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跟清軍死磕

即便如此,闖賊收穫也十分有限,因爲諸多達官貴人手裡真的沒有現銀。

諸位賊頭又不肯以土地、房產作價,最後死於非命的地主官僚成百上千。

闖賊慣匪窮兇極惡的做派被無限放大,有些是確有其事有些屬於莫須有,“南明”特工和宣傳隊當然不管什麼莫須有,不僅僅宣講闖賊暴行,還找出倖存者參與控訴坐實闖賊所有的罪行。

宣傳很到位,得知闖賊來了,不但銀子、美妾、家產、良田會充公,自己的命十之八九也留不下,內地有錢人更加惶惶不可終日。

許多富人低價脫手田產、房產也賣不掉,後來他們乾脆不要了,帶着現銀和股票逃往“南明”國土保命要緊……。

正月底,福王和幾個堂兄弟罹難的消息傳到京師,皇帝嚎啕大哭。

次日大朝會,皇帝無計可施,唯有拆東牆補西牆,早日抽身遼東戰局是首選。

崇禎派遣兵部職方司郎中張若麟前往寧遠監軍,令他把類似於最後通牒的詔書送達洪承疇軍中,並且監督遼東文武即刻行動。

已經在寧前道位置上鍍金兩年回到中樞高升爲正三品兵部右侍郎的高智謀對遼東戰局比較上心,他了解明軍和清軍的兵力對比,覺得不妥,出班諫道:

“陛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洪大人在寧遠前線熟知軍情,陛下當給予其自主決策的權力,催促大軍決戰非明智之舉,請三思。”

皇帝也知道利害,可惜他每天在丟失中原城池的痛苦中煎熬,已經接近精神崩潰。

他道:“高愛卿,朕知道主將臨戰之時當心無旁騖,可是中原戰局等不起啊!愛卿可有良策退闖賊之兵?”

高智謀一時語塞,他其實很擔心在南陽府任同知的弟弟高智勇的安危,也期望中原有強軍在握,可是內地官軍不堪一戰是不爭的事實,他哪裡有什麼良策。

掛兵部尚書銜入閣的張鳳翼和高第交好,他早就把自己定位到了“戰神”系鐵桿之一,見高智謀難堪,當然要出面打圓場。

張鳳翼出班道:“陛下稍安勿躁,兵部尚書陳大人已經發文調集各路人馬嚴防死守,湖廣駐軍也已經北上,遏制住流寇勢頭應該能夠做到。”

現任兵部尚書陳新甲見自己被閣老擡出來了,只能出班奏道:“陛下請寬心,總兵官賀人龍、虎大威、黃得功等等將領也並非泛泛之輩,流寇雖然人數衆多,但是也難以撼動。”

崇禎道:“流寇不滅國將不國,沒有邊軍參與剿寇恐怕無濟於事,張愛卿,再發六百里加急催促洪大人早做決斷。”

朝廷上上下下都仰仗着洪承疇率領的十幾萬人馬當救火隊員,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曾經擔任過遼東經略的王之臣、高第兩位重臣都搖頭嘆息,二人根本不看好這一任遼東經略,認爲洪承疇麻煩大了,有可能不得善終。

洪承疇頂住了壓力終於捱到了春暖花開,流寇肆掠中原,連福王都死於非命可見事態何其嚴重。

本來還算團結的遼西領導班子現如今摻進了沙子,監軍張若麟只要求遵旨辦事,至於將士們是否危險根本不管不問。

沒辦法,洪承疇再也不能拖拖踏踏,清軍不來寧遠明軍只能選擇去錦州決戰。

早春二月,十五萬餘明軍徐徐往東推進,洪承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採取步步爲營抱團取暖的戰術,他不分兵每天前進二十里就安營紮寨。

看着明軍集中在一起無法下手,紅歹是也無計可施,他需要最少四萬人馬憑藉已經完成的工事圍困錦州,還得留兩萬鐵騎爲機動以防不測。

能夠集中出擊的人馬只有七萬,面對十五萬嚴防死守的明軍,確實沒有什麼破敵之策。

此次消耗如此多的錢糧再如上次圍錦州般敗北,以後大清國何去何從?

撼山易憾“殺神”人馬難,八旗將士和蒙古諸軍都感同身受,上一次敗在“殺神”手上大家無話可說。

如今“殺神”遠在天邊,明國主將是個進士出身的文官洪承疇,如果此次圍攻錦州無果再次鎩羽而歸,對大清國、蒙古諸部上上下下如何交代?

