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第126章 溫寒變

第126章 溫寒變

“小冰河期?”

朱雄英一臉疑惑,這是什麼東西,難道是哪條河的冰期嗎?

可一條河的冰期,和黃河中上游種樹又有什麼關係?

陳景恪嘆了口氣,小冰河期可謂是在明朝滅亡的關鍵節點上,重重踹了一腳。

否則,說不定還能多支撐幾十年。

“年有四季,日有晝夜,這個道理人盡皆知。”

朱雄英點點頭,可這和小河冰期有什麼關係?

陳景恪繼續說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四季之上還有一個,跨時更長的節氣變化。”

“姑且稱之爲溫寒變吧。”

小冰河期不利於他們理解,溫寒變就直觀多了。

“溫寒變?”朱雄英徹底迷糊了。

四季之上的變化?什麼意思啊。

陳景恪儘量用他能聽懂的語言解釋:

“這個變化以四百年爲一個週期。”

“四百年氣候會變冷,四百年氣候會變得溫暖。”

“就和一年四季,一日晝夜一樣,不停的輪迴。”

朱雄英聽懂了,可也震驚的張開了嘴巴,好半晌才說道:

“這……這……怎麼可能,我爲何從未聽說過。”

如果這話不是陳景恪所言,他必然會認爲是胡扯。

可即便他再信任陳景恪,也無法接受溫寒變這個概念。

“嘩啦……”外面傳來聲響,似是有人不小心踩到什麼東西。

陳景恪心中一動,估計是監聽自己的人,被溫寒變給驚住失態導致。

這個念頭剛剛升起,就見房門被人推開,朱元璋面色凝重的走進來。

“皇爺爺。”

“陛下……”

朱雄英和陳景恪連忙起身行禮。

朱元璋點點頭,對外面說道:

“任何人不得靠近此地十丈,違者杖斃。”

“是。”孫福的聲音響起,隨後就是一陣腳步遠去的聲音。

朱元璋回身在主位坐下,道:“坐。”

朱雄英和陳景恪這才坐下,等着朱元璋開口。

陳景恪沒想到,朱元璋竟然親自過來聽課了。

不過這樣也好,直接給他本人解釋,效果更好。

朱元璋並沒有說話,而是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陳景恪今天要講課,就想親自過來聽聽。

畢竟看記錄,遠不如親耳聽有感覺。

所以他特意加快速度,將政務處理完。

等趕到時,屋內已經開講。

怕打斷陳景恪的思路,索性就站在門口聽了起來。

一如既往的沒有讓給他失望,陳景恪直接點出了黃河水患的根源。

帶給他最大啓發的,就是黃河奪淮入海的後果。

淮水支流被堵塞,降雨無法排出,整片區域都將成爲澤國。

這並不難理解,只是以前從未有人,從這個角度考慮過問題。

陳景恪只是略微一點,他自然也就明白過來。

心中馬上就把工部的治黃疏給否了。

就在他以爲陳景恪要提出解決辦法時,哪知道話題突然轉向了什麼小冰河期,跨時數百年的溫寒變。

這一下轉變很突然,也讓他無比震驚。

這東西不論真假,傳出去都會引起軒然大波,所以暫時不能被太多人知道。

於是他立即發出聲音,阻止陳景恪繼續往下說,然後將所有人都驅趕開。

必須要確定,這玩意兒真的只是一種氣候變化,還是有別的東西。

如果只是一種氣候變化,那麼在洪武朝發現這個變化,也可以算是文功一件。

如果還代表着別的東西,那就要慎之又慎了。

想到這裡,他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擡起頭看了看陳景恪,開口問道:

“你方纔說了黃河奪淮入海的危害,可有解決之法?”

陳景恪很是意外,老朱竟然沒有直接問小冰河期的事情,而是關心黃河?

難道他對這事兒不感興趣?

