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我去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這絕不是一句戲言。

太孫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現在又拿到了太孫妃的教育資格。

未來的帝后都在他手裡,相當於左右着大明的未來。

所以,拿到徐妙錦的教育資格,陳景恪感受更多的是壓力。

相比起來,朱雄英就太樂觀了。

得知此事他非常高興,不停的追問準備怎麼教。

並且拍胸脯表示:“你要是不會教,就交給我好了,我保準把她教的好好的。”

陳景恪翻了個白眼,直接無視了他,繼續思考怎麼展開課程。

朱雄英也不生氣,湊過來說道:

“有那麼難嗎?你教我的時候不是很簡單嗎?”

陳景恪被氣笑了:“你哪裡看到簡單了?”

她採集古代后妃的得失事蹟,並加以評論,用來教導自己如何做一位稱職的皇后。

如果他們兩個同齡還好,但朱雄英比徐妙錦大太多。

魏晉隋唐時期,女性的地位相對要高很多。

“額……”朱雄英訕訕的道:“陳老師,真是辛苦您了。”

只見他有些沮喪的道:“好吧好吧,算你說的有理……那我以後就不能找她玩了?”

《女誡》和《女則》。

朱雄英不樂意的道:“爲什麼?那可是我媳婦。”

前者是東漢班昭所寫,核心就是柔順、謹慎,說的更直白點就是教女人如何三從四德。

她早就聽說過陳景恪講課的傳說,自然非常感興趣。

朱雄英鬆了口氣,說道:“好,以後我儘量少去見她,也不給她講什麼大道理。”

朱雄英問道:“一樣還不好嗎?這樣我們更有默契。”

朱雄英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什麼乾坤陰陽,扯淡呢。

陳景恪說道:“單純玩耍是可以的,但儘量不要和她講政務和學問,避免把你的想法強加給她。”

小丫頭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馬皇后只是告訴她,以後可以去聽陳景恪講課。

陳景恪沒好氣的道:“還沒成婚呢……你也不想讓人說她的閒話吧?”

“如此,還怎麼互相幫助?”

陳景恪笑道:“如此便好……”

陳景恪搖搖頭,正色道:“說點認真的,以後你要和妙錦姑娘保持一定距離才行。”

後者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所編寫,講的是后妃如何正確處理各種事情。

“您渴不渴,我給您倒杯茶。上好的大紅袍,皇家專供。”

這個解釋更加的具體,朱雄英果然聽進去了。

“如果你倆的思維方式一樣,你想到的東西,她也能想到。”

陳景恪有些頭大的說道:“陛下和娘娘性情一樣嗎?”

是賢后的楷模。

陳景恪也早有準備,拿出了兩本書。

陳景恪也知道,靠這種空洞的大道理很難說服他,想了想才說道:

“如果你們兩個的性情一樣,還怎麼互補?”

長孫皇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輔佐唐太宗李世民,爲其匡正政事失誤……

第二天,徐妙錦就來到幹清宮偏殿來上課。

“很容易受到你的影響,這也不利於她的成長。”

陳景恪耐心解釋道:“男爲乾女爲坤,夫妻一陽一陰,猶如太極相輔相成才能達到完美。”

“而且她年齡太小,正是性格養成時期。”

“更大的可能是,前面有個坑,你倆都沒看到齊齊掉進去。”

“你想不到的地方,她也很難想得到。”

“伱也不想她的性情和思維方式,與你一模一樣吧?”

一大早就跑了過來。

如果經常交流學問,很容易變成單方面灌輸。

女人公開發表自己的主張是常有之事,甚至會受到世人的讚揚。

“夫妻相輔相成,相互查漏補缺。”

朱雄英搖搖頭,但爭辯道:“又沒說一定要不一樣。”

“看看我這稀疏了許多的頭髮,你以爲是爲啥?”

她薨逝後,宮女將此書呈送李世民。

李世民就將此書刊印天下,以爲模範。

只是宋朝理學大興,女性地位直線下降。

《女則》開始被排斥,慢慢的就失傳了。

但皇宮和部分官宦家裡,還藏有存本。

這套書籍最後一次出現在史書上,是永樂年間。

徐皇后在宮裡找到了這套書籍,翻看之後貶的一無是處。

甚至還因爲這本書,認爲長孫皇后是一個不守婦道的女人。

言外之意就是,她不配當皇后楷模。

從此之後,這套書籍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陳景恪之前一直在思考,如何教導徐妙錦。

後來想到《女則》這本書,就有了主意。

他將兩本書擺放在徐妙錦面前,問道:“你看過這兩本書嗎?”

徐妙錦看了看,說道:“女誡我學過,女則沒有。”

陳景恪就將女誡收了起來,說道:“從今天開始,咱們學習女則。”

《女則》是故事集,前面是人物事蹟,後面是點評。

陳景恪重點講了前面的故事,後面的點評部分則省略了。

小孩子天性使然,都喜歡有趣的故事,不喜歡教條式的說教。

徐妙錦也不例外。

見陳景恪真的只是給她講故事,別提多開心了。

但有人卻提出了疑問,那就是馬皇后:

“你教她女則我能理解,也非常支持……”

“但爲何只講前面的故事,不講後面的點評呢?”

