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不是來拼命

京師再次物價飆升,由此可見大明的官吏有多麼混賬,有了前車之鑑還沒學會統籌、配給供應糧食,有可能不是他們不會,而是哄擡物價有利於他們。

黃家開設的糧行照舊按照人頭以一石大米兩千五百文華夏通寶賣糧食,還是以發放口糧的模式集中家無隔日糧的青壯搞衛生、維持秩序。

王恭廠商業街和以前有了一點點不同的地方,就是貓特別多,那是已經爲黃家體系服務的醫學家吳有性的提議,黃勝得知後認爲有道理,大力支持。

瘟疫的一種也是多發的一種就是鼠疫,顧名思義老鼠傳播病毒,貓捉老鼠會使得老鼠大量減少,當然會有效遏制這樣的流行病。

因此黃家體系大量養貓防鼠患,這樣做不僅僅能夠減少老鼠傳播疾病,還保護了老百姓的存糧,何樂不爲?

因此在京師的黃家體系工作者都養貓,大錢莊、郵局、糧行當然大量飼養。

黑虎、魯承祖的人馬打着“戰神”大旗佈防到位,並且高調錶態如果建奴敢來,他們會集中兵力拼死攻擊,絕不會讓後金軍前進一步。

崇禎皇帝擔心尾大不掉,不想用“戰神”系人馬,可是現實很殘酷,京畿八百里範圍居然沒有幾支讓他能夠放心的軍隊。

皇帝需要可以信賴的隊伍可來守衛京師,當然非“戰神”系人馬莫屬。

黑虎、魯承祖兩位總兵來到京師外圍,並且放出豪言壯語,皇帝連日緊繃的神經放鬆了,安心了不少,夜裡終於可以睡得着。

崇禎派出兵部武選清吏司正五品郎中高智謀臨時擔任黑虎、魯承祖兩路人馬的兵備道,負責糧草軍餉的發放。

高智謀一句廢話都沒有,欣然領命帶着一百餘家丁即刻出京師,在諸多文官不敢臨危受命之時,高智謀如此勇於任事,崇禎皇帝頗感欣慰,着實給了高第不少賞賜。

文官管理各路人馬的錢糧,可以捏住武將的命門,這是大明朝廷的成例,以文制武罷了。

殊不知,黃家體系出兵都是自籌錢糧,朝廷哪裡能夠制衡,但是自己人高智謀的到來還是得到了黑虎、魯承祖熱烈歡迎,幾人商議後準備在京師外狠狠地教訓建奴建功立業。

“戰神”大旗出現,范文程的情報網馬上獲知。

幾天後紅歹是就知道在密雲、昌平有超過八千黃勝的隊伍,據報永平府可能有幾萬黃家鄉勇在集結之中,他們隨時準備參加京師保衛戰。

紅歹是知道情況後,害怕了,萬一自己的劫掠大軍被“殺神”的人馬堵在明國京畿之地麻煩就大了,偷雞不成蝕把米十之八九。

他果斷放棄再次劫掠大明京師周邊的打算,準備再搶一些地方得些便宜後回家,讓那個“殺神”的人馬等着吧,咱們大金軍爲了發財而來纔不去和他們拼命呢。

這時京師軍民文武已經安心不少,因爲不僅僅有“戰神”人馬駐防京師外圍,寧前道成大事也率領關寧鐵騎四千來增援,他被兵部命令駐紮在通州。

還陸陸續續有勤王兵馬來到,在京畿之地聚集的明軍很快超過十萬,貌似京師安全無虞,崇禎皇帝終於徹底放心。

可惜十餘萬人馬齊聚,朝廷居然安排分守各地,根本沒有委派一員大將集中兵馬主動和來犯之敵決戰,害得想戰的高智謀、葉成經、黑虎、成大事他們鬱悶無比。

當然,大部分明軍將領樂得如此,他們跑來京師城外武裝遊行一番,撈足了表現還沒有傷亡太划算。

八月底,左守權帶隊,五百鄉勇推着三百輛獨輪車運送一千二百石大米前往大同,隨行的有去“華夏大錢莊”大同分號工作的員工三十幾人。

這一次的隊伍和以往有所不同,有個大明文官老爺李中正帶着七個家丁隨行。

李中正固守伊陽縣的事蹟被朝廷表彰,他由正六品兵部車駕司經歷連升兩級被任命爲正五品大同兵備道副使。

朝廷這個委任當然是看中了李中正善守,派他去大同任兵備道副使就是加強大同的守備力量。

李中正得到任命,也得到即日起程的催促。

建奴入寇,宣大兩鎮打得一團糟,李中正大有可能走不到大同,在路上就會遭遇不測。

兵部的同事知道“華夏大錢莊”和糧行每個月都要跑一兩趟大同,黃家人的武力值衆所皆知,他們告知李中正找黃家運輸隊同行應該安全無虞。

李中正得到這個消息很高興,他本來就和黃家人拉上了關係,當然願意再進一步。

他親自找到“華夏大錢莊”聯絡黃家負責人,左守權接待了他,一番攀談,左守權承諾會安全把李中正一行送入大同城。

京師到大同這一段官道左守權已經走了太多次,往內地運糧都是採取這樣的笨辦法用人力輪番推着獨輪車千里運輸。

每一次去的人少了不行,一路上盜匪、山賊多如牛毛,沒有實力的隊伍上路根本走不到地頭,人多了也不好,山區的道路不好走,造成擁堵更加效率低下。

因此左守權帶領麾下大多數採取以五百人爲單位進行換班運輸,每個月都會出發兩三撥人。

