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a300_4;朝中有人好做官,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假,楊銘被分配到了上鳳朝中的考房,這樣的房間不禁前面有屋舍擋住冷風吹不進來,後面聚類臭房也比較遠那臭氣自然也不會飄蕩過來這種待遇除非你運氣爆棚,否則一般的考生根本就不可能遇到。看<>
除此之外考棚裡還有兩個煤爐,就連煤球都比其他考房要多的多,一個用於生火做飯,而另一個便可以用來作爲烤火之用,看得出來這佈置考場的人還真下了一番心思。
經過點卯,其實也是一種證明身份的手段,不僅需要考生將自己的路引、學證以及戶籍等物出示並且主考和副考還會根據其中對於本人描述來分辨真僞以防作弊。
比如,考生李四臉上有黑痣兩枚,其一生於左眼角,其二生於脣下,可是如果前來考試的考生長了三顆痣,那麼對不起你是假的,即使你是以後長的那也不行,必須先行關押於禮部打牢然後等待相關官吏查實後方可放行,倘若冒充徒三百里對考生本人也將會割取一應功名。
楊銘的核證非常簡單,其實也根本就不需要核證,他還沒進考場之前便已經被人打好了招呼重點照顧,至於所謂的其他程序基本上都是走個過場可謂是輕鬆之極。
待所有考生都核證完畢之後已經是已時前後,因爲接連兩天的秋雨天氣顯得格外陰冷,楊銘和其他考生都被禮部的小吏聚集在了主考公房前面的空地上,這便是要拜祭孔聖以及主考和副考的考前宣講。
於府試其實程序都差不多,主考是爲座師。副考爲房師,講的大意便是:你們是大明朝的棟樑。如今朝廷廣開言路無論貧富貴賤選拔人才,希望你們要好好考。努力考,考出水平,考出高度......皇帝陛下非常看好你們!
其實這些話都是千篇一律,可是由於考試檔次的提高在場的考生似乎都非常激動,想想也難怪,十年寒窗苦讀,能走到這一步那可是如同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眼看着前面就只有最後一個敵人了,只要再次碾壓過去那就是真正的鯉魚躍龍門了。
十年寒窗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可是誰又知道這四個字背後的心酸?年幼開蒙、少年識字然後便是年如一年日如一日的苦讀和研習,孤獨、枯燥、乏味還有身後那些爲你付出的人的壓力,這一切的一切彷彿就是一座座無形的大山將人壓得踹不過氣來。
這種滋味也只有身爲讀書人的其他文官能夠明白,所以基於此無論是明朝還是其他任何一個朝代,基本上文官都非常團結,從而生出了諸多的朋黨!
這次的主考乃是身爲禮部尚書的嚴嵩,說到嚴嵩就不得不說一下這嚴嵩的爲人,歷史上其實對嚴嵩的評價非常的反面,幾乎都是其人貪瀆、內舉、結黨的事情。可是在嘉靖初年這個人還是非常不錯的,如果沒有一點真材實料也根本就不可能在數年後楊延和因大禮儀事件告老還鄉後坐上首輔之位。
不過現如今楊延和還沒有下課,嚴嵩自然還算是循規蹈矩,一系列熱情洋溢的講話讓一衆考生們熱血澎湃恨不得立馬就初始爲官報效朝廷一般。
講話很有水平。這是楊銘的感覺,至少眼前這位五十上下身體均存並且很有儒雅風範的人並不像一個奸臣的模樣,但是這人哪裡說的清楚呢?
訓誡過後考生們便在嚴嵩的帶鄰下焚香祭拜孔聖!這是一套非常繁瑣的禮節。好在有禮部的官員指導大家雖然生澀但是也很快的進入尾聲,隨着儀式的完畢這才又在小吏的引導下各自回到了各自的考房。
楊銘走進考房。裡面除了煤爐、馬桶等一應設施之外還有牀鋪,並且還有一張書案用於考生答題。油燈、菜籽油.....
在書案上已經擺放好了試題!
楊銘看了一眼,剛纔分配考房的時候並沒有,想必便是禮部的人在剛纔大家聽訓誡之時所發。
翻開第一卷!
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失論!
如果說縣試如同初中考試,府試如同高中考試,那麼鄉試便是大學考試,而院試便是研究生考了!這其中從按部就班到學有所用,再到學以至用再到後面的各抒己見。
顯然,院試其實就是各抒己見的時候。
在這場考試中往往就是考驗考生對於事物自己的看法。
周唐是爲李唐,周着武也,外之則國外,內在之宇內,這其實就是說唐朝的時候國家對於政治的一種表現,唐時對國外採用的是外重內輕的態度,而秦、魏樑朝卻是反之內重外輕,讓考生根據這兩種政治態度發表一下他們的看法。
這樣的題目範圍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最關鍵的是必須符合聖意或者說出題人的心意、主考官的心意,只要思路對路那麼你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如果思路不對路即使你文章錦繡天成那麼也未必能入榜。
楊銘沒有顧慮,無論是他的恩師李道遠,還是楊延和其實已經說的非常明白了,他的文章無論好壞也必然上榜,國朝取士目的是什麼?就是尋才!
而楊銘的理財之學便是如今朝廷正迫切需要的才能,所以無論此次他文章如何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參加了,走了一個過場那麼對朝廷其他考生乃至於對天下百姓也就算有了一個交代。
沒有顧忌,所以楊銘便隨思所想,隨想所書!
研墨!
提筆!
奮筆疾書!
天下之患無常處也、惟善謀國者、規天下大勢之所趨、揆時度務、有以制其偏倚之端、則不至於變起而不可救。夫立國之初、每鑑前代得失、以定一朝之制、時勢所迫、出於不得不然、非能使子孫世守以維萬世之安也。
嗣世之主、昧於時變、因循荒怠、不思所以持之、欲無中於禍敗、豈可得哉。吾嘗綜觀前史、歷代內外輕重之際、得失之故、有由然也。夫天子建國、居中馭外、大抵據形勝以臨天下、而操縱進退自相維繫、是以四方順軌而下無覬覦、使非集權於中樞、久之必有擁兵坐大而睥睨奸命、適召天下數世之患。然使國家不寄閫於四方、則朝廷又孤立無援、勢必至奸臣內擅而外無所忌。
一行行蒼勁有力的文字躍入紙間,鐵畫銀鉤大氣磅礴......
第一更送上!第二更不知道還來不來的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