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神童傳說

“孫老師,聽了剛纔對於殿試的說法,朕有一條最大的意見,以前也曾與孫老師、徐愛卿等談過,關於中進士之後實習之事。”朱由校舊事重提說。這個東西他老早就在朝廷上吹風了,並且也在舉子們已經風傳開了。特別是在京城圍捕鰲拜的時候,更是讓這些進京趕考的舉子們,一個個的提前經歷了一番考驗,並找到了左光斗這個人才。當時指定了有十名舉子可以不中進士也有實業機會。

“老臣對此並無異議。通過而且老臣也知道皇上對皇上選天門城這種新型城市爲實習之地,也相當贊同。天門城的一切對於大明來說都是新鮮的,連老臣都想去看看,那裡的有軌馬車到底是怎麼個快、穩法。”關於實習的問題早有研究,現在倒無須多說。現在大明上下,將天門城傳的是沸沸揚揚。

以二十餘萬宗室子弟爲主,山西移民爲輔,以蒙古俘虜爲主要勞動力,平地起城,還是那種沒有城牆的城市,在冬季來臨之時,孤身在大草原上,竟然沒有被草原上的部落搶掠燒殺,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全新的建築材料、工部高尖人才所設計規劃的城市,一切都是全新的。更有諸多的作坊不斷的在那裡興建而起,大明聞到商機的商人紛紛而至,還有大明最快的首創的有軌馬車,堪稱神速。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吸引着人們前去。

“計劃沒有變化快,這批進士朕不想讓他們去天門城了。”朱由校淡淡的說。

“皇上,爲什麼啊?如果他們能將天門城的經驗學到手,對於皇上新型城市的建奴有這巨大的意義啊,皇上是害怕安全嗎?”天門城寄託着皇上多大的心血。孫承宗當然的知道。那裡看似孤懸在大明之外,其實相當的安全,有最好的光報示警系統。宗師子弟手中因爲京城源源不斷的支持,手中掌握的豎盾、神弩,有上萬套之多。比起大同精忠隊、薊州鐵血隊手裡還要多。在農閒以及冰凍季節,他們展開着訓練。憑着那一套套水泥房屋,他們可以輕鬆的組成城市防線,根本不懼任何人的進攻。

“不是安全問題,是遼東的問題。孫老師你看,趙率教那邊已經拿下了寧遠。而秦良玉與盧象升他們對於遼陽以北的邊牆已經清理的差不多了。還有三個月的時間,這遼東地區,就會恢復平靜,最起碼蓋州到鐵嶺開原線以西、邊牆以裡,能夠徹底的收復,並且牢牢的掌握在我大明的手中。三個月之後。就進入了豐收的季節,那時候不僅僅要夏收、夏種還有開墾荒地、造水利,要把這塊土地利用起來。這裡不僅僅要管上現在近百萬人口的糧食供應。還要再次成爲大明的糧食生產基地。”

朱由校看着地圖說,遼東地區因爲寒冷,所以莊稼是一年一熟,但地方大,又是平原地形。河系發達,土地肥沃,相當容於大面積的農莊經營。這個時代也就是機械化不強,需要的人力太大。不過有大量的牲畜,以及衆多的奴隸在。先期管飽肚子自給自足,那是肯定不成問題的。一百多萬人,扔在一個城市裡,並不算什麼,分在蓋州到開原這邊,也顯不出多少人來。

“皇上。那些新科進士差不多都是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雙手無縛雞之力弱不禁風之輩,他們多不能辯五穀識雜糧,皇上將其招至遼東,又有何益?”孫承宗真不明白皇上了。主要是因爲他太知道這幫讀書人了。可以說他們大多都是富裕家庭裡出來的,按皇上的話說,就是官二代官三代,或者是富二代等高富帥的人物,他們的人生目標就是一路過關斬將的考試考試再考試,最終將進士拿到手裡。爲此他們不可能有多餘的精力去研究什麼農活、技藝。

安全問題自不用談,這點孫承宗相當的有自信,這種自信來自大明親軍戰鬥力的兇猛。皇上只是在蓋州瀋陽線以西,邊牆以內設計,無論是建奴殘餘分子還是遼西蒙古諸部,都沒有能力突破進來,可謂是固若金湯。

但遼東這邊不是中原腹地,那裡人煙稠密,土地都是有主之地,新官上任,需要要的並不是太多,可以平穩的接過權利,慢慢的學習。即便是到了天門城去學,那裡也已經有了一套班子。

這裡不同,土地是大把大把的,但沒有人煙,土地要復墾,班子要組建等等

“孫老師將他們說的太過不堪了,雖然他們沒有管理經驗,但年齡方面都多大了?盧象升二十二歲中進士都已經算是年輕的了。”

“回皇上,國朝中進士的年齡有大有小,盧象升中進的年齡的確是偏小,但更小的卻還有一些,比如最小的是成化五年江西廬陵進士王臣,十六歲就中進士;還有李東陽十八歲二甲第一(第四名);楊廷和十九歲,其子楊慎二十三歲中狀員;徐階二十歲中探花等,這些人都有神童之稱。而年齡最大的,成化十四年狀元曾彥爲六十歲。國朝歷來中進的平均年齡爲三十一到三十三歲之間。”

