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再補一塊短板

當陳景恪看到那份密密麻麻名單的時候,不禁感到一陣頭皮發麻。

大明開國的時候,實際上並沒有分封多少勳貴。

加起來總共就三十六人,也就是俗稱的六公、二十八侯,兩伯。

建國後陸續晉封了一些,但和廢除的平衡一下,其實並沒有增加多少。

直到重啓軍功爵制,勳貴開始大規模出現。

大明有一個與之前朝代都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立國二十多年都未能真正平定天下。

以隋唐爲例,建立沒幾年基本就四夷平定了。

宋朝雖然始終未能完成大一統,中國長期處於南北對峙階段。

但大多數時候南北兩國都是相對和平的,大規模交戰反而比較少。

大明則不然,一直到朱棣時期都在征戰。

北方有北元殘部,遼東直到洪武二十年才收復。

西方有察合臺汗國、河西七王公等等。

南方也不太平,雲南直到洪武十五、六年纔打下來。

兩廣、川蜀的土民時不時的就會作亂,朝廷不得不常年委派大將坐鎮。

交趾那邊就更別提了,直到朱瞻基放棄這裡,一直處在動亂之中。

接連不斷的戰爭,消耗了大明太多的國力。

直到仁宣時期國庫纔有所盈餘,政治制度也是在這個時期才穩固下來。

有人要問了,大明的軍隊戰鬥力太拉胯了吧?

不說和漢唐相比,怎麼連帶宋都不如?

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秦漢隋唐到帶宋,朝廷對南方多采用羈縻制度,並不追求實際統治。

說白了,只要你名義上臣服中央朝廷,逢年過節來朝覲就足夠了。

這樣一來,自然就輕鬆許多。

但大明不一樣,老朱有種種缺點,但他有個很大的優點。

對華夏傳統意義上的國土,有着很深的執念。

拿出地圖看一看,是老祖宗圈下來的地,那咱大明就必須拿回來。

不光是名義上拿下來,還要進行實際統治。

但是,世代生活在當地的山民,他們只認識左右鄰居,只知道部落酋長。

肯定不願意接受,遠在千里之外的皇帝的統治啊。

對於那些部落酋長來說,以前我們只需要名義上向皇帝效忠就可以了。

在這一畝三分地上,我們就是土皇帝。

現在你遠在天邊的皇帝,派遣幾個流官,就想多走我土皇帝的權力,那肯定不行。

反抗就成了必然。

可以說,有明一朝一直在和土民進行拉鋸,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終完成了改土歸流。

華夏文明真正實現了,對那些國土的實際統治。

就以雲南爲例,正是經過大明兩百多年的開發,有了沐英等先賢的犧牲,纔有了後來的彩雲之南。

在這一點上,帶清真的享受到了太多大明留下的遺澤。

陳景恪穿越後,大明擴張的步伐更是直接拉滿。

打仗多,立軍功的機會就多。

自重啓軍功爵制以來,每年都能涌現一大批有爲將士,完成身份的階級跨越。

朝廷的勳、爵位和批發一樣的往外發放。

七八年時間,就有了五等爵五百餘人,九等勳八萬八千餘人。

不過,勳雖然多,大多數卻都是最低級的七八九等。

只要斬首就能給,所以比較容易獲得,這才造就了堪稱海量的勳集體。

實際七八九等勳更多的就是榮譽,沒有實質性特權。

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見官不拜,退役之後可以去地方擔任捕快、遊檄、緝盜一類的吏員。

再往上就斷崖式減少了。

比如六等勳大夫一級,作爲中等勳的守門員,就只有區區三千多人。

最高級的柱國,目前就只有九個人獲得。

所以,大明的勳雖然多,卻並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相反,這些獲得勳位的人,對國家的歸屬感更強。

他們去了基層,就是國家最好的基層官吏。

能大大的削弱宗族、士紳對地方的影響,幫助朝廷更好的統治地方。

這就是陳景恪設計的整套制度精髓所在。

不過以上數字,只是總數,並不是現存的人數。

除去因爲種種事情被廢除勳爵頭銜的,現在爵還有四百多人,勳六萬四千餘人。

而且,這些勳爵基本都是不加開國字號,要代降繼承。

最多兩三代人,就變成榮譽勳爵了。

所謂榮譽勳爵,就是輕車都尉、公士之類的。

是最低等的勳爵,除了見官不拜等基本權利,就在沒有別的特權。

真正加了開國字樣的勳貴,總共不到六十個,就這還要算上建國時的三十多個功勳。

而現在,朱元璋又要對這個數字進行一次精簡。

這四百多人的名單裡,涉及侯爵十三人,其中開國侯四人,代降侯九人。

伯爵二十八人,開國伯七人,代降伯二十一人。

wWW ✿ttкan ✿¢ Ο

另有子爵男爵九十六人,其中加開國字號的有十五人。

剩下的就全是勳了,而且還都是六等以上的中高級勳。

因爲低級勳都沒資格被寫在這份名單上。

可以說,大明的爵爺們直接被清除了五分之一左右,中高級勳少了十分之一。

而且表面看這是四百多人,實際上這是四百多個家庭甚至家族。

最後被牽連進去的,肯定過萬人。

所以,當聽到朱元璋一臉遺憾的說:

“哎,若非要顧全大局,這份名單還能再增加一倍。”

一旁的陳景恪差點繃不住,您老人家這是殺人成癮了吧。

同時他心中也明白,老朱還是那個老朱,從來都沒有變過。

嫉惡如仇,殺伐果決。

只是他的眼界變開闊了,做事更有章法,殺人也都是師出有名。

纔給人一種他變了的錯覺。

朱元璋見他沒說話,有些奇怪的道:“你竟然不勸咱?”

