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

山東沿海,是倭寇肆虐最爲嚴重的地方,畢竟這裡距離倭國最近。

朱棣心中很清楚,大肆胡亂屠殺當地百姓,肯定也會受到地方官員的上奏舉報。

而張玉則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打聽那些村子最爲富裕。

就針對這些富裕的村子動手。

能夠在山東沿海地區,經常遭受倭寇的劫掠下,還能維持富裕,大概率就是和倭寇所有勾結。

官員辦案需要講究證據,或者沿海的官員本身也是即得利益中的一員,但這和他朱棣有什麼關係。

在這點上,朱棣算得上經驗豐富了,在自己封地的時候,這事本來就沒少幹。

況且朱棣崇拜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父皇。

朱元璋在這塊,不大不小也是個宗師級別,朱棣子承父業,差也差不到哪去。

隨着一些很倭寇有關的物品被搜索出來,朱棣還將部分明顯和倭寇有所勾結的沿海百姓,直接抓捕起來,押送京師。

這一招,當真是滴水不漏。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十個人裡面但凡有三個通倭的人,朱棣殺的人,那就殺得對。

要知道通倭,可是誅連的。

早在洪武八年的時候,朱元璋就下達過諭旨,凡是沿海地區,村內有人私通倭寇者,村人知情不報,與其同罪。

憑藉着這一條法令,朱棣可謂是在山東沿海地區大殺特殺。

十多天的時間,殺一萬多人是什麼概念。

這也就意味着每天朱棣麾下的大軍,都要殺一千人左右。

這一千人裡,約莫只有三百左右是通倭,僞倭。

但其他七百人就真的無辜嘛。

當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以宗族爲主的百姓,對於通倭的人就一點都不知情?

他們賺來的錢糧,在村子裡遭遇困難的時候,自然也會回饋給村民。

村子和村子之間,本身也會有許多的矛盾產生,通倭的人,借倭寇的名義,直接進行屠殺,搶掠。

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甚至在官府派人進行排查的時候,村子裡還會爲這些人打掩護。

這也是爲什麼僞倭總是剿滅不盡的緣故,在山東沿海這邊,對於倭寇的事情,太多的村子都或多或少有過參與。

朱元璋對於這些情況,其實也是有所猜測的是,所以才下達的那樣的諭旨。

只是真要不顧一切的屠殺起來,整個山東沿海邊境的村子,都會被殺,把人殺光了,肯定也不行。

朱棣正是把握到了這個點,才大肆進行抓捕,屠殺。

從朝廷的角度來看,非但無過,且有大功。

“沒想到張將軍說得真不錯,這些個刁民,但凡村寨似乎不缺衣物吃食的,基本上都是通倭過的。”

“這些刁民,真的是膽大包天呀。”

會議堂裡,朱能有些感慨的說道。

朱棣麾下的將領也是不少,像對於這些村民,到目前來說,還沒必要出動張玉和朱能這樣的大將。

朱能倒是參與過一次,然後就沒了興趣。

對於這種完全一片倒的戰役,朱能表示太過於輕鬆了,村民和大明正規軍根本沒有對抗的能力,所繫朱能乾脆就回來待着。

他只期待等倭寇大部隊過來的時候,能夠多抵抗一下,不至於打起來太快結束。

“晉王那邊有什麼消息嘛。”朱棣先是輕輕一笑,而後對着身邊的馬和問道。

馬和本來在北平,從京師出發的時候,因爲姚廣孝沒有跟隨,朱棣就傳信馬和過來。

姚廣孝雖是朱棣的主要情報負責人,但在這其中,馬和也是參與的,所以現在的朱棣不至於情報系統完全癱瘓。

“回稟殿下,晉王那邊有着羣英商會的幫助,一切進展十分順利,且晉王負責的區域,倭患相對於殿下要少上許多。”

馬和躬身回道。

朱棣聽聞不由冷哼一聲,對於羣英商會,尤其是朱英,現在的朱棣尤其感到後悔。

後悔自己帶他去京師,後悔讓他和父皇見面。

現在自己的狀況,比之前都還要來得差些,得力軍師也被朱英逼迫到遠走高麗。

哪怕是現在,朱棣對於姚廣孝還是有信任的,他相信姚廣孝只是逼不得已,纔會做出如此選擇。

而後聽到姚廣孝遠走高麗的消息,更是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關於姚廣孝的所思所想,朱棣當然非常清楚,也佩服他的才能。

想到這裡,朱棣不由有些感慨的說道:“也不知道道衍法師現在過得如何了,這般高壽還要遠走他國。”

