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大明關稅

海上利益之大,是讓人無法想象的,但可憐的大明所有的海洋貿易,還是以着那可憐的‘朝貢’爲主。大明仗義,仗義到了這處海洋貿易屢屢吃虧的程度。大明的產出,對於諸國的民生需求量相比,是供不應求的。大明朝廷不做,民間主動的承擔起了這個責任。

這些海商們靠着信風,每年都可以出海在自己的交易線上幹一二趟。帶上大明的特產出發,再帶來海外的特產回到大明來出售,獲利之豐讓人無法想象。有的航線上還有一船貨半船銀的傳說,讓人聽說就饞涎欲滴,比如生絲到日本的線路。

現在的大明可是沒有海關稅之說,可以說完全就是隨便走私,這讓東南的許多商家有了相當大的收益。至於海上的幾番勢力,他們也是知道的,甚至許多的海商都需要買年票、月票這種可保平安的‘保護費’。只要插上特殊的旗子,讓通過的諸盜地盤時,就可以平安了。

他們可以忍受這些盤剝,因爲這些盤剝比起朝廷的稅收來可要少的多了。

大明海關稅制並非象後世所說的根本沒有,那是相當的胡說八道的,別的不說,就大明各位皇上愛財的程度,怎麼可能會放棄這一塊重要的收入來源呢?

大明海關稅經歷了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可劃分爲三個階段:正德以前爲第一階段,海關無任何稅收;正德、嘉靖年間爲第二階段,徵收20%的實物稅;隆慶開放後爲第三階段,進出口稅制逐步完善,由抽實物改爲抽銀。

明朝初年,朱元璋鑑於“海疆不靖”的現實,擔心張士誠、方國珍的海上殘餘勢力捲土重來,也爲 了防備倭寇的騷擾,便實行了嚴厲的海禁政策。正所謂“明祖定製,片板不許下海”。

另一方面,大明又需要“萬邦來廷”,以樹立自己“代天行命”的天子形象,所以朱元璋剛即位,就遣使四出,“廣加招徠”,要周邊國家“稱藩納貢”。於是,各國便借“朝貢”之機,與明王朝進行有限的物品交換,這就出現了所謂“朝貢貿易”。

明廷專設有市舶司就是爲了朝貢貿易。而設立市舶司的職能和目的相當清楚,即“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釁隙也。”所謂“抑奸商”,就是禁止私人海外貿易;所謂“俾法禁有所施”,就是海禁政策得以有效的實施。

再加上,咱們大明的大方。所奉行的是“厚往薄來”政策, 即爲了與“天朝上國”的皇帝身份相符,回賜物品的價值都遠遠大於貢品的價值,到了明成祖時更在此基礎上再來一個‘加厚’,所以朝貢貿易根本就是賠錢買賣,又哪裡來的收稅之說。

而在貢使的使團中,有許多商人,都挾有大量私物。他們自然都以謀利爲目的,除在會同館和市舶司交易外,還在赴京途中或別的地方違禁交易。明廷對這類違禁之事大都予以寬宥,而且也不予徵稅。

鄭和下西洋的推動,來明廷朝貢的國家和地區迅速增加到30多個。鄭和下西洋回國時,有17個國家和地區的使團隨鄭和來華。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時,有16個國家和地區的使團隨鄭和回國。這真是前所未有的盛況。

在這種情況下,外國使團在中國的貿易量自然也就很大了。明廷不僅奉行“厚往薄來”的政策,而且一律免稅,致使“歲時頒賜,庫藏爲虛”,成爲國家一項沉重的負擔。

因此,一些大臣屢次嚮明成祖奏言,至少應對貢使的附帶私物徵稅,但皆被明成祖拒絕。明成祖那邊估計是出於尋找建文帝的原因還是腦子上鏽,直接以“商稅者,國家以抑逐末之民,豈以爲利!今夷人慕義遠來,乃欲侵其利,所得幾 何?而虧辱大體萬萬矣!”徹底的拒絕。

這話說的多大氣,海關稅能有多點錢,我連海上來來回回的船票都給他們省了,還在乎這點小錢!這也是鄭和下西洋如此壯舉最終不得民心,失敗再失敗的根本。

所以,直至正德以前,明王朝在朝貢貿易中沒有稅收。

成化以後,違禁私出的大海商時有所見。他們在海外走私貿易中獲利甚豐,因而走私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令明廷防不勝防。這使得正德認識到,與其讓他們偷偷摸摸地進行走私貿易,還不如向他們徵些稅好。於是明代海關在正德時便開始有了稅收。

稅收的方式就是抽分。最先的抽分比例直接來個一半。這個稅率可是夠大的,直接分去一半,最後也是慢慢減少,直到了百分之二十。

本來大明這種制度好好的。沒有了閉關鎖國之策。歐洲那邊與大明的貿易也開始起來。一切向上正常的軌道發展下去了。但又來了倭寇這種極其令人討厭的生物,嘉靖二年(1523),寧波發生了兩起日本貢使“互爭真僞”的“爭貢之役”, 這一役使很多無辜的大明軍民被殺或被擄,‘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輕中國心矣’。致使沿海震動。

嘉靖帝‘倭患起於市舶,遂罷之’。於是,浙江、福建兩市舶司皆被罷撤。廣東市舶司雖未被罷掉,但爲了禁絕私商前來貿易惹是生非,所以連朝貢貿易也一律禁止。

這一階段的關稅也畫上了句話。朱由校不得不說,日本人害中國不淺矣!

