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天竺攻略

兄弟倆分別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從接到朱元璋的信開始做準備,一直到最後計劃完成。

非常的詳盡,連各種謀算都講了出來。

老朱時不時的點評幾句,哪裡做的好,哪裡還需要改進。

朱標、朱雄英和陳景恪,則只有聽的份兒了。

尤其是朱雄英和陳景恪,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細緻的軍事剖析,都覺得受益匪淺。

朱橚則完全不感興趣,在一旁陪馬皇后坐着。

等兩人說完,老朱大笑道:“哈哈……不錯,你們兩個沒有讓咱失望……說吧,想要什麼賞賜。”

朱棡隨意的說道:“沒什麼想要的……如果爹您非要賞賜的話,就多往河西遷徙一些百姓吧。”

老朱笑罵道:“混賬東西,什麼叫我非要賞賜……”

“看在你立下這麼大的功勞的份上,咱就不和你一般見識了。”

“至於河西那邊如何發展,找你大哥商量,以後大明就是他當家做主了。”

朱棡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說道:“那感情好,大哥比爹您好說話多了。”

老朱擡起手佯裝要打,嚇唬了一下後轉頭問朱棣道:

“老四,你想要啥?”

朱棣遲疑的道:“這個嗎……”

老朱沒好氣的道:“和你爹還有什麼不好說的,只要不是要當皇帝了,啥都可以商量。”

朱棣連忙說道:“爹您瞎說什麼呢……”

朱棡打趣道:“爹您怎麼能當着大哥和雄英的面說這話呢,以後私下說。”

“哈哈……”衆人大笑不已。

朱棣坐立不安的道:“三哥,口下留情。”

眼見朱棣真的有些着急了,馬皇后笑道:

“行了行了,你們就別欺負老四了,老四有什麼想要的就說吧。”

“你爹和伱大哥都在這呢,能滿足你的肯定會滿足的。”

朱棣這才說道:“遠洋使節團不是帶回了一張地圖嗎,我看中了一塊地……”

衆人恍然大悟。

老朱非但沒生氣,反而高興的說道:“這是好事,看中哪裡了?”

朱棡插話道:“我來猜猜老四看中哪裡了。”

衆人有些疑惑,這有什麼好猜的?直接說答案不就行了。

朱棡好似沒看到衆人的疑惑,自顧自的說道:

“老四是個有雄心之人,看中的地方定然地域廣闊,且發展潛力巨大。”

“爲了大明本土的安全,周邊是不允許有大的藩屬國存在的。”

“老四肯定也懂這個道理,那麼他看中的地方離大明定然不近……”

“符合這些要求的……如果我沒猜錯,應該是天竺。”

“老四,我猜的可對?”

在分析原因的時候,他語速非常慢,說完還意味深長的看着朱棣。

在座的哪個不是一肚子心眼,頓時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是在提醒朱棣,不要把封國選在大明周邊,否則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唯獨有一個人毫無波瀾,那就是朱棣。

聽完最後的答案,他豎起大拇指敬佩的道:

“還是三哥瞭解我,我看中的正是天竺。”

看着他一臉“純真”的樣子,衆人都很無語。

馬皇后不禁撫額,怎麼生出這麼個沒心眼的兒子。

雖然……嗯……是吧。

шшш⊙ttκa n⊙¢ ○

但見他真的選擇了天竺,衆人也都鬆了口氣。

省去了很多麻煩。

朱棣還以爲衆人是佩服他的眼光,得意洋洋的道:

“此地離大明不遠也不近,既不會威脅到大明的安全,又可以獲得大明的支援。”

“和三哥的碎葉川有異曲同工之處。”

衆人連連點頭,確實如此啊。

朱元璋一臉狐疑的問道:“老四啊,老實給咱說,這是誰給你出的主意啊?”

朱棣倒也沒有隱瞞,說道:“就是您派到北平的那個道衍和尚啊。”

老朱有些意外的道:“竟然是他,沒想到他還有這樣的才華,倒是便宜你了。”

朱棣得意不已,這確實是自家親爹送過來的人才啊。

老朱派道衍去北平,還真不是監視朱棣。

因爲當過和尚的原因,他曾經對佛教相當篤信。

爲了勸誡兒子們向善,給每個兒子的封地都派遣了一位高僧。

至於作用嗎,不提也罷。

派到北平的就是道衍。

然後朱棣和他一拍即合,成爲了親密戰友。

朱元璋下意識的將目光看向陳景恪,問道:

“景恪,你以爲如何?”

