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明軍出塞,打出成祖的威風!

“三大營可堪一戰?”

朱由校問道。

自天啓六年,由新軍開始訓練重組三大營開始,到現在天氣九年,不過兩年多的時間,這三大營訓練成個甚麼樣子,朱由校心裡是真沒底啊。

“皇上,既然定遠伯說三大營可用,不如咱們去看看?”張好古也是有心幫曹文昭一把。

朱由校點了點頭:“是該去看看了,定遠伯,明日朕去校場,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

曹文昭眼看真的有了機會,立刻說道:“請皇上放心!”

翌日,打着儀仗的朱由校和張好古抵達京營校場。

而此時的校場上,五萬明軍將士已經列陣待命了。

穿着鎧甲的朱由校登上校臺,看到的就是那隊列整齊,黑壓壓的明軍將士。

在陣列最前方,一杆杆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而旗下就是一名名騎着戰馬,手握大旗的明軍騎士,在大旗後面是數不清的各種令旗,一眼望去,彷彿看不到盡頭一樣。

同樣身穿鐵甲,頭戴鐵盔的曹文昭給朱由校介紹着:“皇上,中間是五軍營,如今五軍營共有前後左右四營步卒兩萬,中軍騎兵一萬,共三萬人。”

“左側是三千營,三千營現有左中右三營共騎兵六千。”

“右邊是神機營,其中炮營兩營,一營轄兩千斤,三千斤,五千斤大將軍炮共三百五十門;一營轄子母炮,虎蹲炮等共六百門;除此還有火箭營,轄長蛇破陣箭,羣豹橫奔箭,百虎齊奔箭等火器火箭一百二十車;還有兩營爲火槍營,轄八千火槍手。”

朱由校看着那站在校場中屹立不動的新軍,滿意的點了點頭。

一旁的曹文昭發出示意,校臺兩側的部將立刻揮動大旗,校場之上五萬明軍齊聲高喊起來:“明軍威武!明軍威武!”

五萬將士的齊聲高喊,宛如山呼雷震,朱由校都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這就是如今的明軍嗎?

一時間,心神激盪的朱由校恨不得學習成祖他老人家,率軍去來一次天啓朝的五徵漠北,好好過一把帥師伐國,開疆拓土的癮。

緊接着,曹文昭再次示意揮動令旗,明軍將士再次齊聲喊道:“大明萬勝!”

那山呼海嘯的聲浪,徹底激發了朱由校的雄心壯志,哪怕回到了皇宮,他耳邊依舊迴盪着五萬明軍的呼喊聲。

初步檢閱了京營之後,朱由校確信眼下京營可用,他自然也就敢放心對草原出兵了:“師父,朕決定了,對草原用兵!”

皇帝決定用兵,而且是用京營,內閣和兵部自然是要通知的。

得知皇帝要用兵的消息,兵部尚書劉鴻訓第一時間表示了反對。

“皇上,臣不同意此時用兵。”

看着眼前梗着腦袋的劉鴻訓,朱由校問道:“劉愛卿有何看法?”

劉鴻訓躬身行禮:“皇上,兵者,國之大事,不可輕動。”

“臣身爲兵部尚書,掌全國軍事,依臣對如今朝廷經制之兵的瞭解,朝廷之兵,不可用啊。”

朱由校知道劉鴻訓是個清直忠臣,上任兵部尚書以來也是兢兢業業,提出了不少改革軍事的法子,也上了不少摺子,於是朱由校解釋道:“劉愛卿說的,朕都知道,朕眼下動的不是衛所兵,而是京營。”

劉鴻訓則是說道:“皇上,京營武備糜爛,軍紀鬆弛,不堪用啊。”

而這個時候,魏廣微和黃立極也來了,二人來的目的也很簡單,阻止朱由校出兵草原。

黃立極說道:“皇上,草原不比遼東,道路遙遠,大軍長途跋涉,耗費頗大。大軍渡過瀚海後,後方糧草運輸更是困難,這十石糧食從京師出發,送抵前線不足一石,而且草原非遼東,眼下並不是我朝廷之敵,沒必要此時對草原出兵啊。”

魏廣微也是說道:“皇上,遼東可種大豆,番薯,棉花,玉米,打下來朝廷尚能收穫一片耕地,可草原除了草場就是大漠,戈壁,完全就是雞肋。”

“大軍出征,所耗軍費,糧餉巨億,且不知能否打贏,歷朝歷代無不是拒敵於外即可,還不是因爲得不償失?”

