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亮今年十八歲,是個黝黑健壯的小夥子。別看年紀小,已經有五年的出海經驗了。他們這些竈戶,靠海吃海,除了煮鹽之外,下海謀生也是生存之道。
王越專門從軍中挑選了一批下過海的,哪怕是內河行過船的,或者是坐過船的一批人,組成了一個支隊,由已經升爲副營長的韋小亮率領。教導員朱友學,參謀長齊昌國。
天策軍各部隊已經在逐步配置政治主官,朱友學是第一批配置到海軍支隊的。齊昌國是李子雄參謀班子成員,被王越分配到海軍支隊擔任參謀長。
該支隊屬於營級支隊,還不滿編,人數有三百五十多人,編爲六個連。這個支隊的所有人都有過行船的經歷,王越給他們平時的訓練多了一個汽車駕駛訓練,所以他們已經都可以充當司機使用了。
除了汽車駕駛,他們平時就是玩一種類似輪船駕駛的遊戲機,這成爲他們最喜愛的一項活動。這種遊戲機有六臺,一個連一個。
另外他們還要學會射電六分儀的使用。這種六分儀不需要複雜的計算公式,只需要輸入想要到達的座標,就會自動計算出距離和方向。普通的六分儀也下發給了他們,作爲他們今後學習的一個內容。
所以王越爲他們下載了離線地圖包,供他們查找座標。
現代那些與明代不同的城鎮名稱,要修改過來,將是個龐大的工程。王越已經安排專人在做這項工作,全部覈對完成之後,將會重新在電腦上統一修改。
後世的主要航線,海文數據,尤其是渤海灣內的所有航線,海文數據也下發給他們參考,雖然有時代變遷的因素,但變化應該不大。除了這些航線圖,還有十八世紀歐洲人畫的航海圖作爲參考。
這麼多精確詳細的航海圖,王越就這樣隨意地丟給了他們。如果讓那些現在的海上強國知道了,一定會發瘋的。
航海圖通常都是這些國家的不傳之秘,是通過不知多少代人的探險才獲得的寶貴財富。這些可是他們跨海征戰,殖民全球,殺人越貨,橫行海上的無上法寶。
可是在王越這裡根本不是個事兒,這樣的東西要多少有多少,還無與倫比的精確。
“報告司令,沙船可以近海航行。剝船是平底船,經不起風浪,難以遠離海岸航行。”韋小亮道。
王越點點頭道:“嗯,立刻將我們的發動機卸車,安裝到這些船上。”
韋小亮領命而去。
這些都是七十五馬力的船用推進器,用鋼板和長螺栓就能固定在這些木船上,行駛速度當然是用風帆無法比擬的。
爲了這次出行,王越已經準備很久。從人員組織,推進器固定件製做,設備熟悉和培訓等等工作全部完成之後,纔有這次通州之行。
除了這個被王越稱之爲天策軍海軍支隊的連隊,還有民政處、舟橋營、港口建設處和石景山工業區抽調出來的三個建築小隊,組成人數達兩千多人的隊伍。
此支隊加上同來的工人,都已經熟悉了推進器的裝,所以幾百人的安裝速度很快,在木質船隻上打螺栓真的很輕鬆。六十多個推進器,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部安裝完成。
那些被僱傭來的船工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忙什麼,傻傻地看着他們把船舵拆了,裝上一個黑黢黢的大傢伙。
王越見裝的差不多了,從自己的車上取下一件救生衣穿在身上,對韋小亮道:“韋小亮走,開一艘船試試。”說完率先登上一艘沙船。
“司令,您還是下去吧,我試過以後您再上。”韋小亮擔心地道。
他知道司令是山西人,黃土高坡上來的人,哪裡坐過船呀,萬一掉水裡了,這個責任他可承擔不起。
這種船用推進器他們只是演示過,雖然還沒有在水上使用過,但那高速旋轉的螺旋槳,看着就力大無窮,可以想象的到在水中的推進速度一定很快。
王越笑着道:“你以爲我不會游泳呀?別廢話,快開船。”
他還真會游泳,後世的游泳館多着呢!何況他還穿了救生衣。
無奈之下,韋小亮和幾名士兵紛紛上船。
這個柴油推進器啓動後,噪音不算太大。隨着噠噠噠的轟鳴聲,沙船開動起來。
推進器是由手柄操作的,油門和摩托車的類似。韋小亮的速度和方向感都不錯,沙船開的很穩。
王越高興地道:“不錯,控制的很好,再快一點。”
韋小亮也同樣欣喜!自從加入起點城以來,除了驚奇,還是驚奇,現在又把這種驚奇帶到了他熟悉的水上。
王越看看差不多了,命令所有人上船,所有船隻落帆起航,由他們這隻船作爲前導,緩緩地向天津方向駛去。
這些船隻全部由海軍支隊的士兵們駕駛,陸上駕駛員們到了水上,基本上沒有出大錯的,這些推進器他們都是試用過的。
爲了保險起見,開始的行駛速度都不快,只有每小時十公里的速度,由頭船壓住整體速度,並用對講機統一調度。
王越看了看錶,出港時間還不到早上八點。他們是凌晨六點從起點城出發點的,目標就是後世的大沽口,明朝人大多稱直沽。
張子筠現在管起了內政,這些天事務繁忙起來,所以沒有隨行。起點城由王卓坐鎮,李子雄隨王越同行。
大沽口附近和後世的大港附近,從三個月前開始,已經由民政處購買了大片土地。
王越買的就是海河入海口的那片地,後來天津港的位置。
天津衛開埠很早,但它更多是作爲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口,爲大運河服務的。而不是作爲海港城市設立,有三座衛城均是靠近河口建立,距離海邊其實挺遠。唯一靠近海邊,可作爲海港使用的,便是在海河入海口的大沽口地區。
明朝由於海禁,大沽口的海運並不發達。由於海運航線要繞過山東半島,不如走京杭運河安全,距離又近,所以江南北上的船隻都不走大沽口。
只有少量的福建、廣東等更南方海船纔到達這裡。而山東等地的海上運輸更是稀少,最多的便是私鹽販運的船隻了,所以現在的大沽口也就是明朝的直沽非常蕭條。
明朝以前,準確點說直到清末,中原政權從未遭受過來自海上的戰略性進攻。就算有倭寇騷擾,仍然只是海盜流竄搶劫模式。
大軍自海上登陸,直取京師要地這種戰術還沒有形成,所以大沽口附近的海防建設規模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