左守權這一次運氣不好,走到竹帛口外就得知後金軍在大同城下劫掠,貌似前路不通。

因爲總兵官曹文詔被建奴打敗損失幾千人,如今根本沒有實力再戰,只能選擇龜縮防守。

竹帛口在太原府繁峙縣境內,是大明內長城上的一個較爲重要的關口,位於大同通向北直隸迂迴京畿的要衝道路上。

竹帛口往北是一條狹長的盆地通向大同,往南是一條起伏不大的川穀通向茨溝營堡、吳王口、阜平、保定。

這裡地勢險要,隘口兩側是陡峭的巖壁,山谷最窄的只有十幾步,真可謂咽喉要地。

過了竹帛口之後往北走,便是代州、繁峙縣所在的狹長盆地。順着盆地再往東北走,就是靈丘縣。

厚顏求月票、推薦票,請正版閱讀,謝謝書友們,謝謝。

厚顏求月票、推薦票,請正版閱讀,謝謝書友們,謝謝。

第七百二十章:白桿兵很忙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禎痛毆李自成第五十二章:新的任務第三百二十八章:關門打狗第七百二十一章:戰略平衡第一百八十三章:復州大捷第三百六十七章:戰列艦第五百一十二章:這幫混賬第一百四十三章:羣衆運動第七百七十七章:遼東門戶第五百零四章:好戲連臺第一百零四章:奇襲復州第七百零一十二章:劍指曼德勒第一百零五章:野戰完勝第二百三十六章:復州再捷第七百九十三章:設局第六百章:別惹大明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遼東第一百六十三章:再生父母第七百三十一章:跟清軍死磕第二百零五章:鬼哭狼嚎第六百八十四章:租借第五百九十一章:火樹銀花不夜天第七百四十章:爭鼎第四百九十三章:圖窮匕見第六十六章:過一把癮第五百二十一章:包圍錦州第六百零七章:沿江佈置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輝煌第五百九十四章:惺惺相惜第四百零六章:巡航艦第五十四章:四輪馬車第四百七十五章:漢人帶刀行第一百三十五章:狼奔豕突第五百五十六章:因勢利導第五百九十章: 挑軟柿子捏第七百七十三章:江陰抗清三公第一百章:一諾千金第三百九十三章: 算計範家第九章:小小隊伍第二百六十六章:遼東換將第八百五十七章:沒有了江戶城第八十一章:最美華章第二百七十三章:遊說信王第六百九十五章:戶樞不蠹第四百九十一章:留髮不留頭第四百四十四章:舐犢之情第八百零三章:大廈將傾第七百三十六章:蹬鼻子上臉第八十六章:運河縴夫第五百七十二章: 直取王都第七百六十七章:印度洋海盜猖獗第四百三十九章: 好運結束第七百四十九章:漢奸出使第五十七章:得一望二第五百九十一章:火樹銀花不夜天第五百二十三章:異族戰士第七百七十六章:奪取旅順口第三百六十五章:急流勇退第六百五十章:討要公道第六百章:別惹大明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緝李自成第四百零五章: 產業升級第五百章:“野蠻道”真牛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第四百八十九章:奴酋的夢魘第八百一十七章:窮兇極惡第二百三十二章:不能大意第一百九十一章:製造緊張第二百四十九章:目眥欲裂第七百一十九章: 崇禎十三年第三百三十八章:殺奔澎湖第三百三十六章:埋下伏筆第三百二十二章:皆在彀中第四百三十六章:堅守一年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第二百六十三章:加強教育第四百零七章: 匯通天下第十三章:再立新功第一百七十二章:堂堂陣戰第三百八十六章:情報收集第三百一十四章:作風頑強第一百六十六章:我爲魚肉第六百五十三章:足以凌遲第九十一章:受益匪淺第四百零八章:後金入寇第五百七十一章: 奔襲喀喇沁第六十章:雪地屠殺第五百七十二章: 直取王都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殲闖賊第四百五十一章:不抱幻想第二十章:小小擴張第二百一十八章:揚帆遠航第五百九十五章:乾綱獨斷第三百八十三章:不知所蹤第七百九十三章:設局第一百零三章:實而虛之第一百一十一章:插手海貿第八百二十七章:勸進、攤牌第五百三十八章:封候非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