屢次吃虧的蒙古諸部又不傻,他們還會聽從大清國調遣嗎?紅歹是急眼了,他再次派遣阿濟格回“新京”調兵遣將。

滿清發動了全民總動員,又趕來了三萬人馬其中有三成是八旗子弟兵,驅趕了五萬強壯些的阿哈武裝他們前來守衛圍困錦州的壕塹。

四月下旬,洪承疇部推進至松山與杏山之間,二十五日,雙方在乳峰山打響陣地攻防戰。

由於明軍修建的營寨比較堅固,戰士們憑藉工事打槍放銃,清人兵馬死傷甚多,多次發動衝鋒皆失利。

慶格爾泰和姚善守、周放、馬世虎率領人馬進行防守反擊,突然殺出的明軍打了清軍一個措手不及。

清軍差一點形成潰敗,還好太子豪格親自壓陣當場砍了兩個帶頭撤退的牛錄額真才遏制了頹勢。

洪承疇將慶格爾泰列爲首功,姚善守、周放次之,楊國柱、馬世虎等人皆獲得嘉獎,唯有太子太保大同總兵王樸率部消極怠戰,被訓斥。

洪承疇犯了錯誤,既然發現王樸是豬一樣的隊友應該把他拿下,又或者撤下這一路人馬。

大會戰之時少一路人馬不重要,要是有一路主將是個怕死鬼,他帶領人馬逃跑勢必會讓全軍崩潰。

首戰失利,駐紮在錦州城北戚家堡的紅歹是急得上了火,身體出了大毛病,鼻血不止,有得了白血病的徵兆。

洪承疇如此難纏,出乎紅歹是預料,再加上鬆錦地帶狹長,大規模騎兵奔襲無法展開,如今清軍也不得不下馬步戰,消耗太大,讓奴酋心疼不已。

兩軍接近三十萬鏖戰松山一線,雙方你來我往攻伐不斷。

洪承疇已經沒有退路,再觀望不前無法面對天子,現在唯有跟清軍死磕,期望他們知難而退。

厚顏求月票、推薦票,請正版閱讀,謝謝書友們,謝謝。

厚顏求月票、推薦票,請正版閱讀,謝謝書友們,謝謝。

第九十章:又添猛兵第一百五十四章:割捨不下第一百四十章:顆粒歸倉第四十一章:安全撤退第五百七十一章: 奔襲喀喇沁第三百二十五章:大興土木第二百二十二章:皆有可能第七百四十五章:洪承疇被俘第七百八十六章: 遠東探險隊第六百八十二章:倔強的大明第六百九十七章: 人心散了第五百六十二章:絕不拖欠第七百八十一章:祖家反水第七十章:芳心竊喜第八百三十五章:對抗還是加入?第六百四十一章:捨生取義第五百六十九章:今夜無眠第六百七十章:惡性循環第五百三十八章:封候非我意第六十一章:強攻堡壘第五十八章:發現漏洞第五十四章:四輪馬車第五百零九章:祖大壽中計第二百三十九章:佈局沿海第二百六十九章:久別重逢第四百一十八章:兩面開花第一百九十三章:謀事在人第三百二十五章:大興土木第六百零二章:吳襄的能力第四百一十四章:誰更悍勇第三百九十六章: 人贓俱獲第七百三十八章:揮師北伐第五十二章:新的任務第十六章:料敵預先第二百四十八章:流動堡壘第二百四十二章:接濟東江第二百二十三章:事與願違第三百五十九章:喜得千金第五百七十九章:流放海南島第一百九十章:不能賠本第五百四十一章:進退兩難第五百四十一章:進退兩難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第一百四十四章:勞動改造第五百七十三章:堪稱完美第八百四十章:永無止境第五百六十七章: 報國正在此時第三百八十二章:黃金時代第六百五十六章:兄弟挺住第六百一十七章:流寇伏法第二十六章:好事多磨第三百零三章:解圍寧遠第二十八章:朝中無人第一百八十八章:引而不發第七百五十八章:不能分裂國家第三百五十八章:必有我師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識第一百零四章:奇襲復州第二百二十八章:投降免死第五百零二章:昭然若揭第一百九十七章:房產開發第一百九十二章:街談巷議第一百五十二章:討要火藥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黴了第一百三十六章:漢人兄弟第五十七章:得一望二第六百八十六章:打斷骨頭連着筋第一百三十一章:明軍中計第五百二十二章:欣欣向榮第三百一十九章:賞罰分明第七十四章:好詞好曲第一百七十二章:堂堂陣戰第四百零五章: 產業升級第三百二十六章:屏蔽海域第七百四十五章:洪承疇被俘第六百三十四章: 買路錢第六百六十章:徐霞客第三百四十五章:祖國愛你第二百二十章:搶海盜船第八百一十章:歸順或者毀滅第六百五十六章:兄弟挺住第一百九十九章:提前佈局第六百零四章: 朝廷是老賴第四十四章:獎勤罰懶第七百三十三章:反常即爲妖第八百一十二章:厲害了,……第五百零九章:祖大壽中計第四百七十八章:勇於任事第四百五十八章:海盜猖獗第四百九十七章:奪取煤礦第四百八十章: 千里餓殍圖第四百四十五章:謀奪海南第三十三章:渡海偵察第三百零六章:實而虛之第三百五十七章: 參加科考第一百五十章:歷史未變第四百四十八章: 難望項背第五百四十六章:斥候戰小勝第四百九十一章:留髮不留頭第二百五十八章:分潤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