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

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

陳景恪並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麼,對馬秀英和朱標的誇獎,自然是謙虛應對。

話題聊到這裡,差不多已經可以完結了。

畢竟聽過他梳理出的生產力這條線,朱元璋三人也沒興趣再關注,他們在宮外的那點事情了。

不過陳景恪卻準備繼續說一個計劃。

一個早在給朱雄英講華夏領土擴張的時候,就想好的計劃。

之前還在想,該怎麼將這個計劃拋出,現在正是時候。

於是他就說道:

“雖然暫時沒有辦法,徹底解決讀書人能力問題。”

“但我剛剛想到一個主意,或許可以略微改善一下這種情況。”

朱元璋眉頭一挑,道:“哦,是何主意?”

馬秀英和朱標也驚訝不已,沒想到還有這轉折。

只有朱雄英,一點都不覺得奇怪,甚至認爲理所應當。

在他心裡,這個世界就沒有陳景恪不懂的問題,也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麻煩。

如果有,那也只是外部條件不合適,他不願意多說。

陳景恪說道:“方纔娘娘和太子殿下說讀史可以明智,可以知興替,那不如讓讀書人讀史。”

朱元璋皺眉道:“史書浩瀚,咱也才只看過其中一角,那些讀書人又能讀多少?”

“況且你也說了,普通人家供養一個讀書人就已經竭盡全力,哪裡有錢買這許多史書。”

陳景恪笑道:“此事好辦,朝廷編撰一部華夏簡史即可。”

朱標疑惑的道:“簡史?”

華夏他懂,史也懂,簡史還是第一次聽說。

“簡史顧名思義,就是簡略的史書。”

陳景恪就將簡史的概念解釋了一遍,然後說道:

“我們可以從上古傳說的有巢氏、燧人氏等爲起點,簡略的講述華夏文明史。”

“只介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闡述重大事件發生的前因、過程和後果,造成的影響……”

“比如牧野之戰,發生的時間、地點,參與的人物,造成結果。”

“整個夏朝只需要簡單的講一講大禹、夏啓和夏桀,就足夠了。”

“再梳理一下各個朝代的特點,衰亡的原因等等。”

“如此華夏數千年曆史,可以濃縮成數十萬字。”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其實已經足夠了,更多的細節他們讀之也無用。”

“如果他們真對歷史感興趣,待功成名就之後,再購買書籍研究也不遲。”

朱元璋卻眉頭皺起,雖然沒有直說,但很明顯並不支持此法。

對此陳景恪並不意外,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看來,讀史是必須的。

甚至國家爲了增加民族凝聚力,還要求義務教育必須學歷史。

可在古代恰恰相反。

古人最初寫史並不是爲了記錄文明什麼的,而是爲了給統治階級提供參考資料。

這也是‘讀史可以知興替’的由來。

後來隨着學問普及,貴族政治的沒落,史書才逐漸走入民間。

統治階級雖然沒有阻止,卻也並不希望太多人讀史。

因爲讀史還可以明智,懂的道理就會變多,想法也會變多。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人心亂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其核心,還是愚民政策。

朱元璋現在是皇帝,自然也不能例外。 不只是他,馬秀英和朱標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陳景恪也知道這一點,既然提出了這個建議,自然也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老朱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尤爲重視大明的正統性。

爲了證明大明的正統性,他不惜承認元朝。

而陳景恪也正是要利用這一點,來達成目的。

“陛下,華夏簡史不只是可以幫助讀書人明智。”

“只需一點小小的改動,更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就是天地正朔華夏正統。”

果不其然,聽到這話朱元璋馬上就坐直身子,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

“細說。”

陳景恪見他上鉤,就知道事情成了一半,很是開心:

“可以啓用雙重紀元法,就是黃帝紀元加陛下您的年號紀元。”

朱元璋眉頭皺的更緊,年號事關重大,豈能輕易更改?

若非知道陳景恪不會無的放矢,他早就發怒了。

“給咱解釋清楚,到底何意?”

陳景恪並不害怕,詳細的解釋道:

“黃帝乃人文始祖,亦是王朝的第一代建立者。”

“陛下不妨以黃帝登基之日爲開元元年,意爲開啓華夏紀元之意。”

“如此開元二年三年以至萬年……”

“我計算過,黃帝登基之日距今約4065年,以此計算我大明建國之日當爲開元4065年。”

“採用雙重紀元法,大明建國之日就是開元4065年洪武元年。”

“今年就是開元4079年洪武15年。”

“秦始皇一統六國的時間就是開元2476年,唐朝建立爲開元3315年武德元年。”

“如此,只要看過華夏簡史之人,誰敢不認大明爲天下正統?”

朱元璋越聽眼睛越亮,這比祭祀一百遍昊天都管用啊。

他想的更多,不只是華夏簡史,往後所有史書提到時間的地方,也必須要加開元紀年。

到時候,誰還敢說咱大明不是正朔。

不過事關重大,他並沒有直接認同,而是問馬秀英和朱標道:

“你們覺得此法可行否?”

朱標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意思:“我以爲可行。”

馬秀英思考片刻,才緩緩點頭:“我也以爲可行,但藩屬國的年號該怎麼辦?”

朱元璋愣了一下,是啊,若藩屬國也採用雙重紀元,豈不是和大明一樣了嗎。

陳景恪也同樣愣了一下,這一點他也給忽略了,確實是個很大的漏洞。

略微思索,很快就有了解決之法。

“此事好辦,藩屬國採用三重紀年,開元加洪武加藩屬國主年號。”

朱元璋忍不住叫好道:“好,此法好,能更好的向諸藩國表明,大明乃宗主之國。”

到了這裡,意味着朱元璋已經同意了此法。

而在洪武朝堂,只要朱元璋同意,就意味着這個政策必定會得到推行。

讀書人羣體確實可以陽奉陰違。

然而,一旦啓用開元紀年的消息傳出,讀書人絕對是最支持的羣體。

原因自不用多說,不外乎法統二字。

但陳景恪的話依然沒有說完,他弄出華夏簡史和開元紀年,可不是爲了替老朱證明大明正統性的。

而是有着更深一層次的目的。

所以等三人消化了這個觀點,他才繼續說道:

“華夏簡史再略微改動一點,也可以用來證明,大明對四夷統治的合法性。”

(本章完)

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400章 秦風無衣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第326章 有錢任性第237章 無題第357章 皇上就是敗家子啊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97.第97章 繼續說啊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106.第106章 再搞定變色油墨第411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433章 無題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351章 無題第242章 新羅婢第385章 閣老們頭上的人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424章 土雞瓦狗第353章 社會模型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第76章 因時而變第402章 朱楨不如一頭豬第283章 留聲機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404章 朱標的帝王課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第385章 閣老們頭上的人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385章 閣老們頭上的人第408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375章 花錢是一門學問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374章 問問我的艦炮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392章 徐允恭的見聞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52章 解決之法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356章 當面抽老朱大嘴巴子第422章 標題困難戶第76章 因時而變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309章 那啥無題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342章 無題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00.第100章 廷議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200.第199章 錢錢錢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98章 南洋亂局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390章 太子長子102.第102章 假鈔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434章 學傻了102.第102章 假鈔第60章 老狐狸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102.第102章 假鈔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295章 思想武裝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