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試卷
轉眼又是月餘過去,朱元璋似乎是預感大限將至,早早對諸多事情做了安排,而這些事情現在也一件件的開始推進起來。
工政司衙門官員的人選最終都確定下來,吏部的詹輝作爲衙門主官統籌所有事務,而許良這個工部侍郎更是裡面不可或缺的核心官員,除此之外就是禮部,刑部,戶部,兵部皆委派各自部門的官員進駐。
這些官員官職高低不一,進入衙門也算不上特別重要的角色,主要的作用就是和六部進行事務對接,工政司這般出臺的一些政策和措施,肯定會有和六部衝突的時候,那個時候就需要這些官員去進行協調了。
而除了這個事情,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海外封藩的推進了。
不管諸王願意還是不願意,最終他們都是各自給自己選擇了封國之地,自此之後關於他們出海的各種事情就已經開始進行籌劃了,大明東南的幾大船塢全力開動建設船隻,除此之外朝廷還對民間的大小船隻進行了收購,以此滿足幾個藩王即將到來的出海需求。
他們的船隊不說要弄得多麼浩大,至少要承載一萬人是肯定要的,人太少的話真的登陸上去說不定真要翻車,到時候連對付土民的人手都不夠那就鬧笑話了。
至少先要運送足夠的士兵和一些讀書人過去,先站穩腳跟搞搞建設,然後才能想着跑馬圈地建城建國的事情。
這樣一支船隊規模就不算小了,更不要說一下子就要弄四支,這都快抵得上鄭和船隊最巔峰時候規模的兩倍了,如果不是京城搞工業讓朝廷現在掙了不少錢,恐怕要籌備起來真不是容易事情。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事情還是順利開展起來,預計一年多的時間就可以正式組織出海了。
這麼大的事情當然瞞不過朝廷,很快封藩政策更改的消息就傳的滿城風雨,誰能想到最終決定對封藩政策動手的人就是朱元璋自己呢。
對於這個事情朝野上下所有人都是一個態度,那就是支持!
朱元璋重開分封制本身就是逆歷史潮流,沒有官員會支持這樣的決策,只不過是當年反對朱元璋的陳懷義最後被雷霆手段處死,這才嚇得其他官員全都閉了嘴,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認同這個事情了。
藩王不削遲早要成中央王朝的心腹大患,他們本以爲這個事情會拖到朱標主政的時候纔會解決,沒想到來的這麼快,而且一來就來了這麼大的。
海外分封那是說的好聽,誰都知道這是流放了,諸王完全是被作爲朝廷出海的先頭兵踢出去的。
雖然這個事情對藩王們來說肯定不好受,但是對於朝廷而言這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大家一直擔心的藩王問題現在終於被解決了,這件事也讓朝野對許良的風評算是好了不少。
不管學術和立場上的衝突,至少在這個事情上許良做出的成果讓所有人都認可了,要讓朱元璋改主意那真不是容易事啊。
而除了這兩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關於科舉改制的了,朱元璋的身體雖然每況愈下,但即便如此也不忘叫來許良和任亨泰給自己述政,他想在嚥氣之前把這最後一樁事確定好。
今年新科已經是確定的事情,而作爲改制之後的第一科,許良和任亨泰這兩個考官兼出題人也該遞交鄉試的試卷了。
而也就是這最後的一步,兩人的意見卻完全無法達成統一。 “陛下,關於格物部分的題目,微臣仍然堅持己見,既然評判機制是計分制度,那麼就應該有明確之標準答案,格什麼物得到什麼規律都應該遵循現實,而不是格出一堆似是而非的道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答案應該就是唯一且基於物理的!”
文閣裡已經老朽不堪的朱元璋,聽着下面許良的慷慨陳詞,一時也覺得有些頭疼。
眼看其他事情都一樁樁的安排好了,就連科舉各種改制措施也都確定下來,唯獨最後一步的出題上許良和任亨泰卻寸步不讓。
科舉關於算學和傳統儒學經典的部分,兩人倒是沒有什麼異議。
算學只需要按照九章算術爲範圍進行出題就行,兩人都沒有什麼好說的,而儒學經典的內容許良也沒打算給任亨泰添堵,他知道現在還動搖不了儒家的基本盤。
唯獨這格物是兩人爭論之重點了,兩人對於格物的理解完全就是兩回事,那麼關於出題的想法自然也就衝突了。
許良所理解的格物是觀察自然事物求解自然規律,那麼考生就需要從不同的現象中總結和歸納背後的原理。
而任亨泰所理解的格物卻是參悟事物發展從而得出道理以糾正人的行爲,這其實也就是儒家的內聖之道。
格物致知這個概念確實是有不同的解釋,清朝科學理念傳入的時候,世人就把格物的概念往科學方面進行靠攏了,但是格物原本的概念卻有些不太一樣,就連儒家內部的領悟也不盡相同。
格物出自《禮記-大學》,按照原本的順序表述應該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順序其實就能說明一些問題,格物原本的含義並不只是探究事物原理,最終的目的還是提升自我修養。
如今任亨泰就想按照這個內涵來確定題目和答案,這當然是許良所無法接受的。
他費這麼大力氣搞這一出,是要世人都去學自然科學,那考題就必須是關乎自然規律本身的。
就像水往低處流這個現象,他需要的是學生解釋爲什麼水會往低處流,背後的原理是什麼,而不是看到水往低處流就感悟些亂七八糟的道理來。
當然這樣的原理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想得出來的,不過只要士子們願意去關中大學進修,或者主動了解科學,就會學到相關的標準答案,這也正是許良的目的所在。
於是這個事情上他和任亨泰也就產生了衝突,任亨泰當然知道他打的什麼心思,自然不可能順了他的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