陳景恪解釋道:“後面的點評是長孫皇后的思想,對她來說太過於深奧了。”

“而且直接告訴她答案,也不利於她養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先給她講故事,讓她自己去思考去悟。”

“等過上一些年,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將長孫皇后的點評作爲參考給她看。”

“如此既能培養她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加深她對女則的瞭解。”

馬皇后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雖然她認爲多此一舉,但既然已經將徐妙錦交給陳景恪教導。

在沒有出問題的情況下,她還是會信守承諾不亂插手的。

“既然你決定要教她女則,爲何還要拿女誡出來?”

陳景恪說道:“我不喜歡三從,但四德是優秀品質。”

“如果她沒學過女誡,我會將其中四德的部分講給她聽。”

馬皇后眉頭微皺:“你認爲三從不對嗎?”

陳景恪說道:“縱觀史書,我只見到有因四德而稱賢者,未聞有因三從而母儀天下者。”

馬皇后無奈的道:“你啊……罷了罷了,隨你去吧。”

“切記此言不可對外人說,否則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陳景恪回道:“娘娘放心,我知道了。”

之後授課繼續。

除了教導女則上的故事,陳景恪還爲她梳理了歷史知識。

“在遠古時期,男人外出捕獵,女人採集草籽果蔬……”

“後來農耕出現,男人耕田,女人紡織……”

“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

“白天去種地,夜晚來紡棉,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幹……”

“還有很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

提高女性地位勢在必行,與其等事到臨頭再去抱佛腳,不如提前做準備。

朱家的人都疼媳婦,這一點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先把徐妙錦教好,再慢慢的去影響更多的人。

很多時候,她不需要刻意發聲,只要去做就可以了。

正如馬皇后,她說女子出嫁可以穿鳳冠霞帔,新的風俗自然形成。

只不過她並沒有意識到女性地位問題,更沒有想過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改善什麼。

只能說,甚爲可惜。

當然了,女性地位和經濟水平也有關係。

當時的生產關係,決定了女性地位不會太高。

但低到宋明那種地步,也屬實不正常。不過大勢已經形成,想要逆勢而行是很難的。

所以陳景恪也沒有着急,慢慢的來。

先培養幾個表率出來,再慢慢的帶動更多人。

他已經有了後續計劃。

其實並不複雜,女子書院。

不過這一切都要等到遷都之後再說了。

讓陳景恪教導未來太孫妃,此事並沒有聲張,也很少有人知道。

一切都是默默進行的。

就連伺候徐妙錦的僕人,也只知道她時不時的,會去陳伴讀那裡聽故事。

別的就不知道了。

這麼做的原因,自然也是怕引起外面人的不滿,橫生枝節。

徐達作爲徐妙錦的父親,自然是知道的。

他找了個機會,邀請陳景恪去家中赴宴。

期間什麼多餘的話都沒說,徐達端起酒杯‘哐哐哐’就是三大杯:

“景恪,啥都不說了,這是伯父我敬你的。”

“我知道你不喝酒,以茶代酒就行……”

陳景恪自然知道他爲何會如此,不過也沒有明着說出來,只是道:

“伯父伯母對我家多有照顧,我和徐大哥又情同兄弟,做這些都是應該的。”

之後兩人就將話題扯到別處去了。

徐達說道:“最近幾個月東南沿海尤爲熱鬧,百姓無不期待開海……”

“一旦朝廷明旨下達,沿海城市將會爆發巨大的生機……”

“現在我更加理解,陛下爲何要遷都北方了。”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開海只是第一步,如果後續政策無法跟進,富起來的也只是那幾個沿海城市。”

“朝廷要做的,是用海貿來帶動全國的經濟發展,讓最偏遠地方的百姓都能因此受益。”

徐達說道:“此事我有所耳聞,聽說太子讓金鈔局牽頭,組織各地衙門和大海商洽談收購當地物產。”

“我和永昌侯他們也弄了個小商隊,收購了一批瓷器、茶葉、棉布等物品。”

他說是小商隊着實太謙虛了,總共十幾家權貴,聯合採購了七十餘艘船。

不是他們不想採購更多,而是就只能買到那麼多船。

去年放出風聲要開海,民間的商人本來還有些懷疑。

但很快就發現,官僚權貴們都在購買船隻。

這下他們就再無懷疑,紛紛涌向東南沿海,各大船廠的訂單都排到幾年後去了。

一艘船剛從船塢出來,就直接被裝上貨物等待出發。

現在可謂是萬事俱備,就等朝廷一紙詔書下達。

說起船隊,徐達遺憾的道:“你不參與進來,實在太可惜了。”

“要不再考慮考慮?我們可以勻幾艘船給你,貨物也都是現成的。”

“錢的事情也不是問題,可以先欠着,等貨物賣了再還也不遲。”

陳景恪苦笑道:“謝謝伯父,我對這種事情是真沒興趣,再說我也確實不缺錢。”

他自然知道徐達等人爲何要白送他錢,就是想加深雙方之間的聯繫。

但他卻知道,這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他的地位太特殊了,不適合廣交大臣。

和徐達、藍玉等人交好,還是因爲他們身份比較特殊。

加入他們的海貿組織,和衆多勳貴產生利益糾葛,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眼下確實不會有什麼問題,徐達也是好心,想要回饋自己。

但以後呢?

