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東瀛天崩地裂!跪求大明饒命!

九條政孝從王座前退下,心頭卻沒有半分輕鬆。

“說服大明皇帝退兵”,說得輕巧,做起來比登天還難!

他太瞭解那個龐大帝國的脾性了,自詡天朝上國,視東瀛爲蠻夷之地。

此番大明來勢洶洶,顯然是有備而來,絕不是幾車金銀財寶就能打發的。

“少主,您真的決定要去大明嗎?”

回到府邸,九條政孝的心腹武士,加藤段藏,一臉擔憂地問道。

加藤段藏跟隨九條政孝多年,對他忠心耿耿,情同手足。

“事到如今,還有別的辦法嗎?難道真要眼睜睜地看着大明鐵騎踏破我們的家園嗎?”

九條政孝眉頭緊鎖,語氣中帶着一絲無奈。

“可是……大明皇帝和那魯王都不是易與之輩,您此去……”

“我明白,此行兇多吉少。”

九條政孝深吸一口氣,“但總得有人去做,不是嗎?“

加藤段藏張了張嘴,還想再勸,最終還是化作一聲長嘆。他知道,九條政孝決定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

九條政孝轉身走進書房,開始爲出使大明做準備。

他深知,此去大明,兇險萬分。

大明皇帝的怒火自不必說,那位傳說中殺伐果斷的大明魯王,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想要說服他們退兵,絕非易事。

他命人找來大量關於大明的書籍,仔細研讀大明的歷史、文化、以及那位大明皇帝和魯王的喜好,試圖從中找到一絲突破口。

同時,他也開始着手準備貢品。

他知道,想要打動大明皇帝,除了誠意,還需要足夠的“禮物”。

東瀛雖然貧瘠,但多年的積累,還是蒐羅了不少奇珍異寶。

黃金、白銀、珍珠、瑪瑙、珊瑚、象牙……各種珍寶琳琅滿目,閃耀着誘人的光芒。

除此之外,他還精心挑選了數百名美麗的東瀛少女,作爲此次出使的“禮物”之一。

這些少女都是經過精心訓練的,不僅精通琴棋書畫,還懂得如何取悅男人。

九條政孝相信,只要大明皇帝和那位魯王是正常男人,就絕對無法拒絕這些“禮物”。

當然,除了這些明面上的準備,九條政孝也沒有忘記暗地裡的安排。

他深知,這一路上危機四伏,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他秘密召集了一批忠心耿耿的武士,將他們喬裝打扮成隨從,暗中保護自己。

這些武士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個個武藝高強,忠心不二,是他最後的底牌。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九條政孝便率領着龐大的使團,踏上了前往大明的征程。

浩浩蕩蕩的船隊,滿載着東瀛的希望和屈辱,緩緩駛離了港口,朝着那個強大而陌生的國度駛去。

望着漸漸遠去的故土,九條政孝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此去凶多吉少,但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爲了東瀛,他只能硬着頭皮走下去,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

大海茫茫,波濤洶涌。

應天府,皇宮御書房內,朱元璋身着常服,正襟危坐於龍椅之上。

他濃眉緊鎖,手中緊緊攥着一封奏摺,指節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下方,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沉悶,落針可聞。

“諸位愛卿,倭寇遣使來朝,意欲何爲啊?”

朱元璋宏亮的聲音打破了殿內的寂靜,帶着幾分壓抑的怒火。

“啓稟皇上,”

文官之首,丞相李善長上前一步,躬身說道:

“倭寇此番遣使,定是懼怕我天兵神威,想要求和了。”

他捋了捋花白的鬍鬚,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依老臣之見,不如藉此機會,好好宣揚我大明禮儀之邦之風範,令其退兵,永世稱臣納貢!”

李善長話音剛落,武將隊列中便響起一聲冷哼。

只見身軀魁梧的徐達大步走出隊列,粗聲說道:

“李老頭,你莫不是老糊塗了?倭寇狼子野心,屢犯我大明海疆,如今不過是吃了敗仗,便想要求和?哼,依我看,就該一鼓作氣,將他們殺個片甲不留!”

徐達一邊說着,一邊揮舞着砂鍋大的拳頭,彷彿要將那遠在千里之外的倭寇一拳砸碎。

“徐達!不得無禮!”朱元璋低聲呵斥了一句,目光卻帶着幾分讚賞。

他何嘗不想將倭寇徹底剿滅,以絕後患?