這種事情,竟然都要詢問他的意見?

朱棡和朱棣都有些詫異,就連朱橚都有些驚訝。

他們知道陳景恪的能力和地位。

可畢竟很少在京城停留,對細節瞭解的並不清楚。

今日才知道,這位妹夫在皇家的地位,比他們想象的還要高的多。

陳景恪其實也挺意外的,沒想到朱棣會將目光放在這裡。

在澳洲和美洲被發現之前……更準確的說,是美洲被發現之前。

碎葉川和天竺,應該是最適合有雄心之人施展拳腳的地方。

朱棡選擇了碎葉川,並不意外。

朱棣這種滿腦子都是打仗,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人,竟然知道選擇天竺,確實出人意料。

不得不說,他撿到了一個寶。

道衍這種妖孽,直接被送到手上。

上輩子兩人聯手掀翻了朱允炆,開創了永樂盛世。

這一世自然是沒這個機會了,不過道衍就是道衍,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在幫朱棣謀劃。

而且一眼就看中了那塊風水寶地。

之前陳景恪就一直在思考,要如何經略天竺。

次大陸乃膏腴之地,沃野千里,水熱條件最適合農耕。

不拿下這裡,簡直就對不起最強種菜民族的頭銜。

只是,雖然天竺人的戰鬥力非常感人,可畢竟人家也是幾千萬人口的次大陸。

大明屬於勞師遠征,還是要小心一些的。

最終,根據前世英國殖民印度的經歷,他初步制定了一個計劃。

只是這個計劃需要一個合適的人去執行。

之前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現在朱棣主動請纓,問題就解決了。

當然,不是讓朱棣去經略哪裡。

他不會玩陰的,幹不來這種細緻活兒。

可是姚廣孝這個大和尚合適啊。

這位妖僧有一千個心眼,玩弄阿三哥還不是和玩弄小孩一般。

想到這裡,他頷首道:“燕王眼光獨到,此地確實是作爲封國的不二之選。”

“而且從天竺往西北可通西域,能和晉王的封國互幫互助,聯手經營西域。”

到時候兄弟倆聯手伺候極西諸國,那可真是諸國的福分啊。 朱元璋回想兩地的地勢,也不禁連連點頭。

確實如此啊。

本來還有些擔心老三勢單力孤,被極西諸國聯合起來欺負。

老四也過去,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極西諸國也只有捱揍的份兒。

朱標自然不會拒絕這個提議,老三老四一個比一個有野心。

將他們的封國放在大明附近,對誰都沒有好處。

現在這種情況,是大家都樂於見到的。

但隨即朱元璋眉頭一皺,說道:“你三哥要經略河西,你再走了,咱靠誰來打北元?”

朱棡替自家兄弟說道:“我大明兵精將廣,區區北元又豈是對手,就算沒有老四也一樣能掃平漠北。”

朱棣連忙說道:“我還是想打北元……我是這麼想的……”

他就將當初和姚廣孝商量的策略講了一遍。

現在大明需要休養生息,暫時沒能力對外擴張。

他們可以先發展水師,組建自己的班底。

等大明實力更強,有能力對外擴張了,再去經略天竺。

“到時候高熾也學有所成,讓他帶着道衍去天竺,我依然留在大明掃平漠北。”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如此也好……景恪,如何經略天竺,你可想好?”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先佔領錫蘭島,將這裡打造成前進基地。”

“然後出兵攻打天竺大陸上的國家,不要一口氣消滅他們,而是將他們的王室和貴族變成傀儡。”

“如此就可以削弱他們的貴族的抵抗力度。”

“下一步就是做奴隸貿易,用他們的壯丁幫我們完成工業奠基。”

“如此既可以削減他們的人口,又可以增強我們的實力。”

“同時還要在當地宣揚華夏思想,等時機成熟,再徹底兼併那裡。”

還有一點,和天竺的人口結構有關。

高種姓是外來的雅利安人,其實就是古波斯人,低種姓都是本地人。

作爲高種姓的雅利安人,從來沒有把本地人當人看過。

大明可以藉助高種姓的手,來減少低種姓人口。

可以節省大量的統治成本,還能減少自己雙手的血腥。

雖然有點掩耳盜鈴的感覺,但人嗎,總是喜歡自我安慰。

將大致的計劃講了一遍,大家都覺得很不錯。

只有朱棣覺得麻煩,在他看來直接出兵滅國不就行了嗎。

這麼麻煩做啥?

