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能再抽一鞭子嗎?
在朝會上,大明正式接受了韃靼遞交的降表,但究竟該怎麼安排韃靼這就不是在朝會討論的事情了,而是下了朝之後由專門的官員與阿魯臺商議,雖然說是商議,實際上阿魯臺肯定沒什麼話語權,畢竟他是投降的一方。
阿魯臺做的最壞的打算,無非就是韃靼稱臣,本雅失裡作爲韃靼汗接受大明冊封爲王,從此以後本雅失裡對韃靼部族依然有最大的治權軍權,但是無論名義還是實際都要接受大明朝廷的節制,這也是歷史上中原王朝對投降的草原部族比較常見的方式。
如果是最好的打算,那就是與大明約爲兄弟之國,簽訂盟約互不侵犯,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阿魯臺自己都不敢想。
在朝會上朱標高度稱讚了本雅失裡投降的決定,同時強調了華夏與草原源遠流長的友誼,也就宣告着受降完成了,而阿魯臺就退到一邊等待朝會結束,纔有禮部的官員把他帶去了衙門詳談。
阿魯臺見到的是一個年輕的有些過分的官員,才三十出頭而已這在大明的中樞機構顯得很扎眼。
他原本以爲大明朝廷是派了小官來敷衍自己的,但是觀察對方的官服之後能很明顯看出對方的身份並不低,但這就更讓他吃驚了,這傢伙到底是誰,居然這麼年輕就能當上明廷的高級官員?
“閣下請坐,在下許良,乃是大明工部侍郎,同時也是與閣下進行本次會談的官員。”許良站起來朝着阿魯臺拱手,隨後手虛引向一旁的座位,態度非常平靜。
而阿魯臺聽到“許良”這兩個字也是微微一愣:“你是那個開創科學學派的許良,也是大明工業變法的那個許良?”
許良有些納悶了,自己的名頭都傳到草原去了,真有這麼誇張?
不過這時候不是納悶的時候,他很快就點了點頭:“正是在下。”
阿魯臺這才心裡舒服了一點,看來明廷並沒有敷衍自己,大明別的人他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許良他還是知道不少的,他至少知道許良在大明很有名氣而且地位很高。
之所以會知道也是得益於報紙,實際上韃靼王廷一直在派人長期收集大明的報紙,倒不是爲了什麼學習先進文化,純粹是爲了情報需求而已,在這個年代藉助報紙確實能讓界瞭解到不少大明的信息。
而許良又是報紙上的常客,時常都能看到他在上面發文章,或者是他又發明了什麼東西,推行了什麼政策,久而久之草原就知道大明有這麼個人了,而且還知道現在大明的很多事情都和許良有關係,比如讓韃靼勇士膽戰心驚的火炮和手雷就出自他的手筆。
雖然如此,阿魯臺心裡還是非常震驚的,他沒想到這麼重要和厲害的人物,居然才三十出頭!
“在下看過你們的報紙,所以知道一些關於許侍郎的事情,能和許侍郎會談這是在下的榮幸。”阿魯臺很快就恢復平靜,然後給了許良足夠的尊敬,對方的身份並不比自己要低。
許良一聽“報紙”兩個字,這才猜到是怎麼回事,但他也只是笑着搖了搖頭。
等到阿魯臺坐下後,許良也是跟着坐下,先是喝了一口茶整理措辭,同樣也是藉機觀察一下對方的狀態。
雖然阿魯臺現在表現的很平靜,但是許良簡單的觀察也能感覺到他眼神裡憂慮的情緒。
許良正在思考怎麼說才能讓雙方達成一致,畢竟大明對韃靼的安排恐怕是他們很難以接受的,如果來的太強行搞不好要談崩了,雖然即便談崩了大明現在的國力也能兜底,但是能幹淨利落點許良就不願意節外生枝。
待茶喝的差不多了,許良這才悠悠放下杯子,卻是說起來似乎有閒聊之嫌的事情:“閣下既然看過我大明報紙,那不知道有沒有讀過在下寫的《天下地理志》呢?”
阿魯臺怔了怔,但隨後就點了點頭接了許良的話:“自然是讀過的,此書有撥雲見日之效,在下也是看過之後方知天下之廣闊。”
許良呵呵一笑,其實對方這話還是擡了一下自己,這天下有多大別人不清楚,韃靼人還是清楚的,畢竟一百多年前他們快要把整個大陸打穿了,如果沒有自己的話他們應該是對這個大陸情況最熟悉的羣體。
“那閣下可知在我們這塊大陸最西方的地方,有一塊叫做歐羅巴的地方?”
