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好個孝順的老四

次日。

早朝過後,朱元璋眉頭就沒鬆開過。

他發現當自己提起倭國的時候,朝中的諸多大臣,反對的意見很大。

甚至沒有人覺得目前出現的倭寇,是即將大規模侵犯沿海的徵兆。

這主要因爲前兩年,倭寇的匪患平靜了太多,在防備上,已然有些鬆懈了。

其實若不是大孫的提醒,哪怕看到倭寇的情報,朱元璋自己也不會多想,甚至會忽視。

從奉天殿後門離開後,朱元璋就準備去華蓋殿換一下衣服。

朱允炆直接跟了過來。

“皇爺爺,最近在批閱奏章的時候,孫兒還有許多不懂之處,想向皇爺爺請教。”

朱允炆躬身,恭敬的說道。

這是他在黃子澄的建議下,主動出擊。

最近皇爺爺對於他的關注,甚至比那些王長子世子都要來得少了一些。

前天還讓王長子世子等人,去京城查看防務,對自己卻沒有任何安排。

朱元璋聞言,微微思索就猜出了孫兒朱允炆的想法。

眼神中閃過一絲愧疚。

大孫出現後,他已然沒想過讓朱允炆當太孫了。

不管是從法理上,還是其他方面,顯然大孫比之允炆更加適合。

朱元璋總不可能,就放任大孫在野,一直承受着商籍的身份,不問不顧吧。

要是這般,下去了都不知道如何面對大妹子。

只是現在大孫的身份不宜公開,其中的證據太少,容易形成朝堂動盪。

想到這裡,朱元璋直接反問道:“咱問問你,剛纔在朝堂上提到的沿海倭寇匪患,你是怎麼想的。”

朱允炆聽到這話又驚又喜。

驚的是他不知道怎麼去回道,喜的是皇爺爺終於再次考校他了。

微微遲疑片刻,朱允炆還是決定走穩妥的路線,回道:“皇爺爺,孫兒認爲,沿海如今有大量屯兵,即使有少許倭寇,也無法和我大明抗衡。”

“如今有零星的倭寇出現,不至於大驚小怪,讓軍民安穩防禦便是。”

聽到這話,朱元璋沉默少許。

這個言論是朝堂上的主流,朱元璋也不會認爲孫兒這般想法是錯誤。

畢竟大孫的信息要來得更多一點。

雖然自己在朝堂上提到倭國如今的局勢,不過彈丸之地,很少被朝臣們放在眼裡。

“那你覺得,如果要根治倭寇作亂,應當如何。”朱元璋繼續問道。

這個問顯然是一個很大的面,朱允炆聞言沉思,半晌沒有說話。

朱元璋靜靜的等待朱允炆的回道。

良久,朱允炆說道:“倭國不過蕞爾小國,我等天朝上國,應當以禮儀將其馴服,借朝貢施以恩德,讓其感化。”

朱元璋聽完後,面色平靜,並沒有立即作出回答。

朱允炆所提到的這個對策,也是現在朝堂上的主流。

倭寇不好打的情況下,只能像是對待其他的小國一般,用朝貢來解決。

即能保持上國顏面,也能維護兩國關係。

雖然現在還沒有經濟制裁的說法,但實際上朝貢貿易的體現,就是經濟制裁的手段。

譬如安南,今年的朝貢就直接被大明官府拒絕,便是如此。

這也是老祖宗的智慧了。

看似對於大明沒有絲毫利潤,但實際上穩定邊疆的關係,內部休養生息,就是最大的好處。

“回去好好讀書,多像黃子澄請教,不要懈怠,尤其是如何治理地方,你可明白。”

朱元璋沒有去評論朱允炆說的對錯,而是另外囑咐着說道。

“是,孫兒明白了。”

朱允炆心中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自己剛纔的對策,是否說到皇爺爺的心裡去。

皇爺爺面上息怒不見,他也沒法判斷,只能回去請教黃子澄。

朱允炆走後,朱元璋來到華蓋殿中換衣。

“陛下,兵部尚書茹瑺覲見。”隨伺太監劉和稟告道。

“來得挺快,讓他在外面候着。”正在換衣服的朱元璋,隨口說道。

“是,陛下。”劉和恭敬回道。

就在朱元璋衣服差不多穿好的時候。

蔣瓛進來,看到四周的宮女太監,作揖道:“陛下,昨夜有朱英的情報傳來。”

