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孫,你跟咱說說,到底還有多少事情瞞着咱。”
朱元璋開口詢問道。
這個大孫,着實不簡單吶。
“爺爺,我哪有瞞着你什麼,這你不都沒有問過我呀。”
朱英無奈的說道。
總不可能因爲你查不出來,就說我瞞着吧。
朱元璋無語,大孫這麼說的話,倒也確實。
“安南那個公主,咱覺得不錯,既然送過來了,到時候你就收着吧,反正咱看你這個小子,也沒打算放過。”
朱元璋頓了頓,打趣的說道。
朱英癟癟嘴,轉而說道:“公主不算什麼事情,不過安南肯定是要拿下來的。”
朱元璋聞言,頓時皺眉。
不由語氣帶着稍微的訓斥:“不過是個偏僻的安南,有什麼值得你惦記的,若是從前也就罷了,現在偌大的大明,還不夠你折騰的麼。”
“自家的事情都沒處理好,還想着外邊。大明如今的情況,你長期生活在邊疆,當是應該比咱還要看得清楚。”
“把自家先經營好,纔是最重要的,就像你上次告訴咱大明寶鈔那事,現在國庫裡的情況,比你想象中的還好糟糕。”
“大明寶鈔的情況,咱還能不知道嗎,但是現在天災不斷,也是目前唯一的解決辦法了。”
說着說着,朱元璋的語氣有些微微的加重。
若是之前情況不同,他還不好訓斥,但是現在這等情況,以大孫的聰慧,不應當你看不出來。
目前大明的地盤,在朱元璋看來已經夠大了,勞民傷財的去打那些小國,對於大明來說,不過是窮兵黷武罷了。
朱英安靜的聽着老爺子說話,沒有打斷,也沒有急躁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他知道老爺子這是受到了思維的限制,或者說是眼光的限制。
其實對於歷代皇帝而言,很多小國在地圖上,就那麼一小塊地方。打起來又麻煩又費勁,打下來了,也討不到什麼好處。
除了一些天生喜歡開疆擴土的皇帝,其他的皇帝基本上都沒什麼興趣可言。
而且中原地區每朝每代向來事多,當皇帝中央集權過高的時候,這就意味着每天要處理很多事情,便是如同老爺子現在這般。
當皇帝中央集權不夠的時候,基本上每天就是想着法子,怎麼去平衡朝堂上黨派的勢力,把權力收歸到自己手中。
一些喜歡玩樂的,那就更不用說了,玩的時間都不夠,哪還有時間去管那些小國呢。
等老爺子訓斥完,朱英開始緩緩的解釋道:
“爺爺,你有所不知,就安南在爺爺的心裡,大概就是叢山峻嶺,瘴氣甚多,我等大軍過去,極易水土不服。”
“如同蜀道一般,行軍困難,小國寡民,也沒啥利益可圖,是這樣吧。”
聽到這話,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你知道便好,在咱看來,打安南,還不如去打倭國,至少那裡就像你說的那般,銀子多得很。”
“耗費點力氣,把倭國打下來了,至少咱大明上百年都不愁沒銀子用了。”
朱英回道:“銀子不能當飯吃啊,可是爺爺,你可知道那安南,對於種植水稻來說,卻有着天然的優勢。”
“安南那邊的水稻,基本上都是三季稻,也就是一年三熟,而安南的水稻種植地區,基本上都是受到河流的灌溉。”
“天然的水利,土壤極爲肥沃,畝產比之我等大明良田,還要高上數倍。”
朱英緩緩的解釋道。
其實他本身對於安南也不是很瞭解,但是熱帶雨林氣候還是知道的。
最爲主要的,後世的安南,本就是糧食出口的大國,耕地不多,人數不少,還能有大量糧食出口。
足以說明在耕地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之所以現在沒有體現出現,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爲現在安南的農耕技術太過於落後了,而且安南官府對於水稻這塊,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而且因爲沒有水稻種植技術,現在的安南由於諸多因素,農業這塊還沒有造成騰飛。
朱元璋聞言,遲疑中帶着一絲不信,但大孫的話極爲肯定。
於是問道:“大孫,這些事情,可開不得玩笑。”
從內心中,其實包括大孫所言的倭國銀山,朱元璋還是保持懷疑態度。
只是倭寇太過於囂張,大明的使臣被殺,他這口氣也憋了二十年。
之前大孫執意要打倭國,他感覺自己估計攔不住,也就乾脆打了算了。
現在又來個安南,這次大孫又說是糧食的問題。
糧食,這可比銀子來得重要得太多了。
“爺爺,我可是想着去安南開國呢,這等事情自然早就調查清楚了,其實關於這個事情的真假,隨便派一些細作去打聽一方,就能清楚。”
朱英解釋着說道。
朱元璋聞言,下意識的點頭。
倭國銀子的事情不好說,大明懂農業的大臣還是很多的,派幾個使臣過去查探一番,大孫說的是否真假,頓時就能知道了。
