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體仁跟衡王府有些拐彎抹角的親戚關係,因此他並沒有直接答應下來:“可過去那都是衡王府的生意,我覺得今年衡王府還是會到登州來收絲。
柳鵬單刀直入:“我只求明府能批個批呈而已,至於衡王府到不到咱們登州府來收絲,那是以後的事情!反正明府那時候已經是道臣了,早就不在登州府了,不至於太爲難了!”
黃體仁沒想到連一個小小的副役都知道自己要調走的消息,神情變得古怪起來:“咱們大明要完,大明要完啊!”
他鎖緊了眉頭:“我轉任道臣的消息,我是昨天夜裡我收到京中好友的加急書信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結果今天你一個小副役就找上門來,告訴我你已經知道我調任道臣,這大明的吏治都到了這等地步,肯定遲早要完啊!”
黃體仁這麼說,柳鵬當然有些不好意思,還好黃體仁很快轉移了話題:“你這事倒是不難辦,只是我雖然走了,但還在這山東省內放一任道臣,又何必爲了萬川老弟大大得罪了衡王府!”
他當然知道這是一筆大買賣,至少上萬兩的大買賣,衡王府根本不會放棄這樣的大買賣,哪怕今年暫時放手,明年肯定會捲土重來,自己若是答應了王道一,肯定大大得罪了衡王府,只是柳鵬也有自己的一套說辭:“所以萬川先生特意讓我拿了一匹山繭綢作爲謝禮!”
說到這個,柳鵬取出隨身帶來的那一匹山繭綢布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黃體仁卻不以爲然,這些年他京官外官都作過了,最初收禮的時候還有些不好意思,非得推辭三五遍人家哭着跪下來才行,現在別人不給他送禮,他便覺得人家對自己有意見了,而且往往一收就是幾十幾百兩。
只是他並不知道,別人做知府收錢至少是幾百幾千兩起點,只有黃體仁一介書生,別人覺得他實在太好欺負,就隨便拿百八十兩銀子來糊弄他,事實上,黃府的管家都能收到這個數,大家都知道只要走通黃府這些家人的門路事情就敲定了,黃知府這邊倒是隨意給點意思就行了。
不過對於黃體仁來說,柳鵬這一匹山繭綢也實在太輕了一些,輕到他覺得王道一實在太看輕自己的時候,柳鵬摸着山繭綢料子說道:“王老之所以讓我只拿這山繭綢來,是因爲禮物雖輕,卻有謙謙君子之風,正適合明府的人品文章。”
黃體仁向來是以燕頷書生自居,正所謂“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書生意氣很重,聽到柳鵬這麼說,心中倒真是歡喜無比,不由也在山繭料子上摸了一把,這山繭跟湖絲不同,手感粗曠得多卻更有彈性,看起來不張揚卻經得起風塵雪雨,就是穿上二三十年也不嫌舊,不象湖絲太張揚了,一穿出去就有人指指點點,倒是跟柳鵬說的“有謙謙君子之風”。
因此黃體仁的心情莫名奇妙地就變好了,他覺得柳鵬送的這匹山繭綢挺貼心,自己就是古書中的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他嘴角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只是語氣還是有些生硬:“萬川先生實在太小心,既然知道這山繭綢是好東西,區區一匹也能得拿出手?”
這還是責怪王道一與柳鵬禮物太輕沒有誠意,柳鵬卻是笑了起來:“王老是登州蒼生着想……”
說到這,柳鵬長話短說,向黃體仁詳細介紹衡王府收購山蠶絲的手法與其中的利害,只是他再怎麼長話短說,也費了小半刻鐘,而黃體仁也是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倒是老夫書看得太少。”
也難怪大家都覺得黃體仁是一介書生容易糊弄,別人聽到衡王府佔了這麼多的好處與利潤,肯定是想“我幫衡王府賺了這麼多怎麼不分我一半”,可是黃知府的想法卻是“書看得太少了”。
只是雖然知道衡王府在這筆生意佔了這麼大的便宜,但是黃體仁卻覺得自己還是不要插手太深了:“柳少,你與萬川老弟是爲了登州民衆着想,衡王府那邊作事也不夠地道,但終究與我有些交情,而且我是馬上就走的人了,你們放心去收絲便是,但是我絕不會給你們出什麼簽呈。”
柳鵬卻是說道:“黃明府,這山繭綢是好東西啊!”