只是如今戰事吃緊,國庫空虛,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不過。

“皇上,”

一直沉默不語的湯和突然站了出來,他面容嚴肅,語氣沉重:

“臣以爲,此事還需謹慎對待。那倭寇狡詐多端,此番遣使,或許只是緩兵之計,我們不可不防啊!”

“湯和,你可是擔心你的寶貝女兒?”李善長陰陽怪氣的聲音響起,帶着幾分譏諷。

湯和的女兒便是魯王朱檀的王妃,此次東征,朱檀身先士卒,若是倭寇真的只是緩兵之計,那他豈不是身陷險境?

“李善長!你……”湯和聞言大怒,剛想發作,卻被朱元璋揮手打斷。

“好了,都給朕住嘴!”朱元璋猛地一拍龍椅,怒喝道,“你們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湯和,你繼續說。”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壓抑着心中的怒火,沉聲說道。

“臣以爲,”

湯和定了定神,繼續說道;

“爲防萬一,我們應該立刻增兵東瀛,支援魯王殿下,同時也要做好萬全準備,以防倭寇詐降!”

“增兵?”朱元璋眉頭緊鎖,沉吟片刻,問道,“如今國庫空虛,如何增兵?”

“這……”湯和一時語塞。

“皇上,”

劉伯溫站了出來,躬身說道:

“臣以爲,可以效仿前朝,開海禁,鼓勵民間商貿,以充盈國庫。”

“開海禁?”朱元璋眉頭一挑,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

御書房內的爭論還在繼續,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東瀛使團,此刻正停泊在長江口岸。

九條政孝站在船頭,眺望着遠方隱隱約約的陸地,心中充滿了不安和忐忑。

“殿下,前面就是大明的國土了。”

一名隨從走到九條政孝身後,低聲說道。

九條政孝沒有說話,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一股莫名的壓迫感涌上心頭,讓他感到一陣窒息。

“傳令下去,所有船隻,靠岸!”

晨光熹微,巍峨的應天府城門緩緩打開。

一輛裝飾着金絲楠木的華麗馬車在數十名武士的簇擁下,駛入了這座古老的都城。

馬車內,九條政孝身着繡着金色祥雲的精美和服。

然而他俊秀的面容上卻不見絲毫的得意之色,反而佈滿了掩飾不住的焦慮和不安。

“殿下,前方就是皇宮了,您不必太過憂慮,大明皇帝陛下素來仁慈,此次您親自前來請罪,並奉上貢品,陛下定會網開一面,饒恕我等的罪過。”

一名年長的武士低聲安慰道,試圖緩解車內的壓抑氣氛。

九條政孝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心中卻充滿了苦澀。

他此次前來大明,表面上是代表倭國前來請罪求和,實際上卻是來探聽虛實的。

前些日子,倭寇在東瀛沿海屢屢進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明沿海百姓苦不堪言。

大明魯王震怒,發動明軍,勢要將倭軍一網打盡。

他們的倭軍雖然兇悍,但在大明水師的鐵蹄下,卻如同土雞瓦狗一般不堪一擊,節節敗退,損失慘重。

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了,倭軍這纔想起大明皇帝的威嚴,連忙派他前來求和。

九條政孝此行,除了帶着大量的金銀財寶,還帶來了降書,可謂是誠意滿滿了。

然而,朱元璋的態度卻讓他感到了一絲不安。

早朝之上,金碧輝煌的大殿內,文武百官按品階排列兩旁,氣氛莊嚴肅穆。

九條政孝在使者的帶領下,戰戰兢兢地走上大殿,跪倒在地,用並不熟練的大明官話說道:

“外臣九條政孝,參見大明皇帝陛下,吾皇仰慕天朝上國,特遣外臣前來,獻上貢品,以表誠意……”

他一邊說着,一邊示意身後的隨從將帶來的金銀珠寶、精美字畫等貢品一一呈上。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面沉如水,一言不發,只是冷冷地看着九條政孝,目光銳利如刀鋒,彷彿要將他看穿一般。

九條政孝只覺得渾身冰冷,冷汗浸透了後背的衣衫,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你說的可是真心話?”

