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來自於大明的咆哮

白給是不可能白給的。

並不是說不值得,而是在這個時候,朱英親自過來,就已經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因爲誰都知道,大明太孫跟燕王之間向來不和。

朱英更是明白,自己僅僅只是到來,便就給了草原很大的壓力。

“本宮不忍心草原上的百姓們吃苦受難,可大明的糧食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白送自然是不行,不過我們可以交換。”

“便就當作禁運解除後的第一筆貿易吧。”

朱英淡淡的語氣,帶着不容置疑的威嚴。

其實如果沒有黑土地的情報,現在也不是這麼一個局面,最開始的時候,朱英的目的是要讓承受高壓而團結起來的草原,失去目標和方向。

最後引發動亂,全部的混亂起來,達成顛覆北元朝廷的策略你。

從現在來看,反倒是比較統一的草原,更加符合大明的利益。

這樣的條件,北元這邊當然不想答應。

他們想要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再說現在的北元,哪裡有這麼多的錢財來購買大明的糧食,於價格上那也是一筆極大的天文數字。

不僅僅是在糧食上,更有精鹽,藥材,茶葉這些對於草原來說的必須品。

別的不說,單單爲了活捉燕王朱棣,就損失了五千蒙古鐵騎。

看似五千騎對於北元來說,好像不算多。

然而實際上,五千騎兵在草原上,已然是一股極爲強大的勢力。

北元號稱鐵騎十萬,實際上這十萬騎兵可以說是整個北元的青壯了,這可是全民皆兵纔有的數目。

若是像大明這般多戶供養一騎,湊五萬騎估計都是個極爲困難的數字。

耗費如此巨大的代價,最後活捉的燕王朱棣,就簡單的換取一個解除禁運?

這怎麼能甘心。

哈爾臺吉當下就示意老臣歐安民開口。

歐安民也不含糊,立即作揖道;“太孫殿下,我們”

“放肆!!!”

朱英突然暴喝一聲,瞬間把歐安民嚇得一哆嗦。

而後蔑視歐安民呵斥道;“本宮說話,哪裡有你插嘴的地方,你是什麼身份,也配和本宮討價還價。”

隨後轉向哈爾臺吉道:“本宮這次親臨草原,自然是帶着慢慢的誠意過來。”

“只是這次的談話,讓本宮很是失望。”

“還是說你們覺得,本宮不過只是大明太孫,尚未繼承皇位,所以就要頻頻輕視於本宮,讓這麼一個漢奸來跟本宮搭話,純屬是要噁心本宮嗎。”

“今日的談話便就到此結束吧,本宮在這裡等上兩天,若是見不到你們北元皇帝,那關於這次的事情,就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了。”

說罷,朱英起身就走,根本不給北元這邊任何反應的機會。

大明的臣子自然是緊緊跟隨,留下北元這邊面面相覷。

便是感覺自己心態平和的歐安民,此刻是一臉的鐵青。

他沒想到大明太孫會這麼不給面子,直接當面就是訓斥,自己好歹怎麼說,在讀書人這圈子裡也算是享譽盛名。

哈爾臺吉的臉色也不怎麼好看。

雖然沒有擺明着說他,但是讓額勒伯克過來,這話裡話外的意思,明顯也是說自己不夠格。

“傳令,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通知陛下,大明太孫親至,請陛下位臨詳談。”

哈爾臺吉似乎是咬着牙說出這句話來。

沉默的大帳裡,這纔有了些許的響動。

大明軍營。

朱英自然是在這中央大帳。

比之草原的大帳,要更加寬敞精緻得多。

這還是因爲都不知道太孫殿下會親自過來,不然至少都是行宮級別。

朱英也沒這麼多的講究。

大帳內,除了齊泰這些文臣之外,邊關的數十個衛所都指揮使,還有四路統帥,也全部到場了。

帳外更是朱英的玄甲衛把守。

下方除開齊泰外。

分別是鶴慶侯張翼,會寧侯張溫,懷遠侯曹興,永平侯謝成。

這些可都是真正能夠獨擋一面的老將,也是曾經跟着老朱一路摸爬滾打,血腥廝殺過來的狠人。

同時,也是淮西勳貴集團裡的核心元老級人物。

目前四人分別統領十萬大軍,其下各有近二十衛所都指揮使。

可以說整個邊關,就靠他們來進行一個防禦。

當然,雖然很是輝煌過,不過原本的結局並不怎麼好,幾乎全部都是因爲藍玉案,而導致被牽連誅殺。

其中算是皇親國戚的永平候謝成,也在藍玉案爆發的第二年,受株連被殺,沒收田宅。

值得一提的是,朱棡世子朱濟熺的王妃謝氏,就是永平侯謝成之女。

此刻朱英高坐上首,下方不管是四大侯爺,還是其他都指揮使,一個個都是正襟危坐,面色肅穆,不敢有絲毫的異動。

並非是說朱英長相霸氣,有什麼皇者風範,只是方纔朱英進入營帳時的那一幕,到現在還深深的刻在他們腦海中,揮之不去。

便是連朱英自己都沒有想到,於士兵們的心中,他會有如此之高的威望。

當朱英從談判營帳那邊回來的時候,自然有將士唱名:“太孫殿下駕到!”