這般想來,朱元璋頓時就相信了大孫所說的話。
“要真是這般,看來這安南還是相當重要啊。”朱元璋喃喃的說道,心裡頭頓時開始有些心動起來。
民以食爲天,糧食的事情,對於大明來說,一直都是最爲緊要的問題。
只要有足夠的糧食,還怕大明不能夠壯大麼。
朱英見老爺子心動,連忙打鐵趁熱的說道:“不僅僅是倭國,安南。我在西域大漠,草原這些年,很多小國看似沒有絲毫用處。”
“但實際上經略下來,對於大明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戰倭國取之銀,徵安南得之糧。如此一來,何有勞民傷財的說法。”
聽到這話,朱元璋開始沉默下來。
他不得不承認,大孫的說法,確實讓他很是心動。
誰還會嫌棄自家錢多,糧多呢。
況且現在的大明受到天災的影響,錢少糧也少。
但是,大孫這話其中潛藏的命題,實在是太大了,大都就連朱元璋,都不能接這個茬。
一旦大明開啓了征戰,那就不是可以輕易停止下來的。
一場戰爭的規模,遠遠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打完的。
沒有誰說開啓了戰爭,就一定能夠打贏。
各種意外的因素,便是如同當年的蒙元建國之處,那般強大,卻在倭國這麼一個彈丸之地接連失利。
兩次戰爭的失敗,導致蒙元的損失,相當的巨大,更是埋下巨大的隱患。
而且,朱元璋,從來就不是一個好戰的人吶。
從初參加造反,那是因爲他已經活不下去了,不造反也是餓死一途。
後面的征戰,更加不用說,基本上都是被當時的局勢推着走的。
我不打你,你就會來打我。
只能選擇打,沒有任何的退路可言。
所以當整個中原都收服的時候,朱元璋也就停下來征伐的腳步,轉而休養生息。
之所以有百萬大軍,這都是朱元璋爲了守住家業,而不是有什麼封狼居胥,開疆擴土的想法。
哪怕他當了皇帝,從骨子裡,朱元璋還是哪個想守好家業的人。
大孫話中的野心,不能說是欲蓋彌彰,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不加任何掩飾,征戰之心昭然若揭。
朱英看到老爺子面色有些沉重,知道老爺子的內心中,一定很是糾結。
今天這些話,朱英的意味非常的直接,甚至他也知道,老爺子對於這些話題很是抗拒。
但他還是選擇說了出來,因爲太多的事情,以古代的條件來說,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
有一些準備的事情,甚至需要數年的準備才行。
所以他要提前說出來,試探老爺子的態度,哪怕因此會被老爺子反感,他也不在乎。
甚至是最壞的打算,和這大明皇帝位失之交臂,他都不在乎。
以他目前的情況,哪怕因爲這檔子事,幹不成這大明皇帝,但以他的身份,搞個什麼藩王完全沒有問題。
藉着大明的名義,他能幹的事情,簡直不要太多。
況且話說回來,這大明皇帝,他不幹誰幹?
或者說是朱允炆?
如果當真是這樣的話,恐怕到時候靖難的,可能就不是朱棣了。
微微思索一番,朱英感覺就目前而言,還是不要逼迫老爺子太緊了。
轉過話題說道:“爺爺,上次我跟說過火藥顆粒化的事情,是否已經安排到火藥司去做了。”
朱元璋聞言,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說道:“昨日已有奏疏過來,說是已經完成,只是目前還沒測試效果。”
朱英聞言微微一愣。
這麼快?沒搞錯吧,這才幾天啊,就說火藥已經成功顆粒化了?
雖然火藥顆粒化這種事情,並不複雜,但這火藥司的動作,也實在是太快了吧。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這個時候的朱英才明白,現在明初的科研能力,完全不是明末可以比擬的。
“爺爺,明日我想再去一趟火藥司看看。”朱英不由說道。
他懷疑,是不是火藥司把東西給搞錯了。
“好,明日咱也跟着你一同去看看,看看大孫說的,到底是不是這麼一回事。”
朱元璋說道。
大孫給了他很多建議,目前來說以工代賑這塊還是不錯。
倭國,安南那些過於遙遠了。
最近的能看到的,便是這所謂火藥顆粒化了。
在大孫的話語中,這火藥顆粒化似乎相當的重要,甚至於感覺有些誇張。
好像一旦完成,就能讓火器的傷害提升一個等級。
朱元璋想親自去看看,假若真是這樣。
那麼對於大孫所說的倭國銀山,安南水稻,朱元璋的心裡就要多上幾分重視。
同時朱元璋也明白,火器的威力倘若能因此更上一層樓的話。
對於大明軍隊來說,征戰起來就更加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