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這是朕的大明

隨之而來的是,都察院彈劾軍中貪財之風的奏疏。

御史黃孔昭上疏,認爲軍人衛國戍邊理所應當,而非爲利而當兵,長久以來,會讓軍中養成不良風氣,甚至陣前要挾中樞云云。

監察司監察史劉宣上疏,遏制軍中不良風氣,嚴防軍將逼迫中樞云云。

一時間,彈劾於康、曹義的奏疏如雨般傳來,皆認爲軍人不該干政。

也認爲皇帝不該如此寵幸軍中,會促成軍中不良風氣云云。

還有御史認爲,軍人應該和財貨分開,那些滿腦子是錢的軍官,應該剔除軍中。

大明允許言官說話,言論非常自由。

朱祁鈺把何喬新、丘濬、彭韶等人宣來。

“陛下,北軍心中只有功勞和財貨,心無大明,日後怕是難制啊。”何喬新說話向來大膽。

丘濬更是大膽:“陛下,如今您在尚能壓制軍中,等您龍馭賓天,太子登基,如何壓制這精兵強將?”

朱祁鈺眯了他一眼,也就朕,換個皇帝都受不了你這張臭嘴。

也就大明,換個朝代都沒人敢這麼勸諫的。

“彭韶,你怎麼看?”

彭韶在皇帝身邊侍奉一年多了,熟悉皇帝的性格,既然皇帝詔人來議事,就想聽真話。

“臣以爲沒有丘行走說得那般嚴重。”

“畢竟您正值盛年,軍中出現任何問題,一道聖旨便可平定。”

“只是這種風氣,一旦形成,危害巨大,貽害後世。”

“陛下,爲何我大明極力反對屠城,蓋因屠城後的軍人,猶如禽獸,難以控制,人心也會因此而變化,如野獸一般難制。”

“就如您放開奴隸限制,不許百姓蓄漢奴,卻許蓄夷奴,殊不知那些牙行哪有半分良心?他們多以漢奴充數,糊弄官府罷了。”

彭韶膽子是真大,這個鍋沒人敢揭開。

畢竟這是皇帝一力促成的,在民間釋奴,開海之後,第二道政令,就是釋奴令。

他卻直接揭開,不顧皇帝顏面。

朱祁鈺面色不善:“說軍中呢,扯牙行幹什麼?”

皇帝不知道嗎?

就說景泰十一年,多少良善人失蹤?他每天看奏疏,什麼不知道?

但是,這事利大於弊。

“陛下,這是一樣的道理呀。”

彭韶認真道:“凡事有弊有利,您想讓兵卒發家,就要忍受兵卒罷工、陣前邀功的壞風氣。”

“好風氣需要上百年慢慢培養,可變壞卻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朱祁鈺倪了他一眼,你直說人性本惡得了唄。

“那伱有什麼好辦法嗎?”朱祁鈺問。

“陛下想富裕軍中的想法,臣等皆是支持的。”

“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富,要有致富的正確方法。”

“倘若中樞鼓勵去搶去殺,那麼我華夏民族培育千年的吃苦耐勞、勤勞肯幹的精神,豈不被遺棄了?”

“爲何我華夏,綿延五千年,仍是鐵板一塊?”

“就是因爲我們的思想,是大一統,是從秦漢形成的儒家理念,才讓我華夏,分久必合,傳承不斷。”

“若陛下鼓勵去搶去殺,那麼這種思想蔓延,豈不有刀有槍就能稱王稱霸嗎?國家還會有安定的時候嗎?”

所以,華夏不會去殖民。

華夏的思想,決定了不會殖民,永遠不會。

哪怕皇帝竭力推崇殖民思想,天下人仍然認爲這樣會使國家動亂,天下分崩離析,而阻止殖民。

只有小國,纔會想着殖民其他國家。

大國,根本不用殖民。

大國本身就穿着鞋呢,他們最怕被別人殖民,而不是去殖民別人。

“彭韶,你的意思是朕開拓新世界,和大明傳統思想不一致?”朱祁鈺凝眉。

彭韶面無懼色:“陛下,新世界重要?還是大明的根重要?”