“更何況如今我大明百姓剛剛過上安定日子,此刻戰端一開,不知多少百姓要被強拉壯丁充軍,這京畿,山東大好的局面,可能毀於一旦啊。”

魏廣微和黃立極說的都有道理,這兩位閣老也顯然都是從朝廷的角度出發,而非從東林黨的角度出發。

因此對他們兩人,張好古還是很認可的。

抿了口茶,張好古開口了:“三位閣老,關於這件事,皇上和本閣是討論過的。”

劉鴻訓一聽,立刻問道:“元輔,難不成你也贊同出兵?”

張好古點點頭:“當然,出兵一事,本閣當然贊同。”

說着,張好古起身:“三位閣老,眼下的大明不是之前了,自天啓二年新政至今,大明國強民富,南北兩京新軍也初步成軍,大明有能力對草原出兵。”

“而且此次出兵並非大規模與漠北蒙古開戰,而是隻針對幾個小部落,朝廷不需要動用多少兵馬。”

“本閣和皇上討論過,出兵草原,只需調動一萬人馬即可。”

“而且後勤問題,各位閣老也無需擔心,此次出征,大軍可就食於敵,糧草一事,是不用擔憂的。”

劉鴻訓又問道:“那火藥炮子呢?”

“新軍作戰,需要大量的火藥炮子,一萬人馬出征,至少需要上百輛馬車去拉運輜重,這些如何解決?”

張好古笑道:“這些自然有所安排。”

黃立極又說道:“皇上,元輔,此事還是需要慎重考慮,如今大明的勢頭正盛,這萬一要是敗上一陣,那眼下大明這股勢頭被打斷,可就後悔莫及了。”

魏廣微也是說道:“是啊皇上,如今京營是否能戰,誰也不清楚,就算京營敢打包票,皇上您也不可全信啊,對草原出兵,還需慎之又慎,起碼要放在朝議上,讓大傢伙都討論一下吧。”

朱由校則是大手一揮:“朝議如果有用,朕還需要西苑,需要內閣幹什麼?凡事都讓朝廷上那些人去討論好了。”

說着,朱由校很不耐煩地說道:“等他們討論好了,一切都晚了!”

“朕意已決,對草原出兵,此事無需再議!”