“歐羅巴就是你所寫的歐洲吧,一百多年前我韃靼的先祖曾經抵達過那裡,可惜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事情,最終並沒有在那裡穩固下來。” “這確實可惜啊,那裡真的是一塊很不錯的地方,不僅水草豐茂,而且氣候宜人,其實是這世界上難得的幾片沃土。”
“或許是吧.在下不太明白許侍郎是想表達什麼意思?”
“呵呵,在下只是覺得這太可惜了。”許良微微一笑,隨後很認真的盯着阿魯臺:“難道閣下就不想彌補先祖的遺憾嗎,歐羅巴的自然條件可遠比這草原苦寒要好了無數倍,韃靼人若是能夠完成先祖未竟之業,同時爲自己找到這麼一塊絕佳的寶地,怎麼想也應該是一件好事啊。”
阿魯臺聽到這裡直接忍不住了,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許侍郎,我韃靼人是降了,但也是要活命的,大明竟是連我們世世代代的生存之地都不讓待了嗎,這未免太過分了些!”
感受到阿魯臺眼裡的憤怒和冷冽,許良呵呵走過去,給他添了回茶,然後纔不緊不慢的安撫起來:“閣下稍安勿躁,有什麼想法儘可以說出來大家好生商量,不要把事情弄得劍拔弩張大家都不好受。”
阿魯臺冷哼一聲:“這有什麼好商量的,我韃靼既然投降了,那也就是向大明稱臣納貢了,難道這樣了大明還是不滿意嗎?”
許良嘆了口氣:“這樣也是不夠的,我大明想要的不是稱臣納貢,而是在草原直接設立郡縣,完全把草原納入我大明版圖,既然這樣的話你們所謂的韃靼汗廷就實在是多餘了點,要麼你們遷移它處,要麼就直接解散汗廷,大明倒也能給一些爵位讓你們安享富貴,這兩條路你們總歸是要選一條的。”
“在草原設立郡縣?”阿魯臺剛開始還很憤怒,但聽到這裡,他反而哈哈大笑起來:“許侍郎是在跟在下說笑嗎,草原人都是逐水草而居,從來只有部族而沒有治區,這是長生天決定的環境和習性,我承認你大明是很強,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做到這種事情,這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許良就平靜的看對方大笑,阿魯臺的話其實沒有什麼毛病,正常情況下華夏王朝確實沒有辦法在草原劃分郡治,即便是唐朝的都護府能夠短暫的宰治,但也無法長久,這是地理文明差異所決定的事情。
農耕文明的疆域是有極限的,實際上華夏曆代王朝早就觸摸到這個極限,只有穩定的農耕區域才能形成穩定的宰治,一旦到了遊牧的地理環境,華夏王朝就無法形成穩定而直接的治理。
在阿魯臺的世界觀裡,草原永遠是屬於草原人的,大明要想治理草原就必須倚靠草原人來治理,想要倚靠設立郡縣形成穩定的治區,這絕對不可能。
這樣的看法極其正確,但前提是華夏王朝依然還是農業國家,而如今的大明已經開始往工業國家的道路狂奔了,那麼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現在就可以了。
“屆時,我們會在草原設立若干個城市,並且會修建鐵路道路直通草原,草原的百姓可以放牧,也可以從事工業生產,總有穩定的工作可以提供給他們。
他們能更便宜的用上中原的鹽、糖、茶葉、服裝等等一切商品,他們的上頭再也沒有貴族老爺,只有大明的縣令。
只要他們安分守己遵從律法,就不必再過以前那種刀口舔血看天吃飯的日子,更無需每年往復躲避苦寒而長途遷徙。
這個過程或許是十年二十年,或者是五十年一百年,大明都有能力也有恆心一直做下去,你覺得長此以往,能否實現對草原的完全治理?”
當許良把這些話全都說完,阿魯臺就笑不出聲了,而且臉色變得極其難看,這兩天在大明的所見所謂突然就浮上了心頭。
他一下子意識到許良說的恐怕真的有可能做到,如今的大明不能以以往的華夏王朝去看待。
而且更無奈的事情是無論這能不能實現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大明覺得可以實現,那麼韃靼汗廷就會讓大明覺得十分礙事,而韃靼對此並沒有多少反抗的餘地,戰場上失去的話語權,在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拿回來.
許良剛剛給韃靼的兩個選擇,或許已經到了不得不選一個的局面了,是遠走他鄉,還是自我滅亡?
阿魯臺整個人都僵在原地,他從來沒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要面臨這樣的選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