朱祁鈺臉色不善:“朕全要。”

“世界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情。”

“陛下想要新世界,就得放任此等思想蔓延,屆時大明極有可能重演盛唐驟然崩塌之結果。”

“盛唐何其雄偉?疆域不比蒙元遜色,掌控力要遠遠高於蒙元。”

“但好戰必亡,在十餘年間急轉直下,轟然崩塌。”

沒錯。

大唐是漢民族大開拓的時代,漢風雄壯的大時代,不亞於19世紀的歐洲殖民潮。

結果盛唐卻轟然崩塌,若只是安於一隅,像兩宋一樣苟着,大唐不會塌得這麼突然。

蒙元又不一樣,蒙元完全是奴隸制,只負責收稅,根本就不管地方,地方是高度自治,所以蒙元疆域大得驚人,對地方卻沒多少控制力,倒得也特別快。

朱祁鈺是要把新地盤實控,還不能丟了原本的基本盤。

這在華夏曆史上,是沒有成功案例的。

丘濬低聲道:“盛唐亡於藩鎮之禍,而我大明實控遠離中樞的多省,這些地方不就是新藩鎮嗎?”

何喬新贊同道:“陛下,國都距離邊陲,政令到達的最長時間是三天,若多於三天,中樞就無法掌控邊陲了。”

“您不用看蒙元。”

“蒙元不一樣,蒙元只收稅,不管地,如今的士紳樹大根深,就是蒙元時代造成的。”

“而且,蒙元是四個汗國組成的,像交趾等地,和大明一樣都是宣慰司,根本就沒實控過。”

“若算王朝之廣闊,大明是最大的,實控面積最大,統率面積最大的。”

“而您,更是擴大了數省之地,堪稱歷史之最了。”

“但臣擔心,如今疆域,不過曇花一現。”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把朱祁鈺說自閉了。

也就大明,允許言官自由發言,朱祁鈺在這方面還算寬和,允許天下人說真話。

雖然真話難聽刺耳,但還是想聽真話的。

“說來說去,你們也認爲,朕得到的多省,等朕駕崩後,就會丟掉嗎?”

朱祁鈺挑着眉。

三人跪伏在地,不敢說話。

“朕移了一千多萬江南人過去,難道還無法實控新地嗎?”朱祁鈺很生氣。

“陛下,人的野心,和哪國人有關係嗎?”

彭韶淡淡道:“就說大明建立以來,多少人稱王稱霸?難道他們不是明人嗎?”

反而移了這麼多江南人,出亂子的概率更大。

想穩定,就得多駐派大軍。

而大軍孤懸在外時間長了,也會生出異心的,藩鎮之亂,近在咫尺。

太遠,就是不能實控。

“那依你們的意思,朕乾脆就別折騰了?把人都丟海里沉了算了?”朱祁鈺又耍無賴了。

說不過人家就耍無賴,朱祁鈺慣用技能。

“陛下,既然臣等支持您,就不能因噎廢食,總能想出萬全之策的!”何喬新磕頭。

他跟別人不一樣,他爹何文淵是皇帝的人,他又是皇帝身邊近臣,家族富貴都牽繫皇帝身上呢。

“臣也認爲,事在人爲,終究有解決的辦法。”彭韶苦笑。

疆域太大了,管不住的。

現在哄着皇帝而已。

丘濬道:“臣以爲,可行分封制,將新省份分封給諸王,讓諸王來管。”

顯然這個諸王,是皇帝的十幾個大兒子。

“皇子年幼,可先建王府,讓朝臣代管,等皇子成年後便就藩。”

丘濬的辦法,是現在的唯一解決之道。

設外藩,讓皇子去當王。

其實還是國中國,想實控,必須得有火車。

“丘先生,難道您還想重演靖難之役嗎?”彭韶覺得這是爛招。

“這是唯一的辦法。”

看着三人吵起來,朱祁鈺發現,今天議的不是這件事啊,被他們帶歪了。

“諸卿,聽爾等的意思,好似這些省份搖搖欲墜了似的,朕還在呢,丟不了的。”

當年唐明皇也這樣想的,結果呢?

朱祁鈺炸毛了:“朕老年也會昏聵不堪嗎?”

問題是這三位膽子都不小,竟然誰也說話,彷彿就是說:會的!

朱祁鈺被氣到了:“朕早晚被你們幾個小人氣得昏庸暴戾。”

“屆時請陛下先殺臣!”彭韶這個愣頭青,重重磕頭。

“滾!”

