明百姓走路都是昂首挺胸,驕傲的不行。

張好古很樂意看到這樣的畫面,大明百姓驕傲一點怎麼了?

我大明盛世天下,萬邦來朝,國大民驕,伱能奈我何?

三日遊街後,朱由校穿着天子冕服帶着皇后張嫣,皇太子朱慈燃,還有從勞改營趕回來的信王朱由校,一直在京城裡的周王朱恭枵,加上張好古,以及大明的在京朝臣,浩浩蕩蕩的祭拜太廟。

這與其說是祭拜太廟,不如說是昭告天下:爾等都給朕看看,朕多牛筆!

朱由校搖頭晃腦的聽着內閣閣老,禮部尚書張瑞圖親自撰寫的文章,那是極盡溢美之詞,把他的豐功偉績非常詳細的講給了大明的列祖列宗,告訴他們,朱由校做到多好,大明現在多強,大明百姓生活多麼富裕,大明的國庫又是多麼的充盈

到了最後,朱由校大手一揮:“斬敵酋,祭天!”

代善以及韃子一衆貴族被推上來押在地上,一柄柄大刀高高舉起隨後揮下,伴隨着血液噴涌,一個個瞪大了眼睛的腦袋滾落在地上,朱由檢和一些文臣武將嚇得臉色慘白,身體顫顫巍巍愣是不敢出聲。

而如今大明第一拳擊手,拳王泰森來了都得跪地認爹的朱由校則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此戰之勝,非朕全功。”

“賴遼南將士用命,軍民一心,方纔有此大勝,如此大勝,不賞不足以彰顯朝廷公允。”

“下旨,朕要重賞遼南將士,以慰天下人心!”

第600章 遼東敗了,你狗皇帝就一點責任都沒第234章 秋後算賬,先殺個人頭滾滾再說!第197章 伯爵之子,我敢殺他!第375章 意識形態很重要,一網打盡引章書院第868章 你農民爺爺教你做人了!第459章 一路哭何如一家哭? 滅了孔老爺全家第770章 市場飽和了?那就搞個大明版雙十一第86章 因禍得福,投奔張好古,剎那天地寬!第578章 此生唯有竭盡全力,效死而已!第86章 因禍得福,投奔張好古,剎那天地寬!第195章 祭獻你的人頭,來試試大明律的斤兩第352章 這一天,大明終於回想起了,曾經被第778章 漕運罷工,威脅朝廷?第861章 十一萬大軍投靠張相,崇禎傻眼!第464章 讓老百姓好好的教育教育這羣讀書人第43章 張黨,魏公公上門送黃金?第339章 朱由校的憤怒:勳貴吸血兩百年,也第669章 遼東大儒:飛球能燒城?真的嗎?我第144章 捷報入京!第515章 周王:我冤啊!第767章 四夷震動,民生安定四海鹹服,天啓第616章 零傷亡,活捉敵酋!第407章 政治宣傳起效果,遼東百姓大規模移第460章 張皇后和張好古統一戰線:你見過王第69章 賑濟災民!第517章 河南士紳:周王,我×你!第823章 君臣之爭,罷官奪相第525章 雜交水稻,徐光啓的這些年!第208章 朱由校:艹……怎麼這麼有錢?第883章 三陝喜迎史可法, 大同社回來了!第606章 潤!潤!潤!大清國的百姓潤大明!第751章 新商稅,元輔又對自家下刀子了!!第508章 正義執行,青天來了!第98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774章 天啓十二年的財政收入,破萬億!第372章 衆志成城,補天裂!第1章 重生大明,我是相聲世界的張好古第186章 炮轟武定侯府,活捉郭成!第233章 罰沒,抄家,分田,朝堂炸鍋!第909章 沒有你,對我很重要!第124章 永定縣見聞,一邊是血流成河,一邊第377章 你狗日的,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第116章 狗官,該殺!第728章 天啓十一年,一個新時代正在宣告它第599章 大明上下炸鍋了!第827章 臉皮撕破,讓張好古趕緊離開京城!第69章 賑濟災民!第312章 大明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第349章 朱由校:“沃日,這麼多地?”第314章 慘烈的廝殺,殺出去!第169章 上到功勳貴族,下到奸詐糧商,全都第701章 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第632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600章 遼東敗了,你狗皇帝就一點責任都沒第303章 暴富的正興縣,朱由校的大基建計劃第903章 功德林內,衆人覆盤,感嘆大明日落第747章 大轉變,大明士紳商賈迫不及待的想第303章 暴富的正興縣,朱由校的大基建計劃第273章 百姓,朕的的骨肉子民,親王,跟朕第888章 萬稅,萬稅,萬萬稅!第176章 你祖宗的臉,全都讓你丟盡了!第151章 別看當初鬧得歡,現在全部拉清單!第181章 丹書鐵券?朕覺得它沒用!第751章 新商稅,元輔又對自家下刀子了!!第31章 熊廷弼!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321章 絕命,給努爾哈赤的致命一擊!第552章 老子和兒子,精彩絕倫!第690章 紙醉金迷,揚州瘦馬!第759章 大明版,張好古計劃第468章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呸,怎麼餓死第160章 幾個腦袋啊?敢打皇上?第106章 朕,要大開殺戒!第147章 公審趙南星!第753章 打尼德蘭人?我們弗朗機人一定幫幫第308章 孫傳庭殺瘋了,一路凱歌,接連不斷第159章 錦衣衛辦案?辦到皇上頭上,你是怎第498章 埋給皇太極的大雷,大明的禍害開始第216章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第853章 崇禎的倒行逆施,回來了,都回來了第67章 人至賤則無敵!第884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第728章 天啓十一年,一個新時代正在宣告它第488章 《東林報》的腦殘行爲, 好一個只會第622章 不能反啊,反了,地就沒了!第217章 聖旨是吧?來,現場給你寫一份!第683章 小冰河期將至,大明朝廷的難關第362章 廢世襲,天下轟動!第493章 大同書院的見聞,寒門讀書人的震撼第568章 當初有多撒歡,現在就要面臨多大的第725章 南方推新政,北方培養工業人才!第72章 打工不給錢, 還有天理麼?還有法律第812章 誰也別想好過,都得把租子給王爺交第324章 恐怖的戰損比,朱元璋看了要沉默,第286章 真廢了,怎麼樣,刺不刺激,意不意第155章 朕之肱骨,豈可受凍於酷寒?第895章 崇禎傻眼了,崇禎要遷都了!第835章 皇太極請降:小國蠻王向大明乞降第316章 城頭之上斬阿敏,張皇后要生產了!第649章 新舊之爭,朝堂民間大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