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一統南洋(三)
範景文是當初張振嶽治下的文官中,爲數不多肯跟張振嶽南下南洋的一個,而且是級別最高的一個,當時他已經是五品知府了。
範景文跟着張振嶽跑實在是迫不得已,當初張振嶽在蘇州的時候,許多得罪人的事情都是範景文去推行的。雖然範景文在北京的時候一向以清流自詡,但是隨着他做了這些事情之後,整個江南士林已經把他視爲張振嶽的狗腿子了。
嚴格說來,範景文之所以會南下還是因爲天啓帝提出設立東南總督的時候,他毫不畏懼一力相抗的緣故。張振嶽也是出於好玩的心態把他給提了出來一同南下上任,而範景文署理蘇州知府之後才慢慢認清了許多弊端的根源,最終從一個反對“與民爭利”的清流變成了“弄臣”張振嶽的狗腿子。
風雲變幻,一年後,張振嶽改任南洋總督,範景文才意識到自己是上了賊船下不來了。他沒有盧象升和孫傳庭的運氣,這兩位雖然也是文官,但張振嶽給派的卻是練兵的差事。
於是範景文如今已然成了衆矢之的,如果失去了庇護,怕是非要被人蔘劾到死不可。當初範景文也是清流的時候不覺得,如今輪到自己被攻擊的時候他終於感覺到一絲恐怖了。他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無論如何不能被人給參倒了。自己是官還不怕,一旦失去了官身,會被人如何落井下石範景文根本不敢想,他若是一個人也就算了,可他還有家人,還有子嗣。他不願意禍及子孫,所以他選擇跟着張振嶽一條道走到黑。
而事實上,範景文的能力對於張振嶽治理南洋確實是幫了不少的忙,包括這次雅加達的會議頒佈的土司制度也是範景文在借鑑了雲貴地區的土司制度進行的一種改良版本。
明代在雲貴地區針對少數民族實施的土司制度後來被證明是失敗的,比如說水西木家,現在還在那裡窮折騰,害得大明三線作戰,不單單要調兵對付遼東的建奴,陝西的農民軍,還要出兵到西南去鎮壓這些土司,反正是疲於奔命。
所以範景文提出來的改良版就很有意思,六個國王,下頭還各有三大土司,這三大土司實際上是分了國王一部分權力的,而三大土司下頭還有一大堆小土司,這樣一來完全就是清代對付蒙古的辦法了。土著勢力讓這麼一個制度一搞,以後估計很難聯合起來對抗漢人了。
而張振嶽拿到這個改良版之後,對範景文這個書呆子的印象立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老小子還是真有幾分本事的。然後張振嶽也是一肚子壞水的摻合了幾點,第一,國王有權任免小土司,卻無權任免大土司;第二,國王爲世襲制,而大土司實行推舉制;第三、國王允許擁有一千五百人的軍隊,大土司允許擁有五百人的軍隊,而小土司常備武裝不得超過一百人。
緊跟着範景文和張振嶽一起敲定了二司四府制度,這裡面可不是簡單的設個漢官那麼簡單。按照兩人的設想,每府下民設立十二縣,大土司受到各府參政和國王的雙重領導,而小土司則受到縣令和大土司的共同控制。
按照張振嶽的要求,所謂的南洋六王其實際可以控制的範圍也就是首都王城所在,而大土司也不過是一個縣城,小土司估計也就待在村裡了。除了他們自己固有的土地外,而此外的大片土地統統都被劃到四府下面四十八縣。張振嶽的想法,到時獅子城差不多要容納五十萬漢人,而其他各地要容納五十萬漢人。這些由四十八縣容納的漢人將被統一規劃做三種工作,按照張振嶽的思路,以後南洋各國主要負責生產糧食、木材、以及各種生產的原料。而這些原料最後會被統一送到四府城,在這裡的工廠作坊會把原料變成商品。。。張振嶽彷彿看到一堆小金人在朝自己揮舞招手了。
按照這個想法,四府城的獅子城不算,其餘三府城人口不會少於二十萬。
張振嶽自我感覺自己正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爲自己的緣故,大明終於從封建帝國時代進入到了帝國殖民時代,萬歲萬歲萬萬歲!
範景文爲這些設想的落實算得上是嘔心瀝血了,張振嶽也任命範景文爲按察使,實際上範景文是南洋巡撫,因爲身爲布政使的李國助是個很懂味道的人,他知道自己不是什麼正經科班出身,做官也不過是盼着榮耀一下家門而已,所以所有布政司的公務實際上都以範景文的意見爲主。
到目前爲止,範景文和張振嶽之間的合作都是非常愉快的。
但是在三月初三這天,兩個人之間出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分歧。
“通海伯,這份請功的摺子必然還是要上表朝廷的,您這樣一拖再拖也不是個辦法啊!”範景文面帶焦慮的對張振嶽道。
張振嶽卻搖搖頭:“不是我不想請功,也不是我貪戀南洋,而是目下南洋剛剛穩定,若是我急於請功,朝廷一旨詔書下來調我回京,我回是不回?或是朝廷派遣官員下來,在這南洋肆意妄爲,壞我大局,我受是不受?這都是難題!”
範景文急了:“伯爺您所思不錯,可若是咱們一直拖延下去,朝廷必然流言紛飛,若是今上誤以爲伯爺有不臣之心,當如何是好?”
張振嶽嘆了口氣道:“我何嘗不知道這些啊?可我張振嶽不過是有了先帝的賞識才走到了今天,卻不想今時今日卻走到了這進退維谷的地步了。範大人,你容我想想,好嗎?”
範景文也知道張振嶽的難處,不好過於相逼,只能是點點頭道:“伯爺三思啊,有些事情,躲是躲不過去的,而且兵馬都在您手上,局勢未必會壞成您擔心的那樣!這南洋在您看來是寶地,在別人看來卻未必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