朱祁鈺緩了半天,又覺得可笑,不跟他們置氣:

“朕今年才而立之年,等朕昏聵,起碼要二十年後吧,這些外省,終究還在大明二十年吧?”

“難道二十年內,還想不到讓這些外省變成內省嗎?”

“說來說去,就是距離產生的問題。”

“只要縮短天下的距離,那些外省,最後只能爛在大明這口鍋裡。”

就缺火車。

見皇帝沒生氣。

彭韶膽子更大了:“若陛下昏聵,而無人勸諫陛下,請陛下誅盡都察院、監察司!”

“你想氣死朕不成?”

本來都揭過去了,彭韶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

朱祁鈺卻看彭韶幾人順眼:“罷了,朕昏聵之前,應該會把你們都殺光了,朕也不跟幾個死人計較了。”

“彭韶,那你說朕現在是不是明君?”

彭韶恭恭敬敬磕頭:“陛下勤政愛民,任賢革新。奉大統爲聖,又虛懷若谷,內政修明,權略善戰,乃如唐太宗般明君!”

“既然朕現在還是明君,那你們還不趁着朕忠厚仁恕的時候,爲國盡忠?”

彭韶竟翻個白眼,哪個好詞兒都能形容您,唯獨忠厚仁恕不行,您這些年殺了多少人啊?心裡沒數嗎?

“臣等願爲陛下鞠躬盡瘁。”彭韶等人磕頭。

朱祁鈺性格分明,優點很大,缺點同樣巨大。

剛愎多疑,陰狠兇厲,未達目的不擇手段,表面愛民實則愛權,而且特別怕死。

“那就說回軍中的問題。”朱祁鈺心中有數,只要火車出現,就能縮短距離。

他已經建立了科學院,詔天下人才入院,點科技樹了,只剩下時間問題。

只要他活得夠久,還沒有昏聵,就能把外省變成內地的。

所以他要開採石油,用瀝青建造馳道,天下都修,縮短天下的距離。

“臣不贊成北軍南下去老柬搶功。”何喬新直接道。

丘濬、彭韶也不贊成。

但朱祁鈺卻在想,調一批北軍去也無妨,北軍戰鬥力夠強,做事肯定比江南百姓更利索。

像老撾,沒有幾座城池,都是散居在村子裡的,有的地方道路極爲難走,有的則在山林附近。

調北軍去,能一勞永逸,徹底解決問題。

畢竟這些都是大明精銳。

打發走他們三個,又把胡濙請來。

“老臣覺得,調北軍比招百姓強,畢竟這些要移民的,對中樞多有怨懟,一旦給他們發放武器,老柬之地怕是永無寧日啊。”

胡濙擔心這些人會在當地做大,脫離大明統治。

“調吧,讓於康帶兵去!”

皇帝拍板。

選於康,主要是於康有屠城經驗,本想讓楊信去的,奈何胡濙認爲皇帝身邊的將領太少,需要楊信拱衛。

朱祁鈺把楊信詔入宮中,安撫一番。

調北軍二十萬南下入老柬,賺錢去嘍。

此刻。

項忠坐鎮琉球,派出多名使者,帶着禮物出使倭國各個勢力,主要想在倭國徵兵。

琉球王對項忠畢恭畢敬,畢竟這位天使的官職有點高。

項忠爲渤海水師總兵官,掌十五萬水師。

還有一個很高的文勳,正二品正治上卿。

項忠駐入琉球期間,幫助琉球擊敗了數次倭寇擾邊,讓琉球王尚德王見識到了大明水師的能力。

聽說這樣的水師,高達七十萬!

