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當一個女人不愛自己的丈夫的時候,只想好好的過完自己的一生,不願意摻合太多煩心事,所以就會主動幫丈夫納妾,納妾後,顯然自己變的輕鬆了,可以鑽很多空子,但是由於丈夫納妾之後,就會收到好多的限制,因爲封建宗法會對納妾後的丈夫有非常多的限制,所以這樣也會丈夫感覺很難受。
古代律法對於夫妻互毆當中,如果妾毆夫,則與妻毆夫相同處理,但是如果是丈夫打小妾之時,就跟打妻子不一樣了。到了大小妾,一般打傷還不算事兒,非得打到骨折以上,才能折算到,減毆妻二等。
因此,在古代杖斃小妾的事情大有人在,但杖斃妻子的事兒,聞所未聞。這就是妻子爲啥同意丈夫納妾的原因之一,對自己的威脅,實在是太小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如果正妻沒孩子的話,讓老公納妾,是最後的自救方法。古語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爲大。”
一方面是家族延續香火高於一切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就是,古代吃絕戶,實在是太狠毒、太猖狂了。
在古代,如果兩人結婚多年,依舊無子的話,家族裡面的旁支叔伯兄弟們,這個時候,看這對夫妻的眼神,可就大不一樣了,在他們看來,丈夫的財產那是家族的,女方想要佔便宜,那可是萬萬不行的。
因此,在古代,一旦丈夫去世,女主兒的命運往往非常悲慘,老公屍骨未寒,分分鐘被趕走出門都是常事兒。
設身處地地想想吧,如果當你穿越回古代,嫁了一個老公跟你幾年也生不出來個兒子,周邊的叔伯兄弟們眼巴眼看着你們夫妻倆,就等着你老公嗝屁,攆人分財產。
你能不着急?
在古代,人均壽命那麼低的情況之下,醫療條件也不好,保不準哪天男人就不在了。一旦老公去世,家裡沒個男丁,誰能架得住那羣吃絕戶的生猛勁頭,關鍵這種惡習,官方層面也默許暗助,簡直不給婦女同志們條活路。
因此,這種情況之下的正妻,別說老公要納妾,即便老公不說,也會主動幫助聯繫討妾事宜,什麼陪房丫鬟、什麼宜男之女,只要能給我生出個兒子靠山,怎麼都行啊。
而在外人看來,正妻就是一個賢良淑德五星好評。
這個時候,老公其實已經不僅僅是丈夫的角色了,更是一頭能夠保障自己下半輩子幸福的耕牛,別喊苦、別叫累,十全大補湯、生子秘方走起!
每每夜幕降臨之時,正妻的河東獅吼多半不會是“你咋跑到那個狐媚子屋裡了?”而是“趕緊滴,滾過去,生個兒子去!”
姚穎作爲古代大家閨秀,這些彎彎繞理解的很透徹,反而是章子俊根本就沒往這些方面想過,觀念的不同,帶來了理念就不同。
正當章子俊爲以後打算想移居江南時,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太后錢氏逝世,按照英宗的遺囑,錢太后應該是唯一一個能夠與他合葬的女人。然而錢太后剛死,周太后就堅決反對合葬之說,要求兒子爲錢太后另擇墓地。而這,又恰恰證明了李賢和彭時在當初營建英宗陵墓時的先見之明。
經過這幾年來的宮鬥。此時的朱見深,對母親周太后已經十分傾向了,隨後一起想好了種種理由,派內官夏時和懷恩召來一衆輔臣,宣佈要商議錢太后的喪葬事宜。
對於皇帝的鬼把戲,彭時立刻就識穿了。他不等憲宗開口就先聲奪人:“錢太后與先帝合葬禮裕陵,神主祔入太廟,這是先帝的遺願,早就定了的事情,還有什麼可議的?”朱見深見不是話頭,只得匆匆中斷會議。
第二天,苦思了一夜對策的憲宗再次傳召衆臣重議此事,彭時不容皇帝分說,又把自己前一天的話複述了一遍。
朱見深被閣臣一頂接一頂免費奉送的孝義大帽子砸得七竅生煙,想了一夜的藉口也被砸完了,只得乾脆把後宮中的老底逕自兜了出來:“你說的這些,難道朕會不知道嗎?只是擔心錢太后一旦入葬,就會使朕的母后失去與先帝合葬的機會!
活人跟死人爭合葬,這種場面在章子俊看來,就是理念上的衝突了,瑪德,這也行。
彭時見皇帝亮了底牌,反倒安心了:“皇上對兩宮太后都非常孝順,早已是聞名天下的‘聖德’之舉。而要成全孝義之名,就不能不合乎禮儀。”內閣重臣商輅也表態道:“若不讓錢太后祔葬,日後必將損害皇上的德名。”
大學士劉定之跟着敲釘腳:“孝順之道貴在守大義,而不是守長輩一時之命!”
朱見深被輔臣們一通轟炸,眼前金星直冒。本來就有點口吃的他吭吭了半天,纔好不容易冒出一句話來:“連生身母親的命令都不聽了,還能算孝順兒子嗎?”
聽皇帝這樣說,彭時很快就想到了曾經的計劃,遂向朱見深建議:“可以將錢太后葬於先帝之左,虛右位以待周太后將來。”
彭時、商輅、劉定之隨後又聯名向朱見深上疏章:“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宮,陛下尊爲太后,詔示天下。先帝全夫婦之倫,陛下盡母子之愛,於義俱得。今梓宮當合葬裕陵,主當祔廟,此不易之禮。比聞欲別卜葬地,臣等實懷疑懼。竊謂皇上所以遲疑者,必以今皇太后萬壽後,當與先帝同尊,自嫌二後並配,非祖宗制。考之於古,漢文帝尊所生母薄太后,而呂后仍祔長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劉後仍祔太廟。今若陵廟之制稍有未合,則有乖前美,貽譏來葉。”
朱見深怎麼能說的過這些閣臣,引今摘古有理有據,可把朱見深及周太后給頂了回去。
然而對於這個方案,周太后堅決不肯接受。最說了這份疏章沒有得到兒子朱見深的首肯,彭時沒法交由廷臣會議。
朱見深原本以爲羣臣能明白自己的主張,總得有人站出來幫幫自己吧?好把這份疏章否決掉。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建議竟得到了以吏部尚書李秉、禮部尚書姚夔爲首的九十九位與會廷臣的一致響應。
面對這樣的一個結果,左右爲難的朱見深實在沒有法子,只好向羣臣哀求:“卿等所言極是,可是你們也該可憐可憐朕,朕多次向母親請求勸慰,也沒能得到母親的依允。現在朕違背禮儀是不孝,可是違背母親也是不孝,你們倒是給我想個法子?”
對於孝得沒了原則的皇帝,羣臣深爲不滿,都激起一腔義憤之情誓要爲孤苦無依的錢太后討個公道。詹事柯潛、給事中魏元當天就上疏進諫;第二天陣仗更大,以禮部尚書姚夔爲首,四百七十名大臣聯名的疏章擺在了朱見深的案頭。都是爲錢太后請命,要求讓英宗夫婦合葬的。
章子俊雖然無實職,既然是聯名,看在老丈人的面上也就簽了字,在這樣的刺激下,周太后更是勃然大怒。不管廷臣們說什麼,宮中發出來的仍然是爲錢太后另擇葬地的諭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