霍光真的不知道專權的後果嗎?

他比誰都清楚,可他沒有任何辦法。

背後的利益集團會推着他往前走。

皇后許平君的死,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處在他那個位置,沒有造反就已經是難得的忠臣了。

陳景恪不想等到事情無可挽回的時候纔去後悔。

從一開始就不要給自己埋禍根。

不想再糾結這個事情,陳景恪就轉移話題道:

“據我所知,南海的某座島嶼上盛產香料。”

“將這些香料運送到極西諸國,價格就能翻數十倍。”

“從陸地去極西諸國,途中要經過許多國家。”

“其中幾個國家實力很強大,阻斷了商路……”

“如果能找到從海洋去極西諸國的航線,就能吃到最豐厚的利潤。”

“如果能壟斷香料貿易,採用飢餓營銷之法,利潤更是大的難以想象。”

飢餓營銷,這一招當年荷蘭人就用過。

香料貿易曾經盛極一時,然而當海量香料涌入,西方人也不是那麼稀罕這玩意兒了。

荷蘭人的倉庫裡一度積壓了幾十萬噸香料,最後只能燒掉減少庫存。

爲此他們還發明瞭一個節日,就是在某一天,露天焚燒香料。

後來有人想到一個辦法,擊敗所有對手,禁止私人經營香料生意,以完成壟斷。

然後靠着飢餓營銷,繼續賺取鉅額利潤。

這種方法,確實一度盤活了香料貿易。

但隨着荷蘭海上霸權的結束,再也無法進行壟斷,香料徹底淪爲普通商品。

不過後來西方人又玩了個花活,一箇中國人很熟悉的套路,養生。

大力宣傳香料養生……

於是香料貿易又小火了一把,但再也不復當年的盛況。

陳景恪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呢?

當然是學醫的時候,從課外書裡面看到的。

畢竟當年爲了推廣銷量樣式,西方人可是玩過不少花活的。

都被後來人當成趣事寫在書裡了。

他給徐達說這些,一來目前香料生意確實很賺錢,二來就是刺激他們去探索新航線。

永遠不要低估中國人的冒險精神,我們的祖先也曾踏足遙遠的天際。

不過可惜,徐達對什麼香料貿易興趣缺缺。

想想也是,他是大明第一等的權貴。

安安穩穩就能把錢賺了,何必去冒險呢。

西方最早的冒險家,大多也都是落魄貴族,希望靠這個翻身。

更大的貴族,則是躲在背後提供資金支持。

等到新航線出現,他們纔會親自下場收割。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見此,陳景恪也沒有再多說什麼,新航線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一步一步來,先把開海第一步做好再說。

話題繼續,自然而然的就聊到了遼東戰事。

陳景恪說道:“這會兒大軍已經到遼東了吧?”

徐達肯定的說道:“沒有消息傳來,就說明已經順利到達,估計雙方已經發生小規模交戰了。”

軍隊行軍路線、每天走多少里路,都是有嚴格規定的。

不出意外的情況下,朝廷只需要根據數據推算,就能知道大軍走到了哪裡。

其實還要得益於大運河,可以直接走水路將軍隊運送到北平,節約了大量時間。

就在他們討論此事的時候,大軍已經到達通州。

馮勝立即派人打探納哈出的情況,得到了一條重要戰報:

“北元王庭支援納哈出的軍隊,並未直接與納哈出合兵一處,而是駐紮在慶州相機而動。”

“不知諸位可有何看法?”

唐勝宗看着軍用地圖,說道:“北元人這一招很狡猾。”

“若趁我們與納哈出交戰,對我軍後方發動突襲,後果難料。”

“如果我們派遣軍隊防守,就無法全力攻打納哈出……”

“而且久守必失,北元多騎兵,我方戰線又長,很難防的住。”

趙庸提議道:“若能先將這支援軍打掉就好了。”

“不但能解決隱患,還能嚴重打擊納哈出軍隊士氣。”

關良皺眉說道:“只是慶州離此地路途遙遠,一旦消息泄露,恐會遭到敵軍騎兵包圍。”

“想要神不知鬼不覺,越過這八百里距離發動奇襲,太難了。”

馮勝面色嚴峻,又說了一條情報:“據探馬來報,草原天降大雪……”

衆將皆沉默不語。

突襲就講究一個快,在天降大雪的草原發動奔襲戰。

能不能找到敵人且不說,寒冷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就夠人喝一壺的了。

就在這時,一旁默不作聲的藍玉突然開口道:

“我去。”

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283章 留聲機第242章 新羅婢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236章 我去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309章 那啥無題200.第199章 錢錢錢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261章 亂認祖宗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286章 意外之喜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72章 共創佳話87.第87章 病之源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07.第107章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25章 明心志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82章 心眼真多啊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0章 預見能力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24章 奇藥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365章 滄海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300章 閃電戰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200.第199章 錢錢錢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