琉球人本來沒有姓氏,是大明賜給他們的姓氏,而如今在琉球掌權的,主要是太祖皇帝恩准入琉球的福建三十六姓。

琉球很小,但戰略位置極爲重要。

項忠入琉球之後,架船轉了一圈,發覺此地不愧叫萬國津樑,東西貿易都要經過此地,還是挾制倭國的戰略要衝。

北面是對馬島,南面是琉球,倭國就如夾心餅乾一樣被夾在中間。

他沒入倭國,主要是垂涎這片地方。

聽說郭登三人打下了柬埔寨,他若說服琉球併入大明,功勞肯定比樑珤要高。

樑珤真鬱悶,被皇帝閒置多年,轉爲水師,本以爲會在倭寇上發光發熱,結果倭寇被招降了,他只能去開拓寶州府去了。

項忠幫琉球收回幾座被倭寇侵佔的島嶼,展示明軍的強大。

琉球好吃好喝供着明軍,而明軍太多,幾天就把琉球吃窮了,項忠帶來三萬大軍,幾百船禮物。

賜給琉球的不多,賜給倭國各大勢力的很多,主要是在人家地盤上徵兵。

項忠駐蹕琉球二十天,尚德王去找項忠哭訴,求大明支援些糧食。

“王上,天兵在琉球一應用度,本官自會結算,無須下國掏錢。”項忠語氣不善。

尚德王想解釋,但項忠不聽。

又吃了十天,把琉球吃斷頓了。

項忠率兵進入王都,督促琉球供給糧食。

“上使,琉球已經沒糧了呀!”尚德王想過花錢賄賂項忠,但項忠單獨住在一座小島上,不和琉球人往來。

“王上,本官說過了,暫時駐蹕琉球而已,大明的糧食轉眼即到,到時候還給你琉球便是。”

“上使,我們真沒糧食了,不信您去找啊。”

項忠很不爽:“罷了,琉球不敬上國,本官也不在琉球受這窩囊氣,即刻回航,請陛下做主便是。”

“耽擱了陛下的大事,本官不知道你們琉球擔不擔得起!告辭!”

說罷,項忠憤怒離開。

路上,郭懋有些抱怨:“直接拿下來便是,耽擱那些時間幹嘛?區區撮爾小國,一戰蕩之。”

“咱們還得和倭國做生意呢,最好讓琉球王乖乖上表內附,送去國內榮養便是。”

項忠看得深遠,皇帝爲什麼對這塊嘴邊肉不吃呢?

因爲想吃它,一定會和倭國交惡,倭國是戰國時代,將星璀璨的時代,這個時代全是能人。

皇帝垂涎倭國的武士,想用倭國武士開拓百越之地呢。

這和老柬不一樣,這兩塊地方不算肥肉,也是肉,而且急着安置人口,不得不打。

琉球純屬一塊雞肋,大明看不上,也不着急吃。

“大王,明軍真的準備離開琉球了!”

尚德王腦袋轟的一聲炸開了:“開罪上國,可怎麼辦啊?”

琉球王趕緊上表皇帝解釋。

卻不挽留項忠,因爲明軍太能吃了,琉球真的供不起啊。

朱祁鈺收到項忠的催糧奏疏。

“項忠,戰略眼光是極佳的,這是個帥才啊。”

“琉球之事交給他吧,朕不過問。”

這點小事,項忠會做好的。

等着接收琉球便是。

琉球安置不了多少百姓,只是戰略位置足夠重要。

可等大明佔據倭國後,琉球的戰略位置就不重要了。

樑珤已經開闢了航道,朱祁鈺讓他向南,開拓去呂宋島的航線。

浙江也在移民,往寶州府移,往舟山上移,往海上的小島上移。

這些島,以前都被倭寇盤踞。

如今倭寇蕩清,該移些百姓上去,徹底佔領,這些都是近海,沒多大風險。

浙江的衛所也從內地移到海島上去。

不止浙江,各沿海省都在往島上移民,懸掛龍旗,納入魚鱗冊。

“給項忠傳旨,加速招募兵卒。”

朱祁鈺交代一句,便繼續看其他奏疏。

主要是戶部呈上來的奏疏,今年年景好,大豐收,但北方冷的太早,熱河的牲畜凍死很多,牧民損失很大。

北方糧價平穩,鹽價正在緩步下降。

蜂窩煤的誕生,煤價下跌,但蜂窩煤確實不如黑煤好燒。

WWW★тTkan★C〇

熱河於年底已經徹底竣工,整個熱河全部建造完畢,明年可把疆土繼續往外推,建設漢州都司。南木北運,讓整個北方受益。

尤其開發交趾後,熱帶的木材更便宜,各家百姓都在買木材建房子,蓋水泥房子。

戶部把今年的工廠數也統計出來了,景泰十一年新開的工廠高達1.7萬家,總數超過了3萬家,商業井噴。

還有詳細的植樹數額,種植了多少棵,死了多少棵。

整個景泰十一年的詳細情況,都在上面。

朱祁鈺看得津津有味。

熱河建城二百餘座,開墾可種植的荒地高達57萬畝。

“這麼多?李秉、王恕是有大功的啊!”