我知道這山繭綢是好東西,可是再好的好東西又怎麼樣,又沒見你送我幾匹,你若是送我十匹二十匹,我馬上就要離任了,或許就幫你把這事辦了,可是你只送一匹山繭綢過來,我何必爲了一匹山繭綢得罪了衡王府,要知道衡王府好歹跟我有點交情有點親戚關係。
“我知道山繭綢是好東西,穿在身上貼心啊,確實有謙謙君子之風,但是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我以後還得在山東地面作官,不願意跟衡王府搞得太僵,你也知道當年洪巡撫就是得罪了衡王府才被調到南京去!”
只是黃體仁話裡總讓人覺得“多送幾匹山繭綢或許就會幫你”的感覺,只是柳鵬的下一句就讓黃知府明白他不僅僅準備送幾匹山繭綢那麼簡單,或者說明白人家爲什麼只送一匹山繭綢:“可是這些山繭絲是準備送到松江府去的,準備在上海縣靠岸!”
黃體仁的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松江府?”
“是的,送到松江府上海縣,咱們登州府沒有足夠的織機,就是有織機也做不出好料子,還得送到松江府才行,只能先送到上海縣,只有那裡的織房才能吃得下這幾千上萬擔山繭絲。”
黃體仁正是松江府名士,本籍上海縣,黃家既然出過父子雙進子,自然是松江府當下最頂級的名門,地方上有什麼爲難的事情,都會求到黃體仁這邊,不管合理不合理,黃體仁耳根軟又是一介書生,一定都會出面爭取幫家鄉人辦了。
這個時空的人家鄉觀念很重,都講究落葉歸根,即使那些已經寄寓山東數代的徽州人,甚至已經連徽州話都說不好,一輩子也沒回過一次徽州故里,仍然是把新安視作真正的故園。黃體仁雖然遊宦在外,但是他最清楚自己的歸宿準備回上海養老,因此也格外重視松江府與上海縣的利益。
因此他當即追問道:“真是準備送到松江府嗎?”
“原來是準備到蘇州府去,但是松江府靠海更方便些,而且明府便是上海人,人地皆宜,所以我跟王老商量之後,覺得還是運到上海縣爲好!”
只要山蠶絲運到松江府,那松江府與上海縣的織戶就能綻放笑顏了,連同織房背後的本地名門也能開心起來。
這些年松江府與蘇州府在絲業競爭上得非常激烈,蘇州憑藉規模優勢完全碾壓了松江府,上海的織戶經常苦於無米下鍋處於停業狀況。
天下最好的生絲便是浙江的湖絲,杭州府、嘉興府的生絲也是最頂尖最上乘的生絲,但是松江府明明與浙江只有咫尺之隔,浙江的生絲卻因爲蘇州府出價更高而且給錢更痛快,除了一部分生絲留在本地加工之外,十有六七倒都送到蘇州府去了,上海的織業同行經常苦於無米下鍋被迫停業。
黃體仁前半輩子的歲月都在上海度過,名下也有十幾張投獻來的織機,自然知道穩定的生絲供應對於松江府的特殊意義,只是蘇州府織業天下第一,織機天下最多而且出的料子也是最好的,自然能開得出更高的價格把浙江的生絲都拿走了,壓得松江府的織造業一直喘不過氣來。
只是王道一與柳鵬卻送上了一份格外的重禮,一年要運幾千擔生絲到松江府去,那足夠維持多少張織機了?黃體仁算學不好,一時間算不出明確的數目,但也知道那絕對是一個驚人的大數字,整個松山府的織造業有希望了。
雖然這山蠶絲比不得桑蠶絲,但終究是金貴至極的蠶絲,別說是幾千擔,就是幾百擔運到松江府去,都能解了松江府眼下的燃眉之急,對於松江府來說,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雖然黃體仁自己未必能得多少好處,但是對於黃體仁來說,這個驚喜勝過給他送十匹、百匹山繭綢,至於衡王府與他的親戚關係,怎麼及得上德澤鄉里的驚人功業。
他當即轉變了說法:“萬川老弟關愛鄉里,這是莫大的事情,只是衡王府三五年內都不會到登州府來收絲了,恐怕還得麻煩萬川老弟再作三五年,最好一直做下去!”
正所謂人亡政息,他是馬上離任的人,即使這個月不離任,下個月或者下下個月也要離任,真正能影響到的也就是今年這一季收絲而已,但是他是真心真意想把登州的山蠶絲都運到松江府去。
黃體仁甚至覺得只收一季生絲實在是意猶未盡,而柳鵬當即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那就得請教一聲,不知道是哪一位老爺接了黃明府的位置,我們早作準備,三五年之內應當不會發生什麼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