陳景恪搖搖頭,嘆了口氣說道:“要麼不動,要麼就一次動到位。”

“讓他們打內心裡感到恐懼,一兩代人都不敢生出異心。”

朱元璋大笑道:“你終於想通了。”

“傅有德有句話雖然是玩笑,但我咱覺得很有道理。”

“變革最激烈的時期猶如亂世,而亂世當用重典。”

“這一次之後,不說兩代人,至少二十年內沒人敢亂動了。”

朱標點點頭,他雖然覺得動靜有點大,會造成一定的混亂,但也和陳景恪持同樣的想法。

要麼不動,要麼大動。

朱雄英卻看着那份名單,以及他們的罪名,陷入了沉思。

老朱好奇的道:“雄英在想什麼?怎麼不說話。”

朱雄英拍了拍厚厚的卷宗,說道:

“我在想錦衣衛關於勳貴的調查報告,其中有一條出現頻率最高。”

老朱問道:“哦,哪一條?”

朱雄英說道:“囂張跋扈,爲惡鄉里。”

朱標仔細回想,也不禁說道:“確實如此,很多就算沒有爲惡,也會變得跋扈。”

老朱眉毛倒豎,罵道:“就是忘本,有了點地位就不知道幾斤幾兩了。”

“用景恪的話說就是飄了,飄的忘乎所以,這種人就該殺。”

陳景恪正想發表看法,卻見朱雄英搖搖頭,先一步說道:

“不對,不對……景恪說過,一次兩次是偶然,三番五次就是必然。”

“這麼多勳貴出現相同的問題,必然有其內在聯繫。”

“如果我們能找到其中緣由,或許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朱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不知道在想什麼。

老朱卻饒有興趣的道:“那你想到什麼內在聯繫了嗎?”

朱雄英點點頭,又搖搖頭,說道:

“只能想到一點,不知道對不對。”

老朱高興的道:“來,給皇爺爺說說你想到了什麼。”

朱標和陳景恪也好奇的看了過來。

朱雄英表情認真的道:“教養,這些人都缺少教養。”

接着他解釋道:“大明的勳貴,十有八九都是底層百姓出身。”

“他們祖祖輩輩都是窮苦人家,沒讀過書不懂什麼大道理。”

“靠着在戰場上搏命,完成了身份的躍遷。”

“雖然身份變了,但他們的思想見識並未有什麼改變。”

“他們不知道如何當勳貴,要麼模仿地方士紳宗族的行爲方式,要麼就由着性子來。”

“所以纔會有這麼多人出現相同的問題。”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一拍手大笑道:

“妙啊,這不就是和窮人驟富一個道理嗎。”

“好好好,乖孫你真是太聰明瞭,還真讓你給找到根子在哪了。”

朱標也不禁點頭,似乎是這個道理啊。

沒人教,不知道怎麼當勳貴,可不就是會由着性子來嗎。

有些人在軍營裡受過一定的薰陶,自己倒是沒出問題。

可他們的家人沒有啊,受了幾輩子苦,可不得好好享受一下。

朱雄英卻沒有特別高興,而是問陳景恪道:

“景恪,你覺得我的分析有沒有道理?”

陳景恪豎起大拇指,說道:“太有道理了,我都沒想到這一點……”

朱雄英翻了個白眼,說道:“打住,別說你沒想到。”

“我之所以想到這一點,還是受到你提議開辦的那個勳貴書院啓發。”

很多勳貴並不懂的如何當諸侯王,讓他們去封國很可能會禍國殃民。

所以陳景恪提議,朝廷開辦一所勳貴書院,專門教他們如何當國主。

“我就想,諸侯王不懂的如何當君主,需要朝廷來教。”

“那勳貴們集體犯同樣的錯誤,是不是也是因爲不懂得如何當勳貴?”