便就是當時,所有聽到這個聲音的值守將士,當即是單膝跪地,高聲吶喊:“恭迎太孫殿下!!!”

當第一聲響起的時候,所有聽到這個聲音的將士。

不管他是在做什麼。

或是巡邏,或是值守,或是走動,或是正在紮營,煮飯,操練。

無一例外,全部都朝着聲音傳來的方向單膝跪地,恭敬的低下自己的頭顱,使出自己吃奶的力氣,大聲咆哮着恭迎太孫殿下。

便就是這般,隨着聲音不斷的傳播,所有的士兵全部都在不斷的複誦。

按照大明的規矩,須複誦三次纔算結束。

因爲距離的關係,所以此起彼伏的吶喊聲不斷延綿,如同巨大的浪潮一般,一波接着一波的涌起。

四十萬大軍!!!

四十萬大軍歇斯底里的吶喊。

還是在草原這般空曠的地方。

白雲被退散,地面被撼動,牛馬受到驚嚇。

悠悠天地之間,全是在恭迎太孫殿下的聲音。

即便是十里地外的北元大軍,也依然是聽得極爲清楚。

這等威勢,並非是營造出來的,誰都能夠聽出那將士們聲音中的真誠,以及那熾熱的信仰,還有那可怕的士氣。

單單不過是一個露面,就讓所有的邊關將士們氣勢如虹。

恐怖,太恐怖。

這便是民心,軍心。

朱英長久生活在京師地區,他並不清楚,自己爲衛所將士們做的那些事情,到底是意味着什麼。

他不知道,當他不斷的改制軍隊規章制度,爲士兵們的吃喝,後事進行變化的時候。

多少士兵得知這個消息時,感動得痛哭流涕。

多少士兵在黑暗的夜晚,悄悄的用手中的利刃,刻在白天偷偷木塊上,一筆一劃的爲太孫殿下刻下長生牌位。

又有多少士兵,因爲太孫殿下的緣故,收到了來自遠方親人的家書。

那家書裡,字字句句都是用最簡單真摯的話語,歌頌着太孫殿下的好。

從古至今,什麼時候會有這樣的君王,將心思放在他們這些丘八身上。

人心,從來都是相互的。

在朱英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並沒有想過太多,只是覺得如今的士兵們待遇太差,生活太苦。

作爲國家之刀劍,當然需要好好的擦拭。

可這些看似不太起眼的事情,卻讓所有的士兵們,深深的記在了心底。

他們沒有什麼能夠回報太孫殿下的。

此番突然聽到太孫殿下位臨邊關,聽到那不可置信的恭迎之聲,唯有使出自己所有的力氣,喊出最爲響亮的聲音,來傳遞自己最爲真實的情感。

這纔有瞭如此之震撼場面。

這一聲聲的吶喊,讓北元的將士們膽寒。

他們首次在還沒有見到一個人的情況下,便就感受到了恐懼是什麼。

如果這樣的大明太孫,親自統軍的情況下,大明的士兵們,將會爆發出怎樣恐怖的戰鬥力。

所有面前的一切,都將會被徹底的摧毀吧。

哈爾臺吉站在大帳前,目光深深的看向那聲音傳播而來的方向。

腦子裡浮現出大明太孫的面容。

那乾淨清秀的模樣,卻和自己先祖成吉思汗的容貌逐漸融合。

或許當年的先祖成吉思汗,也是如同現在的大明太孫這般,有着足以震懾世界的力量。

第一次,他感覺到了自己的害怕。

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是驕傲的將軍,再是有着功績的衛所都指揮使,再是心中驕傲的大臣。

在大帳裡面對太孫殿下的時候,所有的菱角都被徹底的磨平。

他們非常的清楚,只需要上首這位很是年輕的太孫殿下一聲令下,任何人都會被士兵撕成碎片,而不會生出絲毫的波瀾。

“大家不用這麼緊張,搞得本宮像是個索命的厲鬼一般。”

“本宮可是時常照鏡子的,長得可沒那般恐怖。”

