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要去香港島?”王越突然要去香港,這令馮源山很意外。按說鄭家人這次惹了天策軍,應該去找鄭芝龍麻煩的。
王越點點頭道:“香港島那邊出了點亂子,我必須要儘快趕去。”
準確的說是珠江口出了亂子,並且這個亂子已經威脅到了香港的安全。
一支由英王查理一世派出的以威德爾上尉爲首的六艘商戰船,於六月二十七日到達澳門,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爲了打破葡萄牙人的壟斷,開闢與中國的貿易渠道。
葡萄牙人不允許英國人分享澳門的貿易特權。並在大明官員面前極力詆譭英國人,說他們就是荷蘭人,企圖前來搗亂,應於驅逐。葡人又從澳門派出巡邏艇在英船附近巡弋,阻止英國人進行貿易活動。
威德爾見到澳門貿易已無希望,便於7月底啓碇前往廣州。八月十二日,英船到達虎門亞娘鞋(Anunghai)停泊,虎門炮臺守軍鳴炮示警。威德爾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聖佐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臺。
虎門參將李大勇在抵抗不到半個時辰後,率衆逃跑。英軍攻上炮臺後,扯下大明軍旗,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三十五門大炮,作爲戰利品搬到船上。
因此廣東爲之震動。恰巧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熊文燦升官,已經進京了,而新任總督張鏡心還在赴任的路途上。
所以暫時負責廣東事務的巡按葛徵奇聯繫葡人諾雷蒂交涉此事,威德爾才把大炮歸還。之後他又重金賄賂廣東總兵陳謙,陳謙私自許諾可以上岸貿易,於是威德爾派出三名商人隨同諾雷蒂前往廣州購物。
但英船卻繼續深入廣州內河珠江,迫近廣州,這種嚴重侵害主權的行爲激怒了廣州當局,下令逮捕了上岸購物的三名英國商人。九月十日,主管廣東海事的海道副使鄭覲光,派遣三艘戰船數艘縱火船向英軍發動了進攻。
由於風向不利,大明戰船沒有給英軍造成任何損失,反而被英軍擊毀。大怒之下,威德爾下令炮擊珠江兩岸村莊,搶奪牲畜和糧食。後沿江衛所大批明軍用火箭、火炮進行反擊,英軍退走。
威德爾對侵犯內河不僅毫無自責之意,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濫施暴虐。九月十九日,英軍在虎門地區又縱火燒燬了三艘中國帆船,焚燬一個市鎮,搶奪三十頭豬。九月二十一日,再次攻佔並炸燬虎門亞娘鞋炮臺,焚燬了大帆船一艘。
之後又通知廣州當局:“兵士放火燒船,我日夜驚慌,又斷汲道,不容取水,即欲回國,奈先因通事到船,偷付銀錢,夷目入省,不意日久音信不通,惟恐人錢兩失,今開船之際,不敢隱瞞,乞追還,我即開船回國,永不再來,如不還,今雖開洋,終不還國!”
廣州當局的巡按葛徵奇等人對此束手無措,只得聯繫澳門的葡萄牙人繼續交涉。
威德爾的艦隊目前仍在零丁洋附近停留,此地與香港島近在咫尺。起點城正在香港島大興土木搞建設,這裡有一個排的天策軍駐軍,王越收到的消息大多都是由這個排發往起點城,再由起點城轉發的電報。
英軍問題必須要儘快解決,以保障香港島的安全,雖然這個排有三門迫擊炮,但是英軍戰艦一艘船起碼都是二十門火炮,所以火力並不佔優。
九月二十九日,王越率領天策軍海軍艦隊的船塢登陸艦和兩艘海警戰艦,一艘客貨滾裝輪前往香港島。
隨行的有第五團第一營的陸軍,客貨滾裝輪裝載着一千五百名鄭家的俘虜,用於支援香港島的建設力量。
經過一天一夜的航行,艦隊抵達了香港島維港,即後世的維多利亞港,王越用簡稱來命名的港口。
此時的香港島已有居民一萬多人,大多以香木、農業和漁業爲生,此島在行政上歸廣東新安縣管轄。
起點城大筆地撒出銀子,在維港附近購置了大片的土地,首先投入建設的是港口和貨棧。目前已有三千多人在此參與建設,一部分是起點城港口方面的建設人員,還有不少是從島內招募來的,起點城優厚的待遇很是吸引人。
王越到達時,維港的建設已經進行了半年,一條長達三公里的港口已經成型,這個港口的材料大多是用石料構築的,粘合劑爲水泥。
起點城向這裡投入的水泥有限,所以以石料爲主,因此該地現在的房屋設施也大多采用石料。不過起點城在香港島投入了幾十臺採石設備和運輸車輛,大大減輕了工作量。王越到來後,會轉運更多的水泥等建築材料和建築機械,加快建設進度。
維港建成後,將長達十幾公里,所以一切纔剛剛起步。
“哦,親愛的王大人,您終於來了!”斯豪津表情誇張地對王越道。
維港還在建設中,王越還是習慣住在登陸艦上。
王越笑着道:“斯豪津先生,你應該先和麗莎敘敘離別之情吧?”
斯豪津擺手道:“麗莎已經長大了,總有一天是要離開父親跟隨心愛的人一起生活的,所以她應該提前習慣分別。”
說着他向王越旁邊的麗莎眨眨眼,好像在問與王越進展如何?
隨即將身邊的一位三十多歲的歐洲美婦讓了出來,向王越介紹道:“王大人,這位就是我的夫人貝琳達。”
貝琳達向王越施禮道:“見過尊敬的王大人!”
王越見她與麗莎的眉眼確實有幾分相像,客氣地點頭道:“幸會!”
貝琳達擡起頭微笑着看着王越,頗有點丈母孃看女婿的意思,王越正有些尷尬,斯豪津很有眼色地道:“貝琳達,你先帶麗莎去看看我們的新家,我和王大人有話要談。”
她們走後,王越這才道:“看來斯豪津先生這段時間收穫應該不小啊。”
“確實如此!”斯豪津道:“王大人您是不知道我帶着樣品和圖冊到達馬尼拉和巴達維亞後所造成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