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解圍寧遠

就在這時觀察哨傳來消息,發現建奴大營在收拾行囊,很明顯後金軍要撤退。

建奴還沒有真正動身呢,黃勝第一時間就送報捷文書到達京師,大小十戰全捷,寧遠之圍以解。

大才子最後跟後金軍決戰,奮不顧身的勇士們依靠覺華島水營千總黃明道指揮的戰船在寧遠東強行登陸結陣,依舊推着冒火星的炸彈車衝陣,炸死炸傷建奴一千餘。

可惜建奴幾萬人馬壓上搶屍體,我軍人數太少只能避其鋒芒,退回戰船,由於許多戰船爲了接應袍澤沒有來得及遠離岸邊,被建奴騎兵衝擊,戰士們選擇了同歸於盡,紛紛點燃火藥桶,最後玉石俱焚。

明軍雖然大勝,卻不是打退了後金軍,而是逼退了建奴解了寧遠之圍,並沒有獲得太多斬獲,只有真奴三十級,其中拔什庫一級巴牙喇六級。

由於遭受惡戰,麾下將士傷亡兩千,戰船損失近三成,雖然士氣如虹可惜難以再戰。眼睜睜看着建奴緩緩退去卻無力追擊,建奴只不過受到小挫,其損失有限,戰鬥力依舊,黃大人麾下人馬不足以抗衡。

有了前面九次實打實真奴首級的鋪墊,朝廷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質疑黃勝報捷打死打傷一千餘建奴有水分,哪怕這一次斬獲不如人意,因爲建奴確實從寧遠城下撤退了。

這就是策略,先說九次真話,第十次來個彌天大謊,不由得大家不相信!

不僅如此,朝廷的大人們還認爲大才子特別謙遜,而且是個絕對的老實人。他明明可以說成是他帶兵打退了建奴。

可是他居然實話實說,後金軍實力未損,只不過是知難而退,還承認自己人馬不是人家對手。

讓滿朝文武都相信由於黃大人力戰,讓建奴放棄攻打寧遠城是因爲還有了佐證,遼東巡撫袁崇煥也來了捷報,吹噓他帶領寧遠軍民憑堅城用大炮,擊斃建奴數千,建奴攻城無望落荒而逃,根本沒有一字一句提到黃勝大人解圍之事。

遼東巡撫的報捷完全是空口說白話,根本沒有一級斬獲。

黃勝的十戰十捷都有斬獲證明,高下立判。那二百多建奴的裝備和首級在兵部衙門展覽呢,袁崇煥說自己躲在寧遠城裡擊斃幾千建奴,還把他們打跑了,誰信啊?

才隔了半天,兵部又收到錦州再次被圍的消息,大家更加鄙視袁崇煥了,不是說建奴落荒而逃了?如今他們在錦州城下呢!你這個遼東巡撫該有所表示吧?

文武百官都認爲黃大人這個年輕人實在,每一次奏報都是實話實說,人家解了寧遠之圍就老老實實說建奴不是無力再戰,而是不願意和明軍拼命主動撤退。

王之臣決定給油滑的袁崇煥上點眼藥,上書朝廷,既然袁崇煥叫囂建奴被他寧遠軍打得望風而逃行啊!就再接再厲辛苦一趟接着把錦州城下的建奴也打垮吧!

他做了安排,督促遼東巡撫帶領寧遠人馬去解錦州之圍,命令黃勝帶領人馬駐守寧遠休整。

天啓皇帝和九千歲已經對這個只會吹牛皮的小人深惡痛絕,馬上就下旨袁崇煥出寧遠,讓大才子進寧遠城休整。

第二天寧遠六百里加急來了,袁崇煥上書,寧遠之兵憑堅城用火器才堪一戰,沒有能力救援錦州。

朝廷百官更加鄙夷這個不要臉的大忽悠了,最後兵部沒轍要求黃大人帶着人馬見機行事,在辦得到的情況下去解錦州之圍。

簡直是兵部來文跟黃大人商量是不是可以再次辛苦一下,能不能跑去錦州幫幫忙圓個場?

這一次連聖旨都沒有,爲什麼呢?天啓皇帝不好意思,萬一下達經過批紅的聖旨,人家黃大人真的無力再戰,選擇抗旨。

人家有大功在手,又確實損失慘重,自己無法降罪,只能選擇捏着鼻子認了,豈不是打自己的臉。

況且剛剛已經發生了死活不離開寧遠堅城的遼東巡撫拒不執行皇帝的旨意,他上書自辯:崇煥以寧遠軍民的安危爲己任,明明知道建奴圍點打援,自己爲了朝廷守土,決不能因爲愚忠而讓數萬大軍全軍覆沒。

明朝跟滿清不同,官員的奴性不嚴重,特別是文官比較牛,跟皇帝說不的太多了,批紅的聖旨還要好些,皇帝直接下達的中旨大部分文官都拒不執行。

此時寧遠是前線,爲了國家利益,天啓皇帝忍了,沒有臨陣換帥,可是也氣得不輕,秋後算賬是必須的。

黃勝知道歷史的走向,沒有自己攪局後金軍這一次傾巢出動也是無果而終,八小在六月初就灰溜溜退兵了。

自己插了一槓子,建奴的仗打得更加不舒服,他們哪裡有任何堅持的理由?

