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〇章 這錢還是不夠用

朱慈烺真的被雷的不輕,他真沒想到,東盛堂這麼巨大個商號竟然是師傅家整出來的。

他愣了半晌,這纔好奇道:“那這東盛堂的稅賦又是怎麼回事?”

他倒沒有責備東盛堂以前不繳稅的意思,他只是好奇東盛堂怎麼突然繳了這麼多稅,按二十稅一的稅率來算,東盛堂豈不是一年賺了將近三億兩白銀,可能嗎?不可能啊!

張斌之所以拿着賬本來找朱慈烺就是準備跟自己親手培養出來的弟子攤牌了,他準備將自己隱瞞了很久的一些“秘密”告訴朱慈烺,因爲這些事他不可能一輩子瞞着朱慈烺,隨着這位皇上一天天長大,他總有一天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很多事如果是查出來的,而不是自己說出來的,那這位皇帝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會不會如同他祖爺爺神宗萬曆皇帝一般動手收拾自己師傅一家,這個還真不好說。

他不想冒這個險,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隱患,很多事情他遲早要向朱慈烺坦白,而這個時候正是坦白的最佳時機,因爲這個時候正是朱慈烺最信任自己的時候,也是這位皇上最依賴自己的時候,他相信,這會兒他就算把皇宮給點了,只要沒燒死什麼重要的人,朱慈烺都不會跟他翻臉,所以,他選擇了這個時候向朱慈烺坦白。

他鄭重的解釋道:“東盛堂以前其實比這個付出的還要多,只是前幾年整個大明朝堂都亂套了,微臣不想暴露東盛堂這塊大肥肉,讓那些貪官污吏眼紅,惦記着去撈油水,所以,關於東盛堂的賬務微臣從來沒有公開過,反而利用各種方法使勁捂着。”

這個朱慈烺能理解,閹黨餘孽掌控朝堂那會兒的確貪婪到可怕,如果讓他們知道有東盛堂這麼大塊肥肉,他們不想方設法去傾吞下肚纔怪。

他點了點頭,又好奇的問道:“那東盛堂以前到底付出了多少呢?”

這個問題正是張斌今天找朱慈烺商議的主要問題,他嚴肅的道:“皇上,具體多少微臣就不說了,您可以想想,大明現在有多少軍隊,又需要多少糧餉。”

大明現在有多少軍隊?

這個問題朱慈烺倒沒有仔細去想過,這倒不是因爲他沒腦子,主要軍隊糧餉這塊一直是張斌在負責,當初他父皇崇禎在位的時候都沒怎麼管過糧餉的問題,他如果去管就顯得不信任張斌了,所以,他一直沒有過問過這一塊。

不過,大明現在有多少軍隊,他還是很清楚的。

不算屯衛,大明現在的軍隊數量都相當的驚人,記有:

遼東軍八萬;

福廣軍八萬;

福建水師八萬;

秦軍五萬;

川軍五萬;

關寧軍五萬;

東江軍三萬;

山西軍六萬;

陝西軍三萬;

湖廣軍三萬;

天雄軍一萬;

戚家軍一萬;

河南軍一萬餘;

所有在編的正規軍隊加起來足有四十多萬,就算以最低的糧餉計算,每人每月糧一石,餉一石,那也是將近九十萬兩一個月,一年下來九十一千多萬兩,當然,朱慈烺也清楚,糧餉肯定不止這個數。

他稍微算了下,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了,他小心的問道:“師傅,這四十多萬大軍糧餉到底是多少?”

張斌如數家珍的道:“山西軍、陝西軍、湖廣軍、河南軍這些臨時聚集的屯衛就不說了,十多萬人馬一個月的糧餉也不到三十萬。遼東軍、秦軍、川軍、關寧軍、東江軍這些算得上精銳的隊伍糧餉就比較高了,尤其關寧軍,純騎兵,戰馬消耗的費用幾乎趕的上士卒了,這二十多萬人馬,一個月下來糧餉就有一百多萬兩。還有福廣軍、福建水師、天雄軍、戚家軍這些裝備齊整的精銳,耗費尤其驚人,不到二十萬人馬,糧餉及火器車船等耗費全算上,一個月最少也是兩百萬兩!這真要算起來,四十多萬大軍一個月的耗費大致是三百五十萬兩,一年就是四千多萬兩!”

“嘶!”,朱慈烺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四千多萬兩,也就是說,把大明全年的稅賦全填進去都不夠養活這四十多萬大軍!

他有些驚懼道:“這些費用以前都是東盛堂出的嗎?現在,東盛堂按律繳稅的意思是不是不再負擔軍費了?”

