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永興盛世

設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廣南承宣布政使司、中南承宣布政使司和東南承宣布政使司之後,這南洋基本是劃入大明朝廷管理範圍之內了,但是,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比如,被俘虜和已投誠的東籲軍、暹羅軍、安南軍和占城軍,其中東籲王朝大軍足有三十餘萬,暹羅軍和安南軍也分別有十餘萬和二十餘萬,如果按以往的作法,這些軍隊要麼就地解散,要麼先押去幹幾年勞役再解散,但是南洋這情況卻不能這麼辦。

這南洋可沒有大明本土那麼安全,周邊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呢,如果沒有一點兵力防守,人家跑來進攻怎麼辦?

難道還從大明本土調大軍過來守衛南洋各地嗎?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大明現在留下的精銳之師就那麼多,連京城附近都沒什麼軍隊駐守了,還調大軍來駐守南洋各地,豈不荒唐。

所以,這南洋必須保留一定的兵力以防止周邊各國進犯,而且,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帶着他們去開疆擴土。

張斌考慮了一陣,還是決定保留十五萬常備軍,分別駐守廣南、東南和中南三個承宣布政使司,當然,這常備軍就不能按原來的編制由東籲軍、暹羅軍,又或是安南軍縮減而成了,這樣反而會造成隱患,張斌採取的是混編,也就是從東籲軍、暹羅軍、安南軍和占城軍中選拔出十五萬青壯,混編成廣南軍、東南軍和中南軍分別駐守三個承宣布政使司。

南洋地域的駐防張斌全部交給了遼陽侯盧象升,選拔青壯和混編成軍的事他也全部交給了盧象升,而廣南軍、東南軍和中南軍中千總、把總以上的將領則全部提拔天雄軍基層軍官擔任。

這盧象升是緊鑼密鼓的開始整編南洋諸國的軍隊了,而張斌的目光卻投向了南洋承宣布政使司,這會兒南洋承宣布政使司僅有新港和舊港兩府,其他諸如滿加次、渤泥、蘇祿等地域他還根本沒有去管呢,還有呂宋,這會兒還在西班牙手裡呢。

現在,大明要收復呂宋自然是很簡單的事情,張斌只要率福廣水師艦隊過去,分分鐘都能打的科奎拉舉手投降,但他不能這麼幹,因爲西班牙這會兒是大明的盟國。

那麼,怎麼辦呢,整個南洋就留着這麼個地方沒有劃入大明治下,總讓人感覺那麼膈應,而且萬一以後西班牙跟大明翻臉了,這可是個巨大的隱患。

張斌對着地圖仔細研究了半天,最後決定,用科羅曼海岸和西班牙換,反正科羅曼海岸是白撿來的,這會兒大明也沒有開發,而西班牙在呂宋也沒有獲得什麼利益,相信他們不會爲了這麼點小事而拒絕大明,要知道,現在他們能不能翻盤還要看大明的臉色呢。

定下策略之後,張斌便開始率福建水師艦隊,帶着秦軍和福廣軍,沿着南洋諸島巡視了一圈,大明王師所到之處滿加次、渤泥、蘇祿等紛紛臣服,科奎拉也滿口答應勸他們國王陛下跟大明置換呂宋殖民地,南洋承宣布政使司又多了滿加次、渤泥、蘇祿和呂宋四府,至此,整個南洋纔算是完全掌控在了大明手中。

南洋初定,大明永興盛世至此緩緩拉開帷幕,這一年,大明的稅賦足足暴增到五千餘萬兩,有了足夠的稅賦支撐,大明開疆擴土的步伐就可以加快了,張斌又將目光投向了西域,隨着鐵路不斷向西延伸,進軍西域很快便提上議事日程。

大明永興五年,太師衛國公張斌親率秦軍和川軍奔赴陝西行都司,開始西征。

這陝西行都司其實已不在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地界,而在陝西承宣布政使司以西,其治所甘州衛離西安足有兩千六百餘里,如此遙遠的路程,如果沒有鐵路運輸糧草,根本無法組織大軍西征,所以,張斌一直在等,直到東盛堂將鐵路修到了嘉峪關,他才率軍開始西征。

這嘉峪關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大明西部的邊界,因爲關外還有很多大明設置的羈縻衛所,這些羈縻衛所都是由大明指定的番王駐守,名義上也是大明的領土。

但是,自英宗正統朝以來,大明國勢日衰,嘉峪關外的哈密衛、赤斤蒙古衛、罕東衛等羈縻衛所先後被吐蕃和察合臺汗國佔領,這些地方的番王逐漸擺脫大明的統治自己,嘉峪關外早已不是大明的地界。