不對啊,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可能不感興趣。

算了,先不管這麼多了,他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吧。

他略微思考了一下,卻也並未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道:

“方纔我並未說完,黃河奪淮入海還有一個危害,甚至比淮水被堵塞危害還大。”

朱元璋道:“說。”

陳景恪起身拿起地圖,用筆將洪澤湖給圈了起來:

“黃河奪淮入海之後,會經過洪澤湖。”

“洪澤湖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泥沙會大量淤積……”

“面對如此大的水域,我們只有加高湖堤……”

“用不了多少年,洪澤湖就會成爲地上懸湖……”

陳景恪用手比劃了一下:“比淮水上游所有的地方地勢都要高……”

朱元璋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洪澤湖處在淮水下游,如果它的地勢比上游還高。

就會成爲一道長堤,堵住上游的水,無法流入大海。

一旦天降大雨,就定然會形成內澇。

最可怕的,還是黃河在洪澤湖上游的河段決堤。

到時候河南南部、應天北部的廣大區域,將會成爲澤國。

這不是陳景恪危言聳聽,在上一世發生過無數次。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二零二一年那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暴雨。

河南和安徽受災最嚴重,其原因就是洪澤湖堵住了洪水,多餘的水排不出去,就形成內澇。

大家都知道洪澤湖的危害,但就是沒人能動的了它。

爲什麼?

利益。

洪澤湖代表的利益太大了。

利益大,話語權自然也就更大。

而河南安徽的話語權,自然比不上東部沿海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就只能犧牲話語權小的地區。

你們淹了和我有什麼關係?

洪澤湖就是我的飯碗,誰敢動一下試試。

我象徵性的給你們一點捐款,伱們還要感謝我。

就是這麼簡單。

可以說,黃河奪淮入海帶來的遺禍長達千年。

直到二十一世紀,大量百姓還飽受其害。

現在是大明洪武年間,洪澤湖的地勢還沒有那麼高。

如果及時解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也都不會再出現。

朱元璋看着地圖,面色無比的凝重。

陳景恪描述的場景,他只要想一想就會不寒而慄。

以前只是覺得,黃河奪淮入海,就奪了唄。

不過是一條河,走哪條河道不是走啊。

現在終於明白,事情遠比想象的要複雜的多。 至於解決的辦法,他也想到了。

讓黃河迴歸故道。

和此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黃河故道早就住滿了人,想將這些人遷走,哪有那麼容易。

更何況,黃河也不會那麼聽話,去走原來的故道。

更大的可能,是找一條地勢低窪的新河道。

一個不好,問題將更大。

不讓回故道,淮水一線將會持續受害。

讓黃河回故道,代價太大。

難啊。

這時,他腦海裡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朱雄英剛纔的主意。

一邊修繕河道,一邊在上游種樹,減少黃河攜帶的泥沙。

是不是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可是陳景恪剛纔說,小冰河期來了,這個辦法行不通。

那麼……

朱元璋目光再次看向陳景恪,問道:

“好好給咱解釋解釋,什麼是小冰河期,什麼是溫寒變。”

朱雄英也豎起了耳朵,他現在對這個溫寒變特別感興趣。

陳景恪略微整理了一下語言,纔開口說道:

“溫寒變顧名思義,就是整體氣候偏溫暖,整體氣候偏寒冷。和四季變換,晝夜交替是一樣的。”

朱元璋問道:“證據呢?”

陳景恪回道:“較爲明顯的變化標誌,溫暖期河南山東地區也可以種植水稻,寒冷期淮水會結冰。”

“先秦史書被大量焚燬,可以查到的記錄不多。”

“秦朝之後的歷史記載較爲詳細,咱們就從漢朝開始說起。”

“根據歷史記載的蛛絲馬跡,漢武帝時期,正處於由暖轉寒的節點。”

“證據是,在此之前中原的農作物爲稻和粟。”

“因爲天氣變冷,稻粟減產乃至絕收,漢武帝就在全國推廣耐寒的小麥和豆類。”

“從此,中原的農作物從稻粟,變成了麥豆。”

朱元璋眉頭皺起,還有這方面的記錄?

陳景恪進一步解釋道:“史書上有記載,漢朝初期畝產三四石,可是後來畝產就變成了一兩石。”

“就算是經驗最豐富的老農,也只能將產量提高到兩石左右。”

“歷史上很多人都做過類似研究,陛下應該聽說過。”

朱元璋不禁點頭,這一點他倒是知道。

從隋唐時期就有人發現了這個問題,還有人做過試驗,都沒有結果。

他作爲皇帝,自然關心糧食生產問題,也知道這個差異。

在沒有頭緒的情況下,很多人都認爲是度量衡的差異問題。

當時的度量衡比較小,所以畝產顯得高。

但也有人不認同這個說法,堅信還有別的問題。

陳景恪提出的這個說法,確實很新穎。

水稻的產量可不就是一畝兩三石嗎。

可真相真的是如此嗎?會不會是巧合?