聽到燕王的感嘆,在場三人不由有些感動。

燕王殿下果然是重情重義,連背叛的道衍法師,都能理解,自己等人又有什麼理由,不誓死效忠呢。

馬和,張玉,朱能三人對於現在的姚廣孝感情也非常的複雜,大家都是燕王的心腹,自然都很熟悉。

其實三人對於姚廣孝都很佩服,無論是在文治還是武功上,姚廣孝都有非常獨特的見解。

馬和在某種意義上,更類似於姚廣孝的徒弟一般。

從目前的情況上來看,姚廣孝相當於是背叛了燕王,不過三人卻沒有譴責的意思。

在殿下說起姚廣孝的時候,皆是沉默,可見姚廣孝的地位

“還有多久到開京呢。”

馬車裡,姚廣孝掀開簾子,對着外面問道,語氣不但沒有絲毫頹廢,反而是異常的激動。

在馬車的周邊,是數千高麗士兵的擁護,保障姚廣孝的安全。

聽到問話,前方的馬伕立即恭聲回道:“回稟高僧,今日黃昏,即可抵達開京了。”

姚廣孝聞言點點頭,隨即回到馬車中。

想到今日就能抵達開京,姚廣孝的心思開始活躍起來。

朱英當真是是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驚喜,跟隨高麗時辰一同,跨過鴨綠江姚廣孝才知道。

朱英已經給他安排了一個偌大的名頭:國師。

沒錯,現在的姚廣孝竟是以高麗國師的名義,入駐高麗首都開京城。

這對於姚廣孝來說,真的就是難以想象。

並且這個國師的職位,可不是隨便說說,是已經通報到了高麗國王那裡,李成桂也是知曉的。

李成桂其實本來有些不願意,畢竟對於大明派遣一個國師來,心裡頭有些反感。

不過面對大臣們的強力支持,李成桂也很無奈,甚至軍中的將領都表達說對於大明派來的高僧很是嚮往。

羣衆也是熱情高漲,本身李成桂對於大明也是非常友好。

在最後詢問過心腹,便是宮廷禁衛統領的意見後,李成桂下了冊封的文書,只等高僧道衍抵達開京後,就開始舉辦冊封儀式。

在開京城外,聽說今日大明高僧抵達,此刻已經有數萬百姓聚集,夾道歡迎。

姚廣孝着實被朱英布局高麗的手段給震懾到了。

“我不如也。”

姚廣孝在馬車內,感受到周圍對他的熱情,感嘆的說道。

這一刻給姚廣孝的感覺,好像整個高麗,都處於長孫殿下的掌控之內。

國師,一國之師。

這般尊榮的地位,只是長孫殿下的一道傳訊就搞定了。

要知道連大明或許都沒這般大的影響力,況且朱英這般佈局高麗,可是沒有陛下的幫助。

“這天下當真有天命之人,長孫殿下如此,簡直神乎其神,或許我投效長孫殿下才是順天之舉。”

姚廣孝的心態開始轉變,他覺得,作爲陰陽家的傳承者,他長孫殿下才是最爲適合陰陽家學說的人

“大孫,咱說要給你安排婚事,結果你倒好,高麗的公主,安秀的公主,自己麾下還帶個女娃。”

“咱這邊還沒給你尋好人家,你便直接來了三個,不錯,不錯,有咱當年的風範。”

大明皇宮,坤寧宮大殿內。

朱元璋對朱英笑着說道。

經過數日,朱英安排好軍營和番薯的問題後,便就直接來到了皇宮,準備着手開始操練天子十二衛。

其中尤其是錦衣衛,本身有着儀仗隊的職責,更是重中之重,這是有關於天子顏面的事情。

蔣瓛和劉和,此刻也是恭敬的站立在一旁。

“爺爺,孫兒這也是很無奈呀,月清不談,那是孫兒的得力女干將,安南和高麗兩邊也不知道怎麼想,都派公主過來,孫兒能有什麼辦法。”

面對朱元璋調侃的眼神,朱英避重就輕,有些尷尬且無奈的說道。

實際上安南和高麗這邊派來的公主,可不是給他朱英的,都是進獻給大明皇室,由大明皇帝安排。

理論上來說,是送給朱元璋當妃子的。

奈何朱英的麾下,兩邊都給截胡了。

這事朱英沒瞞着,朱元璋自然也是知曉了,所以纔會這般調侃大孫。

“說啥呢,咱還盼着抱孫子呢,這玩意咱看來呀,就跟韓信點兵一般,多多益善,多多益善,哈哈。”

朱元璋說完不由大笑起來,不過隨後又認真說道:

“這些女子都不錯,不過咱先跟大孫講清楚了,你可不能憑藉着自己的喜好,就立下正妃。”