張斌這次率軍前來就是要擊敗察合臺汗國諸王,收復哈密衛、赤斤蒙古衛、罕東衛等羈縻衛所,以圖繼續西進。

這會兒察合臺汗國其實早已經被帖木兒帝國消滅,盤踞在嘉峪關外的只是其餘孽,在強大的大明王師面前,他們根本就不堪一擊,不出三個月,張斌便率軍西進一千餘里,將哈密衛、赤斤蒙古衛、罕東衛等羈縻衛所全部收復。

而此時,他不得不停住西進的步伐,因爲沒有鐵路運送糧草,千餘里遠的距離已經相當的危險,而且,再往西就是蒙元瓦刺部的地界了,茫茫瀚海,那可不是一年兩年能拿下來的,他只能留下海州侯孫傳庭率秦軍在此駐守,然後又將目光投降了大明北部的奴兒干都司。

奴兒干都司始建於大明永樂九年,西起斡難河,北至外興安嶺,東抵大海,南接圖們江,東北越海直至庫頁島,東西和南北寬度都超過了五千裡,疆域之遼闊,足有大明五六個行省那麼大,可惜,大明自從宣德年間開始便逐漸放鬆了對奴兒干都司的管轄,到英宗正統年間,大明大敗於土木堡之後,奴兒干都司便逐漸脫離的大明的掌控。

對於這麼大一塊疆域,英宗之後的歷代皇帝都沒有太大的興趣,主要收復難度太大,而其疆域大多位於極寒區域,並沒有多大價值,大家都認爲得不償失,所以,並沒有組織兵力去收復。

張斌當然知道那裡的價值,光是礦產資源就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他命東盛堂和遼東軍配合,將鐵路一直往北延伸,這會兒鐵路都修到開原以北了,再往北修就要進入奴兒干都司的地界了。

此時,那裡還有蒙元額爾額部,女真各部,甚至羅剎國的勢力,情況複雜無比,張斌自然不敢掉以輕心,他直接召集了川軍、遼東軍和關寧鐵騎共十五萬精銳,在規劃的鐵路沿線散佈開來,護着遼東屯衛將鐵路一直往北修去,同時,他還不斷恢復沿途衛所,以期慢慢將奴兒干都司舊地重新納入大明版圖。

隨着張斌不斷向四方擴展,大明的疆域越來越大,各種資源簡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大明各類製造行業瘋狂發展,老百姓收入也在迅猛增加,整個大明逐漸出現了盛世之兆。

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會跳牆的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一八六章 崇禎落幕第十五章 糜爛第五十四章 西寧堡第四十章 盧閻王第一〇八章 建奴你不懂炮戰第五十三章 萬斤巨炮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二七七章 竟然被攻擊了第二十八章 東門山第一七四章 造勢第十二章 強盜邏輯(下)第八十章 閹黨無恥第三十一章 帶你們回大明(上)第三卷 序章 天啓的恩怨情仇第十二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四十八章 防禦第二二〇章 張香出嫁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記響亮的耳光第二十二章 體恤民情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七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二九六章 英荷終低頭第一六二章 用東林第十三章 至交第一章 密議第五十六章 炮轟皇太極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二七〇章 總督的幸與不幸第一七四章 造勢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二十九章 賣關子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第六十三章 滿江紅第十七章 納捐助餉第八卷 第二一四章 勢如破竹第二七三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一七四章 造勢第二五三章 來自葡萄牙的求助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四十二章 教導太子第二二〇章 張香出嫁第四十一章 門牙給你敲掉第四章 招撫第四十章 建城和鑄炮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三十六章 榮歸第一〇八章 建奴你不懂炮戰第七十七章 還是打洋人收穫大第六十四章 溫體仁慌了神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間作稻第十章 爭相跑路第四十九章 廷推風波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三一一章 平安南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龍入夥第三十八章 遼河之謀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一章 密議第十二章 誰人能評說第二八一章 小克倫威爾公爵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記響亮的耳光第八十五章 齊黨盡去第六十一章 見鬼了第一章 籌備歸京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四十一章 書成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十八章 息事寧人第五十四章 西寧堡第十三章 功過全憑一張嘴第九十二章 玩平衡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五十九章 海上霸主也得趴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三十四章 抄家第一一〇章 曠世大戰第六十二章 投降第四十四章 輕型鐵甲戰艦第三十二章 保民方能蕩寇第四十二章 擢調王徵第三十三章 試種第九十四章 裝病第一七四章 造勢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四十一章 匆忙撤退第三十九章 孫元化來投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後是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