這傢伙,他一開始還爲東盛堂一年繳納一千多萬兩的稅賦而暗自驚喜了,現在看來,這一千多萬兩還不如不要啊,要了這一千多萬兩,就得付出四千多萬兩,這誰扛得住啊!

張斌緩緩搖頭道:“微臣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微臣今天來找皇上就是爲了商量這事。”

原來不是這個意思,朱慈烺滿懷希冀的道:“東盛堂還會繼續承擔這四十多萬大軍的軍費嗎?”

張斌還是搖頭道:“皇上,不是微臣不願,實在是這軍費太多了,東盛堂現在也承擔不起,前幾年之所以承擔的起,主要是剿滅反賊,收拾建奴,包括拿下東瀛,都有許多繳獲,把這些繳獲湊一湊,東盛堂勉強還能擔得起這四十多萬大軍的軍費,但是,現在不行了,因爲現在一年未有任何戰鬥,沒有任何繳獲,前面的繳獲也差不多消耗光了,到明年,東盛堂也扛不住了,所以,微臣纔會斗膽找皇上商議此事?”

朱慈烺聞言,不由皺眉思索起來,想了一陣,他才試探道:“那怎麼辦,師傅?裁軍嗎,將大部分軍隊都解散去屯田嗎?”

張斌欣慰的點頭道:“皇上英明,這裁軍的確勢在必行,不過也不能裁太多,像山西軍、陝西軍、湖廣軍、河南軍這些原本就是屯衛拼湊起來的軍隊,裁了就裁了,對大明整體實力影響並不大,但是,像遼東軍、秦軍、川軍、關寧軍、東江軍這些算得上精銳的隊伍就不能裁的太厲害,不然,對大明的整體實力影響太大了,像福廣軍、福建水師、天雄軍、戚家軍這些裝備齊整的精銳,更不能裁,裁了,那是自斷手腳,一旦大明遭遇強敵,短時間內想再組建這樣的精銳很難。”

朱慈烺聞言,大概一算,這裁了山西軍、陝西軍、湖廣軍、河南軍,好像並沒有減少多少軍費啊,大明全年的稅賦全搭進去還是養不起剩下的三十多萬大軍啊,這錢還是不夠用啊,師傅這是什麼意思呢?

第二十六章 用刑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一三八章 突如其來的盡頭第五十七章 火燒敵營第三十二章 保民方能蕩寇第八十三章 接連落馬第五十九章 望風而逃第二四三章 向北延伸的鐵路第二〇〇章 東林不足與謀第一七三章 崇禎無德第二五五章 拜見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第八十二章 治國之道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二三一章 解決土地兼併問題第九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五章 驚天大案第三十三章 挺進關中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二十三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二八二章 計救國王第四十四章 十八芝第三〇五章 加強監察第十六章 沒事找事第十三章 半個下馬威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三十九章 初上早朝第五十章 拼爹第九章 又玩海盜劫掠第六十八章 大明王師來了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第二卷 第四十章 風流才子第二一五章 要不要枉殺忠良第四十章 金州告急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一九一章 暫時的盟友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三十八章 遼河之謀第二十二章 來點小伎倆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術第五章 反賊也懂兵法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一八八章 太子問計第二十一章 京城內鬼(上)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九十七章 胡亂攀咬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二十九章 皇太極跑路第二四〇章 解決蒙元問題第二十一章 買官賣官第七十九章 崇禎上鉤第八十章 閹黨無恥第四十五章 積木第十三章 鄭芝龍發飆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龍入夥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三一六章 權臣只有末路嗎(全書完)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四章 遼東風雲變第五章 大清洗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二六七章 租借鎮遠巡洋艦第二七〇章 總督的幸與不幸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十三章 功過全憑一張嘴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四十七章 交換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二四九章 稅賦暴增至三千多萬兩第一七八章 表明立場第二一七章 異想天開第四十七章 交換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六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十章 親人聚第五章 反賊也懂兵法第三十三章 試種第九十七章 胡亂攀咬第三十七章 下臨潼第一〇四章 恐怖的調動速度第一六八章 推倒皇后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五十七章 火燒敵營第四十五章 牽掛第二十五章 政績第一八〇章 紅顏禍水第八十七章 危機四伏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與窮親戚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二十八章 賜名成功第三十二章 做回惡人又何妨第一五八章 重用周延儒第三十九章 孫元化來投第八章 暗夜偷襲第一一四章 上當了上當了第三十一章 銀票第五十七章 錯綜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