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圍困錦州,直到把錦州軍民困死,紅歹是的國力允許嗎?這都是未知數。
況且海邊還有強軍四萬餘如鯁在喉,圍困錦州的清軍無疑屬於腹背受敵,有閒情逸致全力攻城嗎?
諸多不確定因數困擾紅歹是,在錦州附近跟明軍較量兩年多,他如今進退兩難,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畢竟大清國太小人口太少,十幾萬人在錦州耗了這麼長時間,雖然大勝明軍,但是消耗了這幾年積累的國力,大清國上上下下無不怨聲載道。
遠慮近憂使得紅歹是徹夜難眠,他的身體每況愈下,覺得心力交瘁時日無多,他不放心那些桀驁不馴的八旗將領,擔心太子豪格會被他們架空,清除異己迫在眉睫。
崇禎十五年春天,得到擴軍通知的“南明”軍隊各營伍都拿到了編制。
忠明堡的隊伍已經進駐寧遠,石換金帶來“華夏島”的援軍“華夏營”作爲先頭部隊已經到達灘頭陣地,有了“戰神”子弟兵協防,明軍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只不過沒有人把這個好消息通報大明兵部,遼西文官武將已經自覺自願接受“南明”領導,他們吃的糧食拿的軍餉都在二月份變成了足額,這當然是“南明”按實際兵額發放。
拿誰的工資就應該聽誰的,這無可厚非,況且跟着“戰神”走吃穿都會有,打仗不吃虧,功勞少不了,誰不願意啊?
崇禎已經被內憂外患折磨得沒有了朝氣,見到回來的使團,聽他們回奏了“南明”即將出兵的好消息,難得心情輕鬆一些,蒼白的臉色終於有了些許紅潤。
接下來“南明”使團覲見,崇禎和顏悅色答覆了南王提親事宜,相當於把公主的婚事定下。
至於何時擇選良辰吉日進行婚聘六禮,如納彩、問名、納吉等等瑣事自然有禮部官員負責和“南明”禮部官員交涉,皇帝不會過問細枝末節。
大明處處漏風,很快朝廷上的奏對就通過各種渠道被滿清細作打探得知,不久消息送到了在盛京坐鎮指揮的紅歹是。
清軍打敗明軍主力部隊並且收了主將洪承疇做奴才,紅歹是終於略微鬆了一口氣。
他爲了補償在錦州城外打惡戰的滿蒙聯軍,謀劃着帶領他們破口去大明京畿劫掠一番。
因爲在錦州城下圍點打援都是硬碰硬,乃是消耗戰,八旗將士和蒙古奴才都苦不堪言,現如今苦吃完了,需要帶着他們去享福才能夠得軍心。
紅歹是預備抽調三成人馬組建入口劫掠部隊,不攻城拔寨只爲了搶糧食、布帛、大牲口、金銀財寶和人口。
得到確切消息,所有的滿清軍事貴族爭得面紅耳赤,人人都想入關,大家都不願意在錦州一線和明軍對峙。
鬧得最兇的當然是莽古爾泰、多爾袞等等一直受排擠的貝勒,他們雖然被降級但是旗主的身份還在,如果能夠得到一次大規模劫掠的機會,對於提升本旗的實力大有好處。
雖然去關內搶劫的部隊必須拿出大部分搶掠成果交予公衆分配,但是一路搶劫、吃香喝辣、睡美女哪裡是困守戰壕可比?
強盜們認爲大明北方強軍或被消滅或被困在遼東,他們破口後殺入大明京畿,一定會如入無人之境,劫掠成果不可想象。
誰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紅歹是參與調停還沒有搞定出擊部隊之時,潛伏在大明細作的探報送來了。
南王承諾無條件協助大明平定建奴奪回遼東的消息讓紅歹是大驚失色,滿蒙軍事貴族如同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他們立刻清醒了,蒙古奴才人人汗毛聳立悔不當初。
再也沒有人爭着入口大明,所有的文官武將都是一臉土灰色。紅歹是又上火了,鼻血“譁”一下子就流出來,滴得滿胸襟上都是。
紅歹是看看自己的智囊團,目光停留在新漢奸洪承疇臉上。
他道:“南王瘋了嗎?如此大好時機他爲何不去取大明南方,他完全可以盡取江南花花世界。放着大明錦繡江南無動於衷,偏偏不遠萬里來遼東苦寒之地與我大清作對何苦來哉?”
聽到南王準備北上遼東作戰的消息,洪承疇腸子都悔青了,他恨自己不該貪生怕死做了人人唾棄的背主之臣。
很明顯紅歹是看向自己是在徵求意見,洪承疇置若罔聞,他決定從今往後來個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
況且洪承疇自認爲建奴應該無計可施,洪承疇麾下曾經有“戰神”系悍將黑虎、魯承祖,“戰神”人馬的戰鬥力他已經佩服得五體投地。
南王言出必踐,承諾爲大明平定張獻忠,一干流賊果然無一賊頭漏網,這一次許諾收復遼東絕不會成爲虛言,以後恐怕遼東即將成爲“南明”領地。
看着洪承疇無動於衷,紅歹是知道此人沒有歸心,人家不開口,他也無可奈何,繼而看向范文程、鮑成先一羣老漢奸。
范文程見主子徵詢意見連忙回話道:“陛下,南王承諾出兵後必須進行準備,他們畢竟離大清國過於遙遠,恐怕趕來來遼東也得是年底。
我軍還有半年時間應對,臣以爲萬萬不能分兵繞道入關了,前車之鑑萬一被‘殺神’堵在關內得不償失。”
面沉似水的紅歹是沒好氣道:“朕知道不能再去大明關內打草谷,朕是問計何以破敵?南王遠道而來,我大清總要打起精神接待好。”
鮑成先道:“陛下,‘南明’以水師聞名,戰船多如牛毛。而我大清國土海岸線太長,南王人馬可以登陸攻擊的地點太多,我軍防不勝防啊!”
這句話觸動紅歹是傷心處,本來已經止住的鼻血又開始流了。
兵家大忌就是不知敵人即將在何時、何處出現,而大清國幾千裡海岸線都將要面臨“南明”海陸軍的攻擊,我大清何以應對?
黃勝還沒有出手,滿清纔得到了“殺神”將要到來的消息就已經慌了神,這時他們才知道細細研究如何對抗“南明”大軍收復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