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朱英的應對

“好,好一個沐春,果有其父之風,看來西南交給他,當不會讓咱失望。”

早朝之上,邊關急報,現任西平候沐春,率領二十萬大軍,大破麓川,阿瓦,孟艮三國聯軍,所有失地已經收回。

目前請示朝廷,是否繼續進軍。

聽到這樣的消息,之前有彈劾西平候沐春的文官們,盡皆是低頭不語。

而五軍都督府這邊的武官們,一個個興高采烈。

沐英之子沐春,多數的五軍都督府的武官們,都是相熟的,像是傅友德,曾經打雲南的時候,就是跟沐英一起。

當時的沐春便已然跟隨從軍。

沐春在沐英的教導下,對於傅友德等人,自然是以叔伯相稱,關係親密。

況且沐英作爲朱元章義子,也屬於淮西勳貴武將集團的一員,曾經太子黨核心,雖說而後鎮守雲南,交際少了,但關係擺在那裡。

“既然西平候勝了,接下來關於對於三國的處置,諸位愛卿便就聊一聊,是接着打下去,還是讓三國作些賠償。”

朱元章接着開口道。

話音剛落下,戶部右侍郎傅友文,便是傅友德的堂弟,便就上前一步說道:“臣請奏。”

朱元章道:“准奏。”

傅友文道:“臣認爲,麓川多次反叛,心思不良,其王室受我大明恩惠,不知感恩,當以鎮壓爲主。”

“此番聯合其他兩國,欲趁我大明對外征戰時,趁機侵犯,可見其腦後反骨橫生。”

“如今掌管麓川國者思任法,野心勃勃,即便是黔寧王先前定邊之戰,破其元氣,依然沒有半分真心實意臣服的道理。”

“不若大軍直上,取其國都,撤其王室,另立新王,爲我大明之敕封。”

“如此方可是長治久安,麓川國不敢再犯。”

聽完傅友文的上奏之後,朱元章沒有表態。

片刻後,兵部左侍郎陳思道出班道:“臣請奏。”

朱元章道;“准奏。”

陳思道作揖:“臣認爲傅侍郎的想法,過於激進了一些,如今我大明起兵五十萬征討倭國,耗費極大,目前尚無可見收益之處。”

“現如今倭國戰事雖說一帆風順,但缺糧甚爲嚴重,近日已有大量糧餉上船運送,對於我大明國庫負擔不小。”

“麓川,孟艮,阿瓦三國,雖有趁火打劫之意,但已經被西平候一舉平定,此刻若是再行征伐,損耗過大。”

“單說雲南一地,極爲遼闊,各方土司也並未徹底穩定,偶有叛亂。”

“倘若西平候一路得勝,倒還好說,但若有半分不順,西南境內有所不服土司,定然不甘心臣服,從未再生叛亂。”

“如此這番,大軍南下,西南境內空虛,極其容易境內不穩,屆時大軍回返便是前功盡棄,若是不返,又難以鎮壓,處於進退兩難之地。”

“況且麓川,阿瓦,孟艮三國之所,山林密集,稻田極少,加之水汽頗高,不適宜高產作物,二十萬大軍所需之糧,依賴雲南屯田,恐難滿足,屆時只能朝堂國庫運糧,空耗國庫。”

“是以臣認爲,可停徵伐,當以穩定雲南爲主,如果雲南疆域廣闊,西平候一力鎮之,已然是有些勉強,如若疆域再行擴大,怕就有些難以維持了。”

陳思道的話,自然也得到了不少文官的認可。

關鍵在於最後一句。

現在雲南的軍政大權,都掌控在沐春一人的手中,雖然只是侯爵,但跟雲南王實際上已經沒有了什麼區別。

對於兵部來說,現在雲南一省,早就不再掌控之中,幾乎所有的調令,都是雲南這邊,或者說沐王府自行決定。

朝廷對於雲南一地,權力已經降到了極致。

尤其是現在沐英已死,繼承的是沐春。

曾經的沐英是陛下義子,自然沒什麼好說的,但沐春可不是,誰能保證他沒有野心了。

從目前的情況上來看,沐春的二十萬大軍,不說征伐三國,打下麓川是問題不大的。

但這就使得沐王府的權勢,得到進一步的擴大。

雲南地處邊關,疆域廣闊,再行擴大之後,那兵馬人口,就更多了。

一路臣服還行,倘若有不臣之心,對於大明而言,可謂是一場災難。

隨着戶部右侍郎傅友文,兵部右侍郎陳思道的上奏結束後,奉天殿就開始熱鬧起來。

不斷有官員上奏,或是贊成,或是反對。

其中的焦點,都是圍繞在戰和不戰之見開始分析其中的利弊。

看到這一幕,朱英心中有些感嘆。

當皇帝,是真的不容易。

就目前的雙方論點來說,是完全看不到差距的,可謂是各有道理,很難說一方能夠徹底壓倒一方。

而事情最後,進行最後決定的,自然就落到了皇帝的身上。

哪怕是朱英,也不敢說到底哪方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像是有些歷史上,才能比較平庸的皇帝,這個時候做出選擇,誰又能知道對錯呢。

一些看似昏庸的決定後面,指不定也有着其當初的道理所在。

朱元章擡手,旁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立即朗聲道:“肅靜!”