熱河因肉罐頭而聞名,經過一年的耕耘,熱河徹底建造完畢,預計在十年內,達到自給自足。

這個速度讓朱祁鈺十分滿意。

“宋傑到了嗎?”朱祁鈺之前把宋傑詔來拱衛,讓柳溥去熱河。

“回皇爺,北方上凍了,走陸路過來的,速度要慢不少。”馮孝回稟。

“他到了就宣來,朕要親自問他。”

朱祁鈺把熱河的情況全部看完,沉吟道:“熱河能開墾出來的耕地不多,難以養活過多人口,這是個限制。”

“朕之前就說,用羊毛拴住草原,毛衣、毛褲的發展,已經初見成效。”

“應該加大力度,再從世界商人手裡購買種羊,改善羊的品種。”

朱祁鈺一邊說,一邊記。

看完了熱河。

看到遼寧,李賢在遼寧三年,給遼寧掀開嶄新的一面,遼寧已經徹底從戰亂的千里無人煙,變成了富裕省份。

尤其鞍山鐵廠,成爲遼寧的重中之重。

商輅必能延續李賢的政策,遼寧的發展會欣欣向上的。

旁邊的吉林,在王來的政治、經濟手段下,已經讓各族臣服,也移過去一批人,但人口還是特別少。

倒是寧夏的發展,讓朱祁鈺意想不到。

原傑任寧夏督撫不到兩年,寧夏已經建造了一大半,預計景泰十三年底完全竣工。

寧夏是一邊打仗一邊建造一邊發展。

今年種植了玉米,卻死了很多,收成非常差。

主要玉米不適應寧夏氣候,還需要慢慢培育,如今種子沒那麼稀缺,有多是時間讓寧夏慢慢發展。

寧夏也做毛紡織、肉罐頭,熱河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甚至還藉着和瓦剌諸部近,和瓦剌諸部貿易,生意做的不錯。

再看甘肅,去年一年,甘肅都在挖井、種樹、建城。

甘肅除哈密外,已經全部建造完畢。

而支撐甘肅的恰恰是石油,從玉門關開採石油,熬製成煤油和瀝青,然後運輸裝船,讓甘肅變得繁榮。

因石油而興,這個邊陲省份,一躍成爲煤油燈之省,天下煤油看甘肅。

玉米在甘肅種植十分成功,但是,玉米十分吃肥力,農業肥無法提供玉米充足的營養,如今徐珵正在開發肥料。

景泰十一年,甘肅的糧食不但自給自足,還賣給了寧夏一批。

“當初朕沒調範廣去,是正確的。”

“寇深真的厲害。”

朱祁鈺十分滿意寇深的做法。

陳友死後,滿速兒攻打哈密和肅州,沒佔多少便宜,寇深就和滿速兒講和,願意和滿速兒貿易。

做的是販人貿易。

不是甘肅缺人,而是建設缺人。

東察合臺汗國別的沒有,人肯定有多是,就和大明做起了貿易。

一批批奴隸進入甘肅,開採石油。

大明特別缺石油,目前只有玉門和延安有石油,根本不夠鋪遍全國的道路。

寇深竟派人和滿速兒商談,做石油貿易。

東察合臺汗國竟然還真有!

在庫車(苦先),有個露天油田,從元朝就在開採。

如今東察合臺汗國開採,賣給大明。

從甘肅、陝西來的一桶桶瀝青送入京師。

在姚夔主持下,已經修建了三條瀝青馳道。

一條是從京師到天津,途經通州、香河、武清、到天津、大沽。

修建這條瀝青路,動用了170萬人,修了足足七個月,死了12萬奴隸,7萬平民。

一條是從北京到承德,途經順義、懷柔、密雲、潮河、灤平、承德。

動用了320萬人,修建了14個月,死了24萬奴隸。

一條是從北京到真定,途經盧溝橋、良鄉、涿州、定興、安肅、清苑、定州、新樂、真定。

動用了210萬人,修建了九個月,死了4萬奴隸。

三條路同時修的,於入冬前竣工。

修的都是大馳道,可同時行駛四輛馬車,屬於四車道,路上皆驛站、兵站,不許人隨便上來。

“姚夔是能力的,但也真是不給朕省錢啊。”