黃勝當然會來一個高姿態,不跟遼東巡撫扯皮,選擇爲朝廷死而後已。

隨後黃勝大人的絕命書就到了兵部,他告知王之臣大人,自己的馬車上裝了五百斤火藥,僅剩下的五千明軍戰士都帶着火藥桶,大家都留了遺言準備六月初七對建奴發動總攻,一直打到錦州城下,不成功便成仁。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兵多將廣的袁崇煥龜縮寧遠城,十戰餘生的黃勝大人依舊奮起餘勇炸建奴,不解錦州之圍誓不休。

天啓皇帝見到兵部尚書轉來黃大人的奏疏感動得一塌糊塗,讓王之臣把大才子的絕命書刊登在朝廷邸報上昭告天下爲赤膽忠心的大才子揚名。

張之極看到了邸報,第一時間就去找妹妹了,這個姑爺傻了嗎?滔天大功已然到手矣,用得着再次去拼命焉?

黃勝怕家裡人擔心,派了歡兒回京師了,怕有閃失,根本沒有寫信而是讓小姑娘把在忠明堡看到的聽到的跟主母實話實說,但是不能跟其他人透露一點點。

兩個秘書這一段時間處理了太多情報,歡兒、樂兒這兩個孩子有文化又是心腹當然知道如何排兵佈陣,更加知道黃家人馬沒有一個戰死,只有幾十個輕重傷員。

兩個親兵武義、左守權護送着歡兒由馬船送到天津衛,轉官道疾馳京師,比六百里加急只不過晚了一天。

第七百零六章: 板兒磚拍死孫可望第七百一十九章: 崇禎十三年第一百一十五章:草原立威第一百零三章:實而虛之第五百八十七章: 復仇的火焰第一百二十六章:明軍剿寇第四百四十五章:謀奪海南第十八章:連升兩級第五百二十二章:欣欣向榮第六百六十二章:金融全球化第五百一十五章:陰奴酋第一百三十六章:漢人兄弟第七百二十二章: 科技進步第七百五十一章:監督機制第四百四十六章:勇士榮歸第七百三十八章:揮師北伐第五百一十六章:登州陷落第二百三十五章:樂翻天了第二百八十七章:漁陽鞞鼓第五百一十九章:計擒祖大壽第二百六十七章:軍事堡壘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緝李自成第六百九十一章:天草時貞第二百三十章:連戰連捷第二百四十三章:走向草原第三百四十章:炮火攻堅第一百一十九章:準備就緒第六百五十八章:孫傳庭第七十八章:文藝人才第三百六十七章:戰列艦第一百九十八章:虛晃一槍第八百二十四章:心口如一第七十九章:棺材官財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第六百零三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七百八十七章:擁抱土爾扈特部第七百二十五章:天工開物第一百八十章:功課做足第八十六章:運河縴夫第七十八章:文藝人才第七百三十二章:鬆錦大會戰第六百零三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二百五十一章:不殺婦孺第二百一十九章:覬覦濟州第一百一十二章:飛百出獄第一百四十七章:爭搶屯糧第一百九十五章:吾皇聖明第一百五十九章:陰野豬皮第五百六十一章:炮火掩護掘進第四十六章:春夢易醒第七百二十二章: 科技進步第三百五十一章:義賣大米第五百一十二章:這幫混賬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第三百八十二章:黃金時代第一百五十一章:拜見高第第九十九章:救熊廷弼第一百八十三章:復州大捷第四百四十六章:勇士榮歸第五百九十八章:不定期去揍倭寇第六百三十章:投資人第六百六十九章:集中爆發第三十八章:解救漢民第六百三十八章:慢慢挖掘第四百二十五章:英雄喋血第四百八十七章:再次增兵第四百九十四章:宣傳蠱惑第三百八十章:異域揚威第二百三十五章:樂翻天了第四十七章:督師召見第一百四十九章:積草屯糧第四百一十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二百三十六章:復州再捷第六百四十一章:捨生取義第七百六十六章: 改變崇禎宿命第五百七十五章:各懷鬼胎第七百七十二章: 巴拿馬值得擁有第三百五十二章:造船人才第五百一十二章:這幫混賬第五百二十七章:光復海南島第四百二十六章:天子期待第五百二十三章:異族戰士第七百五十三章:倒戈第三百一十六章:建奴退兵第二百八十三章:喜上眉梢第三百零九章:樂不思蜀第二百四十九章:目眥欲裂第七百二十二章: 科技進步第五百六十八章: 斬獲頗豐第八十三章:喬遷新居第四百四十七章:崇禎殺俘第一百三十二章:各打各的第三百九十四章: 張網以待第二百七十七章:皇帝要來第六十二章:牆倒屋塌第五十章:主僕易嫁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