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和火車本質上也是商品,只不過這個商品在這個時代會昂貴的不可思議而已,只要給的起價錢,倒也不必捂着不賣,拒絕別人同時也是拒絕自己,只有把自己的東西輸送到他們的市場,才能獲得他們的利益,才能推出自己的標準。
不過這也只是許良的想法而已,至於朱允熥和下邊的大臣願不願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許良已經退出權力中心那就不會去指手畫腳,這樣只會惹人厭煩罷了。
塞爾吉聽出許良並沒有額外幫忙的意思,這又是讓他有些小失望。
他倒也沒有因爲許良三番兩次的拒絕而就給臉色,不管怎麼樣許良在大明的地位那還是足夠超然的,只要奧斯曼還需要大明,那他就一定會把許良奉爲上賓。
感覺到許良無意在這些事情多說,塞爾吉很有眼力見的開始把話題轉向別處,猶如一箇舊友與許良談笑風生,各自說着一些趣聞,又或者是帶許良領略西方別樣的風土人情,這一路走來的路程雖然遙遠顛簸,但氛圍一直都是輕鬆愉快的。
他們的路線就沿着地中海的東邊一路往前走,途中經過了奧斯曼的核心區域,每到一個地方,這裡的貴族和學者都會趕來見見許良這個東方的聖人,而許良也並不介意與這裡的人交流學問,當然他很理智的控制着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這是因爲他無意挑戰別人的信仰。
科學的世界觀與教派是天然對立的,雙方完全無法兼容,如果許良在某些問題上不太謹慎,可能會引起很大的麻煩。
這羣黑眼睛黑頭髮的東方人,在西方的土地上引起一股風潮。
東方人在他們的眼裡本來就是十分神秘的存在,更不要許良他們都是東方最優秀的那一小撮人,許良本人更是東方的聖賢,若是換算一下大約等於他們認知裡的“先知”,這樣的存在就更是讓人敬畏和好奇了。
而許良淵博的學識也的確折服了這裡的學者,許良無意挑戰他們的信仰,但也能用隱晦和含蓄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世界不同的認知,而這也讓這裡的學者獲益良多。
他們所談論的東西,從天文地理到歷史文化,又從治理國家談論到社會道德,無論這裡的學者提出怎樣的問題,許良都能給出讓他們驚歎的回答。
東西方或許信仰和文化不盡相同,但是智慧和思維卻是可以共鳴的,交流之後的學者們十分肯定,這位名爲許良的人足以稱得上是東方的“先知”,他們心悅誠服的向許良請教知識,也自發的跟隨着許良的腳步一同往後遊學。
當然此行遊學真正的主角並非許良,而是那些隨行的學生羣體,許良從始至終都是帶他們認識世界而已。
這些學生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停留許久,他們會在這裡與當地的貴族名流和學士結識交往,感受着西方一切不同的地方,然後觀察西方這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們沉浸式的觀察和理解這裡的時候,這裡的人同樣也在觀察他們。
然後這裡的就發現這些東方千里迢迢而來的年輕學生們不僅有十分良好的品德修養,而且知識儲備十分紮實全面,當他們自己的年輕人和東方的年輕人交流時,時常會對東方學生們聰慧而吃驚。而除了修養和知識之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東方學生們的自信,那種自信深深融入在他們的舉手投足之間,這總令和他們相處的人自慚形穢。
以往他們對於東方的印象,多半還是來自馬可波羅那不知真假的描述,他們只覺得東方是一個極其富有和文明的地方。
而現在,他們對這些黑眼睛黑頭髮的東方人的印象,就是睿智、自信、風度。
東風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這種新奇並不僅僅只是來自於東方人本身,這些學生在和當地名流交往的時候,總會贈送許多來自東方的奇妙禮物,例如東方的唱片、書籍、連環畫、畫作,這些東西一下就成爲了當地的流行趨勢。
文化作品從來都是屬於貴族階層的東西,平民終日爲一口吃的奔波,根本不會去想什麼音樂畫作,所以這種東西在這個時代本身就帶有身份屬性。
而東方來的文化作品,更是直接被這裡的貴族名流當做高雅的代表,當他們感受着東方畫作那留白的水墨意境,當他們聽到留聲機裡東方悠揚婉轉的曲調,無不是被其中的藝術氣息而着迷。
即便是連環畫,話本這些相對通俗的文化作品,其中的妙趣性也讓這裡的人大開眼界,甚至某種程度上這還更讓他們喜愛,自從許良把連環畫和話本帶來之後,諸如《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三個王國》這些東方故事就一直在西方經久不衰。
大明學生們之所以會送這些文化產品,當然只是服從許良的命令而已了。
許良這一次西行遊學帶了許多東西,其中相當多的都是這樣的文化產品,後續的旅途他走到哪裡都會把這些東西送到哪裡,在這個時候東方正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正是文化輸出的大好時機,等西方人接受了東方的文化,並且把東方文化視爲高雅文明的象徵的時候,文化霸權也就天然形成了。
很多時候,文化霸權要比純粹的武力要強大的多,這個權柄許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讓渡出去。
由於許良和這些學生羣體的緣故,他們的行程變得愈發慢了起來,但是塞爾吉給足了他們方便,一路上沒有催促過任何一次,不論到了哪裡他都是給出最好的招待,還主動張羅着引見各地的貴族學者。
這樣的態度讓許良和學生們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了,許良更是嘀咕着要不然回去後在購買火車的事情上幫奧斯曼說說話?
就這倆走走停停,一直過去近三個月之後,他們才終於抵達瞭如今奧斯曼的都城,曾經叫做君士坦丁堡,如今叫做伊斯坦布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