也不知過了多久,朱元璋終於開口了,語氣低沉,卻彷彿帶着一股無形的壓力,讓九條政孝幾乎喘不過氣來。

“外臣句句屬實,絕不敢欺瞞陛下!”

九條政孝連忙叩首道,聲音中帶着一絲顫抖。

“好,既然如此,你就先在驛館住下,等候朕的旨意吧。”

朱元璋揮了揮手,淡淡地說道。

“這……”

九條政孝還想說些什麼,卻被身旁的禮部官員拉了起來,示意他不要再多言。

他無奈,只得叩謝皇恩,跟着禮部官員退出了大殿。

回到驛館之後,九條政孝便立刻召集隨從,商議對策。

“殿下,這大明皇帝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爲何遲遲不肯答應我們的請求?”

一名武士焦急地問道,語氣中充滿了不安。

“是啊,以前我們倭國犯了大明的邊境,只要稍微表示一下歉意,進獻一些禮物,大明皇帝就會既往不咎,怎麼這次……”

另一名武士也附和道,眉頭緊鎖,百思不解。

“難道,大明皇帝想要藉此機會,徹底解決我們倭國?”

一名武士突然說道,語氣中帶着一絲驚恐。

此言一出,房間內的氣氛頓時變得更加凝重起來。

是啊,如果大明皇帝真的想要滅掉倭國,那他們這次前來,豈不是自投羅網?

九條政孝臉色陰沉,一言不發,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各種念頭此起彼伏。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敲門聲。

“誰?”

一名武士警惕地問道。

“幾位大人,我家老爺是禮部侍郎,特地備下薄酒,想要款待幾位,還請幾位大人賞臉移步。”

門外傳來一個諂媚的聲音。

九條政孝等人對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意動。

莫非,這是大明朝廷想要私下裡跟他們談判?

想到這裡,九條政孝頓時來了精神,連忙吩咐隨從打開房門。

“那就有勞這位大人帶路了。”

九條政孝笑着對門外之人說道,語氣中帶着一絲難以掩飾的急切。

九條政孝一行人跟着那下人七拐八繞,穿街過巷,最後在一座氣派的府邸前停了下來。

那侍郎笑眯眯地做了個“請”的手勢,說道:

“幾位大人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請進,請進!”

九條政孝等人帶着疑惑走進了府邸,發現院內早已擺好了酒席,一名身穿紫色官服,頭戴烏紗帽,面容白淨,留着兩撇八字鬍的官員正坐在主位上,笑吟吟地看着他們。

“本官胡惟庸,忝爲中書省丞相。”

那官員起身拱手道,語氣和善,絲毫沒有架子。

九條政孝等人連忙回禮,心中卻更加疑惑了。

這胡惟庸可是當朝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麼會屈尊降貴來招待他們這些倭國使節?

難道,這其中有什麼陰謀不成?

胡惟庸似乎看出了他們的顧慮,笑着說道:

“幾位大人不必多慮,本官久聞倭國文化源遠流長,今日一見幾位,果然是儀表堂堂,氣度不凡啊!”

“本官對倭國文化頗有研究,今日特設宴款待,一來是爲了表達大明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熱情,二來也是想跟幾位大人好好探討一番倭國文化,還望幾位大人不要推辭纔好。”

九條政孝等人見胡惟庸如此坦誠,也不好再推辭,便紛紛落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胡惟庸談吐風趣。

引經據典,從倭國的和歌俳句,談到武士道精神,再談到茶道花道,無一不精。

聽得九條政孝等人是連連點頭,讚歎不已,原本的戒備之心也漸漸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找到知己的欣喜。

“說起來,本官對貴國的織田信長也十分敬佩啊!此人雄才大略,武功蓋世,可惜天妒英才,竟然被自己人給害了,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胡惟庸放下酒杯,故作惋惜地說道。

“丞相大人也聽說過織田信長?”

