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發展大明的人口入侵

“我現在的名聲太好了,這會讓許多人沒有了顧忌。”

朱英搖頭拒絕了朱元章的提議。

他知道老爺子很是愛護自己,可對於君王來說,一味的仁慈可不是什麼好的事情。

讓人感激的同時,也需要敬畏才行。

這次之所以直接用自己的名義來發布這個公告,很大的程度就是用之前積攢的名聲強行進行對社會階層的改革。

當皇帝徹底掌控兵權的時候,他的權力可以說是無限大的。

歷史上許多朝代的君主,幹出更加昏庸的事情,只要手裡頭有真正兵權的,不會出現任何事情。

那些之所以被扳倒的,只不過沒意識到兵權的重要性罷了。

這次的事情,是朱英對於勳貴階層發起的挑戰。

古往今來,所有王朝的覆滅追究根本就是在於兩點。

一是階級固化,下層人沒有了上升的空間。

二就是土地兼併了。

階級固化目前對於大明來說算不得要緊的問題,隨着海外不斷開擴,即便是平民運氣好的話,也能擁有很多次翻身的機會。

雖說這樣的翻身不會達到很高的高度,但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從之前的吃不到一口飽飯,再轉變到吃喝不愁,這就已經是天大的變化了。

但是土地兼併就完全不同。

大明現在的人口正是在不斷的上漲之中,隨着新生兒不斷增加,預示着在未來的數十年的時間裡,將會涌現出大量的年輕人。

社會是年輕人的社會,不管是做什麼樣的工種,這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尤其是在古代這個什麼事情都需要大量勞力的情況下,年輕人更加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朱英需要大明可以提供給更多年輕人機會,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從兵,海外,建設等各方面。

那麼留存有足夠多的土地,種植更多的糧食,纔是大明現在發展最好的方向。

目前吃到朱英這一批紅利的人,尤其是對於勳貴來說,實在是太多了。

在之前,或許一些勳貴不過是個小爵位,不會有太多的錢財,僅僅只能是維持一日三餐的溫飽。

但是自從海貿經濟打開,高產作物大規模種植的開始,這些但凡稍微有一點身份的小勳貴,頓時就可以利用到自己的身份獲取到更多的財富。

別拿村長不當幹部。

尤其是在沿海地區,哪怕是非常基層的官員,都有着接觸大量社會資源的情況,只需要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小手段,就能獲取到曾經想都不敢想的錢財。

社會背景的不同。

在大明建國三十年裡,許多人都是曾經經歷過元末亂世的流民,他們比更多的人更加知道有一塊自己土地的重要性。

即便是現在的經商環境很好,但絕大多數人在得到第一桶金後,都會選擇去購買地契。

這也就導致在大明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土地兼併的問題反而是愈演愈烈。

不是說在朱英入宮後的這六年時間裡,就已經嚴重到動搖國本了。

按照現在這樣的速度,真正的體現出影響至少需要數十年的時間,甚至是上百年纔會發生出重大問題。

甚至於土地的買賣,讓許多地方官府得以繳納出鉅額的賦稅,國庫的收益也變得更多。

但就像是衛所制度一樣,會留下巨大隱患。

朱英當然不想給大明埋雷。

如果只是在乎自己的生活,現在的朱英完全可以擺爛了。

只是大明現在都已經是這麼的強盛了,朱英作爲大明太孫的權勢也已經是達到了巔峰。

哪怕後期作爲昏君,大明也足夠他禍禍一輩子。

這人啊,當達到一定的高度時候,就會有着更爲遠大的追求。

朱英自然也不例外。

抱着自己的孩子,朱英雖說有着前世的記憶,但他也想讓大明長存,讓這最後的漢人王朝,能夠更遠的走下去,而不是再度復現曾經滿清的朝代。

“既然大孫想好了,那咱就好好看着,誰敢在這上面鬧事。”

朱元章猶自說道,只是眼底深處不可避免的出現一絲落寞。

大孫長大了,不是像最初進宮的時候,什麼事情都需要自己來操行幫忙了。

這樣的情況當然是很好的,也很符合朱元章的預期,心裡也比較欣慰。

可不知道爲什麼,難免要出現一些傷感。

換個角度來說,現在的大孫已經不是那麼需要的依靠自己了,很多事情可以獨立處置,這讓朱元章感覺到自己的作用正在慢慢的消失。

既高興,也傷悲。

朱英眼珠微動,敏銳的察覺到了老爺子的狀態,當下不動聲色的說道:“我敢這麼做,自然是因爲有爺爺兜着,不管是幹什麼事情,都敢於放大膽子去做,也不怕犯錯。”