第701章 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第58章 迅哥兒誠不欺我也!第799章 全面壓制,勝負已定!第112章 張好古入閣!第60章 東林黨服軟!第898章 大決戰之江北大戰第97章 爲什麼不告官?朱元璋造反的時候怎麼第823章 君臣之爭,罷官奪相第439章 張好古的思想武器,重修《大明律》第453章 二打孔家店,張好古:孔孟是我祖師第560章 大明不差錢,朱由校的雄偉藍圖!第790章 信王殿下,您真鑽狗洞了?第3章 不好辦?那我讓魏公公去辦?第70章 乖,聽二叔的話!第488章 《東林報》的腦殘行爲, 好一個只會第815章 走投無路,官逼民反第562章 自新政始,糧食產量暴漲!第383章 攻克廣寧,收復遼西!第95章 好好幹,將來讓你入閣!第324章 恐怖的戰損比,朱元璋看了要沉默,第366章 開國國公,奉天國公,三支斷根兩支第712章 朝廷要買地?可以,拿出三十萬兩銀第820章 顛倒黑白:蜀王不是死在野狗嘴裡的第544章 信仰崩塌,公審積香禪師!第272章 晉商全都該殺, 朕發誓,必定要踏平第347章 還提丹書鐵券?朕說了,它不好使!第766章 永樂盛世,天啓重現!第559章 朱由校:“艹,這幫和尚還真有錢!第195章 祭獻你的人頭,來試試大明律的斤兩第588章 真正的戰場,在遼南!第213章 衣錦還鄉!第530章 微服私訪!第39章 我們,好像,是被欺騙了!第625章 天啓九年,一邊打仗,一邊還能這麼第319章 合圍,困死努爾哈赤!第785章 銀本位不可靠了,咱們換金本位吧第481章 《東林報》號召集體罷考,還有這種第790章 信王殿下,您真鑽狗洞了?第597章 皇太極:我手腳冰涼,渾身顫抖第439章 張好古的思想武器,重修《大明律》第173章 糧價雪崩,血本無歸!第299章 金山銀山擺出來,大明震撼!第344章 半個時辰攻破英國公府,你比武定侯第360章 草率的登基現場,暢通無阻的新軍!第461章 禮樂崩壞,狗皇帝的全力支持!第319章 合圍,困死努爾哈赤!第378章 大明老農:皇上對我好,我是發自內第533章 佛門,清淨之地?第104章 雷霆手段,請客,斬首,收下當狗!第17章 鍊鋼!第444章 科舉改制,不看孔孟,看唯物!第683章 小冰河期將至,大明朝廷的難關第206章 朱由校:朕之肱骨?國之柱石?就是第478章 對我不利?張好古能爲軍人伸張正義第702章 什麼叫巔峰大明將士啊!(後仰)第695章 大明不需要出賣女人來換取前程第33章 神奇的蛤蟆!第254章 師傅科舉舞弊?無稽之談!第700章 他們,是大明的忠臣吶!第184章 朝廷來了給分地,何必給武定侯賣命第899章 明軍,呵呵,明軍第7章 天子問卷,評分第一!第679章 禍事了!皇上和元輔不見了 !第543章 警犬,被狗活捉的積香教教主!第782章 抓!自上而下,大清洗!第514章 誰不讓我進農莊,我就跟誰拼命!第376章 批倒批臭,萬劫不復!第167章 狗皇帝下場,糧價能跌了?五倍糧價第711章 天津八大家,聯手哄擡地價!第733章 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第122章 上手就殺一千多,大明還不得炸了鍋第645章 蒙古暴亂,拼死也要讓皇太極付出代第859章 用三大營鎮壓三大營?崇禎你腦子進第216章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第821章 朱由校的質疑:不尊聖旨的新軍,還第131章 趙南星,你家沒了!第71章 簡在帝心!第195章 祭獻你的人頭,來試試大明律的斤兩第154章 你這是欺君之罪,你家裡這麼多地,第15章 張好古的背景有多硬,全靠腦補!第837章 師徒情分徹底覆滅,惱怒的朱由校:第47章 拉狗皇帝下水!第424章 張好古:“臣有個祥瑞,要送給皇上第595章 從良?範大人,你也不想你盜取皇上第304章 左光斗三觀碎了一地,張好古竟是真第445章 別跟張好古比狠,他對自己動刀子比第667章 大明的法,斬國外的國王!第784章 朱由檢炒期貨,不就是做生意麼,本第774章 天啓十二年的財政收入,破萬億!第19章 不知殿試張會元!第902章 厲馬秣兵,圍剿崇禎!第560章 大明不差錢,朱由校的雄偉藍圖!第236章 大手筆,絲綢大會,砸了東林黨的生第455章 大破孔府,孔家上下一體擒拿!第216章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第238章 跳腳的東林黨,二百萬兩銀子的買賣第336章 大震撼,天啓五年的收入——一億五第194章 打破千百年來的規矩,解放婦女!第834章 悲憤欲絕的皇太極:大明的狗官把大第432章 火爆京師,盆滿鉢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