朱元璋眼睛一亮,恰好此時衣服已然換完,便揮揮手讓宮女太監退下。

隨着人都走後,蔣瓛稟告道:

“陛下,關於長孫殿下的情報,過去的錦衣衛已然查明。”

“長孫殿下的養父確有一子,經過我們調查,此子早在十一年前,於行商途中,感染風寒不治而亡。”

“我們查到長孫殿下養父的行商好友四名,其中一人與長孫殿下養父相交莫逆,收養長孫殿下的事情,也清楚知道。

“經過審訊,收養之事確鑿無誤,並且找到了長孫殿下養父其子掩埋所在。”

朱元璋聽到這裡,有些激動的說道:“咱就知道,這小兔崽子,如今長大了,翅膀硬了,連他爺爺都欺瞞。”

“咱今天倒是要好好的問問他,到底是咋想的,連這點事情都要瞞着咱。”

蔣瓛等陛下說完後,有些遲疑的補充道:“陛下,我們的人,循着蛛絲馬跡,還發現了一處掩埋所在,但是長孫殿下的養父,確實只有一名親子。”

“這一處地方,是根據村裡找出來的線索,而後順藤摸瓜找到的。”

蔣瓛彙報道。

錦衣衛分兩批調查,一批調查朱英養父的好友關係,然後全部抓捕起來審訊。

另外一批則是通過村子裡的一些痕跡,然後不斷推導巡查。

然而兩處都查出來了朱英是養子的證據,還找到了兩個墳墓。

顯然這其中,有人弄虛作假,混淆視聽。

蔣瓛反而覺得一下子,本來此事眼看就要水落石出,又變得有些撲所迷離起來。

朱元璋聞言後,並沒有立即回道。

眉頭微皺,心中開始沉思起來。

沒有多久,蔣瓛只聽見陛下一聲冷哼。

“好個老四,還想跟咱玩狸貓換太子的戲碼,真當咱老眼昏花不成。”

“呵,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概連老四自己都沒想到,他以爲是個假的,沒成想是個真的。好個孝順的老四!”

朱元璋冷聲說完,而後有些感嘆道:

“老天待咱不薄啊!這便是藉着老四的手,將大孫給咱送來。”

說到這裡,朱元璋突然就笑了。

“真想知道老四這兔崽子,要是知道朱英真是他親大侄子。”

“想必會非常開心吧。哈哈哈!”

第654章:逐漸沒落的高棉帝國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誡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470章:不留活口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517章:海貿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772章 北伐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614章:京師的萬人血書第409章:致仕之爭第513章:給咱多生幾個娃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130章:陽謀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230章:驚喜的皇子們第822章 縹緲無蹤張三丰第537章:咱這是老了嗎第426章 :巡查之初第708章:被學霸統治的恐怖,國之棟樑第二十六章:朱英身世的漏洞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247章:安南初動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164章:寧妃第568章:暴躁的朱元璋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440章:黑吃黑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238章:東家,謝謝你!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516章:開發倭國第682章:我怎麼就選了文科第255章:大孫,你準備好了嗎第137章:朱棣暴怒第720章 蒸汽鐵甲船,造,直接造!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203章:現在就得把名分定下來第637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輿論權第831章 大孫,登基吧第560章:搞風搞雨姚廣孝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268章:對藍玉的安排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432章:股份售賣第二十四章:調查,暗手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174章:咱大孫有大智慧第768章 太孫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些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573章:皇對皇第654章:逐漸沒落的高棉帝國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409章:致仕之爭第283章 :長孫殿下瘋了吧!(求月票)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552章:大明的強盛第416章:實業興國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339章:嚴查京師牙行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417章:邸報的恐怖利潤第三十五章:朱雄英的弟弟妹妹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524章:大明特別的文化輸出彙報欠更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227章:人間清醒的呂氏第441章:完勝第一百章:加急送來(求訂閱求月票)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501章:明遼東長城第818章 世界戰爭的開端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343章:陸家的態度(求保底月票)第304章 :來自於文人的反擊第564章:礦藏優先權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第541章:大明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