“真要是錯了,爺爺就幫我擦屁股唄,還能多一些經驗。”

“爺爺可是我的頂樑柱,讓我沒有絲毫顧忌,這些來自於朝廷的壓力,基本上都被爺爺扛下了。”

“就像是今天的早朝一樣,這公告在外邊已經是形成了如此之大的影響,可朝廷上的這些大臣一個個就好像沒看見沒聽到一樣,根本不敢有任何的提及,這還不是爺爺的威風壓着。”

“孫兒很清楚,他們不說,是因爲不敢說,是因爲爺爺,如果只有孫兒的話,少不得要出來一批倚老賣老的大臣來教孫兒怎麼辦事,按照他們的規矩和方法辦事。”

“歷來這些朝臣,不都是這樣乾的,就想讓皇帝跟着他們的想法走,而他們本身考慮的利益,從來都不是在皇家,國家的本身,而是在於他們自己。”

“如今這朝廷上下被爺爺肅清一空,沒有任何人敢於當那個刺頭,甚至於試探都不敢,這完全是因爲爺爺的威嚴在那裡鎮着。”

“所以孫兒不管是幹什麼事情,都不會受到太大的阻礙。”

這番話,讓朱元章聽得是眉開眼笑。

對於一個老人來說,即便他是朱元章,即便他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但終究擺脫不了一個老人的心態。

許多老人到老之後,總是會感覺到自己很沒用。

而朱英的這番話,是把朱元章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這就讓朱元章感覺到非常的舒心了。

至少不會說出現歷史上,那種儲君一直想要當皇帝的想法,和皇帝本身出現尖銳的矛盾。

“真是咱的好大孫。”

朱元章非常的開心,這種和睦的氣氛讓他極爲舒適。

只是心裡頭總是感嘆自己這個大孫什麼都好,就是備懶了一點。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太子不是好太子。

都已經把權力都給大孫了,可大孫就是想推開,朱元章也有着一絲無奈。

“我可要爺爺一直幫襯着呢。”

朱英笑着起身,兩人談了這麼久了,他便走到老爺子的身後,幫着按捏一下肩膀,舒展筋骨。

雖說這些事情一般都是劉和在做,但更讓體現朱英的孝心,讓老爺子開心。

感情從來都是相互的,不管是愛情,友情,親情。

朱元章對於朱英極度的寵溺,甚至於願意改變自身先前的一些脾氣。

這跟大孫自己從小帶着有很大的關係,且對於朱元章來說,失去了大妹子和大兒子後,大孫是他最重視的人了。

朱英在感受到這樣的慈愛之後,對於老爺子的反饋也非常及時,時刻都把老爺子擺在很重要的位置。

從來沒有因爲得到大量的權力之後,就叛逆老爺子的想法。

即便是在一些政見上跟老爺子有些許衝突,也是朱英先行選擇妥協,或者是暫且放下想其他的法子,而不是一定要跟老爺子對着幹。

當朱元章和大孫合力後,這朝野上下,誰敢違逆爺孫倆的意思?

誰也不能,誰也不敢。

隸屬於開國皇帝強大的權勢,正在發生平穩的過度,奉天殿上的大臣亦是被拿捏得死死的。

出乎朱英意料的是,關於公告兩條規矩後,雖說民間有着不小的怨言,但並沒有形成太大的風氣。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好像大家就都接受了。

看似有些不可思議,可仔細想想卻發現合乎情理。

雖說這涉及到許多地主階層,勳貴大戶的根本利益。

尤其是關乎限制糧食的個人囤積方面。

但如今的大明賺錢的地方太多了,不像是從前,這些是他們主要的斂財手段。

這個事情朝廷既然不讓幹,乾點別的事情也能掙錢不少。

況且隨着工廠林立,大量的紡織品,絲綢,茶葉,甚至是手工業品的暢銷,使得土裡刨食並非是大多數百姓的唯一選擇。

而且因爲朱英對於糧價的重視和限制,做的別的活計,買賣,可要比土裡刨食來錢快多了。

尤其是在許多家族裡,新崛起的青年和村裡的族老看法完全不同。

許多年輕人覺得只有走出去纔是機會。

看過了大城市的繁華,哪裡想要待在家裡的一畝三分地上。

外頭的世界更加的精彩。

隨着衣錦還鄉的事情變得普遍起來,這也更加的刺激了許多留守村中的青壯年羣體。

“爹,我早就說了,別總是盯着那幾畝薄田,現在好了,太孫殿下都下令旨了,買地有了限制,囤積糧食你也不得超過三年,就莫要指望着了。”

