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吏制改革

兵部更是不得了,尤其是出兵討伐後的軍費報銷,若不與兵吏打點講好“斤頭”,則種種挑剔,層層駁回,窮年累月,不得竣事,而且這種打點是公開直言不諱毫無顧忌的。諸將想拿到糧餉,不掏點羊蛋錢,當然是不可能的了。遼餉貪墨案中以兵部這些吏員伸手最多。

刑部的書吏也是利藪。但他們卻有着生殺大權,人命關天的大案、要案,都要經刑部這一道坎。誰不要起生還生或死裡逃生,刑吏能夠把已定刑要正法的犯人救活過來,這不是深諳律例的刑部司員辦不到的。傳說刑吏都有舞文弄法瞞天過海的辦法。說是江南有一富家子弟犯了死罪,部文已經覈准,釘發文書遞到便要行刑。刑吏得了巨賄,把發往江南的文書和發往雲貴的文書互換一下,到達後雙方發現犯人之名有誤,只得退回刑部更正,如此往一來,耽擱年月不少。而刑吏又早已算好,在這期間必逢着皇帝、太后萬壽之類的慶典,一定頒施覃恩,赦免或減刑天下罪犯。這樣,一個死囚便不致斬決了。而刑吏這種錯封文書之失,則並非什麼重罪,只是革去吏職而已。

工部雖居六部之末,其利更厚。皇帝死後葬的墳墓,叫作“山陵”,其建造工程便叫“陵工”,當皇帝的毫不忌諱,一登了基,便要興建陵工,而且皇帝一天在位,陵工一天不能修竣,拆拆修修,有的命長皇帝在位六十年,陵工便要興建一甲子,這筆費用每年報銷。其實都入中飽。此外如皇帝的大婚,官殿的繕修,尤其是特大的工程項目,;以及黃河惟恐不決口,決了口便得發放大量治河經費。叫做“河工”,種種工程費用,能夠實際到工的,據說能有四成,便可算是廉潔奉公的了。當然,工吏憑着他們的本領和商人勾結去搞那些銀錢。自然不便獨吞。工部司員樂得沾些光,開一眼閉一眼。

六部書吏之富,可以敵國,有了錢便可使鬼推磨,若有人敢得罪或懲治他,報復起來。可使一二品大員丟官。書吏的氣焰之囂張比起閒散的京官要強的太多了。

所以京吏比那小京官更加的牛氣轟轟,京官只能守着這個官是官,吏是吏這塊遮羞布了。

朱由校對此情況也通過情報部門瞭解到了一些,但管又能管得了誰,風氣盡然,他一個皇帝工作者整天把心思放在吏員的反腐倡廉上,還幹不幹點正事。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這些吏員全部的撤換掉。

對於官員的大材小用,朱由校也是相當的看不慣,在他看來,一個市長,不去爲百姓辦點實事,把經濟發展上去,整天的泡在公安局、法院、教育局,稅務局裡辦着各局、院一把手的事,這是多麼可笑又可悲的事。這種情況必須得改過來!

“皇上請慎重,這官與吏之間。絕非可以並提之事。官爲與國同休之人,而吏只是被官員役使之人,豈可同日而語。”

朱由校,將官與吏這層壁壘要給捅破,這一下如果讓官員們知道。還不一下子捅個馬蜂窩?從九品官到一品官,這十八級官員,估計一下子都能跳起來反對,十年寒窗、鐵硯磨穿,考取的功名,卻與下等人看齊了。這讓他們情何以堪?

孫承宗相當的激動,他也是官員,當然無法接受這等等於踐踏蹂躪官員權威的評論。半天不說話,憋出來了這話。那樣子就差跳起來大罵昏君了,這是官員不能忍受的極大污辱,就象是有一天,縣太爺與一叫花子一齊坐堂審案一樣。

“孫老師無須着急,現在官不如吏的情況比比皆是,說是官員貪墨,其實比起酷吏的吃喝拿卡來,對百姓所擾更重。朕免除天下稅收,最大的原因恰恰針對的就是酷吏。而在京官之中,吏的待遇比起京官更是強上數倍不止。有的官員的確在辦事能力方面不如一位能吏,這些都是一種畸形的現象。”

“皇上此言倒是符合時政,吏的素質參差不齊,的確害人菲淺。”朱由校的話的確如此,讀書人的出路很窄,最地一用是書生,直到考出了秀才來纔可以有免稅、免遙役之類的好處。再到中了舉人之後,路子才寬了起來,要麼直接的考中進士爲官,要麼當個西席教個書,當個幕僚之類的。孫承宗就是選擇了教書。

“朕想着改革吏制,朕所要做的是天下無吏,並非將如今天下的吏一一的變爲官,而是讓越來越多的有官身之人卻閒置在家的舉人,取代吏。首先是人員問題,想我大明,每三年纔有一次會試,名落孫山者何其之多,這些人空有一個舉人的名號,卻沒有實際的職責,空閒在家等着實缺。可以將這些人組織起來培訓專門的業務,然後再經考覈,充抵到各地去擔任。”朱由校想的不是將原有的吏提到官的位置上來,而是將‘官員預備役’提了進來。