九條政孝有些驚訝地問道,織田信長在倭國也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沒想到遠在大明,竟然也有人知道他的事蹟。

第293章 朱棣屠倭!四哥你冷靜!別殺的太少!第39章 惡人第96章 上中下三策!作死的選擇!第330章 魯王好毒!全被利用了!請假一天205.第205章 秦王實在太丟臉了!第154章 要量地,先鬥孔!第28章 咱們給魯王立生祠好不好?第257章 老朱震撼!你這是千里大奔襲啊!201.第201章 痛罵秦王朱樉!第47章 陛下,臣知罪!第115章 老朱狂喜!青黴素的巨大作用!第42章 殿下,俺也一樣!181.第181章 震撼全場!魯王衛,演武場!第162章 震撼郭英的魯王衛!239.第239章 高麗作亂!老朱暴怒!第265章 僧兵降臨!這纔是魯王的殺手鐗!第266章 大戰將息!元蒙百年恩怨化解!第302章 中山這跳板算是坐實了!199.第199章 朱元璋的憾事, 傳國玉璽!249.第249章 老丈人死保魯王!第17章 陛下不可能殺我,最多株連你!第302章 中山這跳板算是坐實了!177.第177章 朱棣:岳父泰山,我對妙雲很好238.第238章 老朱樂瘋了,三贏,贏麻了第45章 他自污個屁!就是貪財!第250章 震撼!魯王殿下威臨高麗!214.第214章 一邊倒的屠殺!第29章 湯和震驚!這消息假的吧?第82章 震撼全場!絕世好鹽!166.第166章 這賀禮,老十懂咱!第279章 這個樸家不對勁第267章 草原戰火歇,東瀛之禍第18章 魯王大逆不道!第74章 老朱急了!應該要100萬兩!第125章 魯王瘋了!頂撞老朱!第84章 陳菜芥滷與青黴素第160章 大獲全勝,老朱狂喜222.第222章 震撼老朱的紡織機!第44章 女兒的心也想給殿下!207.第207章 斥候之戰!第143章 心服口服!朝堂之上,魯王崛起!207.第207章 斥候之戰!第325章 再挖士族根基!開創大明萬載之基!168.第168章 北元,撲朔離迷174.第174章 這是什麼銃?給四哥玩玩!203.第203章 納哈出心態崩了!這還怎麼守!第326章 朱標懵了,老十管這叫實驗室?第103章 應天府再見老朱,朱檀太硬了!第271章 四哥,我來借馬和了!第135章 本王的長史能吃十斤屎!223.第223章 婉兒冷靜!起碼也要回臥房吧?第48章 怎麼處置十弟?第65章 鹽運使第118章 賭約成立!震驚!郭桓案!第142章 皇帝震驚!魯王真天下大才!第116章 父皇!兒臣不能讓書呆子毀了大明!174.第174章 這是什麼銃?給四哥玩玩!第256章 老朱眼睛直了!你把高麗國王帶回來第113章 老朱:檀兒,給咱治好魏國公!第288章 循序善誘238.第238章 老朱樂瘋了,三贏,贏麻了第114章 老朱震撼!燕王感嘆!魏國公大好了第146章 重建魯王衛!地表最強陸軍!第62章 咱對檀兒期許甚高!221.第221章 跟吳婉兒之間的窗戶紙第89章 食鹽戰爭開啓,老朱驚了第10章 王爺英明,我輩佩服!第309章 再下一島!屠戮倭寇!第4章 假裝鬼迷心竅!大忽悠遇上大明白第48章 怎麼處置十弟?225.第225章 別光建東廠啊,西廠和內廠也要195.第195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第26章 縣城要被屠了!第139章 貢院門前!恆中書院,震撼人心!第84章 陳菜芥滷與青黴素195.第195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第18章 魯王大逆不道!第124章 朱棣震驚!老十什麼時候成長起來的170.第170章 震撼!望遠鏡!172.第172章 朱棣你想死別拉上我啊240.第240章 恐怖的鐵甲艦!194.第194章 魯王衛可橫掃天下!第76章 神秘老者第290章 搶功第93章 朱檀喜提聖旨,太香了!222.第222章 震撼老朱的紡織機!213.第213章 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116章 父皇!兒臣不能讓書呆子毀了大明!第42章 殿下,俺也一樣!第117章 改革科舉制度!老朱爺倆還要討價還第102章 唉殿下誤我!第49章 召進京城!第140章 震撼!恆中書院,全是科考奇才!第46章 老朱的因果律武器243.第243章 發兵高麗!第275章 朱棣:咱爹一個大驚喜!朱元璋:?第267章 草原戰火歇,東瀛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