“你看大伯家的二哥,就去跟着海船上跑了一年,回來就置辦了大房子,據說在城裡頭都準備購置房產了,媒婆都快踏破了家裡的門檻。”

“我已經跟二哥講過了,下個月他出去的時候,我也跟着一起去,纔不要在這土裡刨食,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機會,決不能錯過了。”

某個村子裡,一青年對着自己老爹認真的說道。

曾經老爹限制長子外出,想要其繼承自己的家業,好歹也是三十畝的良田,保個吃喝不愁絕對不是問題。

因爲早年一些關係,自家也就這麼一個兒子,當然不想讓其跟着出去冒險。

這海上的錢是來得快,可風險也大,真要出了什麼變故,可就不好說了。

這本也無可厚非,雖然青年心裡頭有想法,但也沒跟老爹對着幹。

可就在今年過年的時候,原本村裡頭有些貧窮落魄的大伯家,因爲次子的迴歸,一下子給翻了身。

那是因爲早期出去自己找活計,畢竟家裡頭的家產基本上都是長子繼承,次子們得自力更生才行。

現在回來不僅造了大房子,還給祖祠都修繕了一遍,豪擲百貫寶鈔,這在往日貧窮的村子裡,可是了不得大事。

據說祖祠都要把大伯次子的名字刻在祖宗牌坊上,真叫一個揚眉吐氣,也惹來了許多人的羨慕。

“爹,我知道咱家就我這麼一根獨苗,爲了好生養我,爹你這麼多年也未再娶。”

“我已經是找了東邊的媒婆,明日就給你上門說親。”

“爹你今年才四十有五,再生一個兒子完全來得及,這身邊沒人陪伴也不行。”

青年眼神很是認真的說道。

在這一點上,老爹的面色一下子就變得多了幾分羞紅。

他已經有十幾年沒婆娘了,現在兒子竟然反着過來給自己說親。

“要你多管閒事。”老爹呵斥的聲音中帶着幾分色厲內荏的味道。

青年哈哈笑着:“爹你就放心吧,姨娘我已經是見過了,你肯定會滿意的。”

父子倆之間發生的事情,只是偌大的大明一個小小縮影。

類似於這樣的情況,正在大明全國各地不斷上演。

這跟朱英在京師邸報裡不斷傳播的潛移默化有着很大關係。

大明需要人口,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新生兒,外來人口只是暫時的解決燃眉之急,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想要發展海外,首先就是要有足夠多的移民,引導大明百姓多跑海外,才能不斷擴張大明的影響力。

人口的因素,向來是最爲重要的。

當一個地區有了大量漢人存在,那麼這個地區自然也就會慢慢的演變成大明的屬地。

比如安南,占城。

現在這兩個國家,就好像是如今的雲南一樣,正有着大量漢人的不斷涌入。

尤其是豐厚的福利待遇吸引着漢人的定局,使得目前兩國的漢人數目,正在飛速的上漲之中。

第112章:謀逆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519章:爲後世子孫留點東西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548章:自己養出來的惡虎第340章:要錢還是要腦袋(求月票)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328章:誅滅九族!第九十一章:白肚兜(求訂閱,月票)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515章:再謀草原第258章:朱元璋的血脈傳承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258章:朱元璋的血脈傳承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233章:買賣同罪第106章:朱英出手第三十六章:回憶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128章:秦王投誠第716章:藍玉吃虧,朱英無語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647章:扯虎皮的趙秀才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262章:朱英的仁心第679章:海外共同繁榮計劃的開端第730章 即將完成的蒸汽鐵甲船第611章:安南內閣制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636章:朱英的兒子們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129章:大明農業的未來(求訂閱求月票)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247章:安南初動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409章:致仕之爭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175章:爺孫辯論第334章:帝王心態第527章:推行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687章:太孫辦事,哪需要什麼證據第354章:棄筆從戎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318章:跟着去海外的臥底第182章:大明第一所軍事化學堂第523章:給朱允炆要藩地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794章 朱高熾打朱棣的小報告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534章:決策的艱難第317章:海外招賢館第809章 直取高麗第730章 即將完成的蒸汽鐵甲船第660章:南巡第472章:夷三族第262章:朱英的仁心第228章:咱大孫,瘦了呀!第481章:是到了給天皇陛下盡忠的時候了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誡第694章:愛會轉移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436章:等待神風的倭國第318章:跟着去海外的臥底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699章:連夜跑路第414章:大明九劍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五十三章:敢爲東家效死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347章:煤炭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705章:瘋狂的懸賞第621章:教化倭國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