朱祁鈺苦笑,三條路同時修,確實快,但錢花的是真多呀。

主要是材料稀缺,瀝青太少了。

戶部的奏疏裡寫着,玉門油廠、延安油廠僱傭採油工740萬人,日夜不停開採,熬油工57萬人,運輸船三萬艘,清泥船1700艘……

朱祁鈺不想看了,肉疼啊!

是不是西北百姓,都在賺朕的銀子啊?

好在人工夠低,而瀝青馳道上設鈔關的,想上去走是要掏錢的,預計十年回本。

工部預估,瀝青路可用百年,剩下的九十年都是賺的。

就相當於大明高速公路。

修一里地的工程費用在17塊左右,就是20兩銀子,太貴了。

心疼啊。

能不能別招這麼多人,給朕省點銀子啊!

按照姚夔的設計,景泰十二年,要修通北直隸通往遼寧、山西、山東、河南的主幹路。

若瀝青足夠,就會直接修通到南直隸的瀝青路。

“馮孝,內帑還有多少錢了?”朱祁鈺問。

“回皇爺,刨除移民需要的錢,還剩3.2億。”

還好,江南士紳的底子夠厚。

“皇爺,若按照這樣修路,內帑的錢,都未必夠修大明內地的,何況邊陲之地?”

馮孝提醒:“修路只是一項,還有治水、教育、打仗,都是大頭啊。”

朱祁鈺有點絕望:“哪裡有銀子?”

“奴婢哪知道呀!”馮孝翻白眼:“您不是說倭國有嗎?”

“倭國正在戰亂,戰鬥力不弱啊,等他們打破狗腦子,朕再想辦法去開發他們的銀礦。”

朱祁鈺忽然靈光一現:“朕可以賣軍備給他們,讓他們挖銀子給朕啊!”

“丘濬不是寫經濟論嗎?讓丘濬來辦,朕要榨乾倭國的銀子!”

修路確實太虧了。

這跟後世不一樣,後世是用紙片子修路,紙片子可以隨便印,但銀子不是啊,銀子是有數的。

也有好事。

朱祁鈺往後看,戶部統計,今年收入國庫的預估2300萬銀子,達到大明立國以來財政之最。

這還是蠲免了數省稅賦的情況下的,也不是明後期通貨膨脹的銀子,而是嚴重通貨緊縮時期的兩千多萬!購買力超級強的年代!

主要來源,是商稅。

南木北運,修橋補路,各種工程促使了一批一批商賈興起,皇帝前腳殺,後腳有商賈崛起。

僅商稅,大明收入1300萬兩銀子。

是大明立國以來之最。

另一個納稅大頭,竟是廣州市舶司。

大明彰顯國力之後,無數商人來大明貿易,雖然大明殺人夠狠,但東西確實暢銷全球,全球都離不開大明。

景泰十一年,廣州市舶司純利潤高達270萬兩。

因爲皇帝下旨,大肆收購西夷之物。

導致景泰十一年,無數西夷商品、書籍涌入大明,尤其是書籍,大明是用高價來收。

其次是種子,本來葡萄牙商人是絕不賣給大明的。

但被大明屠殺幾次,葡萄牙商人老實了,不止賣玉米種子、土豆、紅薯、辣椒、花生、木薯種子都賣。

價格也高,市舶司眼都不眨,直接買,樹苗、作物苗也買。

景泰十一年,南方也出現了土豆和地瓜。

中樞已經下旨,令天下普及新作物,人多力量大,全國上下都在荒地上種植新作物。

大大加快新作物普及的速度。

大量西方書籍進入大明,朱祁鈺令四夷館翻譯出來,令天下學者研讀。

皇帝愛書,自然天下愛書。

西夷書籍在大明氾濫,還有很多人學夷語,想去西夷看看。

大量瓷器、絲綢、茶葉銷往西方。

而開海之後,大明就會放開對商品的管制,允許商人私下與西夷貿易,但需要繳納關稅。

“廣州市舶司做的很好啊。”