奉天殿的討論聲,便就此安靜下來。

朱元章開口道:“大孫,關於這件事,你是如何想的。”

朱英就知道,老爺子肯定要問到自己的身上來,也算是一種考驗吧。

朱英回道:“孫兒認爲,打還是要打的。”

朱元章沒有反駁和贊同,問道:“大孫,說說你的看法。”

朱英點點頭,分析道;“傅侍郎說的沒錯,關於麓川國,已然有多次反叛,顯然暗藏不臣之心久矣,但凡有任何的機會,都會立即行叛亂之舉。”

“此番聯合其餘兩國出兵,顯然並非是臨時起意,而是籌謀已久。”

“即便這次不打,往後的倘若我大明有任何機會,也會再次叛亂,由此看來,麓川王室,已然成爲狼子野心之輩。”

“所以孫兒認爲該打,且不當是麓川,孟艮也不能放過。”

聽到這話,朝堂中一片譁然。

即便是主站的傅友文都沒有想到,太孫殿下不僅要打麓川國,還要打孟艮國。

朱元章也皺眉道:“同時征伐兩國,這給西平候的壓力就很大了,倘若不順,便就有些麻煩了。”

朱英作揖回道:“孟艮國度狹小,不過麓川兩成疆域大小,麓川國主導此次犯我大明之事,更向其後阿瓦借兵。”

“便是如此,也僅僅不過十萬餘兵,由此可見,麓川艮兩國,如今國力並不旺盛。”

“且這番西平候大破三國之兵,氣勢正弘,麓川孟艮國內,必然是一片混亂。”

“紅河自南而起,途徑麓川,孟艮,瀾滄,安南四國,如今安南境內,有我大明五萬精銳,可前後呼應,牽制瀾滄。”

“孟艮小國,便就三萬兵,足以直入其都,改天換地。麓川也無須十多萬將士,便是有個八萬軍,趁此得勝之機,自當可勢如破竹。”

“西平候無須親上,領九萬兵迴轉雲南,以穩境內。”

“取下兩國之後,廢其王室,另立新王,我大明行軍之錢糧,盡皆由兩國負擔,無須一次拿出,可分十年,二十年,每年繳納。”

“兩國國內之兵,實行我大明衛所換班制,入雲南操練,屯田,數年置換。”

“亦可提拔雲南土司大族青年才子,入兩國任職文武官員,加以掌控,緩慢滲透。”

“兩國新立之王,則由我大明敕封,敕封之時,當來以京師覲見方可。”

“以我京師之繁華,震懾其心,以我京師之軍力,震懾其神,如此當可滅其不臣之心。”

朱英的話說完,朝堂之上,一片寧靜。

這種新奇的方式,是當今大多數的官員,從未有想過的。

在很多官員看來,對於化外之國,無非就是納入大明,或者讓其朝貢大明。

但是太孫殿下的方式,截然不同。

雖說沒有納入大明,但是從各方面,已經把其徹底架空,而後一系列的安排,更是會逐漸加強掌控。

朱英的這種做法,便就是基於去軍事化,而後加以教化爲主。

類似於殖民的手段,但又不完全相同。

像是麓川,孟艮,包括瀾滄,安南,目前還有着奴隸制的存在,和大明現在的情況,很是不同。

朱英要做的,便是用大明如今更爲先進的制度,文化,進行一個蠶食。

朱元章聽完之後,笑着說道;“大孫的法子,很是不錯,諸位愛卿,可是有什麼想法,或者是加以補充的。”

下面的官員們聽完,哪還有什麼說法可言。

陛下都已經這麼說了。

隨即,各路官員盡皆開始上奏。

“太孫殿下的法子,當真是讓微臣得以開眼,與方纔之爭奪對比起來,尤爲可笑。”

“太孫殿下果真是才思敏捷,臣萬萬不如也。”

“此番對策,即可安雲南境內穩定,亦可收拾兩國不臣之心,如此上策,微臣便是想破了腦袋,也是想不出的。”

一波波的誇讚,接連不斷,在這種好事上面,沒有誰會吝嗇兩句讚美。

朱元章也是高興的點頭。

畢竟大孫的這些安排,確實是非常不錯。

其實在這個事上,還有一個點,便是沐王府的忠心問題,朱英並沒有去提及。

他自然是知曉的,歷史早已見證沐王府的忠誠,即便是傳承近三百年,雲南在沐王府的掌控下,一直都是非常的穩定。

而且沐王府對於大明的忠心,也從未有過任何的改變。

在去掉是否忠心可靠的問題後,事情自然就變得簡單起來。

“既然衆位愛卿並沒有什麼其他的意見,那便就按照大孫的法子,就此定下吧。”