對於大明的酷吏,朱由校沒有半分的好印象可言,他們仗着身份,在大明狐假虎威,四處的漁肉百姓,甚至敲詐低級官員。這種‘大明窗口’的腐敗,直接導致了百姓對於大明政權的一種極大的不滿,再加上一些誘因。使得遍地峰火,一發而不可收拾。大明的滅亡有人說亡自自身,而這個自身之中,酷吏佔的比重相當之大。

所以挖掉這塊大明的腐肉,是重中之重。朱由校廢除稅收制度,利害攸關最大的就是這些酷吏。所以他們的反對也是最大,各地冒天下之大不韙違反這種硬性規定的,也就是這些酷吏,沒有了稅收這塊收入,他們的損失相當之大。朱由校對此實施了最爲嚴厲的打擊,抄沒財產、沒收房屋,罰款苦役,受百姓圍觀嘲笑,以敬效尢。

想要將酷吏們清理出去,在這種那就得找一批人一代替他們,否則只會是一雞死,一雞鳴,治標不治本。大明的舉人大軍也是相當多的。有明一代二百餘年,出的舉人總共有十萬之衆,而在各個時期也存活在各個時代的舉上也是幾千之多。

現在將新科進士一網打盡,收攏到自己的麾下,以皇莊的形式讓他們學習,接受自己的改革方式。而後再把全國的舉人來個一鍋端,慢慢的以實務出發進行培訓,讓他們接受自己的相對高效的機關效能。長此以往,這天下的官員都將是出自自己之手,都是自己的勢力。各地的發展當然的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各項改革還不是自己說了算,哪裡會有什麼阻力可言?

開創以官爲吏的局面,這是一項最爲省心的一種方式。鄉試之後所中的舉人,這個舉人就代表着有了一張官場的入場卷,他們的身份就是官,但如果沒有官位實缺給他們,他們只能在家裡閒爲吏之職卻擔着吏職。

所以說鄉試也可以當作爲官員資格賽。中舉了,就擁有了這個資格,但有了資格,並不一定就能當上官,許多的人,終生與官場無緣。他們這批舉人在百姓眼裡是個舉人老爺,但在官員眼裡比秀才也就高一級而已,什麼都不是。以前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有個免稅權,有人將產業安置到他的名下,藉以逃稅、遙役。國家是一分錢都不會給他們。

如此將這批人拉過來,集中辦個職業學校,專門讓他們學習一下吏的業務。他們帶個從九品或者八品的官身到各地去,不會引起太大的反彈。幾年下去,潛移默化之下,中舉之後就有官當,並不誤考進士,這個條件對閒雲野鶴在家,看着官員無比渴望的舉子們也算是多了一條路。

而隨着每年舉人的選出,加上全民教育的推廣,舉人們會越來越多,吏這個詞,就會成了歷史,而不必等孫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再來去除了。

“皇上之計倒是兩全其美。舉子的辛苦,老臣也是經歷過的,因不願靠着免稅而佔大明的便宜,所以老臣當年也是充當了教習,輾轉到了大同教書謀生。直到中了進士,情況方能好轉。”

“孫老師之言朕道知曉,比如宋家兄弟、孫元化、蔣秉採他們中舉已經十年了,但並沒有什麼俸祿在身,宋應升哥倆,堅持着走進士之路,四次未中。孫元化則跟着徐愛卿或者是袁崇煥以謀生,而唯有蔣秉採幸運一些,到了山西當上了一個縣令,之前也是毫無生計。他們在舉人當中,還是幸運的,多數的舉人,則只是靠着祖產,或者接納族中、鄰里的土地,以免稅名額而取利。如今天下免稅,這項收入也被朕給堵死了。此次正好給他們找條出路。”

舉人免稅賺錢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收了別人的土地,本來按國稅該交一兩銀子的,搞到他的名下不用交錢給國家了。然後舉人自己再收個半價七折之類的。

第250章 大明英烈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387章 偏方百病第586章 百姓談雷第727章 侯家軍滅第698章 三路出發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56章 皇家傢俱第93章 信王祭母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8章 敲打老魏第83章 合法權益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33章 割股療親第541章 收購甲骨第513章 明朝科考第60章 青州攻略第690章 拙劣演技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34章 親力而爲第595章 一夜之城第722章 我是管家婆第61章 大明求極第364章 蒙古新政第50章 衛生紙出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170章 宮廷政變15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606章 初戰小捷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649章 冰河被毀第269章 走馬換將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349章 出兵峽谷第244章 宗室分田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471章 薊鎮鐵血第57章 東廠情報第120章 國公辦證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95章 川貴總督第666章 空城之計第655章 臺吉傻了第585章 大炮成了第194章 集 體閹割第467章 封住關口第382章 值得一提第549章 一己之私第616章 伴仙之戰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251章 商人逐利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735章 電線成型第513章 明朝科考第37章 御膳始末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190章 說服老臣1第33章 割股療親第28章 連弩改造第420章 榆林大火第751章 袁大總管第581章 大快人心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338章 鋪路規劃第376章 朝鮮規劃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356空中飛人第82章 大練鋼鐵第168章 宮廷政變13第710章 憲鬥有淚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280章 盧公見駕第562章 漢5奸之路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450章 邊兵求帝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682章 城牆之解第622章 天塌地陷第796章 道場不保第474章 薊鎮練體第705章 斷手之策第145章 選舉皇帝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30章 地磚水泥第199章 大儒願歸第795章 孰高孰低第644章 蛛絲馬跡第358章 上將首級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354章 反覆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