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通過電報上奏崇禎,詳細說明了大西軍歸順朝廷後的安置方案:大西軍殘部將在李定國的率領下退出大明境內,進入緬甸發展。
因王越的提議,這一另類的安置方案在朝堂上引起了強烈的爭執,經過多封電報的協商和溝通,朝廷勉強同意了王越的提議。
不過,因爲大西軍要借道貴州和雲南退往緬甸,朝廷對大西軍歸順將領將不做封賞,並且崇禎還在下達的旨意中着重強調,沒有朝廷的調令,大西軍不得再回到大明境內,否則將被視爲叛軍。
按照一般流程,像李定國這樣的投誠人員,朝廷都會發一些官帽子,以示寬容。
但是將大西軍安置到緬甸,這意義就不同了。
明朝中國人所說的“緬甸”,所指的只是今日緬甸地理範圍之內諸“蠻夷”王國及部落之一。
洪武與永樂年間,明廷稱這類政治實體爲“宣慰司”(但並不指派官吏),規定須按期朝貢,從而確立了對它們的主權,所以緬甸在這一時期還不是一個國家。
緬甸在萬曆年間逐漸興起並統一,自我感覺強大起來的緬甸,竟然越過向來不明確的中緬邊界,侵入雲南境內。
在十六世紀的最後三十年,雲南明軍與“緬甸”軍以邊界諸弱國爲棋盤上走卒,相互攻擊。
到了十七世紀初,也就是明光宗時期,“緬甸”終於正式成爲中國藩屬,但雙方關係一直緊張,而且自萬曆末期以來並無過多接觸。
到現在緬甸在名義上還是大明的藩屬國,所以朝廷不可能正式承認大西軍,否則會引起其他藩屬的恐慌,這是大明朝廷對國際關係的考量。
但是大西軍入緬,對朝廷來講,其實利大於弊。
大西軍曾經多次反叛,即使招撫了大西軍,朝廷也難以信任,全部禮送出境,省錢省力還省心,可謂一勞永逸。
而緬甸在洪武、永樂年間在形式上也算是大明國土,可是統一後的緬甸卻成爲大明邊境上的不穩定因素,將大西軍送出國境去禍害緬甸,對朝廷來說可謂兩全其美。
以朝廷看來,大西軍孤軍深入緬甸,如果不發生奇蹟,大西軍終將全軍覆沒,難以倖免。
理論上也確實如此,緬甸地處南疆,窮山惡水,瘴氣遍地。即使雲南也是到了元朝時期,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更別說緬甸了。
所以朝堂上最終同意了這種讓兩個不穩定勢力自相殘殺,相互削弱,自生自滅的安置方案。
但是王越卻不這麼看,歷史上大西軍餘部保護着永曆帝進入緬甸後,可是把緬甸軍打的鼻青臉腫,如果不是李定國等人的主要敵人是滿清,緬甸的國都阿瓦也要被攻克了。
歷史上的大西軍客居緬甸,不可能兩面爲敵,爲了永曆帝能有個安身之地,對緬甸當局一再退讓,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不同了。
雙方在桐梓會晤之後,天策軍分批釋放了近萬名大西軍骨幹成員。
大西軍分散在各地的潰兵也紛紛通過天策軍的防區,向遵義地區彙集,大西軍總兵力逐漸恢復到六萬多人。
王越又將繳獲的大批糧食、馬匹、軍械等運抵遵義,並附贈大西軍電報機十臺,三七式步槍五千支,三七式火炮五十門,起點城產四輪馬車一千輛,以及大量的彈藥,大西軍終於脫胎換骨,恢復了強大的戰力。
電報機和武器彈藥現在只是贈品,大西軍體驗過後新式武器的威力之後,自然會逐步換裝成三七式裝備,後期的武器彈藥大西軍只能通過採購獲得,從而與天策軍建立起武器供給關係。
王越相信在二十年內,大西軍是不可能仿製出三七式武器的,這其中的關鍵是由冶金技術所決定的。
所以大西軍全部換裝完成後,其軍隊後勤將嚴重依賴天策軍。
正是通過控制軍火的輸出,王越根本不擔心李定國等人會脫離天策軍的掌控。
大明崇禎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八月十九日,休整過後的大西軍全軍從遵義啓程南下,浩浩蕩蕩奔赴南疆。
爲保障大西軍能夠安全出境和出現意外反覆,天策軍第四師又兩個旅將一直互送到雲南。
大西軍沿途的糧食補給也由天策軍提供,物資充足的大西軍在天策軍的監視下,很難出現騷擾地方的情況。
八月二十六日,大西軍進入雲南,八月三十日,大西軍通過昆明郊區繼續向南挺進,同日,天策軍第四師前鋒也抵達了昆明城外,治安軍兩個旅繼續跟隨大西軍南下,第四師暫留昆明。
此時的雲南並不平靜,今年四月雲南境內剛剛發生了武定土司吾必奎叛亂。
雲南的管理體制在整個明朝時期顯得與衆不同,除了常規的布政司、按察司和巡撫之外,還有很多少數民族土司。
土司又稱土官,是古代中國邊疆的官職,其權利很大,基本相當於當地的土皇帝,擁有私人軍隊。
爲了管理這些土司和他們的部族,朱元璋封養子沐英爲西平侯(後來其次子被晉爵爲黔國公),負責管理雲南的土司並且世代鎮守雲南,現在的黔國公名叫沐天波。
到了明末,大明對邊疆的控制力越發薄弱,從而發生了一些列的土司叛亂。
首先是天啓年間的奢安之亂,前後持續了十七年,波及川黔雲桂四省,死傷百餘萬人,大規模交戰就持續九年。
由於滇南阿迷州土司普名聲在從徵“奢安之亂”後,實力大增,於崇禎四年普名聲發動了叛亂,崇禎五年普名聲被擊敗處死,叛亂暫告平息。
但其妻萬氏仍領其衆,繼續爲亂滇南,後萬氏招蒙自土司沙定洲爲婿,沙普合流,沙定洲的勢力越加壯大。
去年底,張獻忠部入川建立大西政權以後,黔國公沐天波同巡撫吳兆元、巡按吳文瀛會商徵調漢族和土司軍隊,以防止大西軍入滇,武定土司吾必奎趁機作亂。
叛軍先後攻下大姚、定遠、姚安,全滇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