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

敲定了一個大致的方向,機幕們就開始推衍這盤大棋應該怎麼走,分幾步走,每一步的細節在哪裡,爭取做到機關算盡的地步。

一天後,得到消息的馬士英,親自帶着五城兵馬司的人趕往了宋家作坊和呂家作坊,在過去的路上已經商量好怎麼把兩家作坊給燒了。

還沒靠近兩家的作坊,首先看見了宋家和呂家在作坊周圍設立的粥棚,賙濟着大量的災民。

馬士英囑咐五城兵馬司的弓手站在原地不動,獨自一個人走了過去,拉住一名衣服比乞丐還破的災民,認真的問道:“請問,這個粥棚什麼時候開設的。”

災民的肚子餓的‘咕咕’響,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吃飯,突然被人攔住了,蓬頭垢面的臉上露出了兇相。

瞧見拉住自己的那個人是一位官老爺,頓時變的畏畏縮縮起來:“宋大善人的粥棚,早在皇上說話以前就有了。”

馬士英問出這一句話,是在擔心五城兵馬司有宋家的同鄉,提前告訴了宋家這個消息,宋家用開設粥棚的計策,躲過這一次的抄家。

接連問了好十幾個災民,都是說宋家早在皇上頒佈詔書以前,就已經把粥棚開設好了,看來這件事十有八九是真的了,不是宋家的詭計。

馬士英還是有些不放心,叫來了一名錦衣衛:“宋家開設粥棚有多長時間了。”

錦衣百戶不是北直隸人,剛好是江西人,對於江西有名的書香門第宋家比一般人瞭解的多:“啓稟馬大使,宋家的粥棚在女真人撤退的第二天,就已經開設了。”

錦衣衛和東廠這兩個特務機構,尤其忌諱多說話,這名錦衣百戶想起宋家在江西的一樁樁善舉,閉了一下眼睛。

再次睜開眼睛,主動說道:“馬大使,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馬士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正在沉思接下來該怎麼辦,聽到錦衣百戶的話,回過頭來認真的看着他說道:“有什麼話,儘管說出來。”

錦衣百戶得到了同意,組織了一下語言:“不光是在今年,宋家每年都會設立粥棚,賙濟窮苦的老百姓。”

“馬大使可能不知道,卑職是江西人,對於宋家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

“宋家祖祖輩輩都是江西有名的大善人,雖說家產還算富足,但是比起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僚鄉紳差遠了,在他家的那個縣都排不上號。”

“可宋家的善舉,在整個江西都是排在前列的。”

“修橋鋪路、開設粥棚、免除租子等等,幹了很多的善事,宋家老太爺當年在官場上更是難得一見的剛正不阿。”

“後來實在看不慣官場上的烏煙瘴氣,乾脆辭官回了江西老家,在老家開辦義學做了一個教書匠。”

馬士英看着熱鬧的粥棚,聽着錦衣百戶的敘述,留下一句話,毫不猶豫的離開了這裡。

“五城兵馬司的人都回去,錦衣衛和東廠各留兩個人在這裡看着,一旦發現了瘟疫,立即通知本官。”

今天發生的這一幕,推衍了無數可能的東林黨,早就算計到了,也是機幕們刻意營造的一種結果。

燒了宋家和呂家的作坊,只是讓兩家損失了一批織布機而已,東林黨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徹底搞垮宋家和呂家。

只有等到宋家和呂家的織布作坊內,數以百計的女工感染了瘟疫,才能徹底搞垮兩家,現在還不是時候。

馬士英回去的路上,正好遇見了宋家老太爺,這位已經七十歲高齡的老爺子,從兒子的書信裡,得知國家遭遇了這麼一場災難。

二話不說,把家裡所有糧囷裡的糧食都拿了出來,就連那座在災年用來保命的糧囷,也是被宋老太爺給打開了,全部通過水路運到了北直隸。

就這樣,宋老太爺還是不放心,擔心兩個兒子處理不好這件大事,不顧自己已經七十歲高齡了,舟車勞頓的跟着來到了北直隸。

剛好就在今天,宋老太爺親自押送第一批糧食上了岸,坐在排頭的那輛驢車上,從馬士英身邊路過。

宋老太爺看見粥棚的規模,當場就怒了,指着大管家鼻子破口大罵:“這麼一個小小的粥棚,夠幾個人吃的,換成粥廠!”

“另外派人去其他州府多開設幾個粥廠,讓更多的災民有口飯吃。”

宋老太爺瞅着粥廠裡的粥棚一個個的開起來,遞給宋家總管一個眼神,看吧,沒有老頭子我親自坐鎮指揮,肯定不行吧。

宋老太爺在這等了一炷香時間,兩個兒子一個都沒來,又是怒了:“宋應星和宋應晶兩個混賬去哪了!反了他倆了,把宋家的祖訓都給忘了。”

“善舉用的不是錢,而是心!”

大管家本來還想替三老爺和四老爺解釋兩句,想起宋老太爺的脾氣,只能老老實實的回答:“三老爺去做什麼實驗了,四老爺去招人了。”

老三從小到大就愛研究東西,這個倒是能理解。

老四招人應該是爲了增加粥棚的人手,宋老太爺的心情好了一些,隨口問道:“招好人手以後,準備在哪開設粥棚。”

粥棚?大管家知道宋老太爺理解錯了,老老實實的回答道:“不是開設粥棚,是給織布作坊增加人手。”

在這個特殊時期,還敢給已經達到五百人的作坊增加人手,宋老太爺的臉色瞬間就黑了:“誰讓他這麼幹的。”

大管家看到宋老太爺的表情,知道自己說錯話了,解釋了兩句,說是爲了救活更多的災民。

看到宋老太爺的臉色越來越黑,趕緊把嘴給閉上了,老老實實的回答道:“朱先生。”

拜師對於書香門第來說是一件相當莊嚴的事情,宋士慧宋士意拜師的事情,遠在江西的宋老太爺也得到了消息。

宋老太爺沒像其他官僚鄉紳那樣,詢問自家孩子的先生,有沒有功名在身,在朝廷做了幾品官,

只要先生的品性不錯,就可以了。

宋老太爺從同鄉那裡得知了朱舜的清廉品性,爲了身體戒酒戒了很多年的他,還高高興興的小酌了一杯。

現在聽說這個臭小子敢做出這麼一個冒險的行爲,明顯是做官的經驗不行啊。

宋老太爺黑着臉說道:“走,咱們去朱家的紡紗廠。”

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邊基建分局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清攻打山海關的方法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貪官署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十六章 衙蠹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