陳景恪看出了他的疑慮,就說道:

“陛下不妨着人去翻找一下,定然會有漢武帝推廣冬小麥的記錄。”

“糧食作物的種植關係國家興亡,如果不是到了生死關頭,沒有人會輕易改變農作物。”

這一點朱元璋是很認同的,他推廣棉花的前提,是國家有足夠的土地種植糧食。

漢武帝雖然有種種缺點,但絕對不是昏君。

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推廣小麥。

難道他說的是真的?當時真的是寒冷期?

陳景恪等了一會兒,才繼續說道:

“寒冷期會導致極端天氣頻發。比如連年洪澇,連年乾旱……而乾旱又會帶來蝗災。”

“漢武帝時期,這些災難可謂是接連發生。”

“爲了應對這些災難,漢武帝發動軍隊開挖溝渠,興修水利……”

朱元璋眉頭微皺,這些他自然也知道。

只不過這些天災,向來被認爲是漢武帝失德,天降懲罰。

難道真的是因爲寒冷期的原因?

如果是真的,儒家那幫子人要瘋啊。

“除了漢武帝,還有相關記載嗎?”

陳景恪頷首道:“有,王莽時期四月天降大雪竹柏凍死,這個記錄陛下應當也知道。”

朱元璋再次點頭,他可太知道了。

史書的評價是,王莽失德天降災禍。

“其實王莽時期,正處在寒冷期加劇的節點,等光武帝繼位氣溫略有回升……”

啊這……朱元璋有些無語。

如果是真的,那王莽也太倒黴了吧?

“但也只是略有回升,並未真正進入溫暖期,整個大氣候依然偏冷。”

“甚至出現了極端天氣,比如漢殤帝時期,關東地區出現了連續兩個月的降雨。”

“漢安帝繼位後,更是下了一場更大的雨,波及從關中到冀中大片區域。”

“這場雨足足下了一個月,冬小麥的播種都收到了影響……”

“然後就是長達半年的乾旱……乾旱過後又是半年的大雨……”

“之後這種極端天氣更是時常出現……”

“史書上是有相關記載的,陛下派人一查便知。”

朱元璋沒有說話,不用去查這事兒他知道,後漢書記載的很清楚。

“一直到了東漢末年,寒冷期達到了巔峰……”

“史書有記載,曹操派曹丕去廣陵視察軍隊的訓練情況。”

“因爲淮河結冰,練兵不得不終止。”

“這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關於淮河結冰的記錄。”

“但,臣以爲之前必然也有相關記錄,只是大量書籍毀於戰火,相關記錄也消失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氣候開始由寒轉暖……”

“極端天氣越來越少,農作物的產量也開始回升……”

“到了隋唐時期,溫暖期恰好到來……”

“松贊干布之所以能建立強大的吐蕃,也得益於此。”

“整體氣候變暖,高原上的凍土開始融化……”

“生長出了更多的草木,能餵養更多牲畜。”

“更多的土地可以種植農作物,莊稼的產量也增高了……”

“食物增多,就能養活更多的人口……”

“吐蕃崛起固然有松贊干布雄才大略的因素,但氣候條件爲他提供了基礎。”

“南宋時期,溫暖期進入了尾聲,氣候開始由暖轉寒……”

朱元璋猛然反應過來。

如果陳景恪的推測是真的,溫寒變真的存在。

南宋是溫暖期尾聲的話,那大明豈不是……

陳景恪鄭重點頭,道:

“大明即將面臨多災多難的寒冷期。”

(本章完)

第55章 正義執行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377章 無題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398章 南洋亂局第452章 明勳宗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231.第230章 無題第263章 無名宰相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375章 花錢是一門學問102.第102章 假鈔第353章 社會模型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311章 用工荒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400章 秦風無衣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187.第186章 定黃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465章 龍鳳呈祥第43章 暴斃第387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356章 當面抽老朱大嘴巴子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300章 閃電戰第426章 大家都怕真相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370章 新大陸第478章 發表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356章 當面抽老朱大嘴巴子第439章 無題89.第89章 恩及父母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00.第100章 廷議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398章 南洋亂局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470章 一些安排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383章 傳統技能發動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第474章 水無常形第444章 禍不單行第385章 閣老們頭上的人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241章 漢四郡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261章 亂認祖宗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請假一天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313章 見聞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388章 強化錦衣衛?第58章 唯儒獨尊第357章 皇上就是敗家子啊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54章 何爲盛世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467章 殺戮,開始了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433章 無題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367章 你們準備好錢了嗎第251章 新的課題201.第200章 稅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72章 共創佳話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450章 無題第12章 大幕開啓第24章 奇藥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85章 閣老們頭上的人第24章 奇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