“明年增設欽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寶州市舶司和金甌市舶司、上海市舶司、對馬市舶司、天津市舶司、大連市舶司、登州市舶司和寧波市舶司,加大與外國貿易。”

“若關稅和商稅能撐起財政,朕的改革就是大成功。”

朱祁鈺繼續往下看。

戶部又寫着廣東的繁榮,尤其在蕩清倭寇之後,廣州貿易呈現井噴之勢。

兩廣也徹底繁榮起來,廣西因木材生意和修路而繁榮,廣東則因爲外貿而繁榮。

合上奏疏。

朱祁鈺心潮澎湃:“這就是朕的大明!”

“皇爺,奴婢以爲,商貿發達主要原因是移民和建造形成的,而這些都是您在搭錢,倘若停止移民、北方建造完畢了,商貿必然萎縮。”馮孝說道。

“馮孝,有見地啊。”

朱祁鈺點頭:“沒錯,移民、建城、修路,都是朕在掏錢,補貼地方,這種繁榮是虛假繁榮。”

“只有當朕不再攙和市場時,市場依舊繁榮,給大明提供足夠的商稅,纔是真正繁榮。”

“不過,從工廠增速也能看出來,百姓生活變好,對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加。”

朱祁鈺雖不太懂經濟,但也知道什麼是繁榮。

不是建一堆房子就是繁榮了。

真正繁榮,必須得有原始積累。

可大明根本不是殖民,而是移民,移民不但沒積累,還往裡面搭錢,這樣是沒法推動工業革命的。

得想辦法,製造出一批無成本的勞動力,讓他們日以繼夜的去工作,利潤全部歸中樞才行,才能擁有原始積累。

奴隸!

戶部奏疏中,最後一頁寫着,景泰十一年共有奴隸147萬,截止到謄寫奏疏時,僅剩27萬人。

“你們是真不給朕省錢啊,這些奴隸都是朕掏錢買的!”

“傳旨王偉,再去買,暹羅不賣,就去孟加拉去印度買,印度那麼多國家,人有多是,給錢肯定賣,有多少朕買多少!”

朱祁鈺打開治水司呈上來的奏疏。

第一任司正吳復,在今年病逝了,接任他的是太監連仲,一個太監,卻當治水司的長官。

主要是連仲真有這個才能,其次他的衣鉢傳承來自徐珵。

奏疏很長很長,將一年的所有情況事無鉅細的寫一遍,其實每個月都有月報,事事都會奏請宮中。

這些都要歸檔的,戶部和監察司是要進行審覈的。

治理黃河,從黃河口開始治理。

內帑掏錢,就是費人。

本來是用百姓的,後來有奴隸,就是危險的工作,全讓奴隸上,這還讓明人不滿,認爲少賺了錢。

窮,比死更可怕。

天下人都知道,給皇帝做工,最公道最穩定的了,不用擔心不給錢,也不用擔心人死了沒撫卹。

所以很多人想用命去換撫卹。

第一年治水,速度很慢,因爲死亡率太高。

第二年有了奴隸後,進度加快。

截止景泰十一年十月,河套已經治理完畢,預計五年內,就能徹底根治黃河。

但是,真費奴隸啊。

僅景泰十一年,就死了76萬奴隸。

如今奴隸稀缺,治水司請中樞不要大搞屠殺,把奴隸運到黃河上來。

“追進度,也不能這麼用人啊,那都是朕的錢啊!”朱祁鈺咬牙切齒,連仲是真不給他省錢啊。

冬季,治水司也不歇着。

冬季在南方治水,勾連水道、清理灘塗、炸燬礁石等等事情。

冶鐵司也喊着稀缺奴隸,請中樞多運奴隸到鐵廠。

以前不用奴隸,死的就是明人了。

皇帝心疼百姓,就用奴隸頂上,但花的是皇帝的錢。

朱祁鈺看完治水司和冶鐵司的奏疏,提筆在奏疏上重批。

批完之後,又打開工部呈上來的奏疏。

工部把景泰十一年的全部做工情況,全部寫了出來。

朱祁鈺凝眉:“修繕宮中?這是什麼款項?”