“咱大明的太子妃,必須得是土生土長的大明人才行,不然於禮不合,大孫心中可是要清楚。”

“若是大孫沒有看得上的,咱看那月清小妮子也不錯,長得不耐還挺能幹,咱聽說火藥司那邊,大孫可都交給她在負責了。”

朱元璋對於葉月清的印象很是不錯,在葉月清的身上,他仿若看到了大妹子的影子。

曾經自己征戰天下的時候,大妹子就是這麼默默在身後幫助,支持,將一大堆子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本來按照朱元璋旳想法,以大孫的身份,自然是安排頂尖勳貴之女才能配得上。

不過在知道葉月清處理火藥司,瞭解到葉月清的一些情況後,朱元璋突然覺得此女當真是大孫一個不錯的選擇。

人他是見過的,長得秀美,氣質也比較端莊,且也是個黃家閨女。

這個小女娃看自己大孫的眼神,在這其中朱元璋非常熟悉,和曾經大妹子看自己的眼神,多麼相像。

大妹子從小父母雙亡,此女娃也是和家人走散,差不多的情況。

這更加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這纔有剛纔那番話。

“爺爺,咱們不是說好了,孫兒的婚事爺爺來安排嘛,怎麼又扯到孫兒身上了呢。”

朱英也同樣調侃着說道。

唯有後世之人,才知道包辦婚姻的快樂,就現在來說,跟國家發媳婦的情況,也差不多了吧。

“你這娃兒,真是備懶得很,找個媳婦還要咱來幫你挑選,哼哼,月清這女娃子不錯,咱就選他了,你看怎麼着吧。”

朱元璋聞言,頓時笑極。

朱英嘿嘿一笑,不在這個話題上繼續,轉而說道:“剛纔孫兒說借兵五萬給安南,爺爺覺得如何。”

朱元璋聞言,有些不解的問道:“五萬兵不是問題,不過咱就是好奇,就安南那小國,有什麼值得大孫如此費盡心力的。”

安南目前本就是大明藩屬國,之前大孫所說的一些戰略意義,在朱元璋看來自然已經不成問題。

不過大孫顯然是想插手安南,甚至謀奪安南國的朝政。

費勁這般心力,還不如好好治理大明,有些舍大逐小了。而且也有些失了大明的大國氣度。

朱英搖搖頭,說道;“爺爺有所不知,曾經孫兒所說的地理位置是一方面,還有一個最爲重要的緣故,那便是水稻。”

“安南氣候最爲適宜水稻種植,其中通過查明得知,在安南境內,有百姓種植四季稻。”

“孫兒之所以現在還想要謀略安南,便是想將安南發展成我大明糧倉。”

安南香米,在後世都是很聞名的,一直都是糧食出口大國。

雖說目前,不能讓安南達到後世那般產量,但現在大明也沒那麼多人口不是。

大米,這可是大明最爲需要的東西了,單單番薯,馬鈴薯,玉米這些,可撐不起一個大明。

還有山東黑土,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現在朱英已經派遣心腹去尋找了。

後世聞名的三大黑土,毫無疑問朱英要盡皆收入囊中。

朱元璋聽到這話,沉聲說道:“五萬將士會不會少了點,不如先派遣二十萬大軍過去。”

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667章:內亂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548章:自己養出來的惡虎第375章:盡誅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600章:宮廷往事,小時候的朱棣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請第390章:驛站民用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657章:成爲大明的附屬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514章:海商的福音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189章:百姓吃食之事,拜託了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302章 :朱棣下西洋第299章 :大明京師法院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420章:軍事學院,開學典禮。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320章:肅清京師,掃黑除惡第647章:扯虎皮的趙秀才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第189章:百姓吃食之事,拜託了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着!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沒有太監第404章:中都皇城第339章:嚴查京師牙行第219章:虞王殿下第161章:爲娘太失望了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667章:內亂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124章:爺爺,我做了一個夢第472章:夷三族第690章:自救的辦法,襲擊大明太孫第568章:暴躁的朱元璋第624章:刺殺大明太孫的可能第八十九章:皇宮小霸王朱雄英(求訂閱求月票)第353章:冠名,給陛下拜年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第226章:朱英發難第203章:現在就得把名分定下來第266章:視察火藥司第356章:呂氏,呂氏!第752章 太孫特赦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665章:刺殺大明皇帝,太孫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752章 太孫特赦第203章:現在就得把名分定下來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262章:朱英的仁心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589章:攪動西域第757章 世界在變化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訂閱求月票)第811章 萬世基業的可能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492章:爺孫間的和諧發展第726章 大明官員體系變法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369章:來自文人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