而後,到了隆慶帝即位,因‘市通則寇轉而爲商,市禁則商轉而爲寇’的教訓,即位後馬上宣佈,准許在福建漳州部分開放海禁:“隆慶改元(1567),福建巡撫都御使涂澤民清開海 禁,準販東西二洋。”〔10自然,隆慶開放還有若干侷限,例如,海商不得前往日本,不得販賣銅鐵、硝、磺等違禁品。

那時的大明就已經由政府組織了抵制日貨的高明舉措,唉,朱由校也不知道後世的同胞們是不是還堅持着抵制日貨呢。

而後就是各沿海的市舶司,以及更多的機構出現了。

制度是有了,但怎麼收上來、誰來收稅、逃稅等等問題就不斷的出現,真實的收到國庫裡這個問題的確是讓人商腦筋。

萬曆時對從萬曆二十二年(1594)起,由福建各府輪流派出官員一人到月港督餉,以防隱欺。萬曆二十七年(1599)稅使入閩,月港的關稅遂由宦官監領。萬曆三十四年(1606),宦官停止監領月港關稅,(這一點前文裡提到過,就是礦監、稅監,但很可惜,萬曆帝幹不過大臣。)改由漳州府每年派出官員一人,管理徵稅事宜。督餉館的設置一直維持到現在。只是到了崇禎時,天下動亂不已,月港衰敗,無多少餉稅可徵,督餉館才隨之關閉。但督餉館每年上交的也是二萬餘兩而已。

而海關收入的另一機構就是廣東市舶司,這個機構更乾脆,直接搬到了澳門,最終來了一個包稅制度——歲輸課二萬金。

海上的利益之大難以想象,所涉的關係網更是盤根錯節,有矛盾也有結合,什麼官商勾結、亦商亦盜,各種規則、潛規則均是不斷的,邊打邊做生意,好一派熱鬧的光景。

但這裡面有一個關鍵點,不過所有的人都不希望海上的事情讓皇上知道了,一旦讓皇上把手伸過去,那後果不堪設想。

皇上從再任袁可立復任萊登水師,再到成立萊登水師親軍,這手伸的是越來越長。這對東南商家可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如果讓皇上與東南沿南的海上霸主——荷蘭,或者葡萄牙打起來,誰勝誰敗問題不論,但戰後,皇上肯定不會放過大海,這纔是最重要的。所以有人極力的阻止。

有的竟然提出了一個好笑的藉口,那就是戰爭一開,這海關的收入可就沒了。

這個說法差點沒讓人給一頓的打死,幾萬、十幾萬兩的收入對於萬曆帝是個錢,對當今皇帝來說那算個毛啊!

沒有在海商上撈到好處的當然無所謂了,反正利益再大也落不了一文錢在他們的口袋裡,但看着別人賺錢而自己只能幹看着,這心裡難免的不舒服。憑什麼啊,大家一樣的品級,你就能吃着山珍海味,我就得乾乾的靠着那點小油水。

所以朝堂上吵的也挺熱鬧,一個個都是爲國爲民的模樣,從治國到民生,講事實擺道理,爭吵的不亦樂乎。

利益是唯一的原動力,幾個東南沿海利益相當之重的大臣,吵的更是相當的賣力氣。而黨派之爭在裡面更是顯示而出,江西派的不服江南派,齊黨不讓楚黨,爲什麼爭?還不是爭一個利字嗎?

現在的朱由校有點當裁判的感覺,看着大臣們相互的攻擊。但現在沒有時間與他們玩遊戲,西洋人快打過來了,自己的事情很多。所以雙手下壓,平復了爭吵開始發言。

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278章 細作之計第618章 歷史爛帳第175章 裁撤京營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56章 皇家傢俱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315章 戰後盤點第772章 五大豔后第561章 直指閹黨第682章 城牆之解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68章 夏日軍裝第79章 火柴構想第589章 食肉才需爲國謀第226章 座駕將成第607章 兵發鄭屯第340章 御膳熱賣第90章 氮磷鉀肥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543章 加價收購第185章 提煉汽油第255章 神弩被劫第604章 汽油彈彈第705章 斷手之策第2章 再臨死亡第95章 川貴總督第559章 被發現了第780章 錦衣開查第230章 閣老初戰第710章 憲鬥有淚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650章 地雷之戰第597章 運籌帷幄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466章 水過城失第679章 此爲何意第713章 親軍體系第170章 宮廷政變15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89章 電力研製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22章 驛站光報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649章 冰河被毀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172章 早朝之前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86章 三千錦衣第657章 穿透敵陣第404章 緊咬不放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32章 與民爭利第283章 寧遠分兵第197章 草原傳旨第321章 臺吉上位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356空中飛人第807章 一官論船第443章 廢除宦官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561章 直指閹黨第831章 澳門水師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294章 錦衣屠奴9第72章 義賣現場1第355章 作繭自縛第186章 對外政策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428章 兵指張掖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689章 欲退不能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123章 求極之始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7章 賑災事宜第50章 衛生紙出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412章 營寨之設第243章 土木工程第714章 邊牆戰略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9章 玻璃課堂第696章 風水輪流轉第444章 邊兵長跑第395章 應天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