“這個道理我能想到,就不信你想不到。”

陳景恪還能說啥,只能‘嘿嘿’傻笑。

老朱和朱標也莞爾不已,這倆人是真的互相瞭解啊。

當然,更讓他們高興的是,朱雄英能跟得上陳景恪的思維了。

這不正是他們把陳景恪留在宮裡,最大的目的嗎。

或者說,最初他們就是希望朱雄英能跟着學一些本領,並沒有指望能學的特別精深。

畢竟陳景恪掌握的東西,只能用神鬼莫測來形容。

他們雖然對朱雄英有很高的期望,卻也不敢奢望他能聰明到那個程度。

現在,朱雄英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他們的認知。

這孫子,是不亞於陳景恪的大才啊——嗯,比陳景恪差那麼一丟丟,但已經是世間少有了。

大明未來可期。

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他們高興的事情嗎。

朱雄英不知道自家兩位老爺子在想什麼,對陳景恪說道:

“來補充一下吧,看看我哪裡有說的不到位的地方。”

“咳。”陳景恪乾咳一聲,說道:“不知道如何爲官,這是大明普遍存在的問題。”

“歷數華夏之前所有的朝代,全部都是有權貴建立的,統治階層也基本都是權貴組成。”

“從三皇五帝開始就是如此,夏是大禹建立,商、周、秦皆諸侯國取代前朝建立。”

“西漢高祖的出身雖然很低,但他麾下有大批的前朝貴族之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張良。”

“東漢光武帝是宗室之後,麾下核心基本都是西漢貴族。”

“隋唐都是西魏八柱國之後建立的,他們的統治階層有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從南北朝就傳下來的軍事貴族,一部分是以五姓七望和江南十二名望爲核心的士族羣體。”

“宋太祖家裡也累世公卿,他麾下的統治階層,也大多都是出身名門。”

“我們雖然常說肉食者鄙,但有一點必須要承認,家學淵源非常重要。”

“正所謂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

“人家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禮儀學識、爲人處世的方式等等,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

“如何做官,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貴族,也是他們自幼就接受的教育。”

“這些人治理國家,可能不會大治,但只要君主不瞎折騰,一般也不會大亂。”

“大明不一樣,從開國功勳到建國後提拔的文臣武將,十有八九都是窮苦人出身。”

“書香門第,就算是家世好一點的了。”

“他們的能力或許不差,可在眼界見識上,比起累世權貴之家還是差了一籌的。”

朱元璋點點頭,何止是差了一籌,而是很多籌。

當皇帝越久,他對家學淵源這一塊的認識就越清晰。

當然,在內心裡他是驕傲的。

咱泥腿子出身,照樣得天下建立了大明,比那些出身名門望族的人強太多了。

也正是因爲這種思想,讓他表現的有些剛愎。

直到陳景恪的出現。

被陳景恪降維打擊之後,他才接受了現實。

教育真的很重要。

系統性的教育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幾代人積累的經驗教訓,是書本上學不到的。

這也是他留陳景恪在宮裡的原因之一。

雖然不知道陳景恪的師承,但很顯然他是接受過系統性教育的。

儘管不全面,可已經足夠優秀了。

把他留在宮裡,言傳身教培養朱家下一代,能讓大明少走很多彎路。

事實證明,他的計劃成功了。

不說朱雄英,僅僅是經常和他接觸的朱柏、朱椿、朱高熾等人,都遠比其他皇子皇孫優秀。

陳景恪感覺有點口渴,用手碰了碰杯子,朱雄英很自然的拿起茶壺給斟滿了。

老朱和朱標都習以爲常。

端起茶一飲而盡,陳景恪說道:

“就和太子方纔說的那般,大明勳貴普遍有囂張跋扈、爲惡鄉里的問題,和他們的出身有很大關係。”

“沒有接受過系統性教育,不知道該怎麼當勳貴。”

“所以我覺得太子的提議很好,建一個書院,專門教導新晉勳貴,如何當一名合格的勳貴。”

老朱三人再次點頭,教育必須要提上日程了啊。

陳景恪繼續說道:“不只是勳貴,官吏也是一樣的,大明的官吏普遍短視。”

“這種短視就體現在,容易走極端,無節制的弄權貪腐。”

“所以,新入職的官吏,也應該去接受一段時間的培訓。”

“官吏要晉升了,也要進去培訓一段時間。”

“如此,雖然不敢保證大明的達官顯貴都清廉如水,至少可以確保一個下限。”

第58章 唯儒獨尊220.第219章 打交趾?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58章 唯儒獨尊第390章 太子長子春節快樂第268章 無題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34章 新篇章第408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355章 公平交易第268章 無題第444章 禍不單行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478章 發表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462章 kong家必須消失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第432章 殷第311章 用工荒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433章 無題第76章 因時而變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394章 一國兩分治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第439章 無題第446章 人禍天災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449章 舉世震驚第421章 無題第313章 見聞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445章 喜憂參半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438章 不要寄希望於敵人愚蠢87.第87章 病之源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473章 時間是給所有人的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第462章 kong家必須消失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13章 思烹狗第458章 上鉤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439章 無題請假一天第57章 實踐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415章 最後一塊死角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第72章 共創佳話第13章 思烹狗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第377章 無題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402章 朱楨不如一頭豬第20章 聽你爹我的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313章 見聞第351章 無題第431章 良種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461章 無心之過第242章 新羅婢第393章 新大陸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100.第100章 廷議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403章 借題發揮177.第176章 異常第401章 這個鍋必須要有人背第449章 舉世震驚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414章 穢亂宮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