只是他的意見被大家無視了——雖然這是他的封國。

不過他依然很高興就是了,畢竟要求得到了滿足。

事情商量好之後,朱標開口表態道:

“建立國家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以爲可以讓三弟四弟開府建牙,自命僚屬。”

“如此他們就可以更好的培養人才打造班底,爲將來建國打基礎。”

朱元璋欣慰的道:“你能如此想就好……聽到了嗎?莫要讓你們大哥失望。”

朱棡和朱棣自然非常感激。

之後衆人又討論起了經略天竺和碎葉川的細節,除了軍事,大家還討論了文化思想方面。

天竺沒啥好說的,現在也就剩下一個種姓制度了。

武力打破,強行推廣華夏文明就可以。

麻煩的是西域。

現在西域是伊教的天下,大大增加了朱棡統治這裡的難度。

要麼他拋棄原來的信仰,選擇建立一個伊教國家。

但他自然不願意幹這種背祖棄宗之事。

“所以,晉王有兩個選擇……其一,建立一個多信仰的國家。”

“尊重所有人的信仰,然後引入佛道與其競爭,爭奪人心。”

朱標冷笑道:“我選第二個……伊教每征服一地,就毀滅其文字和傳承,強迫其改信伊教。”

“當初西域是佛教的天下,他們用屠刀,在兩百年完成了換天。”

“我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他們也嘗一嘗自己的手段。”

陳景恪倒也沒有反對,用什麼辦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統治。

第一種辦法相對容易一點,但會留下禍根。

第二種辦法開頭會很難,但一旦完成就一勞永逸。

這時,馬皇后似乎想到了什麼,突然開口問道:

“景恪,你對儒家思想多有不滿,到底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思想,來統治大明呢?”

朱棡、朱棣和朱橚三人面露不解,怎麼突然問起這個問題了?

朱元璋、朱標和朱雄英,則露出期待的表情。

陳景恪沒想到馬皇后會突然問這個問題。

不過,不論自己想要如何改造儒家,都需要經過他們同意才行。

而且經過這麼久的思考,他也確實有了一些想法,正好溝通一下。

想到這裡,他開口說道:

“司法獨立失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思想決定了形式。”

“司法系統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我們想要建立一個偉大的時代,就必須要有一個偉大的思想做指導。”

“否則,最後都會淪爲君主個人的文治武功,最後人亡政息。”

“漢唐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

漢唐因爲君主個人對文治武功的追求,選擇了對外擴張,打下了遼闊的疆土。

然而因爲缺乏相應的思想做指導,最後又迴歸了保守。

“現在的儒家思想,太過於保守,已經無法滿足大明的需要了。”

“所以,我們需要尋找一種全新的,能滿足我們需求的思想。”

聞言,朱棡似有所悟。

朱棣和朱橚則一臉懵逼。

什麼司法獨立?什麼新思想?你在說什麼啊?

馬皇后繼續問道:“新思想是什麼樣子的?你可有頭緒?”

陳景恪微微頷首,說道:“已經有了一些想法。”

朱元璋精神一振,追問道:“什麼想法,快和咱說說。”

朱標和朱雄英,也豎起了耳朵。

陳景恪斟酌了一下,說道:“新思想不能憑空出現,否則會和華夏文化相沖突。”

“解決這種衝突,就需要耗費我們大量精力,可謂得不償失。”

“所以,最好在華夏原有思想上推陳出新。”

“儒家思想是最合適的,它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非常符合華夏人的傳統習俗。”

“這個優點,我們不能拋棄。”

朱元璋有些急切的道:“你說的這些咱都知道,直接說怎麼改吧。”

陳景恪有些無奈,不再做過多講解,直入主題的道:

“給儒家制定一個更宏偉的終極目標。”

“然後圍繞這個目標,重新解釋儒家思想。”

第55章 正義執行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22章 突破口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8章 御下第65章 組建海軍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241章 漢四郡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第295章 思想武裝231.第230章 無題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306章 師徒談心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12章 大幕開啓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84章 徐達還朝第250章 南洋攻略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35章 大本堂開課第311章 用工荒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237章 無題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44章 這孩子,能處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231.第230章 無題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231.第230章 無題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1章 揭皇榜第286章 意外之喜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342章 無題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102.第102章 假鈔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201.第200章 稅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第54章 目標,倭國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239章 下次一定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60章 老狐狸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52章 解決之法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4章 力挽狂瀾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1章 揭皇榜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11章 鴕鳥朱標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356章 當面抽老朱大嘴巴子126.第126章 溫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