孫承宗舉的例子中,李東陽、楊廷和、徐階,那都是大明當時的朝廷大佬、真正的翹楚。沒想到他們這麼年輕就得中進士,這是何等的風光。

“那些驚才絕豔之人,當真是了不得啊,”朱由校也跟着感嘆到,十六歲甚至是二十不到,就考上了公務員,不,不能說是公務員這麼簡單了,應該說是中央領導後備幹部團了。再想想後世,二十歲的時候,應該在大二吧,連找工作的事都還沒想呢。而那十六歲的,也只是上次初三或高一而已,這種才情不得不讓人感慨萬端。

“皇上明鑑,這些人才都是我大明二百餘年的人才,爲後輩之楷模。”孫承宗不由的也感嘆着,經過這一系列考試,從千軍萬馬獨木橋中殺出來的他,雖然也是翹楚人物,但其中的艱難曲折,當然是明白的。對他們這些神童一般的人物,更是自嘆弗如。

“皇上,說起這類人物,這前朝時的張居正也不一般,”

“嗯,這點朕倒知道,據傳他一歲半就認字了,五歲入學,七歲就能通六經大義,不僅出口成章、落筆成文、揮毫立就,而且也有着常人難以想象的睿智和膽識。他十二歲就中秀才第一,成爲遠近聞名的天才。他是多大中的進士。”

“中進士倒是比盧象升晚上一年,二十三歲中的,那是因爲他在十三歲時鄉試失敗的原因導致的晚了四年的時間,考的成績也是第二甲第九名進士,不可小視。”對於張居正的十三歲鄉試爲何失敗,這種天才落榜實在是讓人惋惜。

“孫老師,不是傳說那是因爲當時的湖廣巡撫顧璘對其有惜才之意,有意讓張居正多磨練幾年,才未中舉。”

“皇上此說的確有之,但實情若何,只有當事人自知了。”

“孫老師,能與朕以知縣爲例,談談這官員的職責嗎?”朱由校扯開了話題說。

“是皇上,知縣是一縣的行政長官,也是司法長官,不僅教化百姓忠君愛國,維持社會穩定,而且縣內事務無所不管,因此百姓對知縣尊稱爲“父母官”,但知縣最主要的職能是徵稅納糧、教化百姓、聽訟斷案、勸民農桑、災荒賑濟、興學與科舉等。”

“孫老師啊,剛纔朕提及將此次的新科進士調到遼東,孫老師以其沒有經驗爲由感覺不妥,但朕卻感覺可行性較強。孫老師也言道進士平均年齡爲而立之後了,如此他們的智慧、心性方面已經有所成熟,欠缺的就是管理經驗而已。朕此次就是給他們一片舞臺,供其展示才能。朕在遼東搞的仍然會是大皇莊,比天門城要簡單的是,這裡有蓋州等完整的城池,器物不缺,人居條件無需從頭做起,需要做的是農業、工業、交通、採礦等,而遼東地區所有違法者,一切以軍法爲準,參考‘大明律’,又無地方政務中的徵稅納糧、教化百姓、聽訟斷案、勸民農桑、災荒賑濟、興學與科舉等,他們面對的相對專一許多,只是單純的搞好大皇莊而已。”

“而朕會從三十六家皇莊、青州府、大名府將有經驗之人從那裡招來,在各個城池開展建設。而這些進士,以及朕許諾的十名舉子名額,都將在這裡,邊學習邊實踐。他們的起點並不比蔣秉採少上多少,這點孫老師還請放心。”

朱由校問了年齡與職責的問題,就是在這裡等着孫承宗呢。這裡不是中原腹地,是一個‘大皇莊’,不需要升堂斷案,徵稅納糧等事情,來的就是一個莊頭而已,不過是莊子大了點而已。不過因爲不要去充當公安局長、法院院長、稅務局局長、教育局局長這樣的差事,當然相對又簡單許多。

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743章 鐵嶺非鐵礦第3章 判斷形勢第589章 食肉才需爲國謀第102章 制望遠鏡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645章 港口添堵第229章 黃粱之伏第748章 北牆收復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585章 大炮成了第659章 大勝之後第87章 羣測皇上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31章 五金零件第463章 明金接招第483章 候家半朝第36章 酒店建設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19章 抄家收穫第153章 防守反擊第156章 宮廷政變1第609章 孫老論謀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269章 走馬換將第32章 與民爭利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145章 選舉皇帝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450章 邊兵求帝第71章 皇家六店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387章 偏方百病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211章 驚聞戰警第615章 糧草功略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428章 兵指張掖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473章 普天同慶第62章 內廠成立第61章 大明求極第61章 大明求極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666章 空城之計第92章 留住聲音第486章 班師回朝第36章 酒店建設第642章 架架大鷹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81章 藥店火藥第391章 峽谷鬥智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78章 神弩降世第708章 爲國爭光第418章 又見百姓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261章 危機時刻第418章 又見百姓第716章 勞師團隊第375章 張嫣船隊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209章 朝臣認慫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262章 大破蒙軍2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489章 義務教育第686章 掃蕩莊子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792章 慈善宣傳第458章 錦衣守關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233章 大明留聲第814章 明軍加速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81章 藥店火藥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386章 城外包圍第17章 賑災義賣1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408章 雲與泥比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467章 封住關口第612章 東江皮島第683章 墨攻之解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125章 留聲機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