朱英輕笑的聲音在大帳裡響起,這讓許多人緊繃的神經稍稍得到了放鬆。

只是依然不敢有所笑聲,這被壓制得太很了。

尤其是四大侯爺。

作爲最早跟隨着洪武陛下一路打殺過來的人,哪怕是在陛下面前也能有說有笑的,可偏偏在這明明只是小輩的太孫殿下前,卻不敢有絲毫的逾越。

他們引以爲傲的功績和身份,好似全然沒有了半點作用。

朱英也是無奈。

原本感覺場面有些冷,想開個冷笑話來緩和下氣氛。

結果現在的氣氛好像是更冷了。

算了,放棄了,直接進入正題吧。

“謝成。”

“末將在。”

朱英只是喊了聲,謝成當即一個激靈,身體就像是受驚的貓一般,瞬間單膝跪地回道。

說起來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兩鬢都已發白,卻在朱英面前跟個孩子面對老師那般緊張得很。

“起來答話,不用這般拘束,說起來你的女婿,還是本宮的弟弟呢。”

“你跟本宮先說說,現在軍營裡目前的一些情況吧,譬如糧草後勤,士兵操練,出征的心情這些。”

初到大營,朱英自然是要了解大營的情況。

這可是四十萬的大軍,不管是放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有些小國的總人口,都沒這般多。

也就只有遼闊疆域的大明,才能養出這麼之多的士兵。

永平候謝成緩了口氣,開始講述起大營裡的情況和佈置。

語氣從一開始的緊張結巴,到後面也開始慢慢的變得自然起來。

大帳裡的氣氛,也逐漸的緩和。

隨着謝成介紹完之後,朱英也算是有個大概的瞭解了。

四十萬大軍的生活,各方面都是極爲要注意的問題,可能一個小細節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尤其是後勤方面的安排,糧草運輸更是重中之重。

因爲邊關的戰馬幾乎絕大部分都已經被轉移到草原軍事基地了,所以現在唯一的畜力就是牛車,還有一些駑馬。

步兵的行動於草原上算是很緩慢,對比高機動的騎兵,就像是烏龜爬一般。

四十萬大軍聽上去比較嚇人,其實按照現在大明的條例,其中輔兵只有不到三成。

規定是百人中須有戰兵二十三人,一般其實還沒達到這個比例,不過作爲邊關,已經是非常接近了。

換算下來,四十萬大軍裡,其實真正的戰兵不到十萬人。

其餘的三十萬人,基本上都是爲這十萬戰兵服務。

當然,這些輔兵也是有一定戰鬥力的,並非是戰爭中的氣氛組,本身也是佩戴刀劍還有日常的操練。

朱英聽完之後微微思索了一下,點了幾個細節讓謝成等統帥多多注意一些,便也算是到位了。

畢竟四個侯爺領軍多年,不管是帶兵還是管理等各方面,都算是極爲成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錯漏。

歷史上比較可惜的是,像是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將們,絕大多數都死在了藍玉案中,這也是後來朱棣奪位後,大明軍隊戰鬥力大幅下降的關鍵所在。

還要朱棣五次親征蒙古,也沒能取得大勝,最後還病逝於途中的榆木川。

如果這些跟藍玉有所關係的將領們都在,事情將會變得簡單許多。

吩咐完之後,朱英的話題,便就來到了北元漢臣身上了。

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164章:寧妃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344章:朱元璋的英明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434章:手段第237章:最喜歡摸魚的朱英第三十章:我命休矣第838章 推行新政第352章:對燕王當如何安排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621章:教化倭國第228章:咱大孫,瘦了呀!第693章:海外藩王的殖民侵襲第164章:寧妃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325章:殺性大發的朱元璋第669章:劉勝下線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178章:只能處死第242章:朱元璋昏厥,大氣的朱英第514章:海商的福音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599章:倭國變成了香餑餑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646章:在歐洲的東方貴族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754章 爲大明萬世基業而戰第十八章:車船店腳牙第673章:對朱允炆的敲打第228章:咱大孫,瘦了呀!第465章:老朱家的集體遊玩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787章 難道本王將要葬身於此嗎第513章:給咱多生幾個娃第747章 那我能跟着一起去嗎第712章:道衍,你老了第286章 :被動提前的閱兵彩排第548章:自己養出來的惡虎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370章:冒牌太孫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340章:要錢還是要腦袋(求月票)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589章:攪動西域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384章:正陽大道第725章 三十萬秀才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409章:致仕之爭第393章:被打臉的朱元璋第781章 御駕親征第五章:京師之行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392章:大明春耕第646章:在歐洲的東方貴族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匱乏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616章:吳哥王朝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379章:御賜,大明第一衛第九十二章:關於朱英的安排(求訂閱,月票)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832章 登基沖喜,帖木兒暴斃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829章 瓜分天竺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296章 :找死可就別怪我了第298章 :辦廠埋下的雷第432章:股份售賣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