“皇爺,是安裝宮中玻璃呀。”馮孝提醒。

“怎麼花了17萬?這麼多嗎?”

“皇爺,奴婢倒是知道一二,因爲京中做工工錢高了不少,畢竟現在京師百姓都富了。”

“那也有點貴了,讓戶部查查,裝個玻璃花這麼多錢?”

朱祁鈺有時候特別大方,有時候又特別摳。

“奴婢遵旨。”

看了一下午奏疏,朱祁鈺站起來活動活動身體。

趁着皇帝休息的間隙,馮孝道:“皇爺,淑妃娘娘打發來問了,請您去永和宮?”

“哦?談妃可是對印度醫書有獨特的見解?”

朱祁鈺來了興趣:“讓永和宮準備膳食,朕去永和宮用膳。”

說着,就乘坐御輦去永和宮。

談允賢此刻正在拿着筆,寫寫畫畫,身邊有幾個徒弟在侍奉筆墨。

聞聽皇帝來了,立刻放下筆,起身跪迎。

“說了不用行禮了,快起來。”

朱祁鈺先在暖閣呆了一會,去了身上寒氣才進來的,看見她案上的筆墨,問道:“可是在研讀印度醫書?”

“什麼都瞞不住陛下。”

談允賢示意伺候膳食,剛要去飯堂,朱祁鈺擺擺手:“就在這吃。”

她讓人端過來。

“陛下,華佗身死,青囊經失傳,是我華夏醫道憾事。”

“這印度醫書,卻對外科有着獨到的見解。”

“臣妾讀完,雖茅塞頓開,卻半信半疑,就說這輸液,往血脈裡面扎東西,萬一出事怎麼辦?”

談允賢將醫書中的一些不懂的內容,謄寫下來。

打算請老太傅來,和老太傅鑽研一番。

“可知酒能消毒?”朱祁鈺問她。

“當然知道,軍中皆配備烈酒,是爲消毒之用。”談允賢回稟。

用酒消毒已經有很長時間歷史了,大明用的十分熟練了。

“一樣道理,輸液之後也可消毒,就不會出病了。”朱祁鈺坐下用飯。

“陛下,臣妾說的是往血脈裡面打東西。”

“朕覺得無妨。”

朱祁鈺慢嚼細嚥:“不如這樣,找幾個奴隸,試驗一番就好了。”

“可這,怕是會讓民間恐懼,朝野之中怕是也會彈劾不斷。”談允賢擔心自己的名聲,她畢竟有兩個皇子,馬上就有第三個了。

“你別做,讓太醫院的人去做,大明奴隸多的是,想要哪國人就抓哪國人來試。”

朱祁鈺對現代醫學十分垂涎。

因爲他怕死啊。

“陛下,這印度醫書中和華夏醫書一脈相承,但有的地方又相悖,比如這裡……”

談允賢拿出標記的紙張,給皇帝看:“您看這裡。”

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338章 兩年,東南聯軍覆滅,平暹之戰第226章 歪打正着,把舌頭咬斷了,原來死是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188章 大明變冷,疆域南推!朕被缺糧搞怕第105章 用兒子打老子,欠內帑的錢何時能還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45章 拖下去,把天官凌遲!第407章 廢太子,穩定朝局,緩解危機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229章 既然漠北王無顏見先帝,就葬去倭國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177章第291章 除夕賜宴,去年賜火鍋,今年賜燒烤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164章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265章 狡詐VS狡詐,看誰技高一籌!第82章 那東西留着沒用了,切了就切了,送去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11章 奪門開始,朕與皇太后半步不退第111章 請北孔移居捕魚兒海!請南孔移居撒第342章 大明最嚴女子保護法,爲大明女權保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227章 吃這麼多,都把自己吃吐了,還在吃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482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2)】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224章 名單裡的秘密,先帝的死因!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481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1)】第339章 地獄之門和天堂之路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243章 含刀審訊,看我的彈指神通!(月票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99章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11章 奪門開始,朕與皇太后半步不退第435章 盤點歷代帝王,朕朱祁鈺千古第一!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472章 戰後復甦:電腦的誕生(三)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370章 屎一樣的波面,奧斯曼發狂,歐羅巴第298章 種子之爭,暹羅大城,屠殺西夷!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177章第215章 遇伏,誰敢殺我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