“兵貴神速,着兵部立即擬定文書,八百里加急傳至雲南。”

朱元章一錘定音道。

兵部尚書茹瑺,躬身作揖道;“臣遵旨。”

早朝結束後,華蓋殿內。

朱元章問道:“大孫,你就這麼放心沐春對咱大明的忠誠嗎。”

這是朱元章的疑惑。

對於沐英,自己的義子,朱元章一直是非常的信任,所以纔會把整個雲南都交給他。

但是大孫如此,就有些奇怪了。

畢竟大孫從未跟沐英有過交際,對於沐春,也就是沐英安葬的時候,可能見過。

但那個時候,大孫還沒有入宮呢,自然談不上有什麼關係。

目前麓川的關鍵,其實不在於打或者不打,朱元章的本意,如果大孫沒有提出,其實還是不想打的。

倒不是說忌憚雲南有所變化,而是在朱元章看來,目前的雲南已經夠大了,再大一點小一點,根本不是關鍵的問題。

而且有麓川這些小國臨近,給予雲南也是有所壓力,加上本身對於境內土司的複雜性,從而使得沐英一系的子孫,只能把精力放到治理上面。

而且朱元章也知道,自己信任沐英,甚至是沐英之子沐春,可不代表自己的子孫,也會有一樣的信任。

當沐英子孫把雲南治理好後,朱元章知曉,自己的子孫,肯定不會讓其獨大的。

自然會有制衡的手段。

有些事情,不單單只是看現在,更看將來。

朱英聞言回道:“孫兒自然是沒見過西平候的,不過孫兒另有其他的想法,所以纔會認定要打麓川,孟艮兩國。”

朱元章好奇問道:“孫兒便是說說,到底是怎麼想的。”

朱英回道:“麓川,孟艮,瀾滄,安南四國,臨近我大明,其中四國之外,更有占城,蘭納,素可泰,大城,阿瓦,白古等衆多國家,頗爲混亂複雜。”

“如今我大明開放海禁,東南一帶的國家,正好是處於西洋地區。”

“孫兒早有想法,待倭國那邊初步平定之後,由我大明組建一海上船隊,下西洋行貿易之事,揚我大明國威於四海之外。”

“所以纔會有今日之想法。”

朱元章聞言便是知曉,大孫這是想對整個西洋下手,從中得取利益,擴大大明疆域。

安南駐紮的五萬大明精銳,就是最先埋下的一顆釘子。

朱元章思索一番後說道:“現如今大明最爲缺少的,並非是對於疆域的擴大,而是缺乏管轄地方的人才,包括其忠心問題,這些大孫當是要多多考慮。”

朱英點頭回道:“孫兒便是想着,這些地方其實並不算貧瘠,早前允炆便就提出,想要去占城就藩,孫兒已是同意。”

聽到說朱允炆要去占城,朱元章微微一愣,這倒是他沒想到過的事情。

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272章:京師大閱兵的準備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第167章:有被震懾到的藍玉(求月票)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第137章:朱棣暴怒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第366章:皇家家宴第648章:大明的手越發長了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第728章 占城這麼多年花了這麼多錢第493章:軍中震懾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245章:騎虎難下的姚廣孝第317章:海外招賢館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521章:教化自神話體系入手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524章:大明特別的文化輸出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六十九章:顏面第三章:朱棣暗子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一章:八百里加急第549章:自斷臂膀的朱英第六十五章:朱元璋的驚訝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770章 大勝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687章:太孫辦事,哪需要什麼證據第515章:再謀草原第三十四章:挖墓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115章:這聲爺爺,咱盼了十年(求訂閱求月票)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601章:要被奪權的朱高熾第四十九章:法外狂徒張三第776章 穿越白令海峽第366章:皇家家宴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589章:攪動西域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794章 朱高熾打朱棣的小報告第356章:呂氏,呂氏!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728章 占城這麼多年花了這麼多錢第350章:安南初始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686章:朱英的傳奇神話故事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518章:出海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686章:朱英的傳奇神話故事第779章 把機會留給年輕人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280章 :藍玉的優點第532章:注意細節的朱英第213章:恐怖的鼠疫第167章:有被震懾到的藍玉(求月票)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130章:陽謀第816章 又要搬家的藩王們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573章:皇對皇第308章:大侄子準備下手了第643章:四大藩王的謀劃第621章:教化倭國第616章:吳哥王朝第699章:連夜跑路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518章:出海第347章:煤炭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336章:殺他百萬又如何!(求月票)第527章:推行第775章 讓大明和親?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