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換防

這些兵器有真正的破銅爛鐵,也有稍加修繕之後就稱得上堅甲利器的存在,這一年多時間東江鎮即使得到朝廷的武器鎧甲援助最終也會是這種海北軍的庫存。

因爲即使是兵部拔下來的武器最後也會莫名其妙由海北軍負責發出,而且即使是這些來源於聞香教的庫存海北鎮同樣卡得很死,現在東江鎮雖然千方百計在朝廷這邊搭上關係,但是最後具體經手事務的卻是海北鎮。

但是對於東江鎮來說,有總比沒有強,幾十萬軍民在海上漂泊是會遲早全部餓死,必須上岸去同建奴搶糧搶錢搶一切生存資源,所以柳鵬看得沒錯,海北軍既然出兵復州,那麼東江鎮肯定也跟着趁火打劫。

只是海北鎮如果能開出點彩頭,東江鎮在趁火打劫的時候肯定會額外賣力些。

“哎!咱們東江鎮什麼時候成了海北鎮的附庸!”

毛文龍憤憤不平地想道:“等本鎮走通了魏公公的路子,回頭再收拾你們海北鎮!”

而對於董鄂部的女真甲兵來說,現在就是最痛苦的時刻。

他們明明已經得到了換防的消息,在遼南這個泥沼之中苦鬥了整整三年,好不容易有一個脫身的機會,換防的劉愛塔所部已經在來複州的路上了,金州的海北軍卻是突然發起了空前規模的攻勢。

現在董鄂部對柳鵬可以說是恨得入骨,他們沒想到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柳鵬還是不願意放過他們董鄂部,他們明明可以退下去享受美食享受陽光享受美人享受一切美好生活,眼見美夢就要成真,但是柳鵬卻是給了他們致命一擊。

過去三年之中,柳鵬已經是整個董鄂部的惡夢,而現在柳鵬甚至不給董鄂部任何擺脫惡夢的機會,而是準備把董鄂部送入十八層地獄,因此整個董鄂部都把柳鵬恨到骨子裡。

但是再怎麼痛恨柳鵬,既然劉愛塔的援兵還沒的抵達,董鄂部就必須獨力把海北軍的這波攻勢應付過去再說,而且董鄂部的軍官已經感受得到,海北軍的這波攻勢跟過去不同,董鄂部若是一個應付不當,或許就會第一時間遭受金州、小黑山那樣毀滅性的打擊。

這些軍官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判斷,自然是因爲這次從金州北犯的海北軍實力強得出奇,過去海北軍雖然幾次來找前鋒部與董鄂部的麻煩,但是出動的兵力相當有限,最多也就是一個加強團的規模。

而現在光是董鄂部已經確認的番號就有長風團、騎兵團、銀河團與昌邑團,可以說是精銳盡出,而且根據過去的經驗,海北軍應當還投入了更多的兵力。

海北軍既然投入了絕對優勢的兵力,因此前鋒部與董鄂部在沙河以南的若干據點與屯堡就在第一時間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所謂“殺雞要用屠牛刀”就是眼下這種情況,不過是一天之間這些屯堡就幾乎全被攻破,眼見海北軍就要渡過沙河向復州衛發動攻擊。

雖然對於女真兵來說守在沙河半渡而擊是解決海北軍的最佳機會,但是不管是董鄂部還是先鋒部都欠缺出城與海北軍決戰的勇氣。

畢竟復州的西面就是長生島與中西島,而這裡恰恰是江縱雲與霍虯的老巢,現在江縱雲與霍虯隨時都準備上陸攻擊復州城,董鄂部若是離開復州向沙河前進,恐怕復州就會在第一時間面臨江縱雲和霍虯的攻擊。

董鄂部對於金州突然失守印象十分深刻,何況現在水上巡防隊的戰還就時不時在海邊出沒,因此他們覺得最好的方案還是堅守復州城繼續等待劉愛塔與代善的支援。

不管怎麼樣,劉愛塔手上至少有四個女真牛錄和一個蒙古牛錄,外加一千三百漢兵,只要劉愛塔的這支援軍頂上上來了,復州應當就不會出大問題,而一些董鄂部高級軍官甚至還知道除了劉愛塔的一千八百戰兵之外,現在還有一支強大的援兵就在趕來複州的路上。

這支出其不意的援兵肯定會給柳鵬一個意外驚喜。

海而北軍的攻勢可以用一切順利來形容,沙河以南的地域向來是前鋒部與董鄂部視爲金州與復州之間的中間地帶,董鄂部曾在這裡部署了重兵,只是伴隨着海北軍屢次重挫前鋒部,不但前鋒部被迫退回了沙河以北,就連董鄂部都把主要兵力都轉移到沙河以北。

現在沙河以南的金軍除了一個百人級別的屯堡之外,其餘幾乎都是一些前哨性質的小據點,當他們發現當面是海北軍的全部主力除了一部就地堅守,其餘都是肝膽俱裂拼死向沙河逃跑,但是他們即便能向北逃出幾裡地,仍然會被海北軍的騎兵追上盡數殲滅。

現在海北軍的前鋒已經直接越過沙河向復州城進擊,而工兵們已經第一時間開始在沙河上架起浮橋,復州戰役的第一階段可以說是取得近於完美的結局。

對於姚玉蘭來說,這一次復州之役同樣是近於完美,她笑臉盈盈地問道:“柳鵬弟弟,你覺得我們的復州總隊怎麼樣?”

對於海北軍來說,姚玉蘭掌控的萊州府同樣是海北軍的核心根據地,向來是“登萊”並稱,所以萊州府過去就出過不少精銳的部隊。

例如現在縱橫遼東的昌邑團有近半官兵都是萊州人,而這一次姚玉蘭既然下決心要與柳鵬一起親征復州,所以特意在萊州府動員了一支大兵。

只是姚玉蘭並沒有萊州府的州縣山川來命名這個新成立的總隊,而是直接稱爲復州總隊,這也代表她對於這次復州之役的所有決心,而柳鵬當即笑了起來:“姚姐姐組建的復州總隊自然不會比老部隊遜色多少!”

復州總隊的萊州色彩特別重,雖然戰前也吸收了上百名遼東難民出身的新兵,但是大部分軍官與老兵不是來源於昌邑團就是從萊州府各地的警備中隊、鄉防隊抽調出來,整個總隊九百名官兵之中,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意義的新兵,其餘都是姚玉蘭千方百計找來的軍官骨幹與老兵。

而對於柳鵬這個評價,姚玉蘭表示贊同:“復州總隊表現不錯,但離長風團、昌邑團還是有段距離,不過接下去攻打復州的時候,他們可不能錯過!”

柳鵬當即笑了起來:“誰都可以錯過復州之戰,復州總隊卻絕對不行。”

復州總隊如果錯過了攻打復州的戰鬥,那還能叫復州總隊嗎?

他正想跟姚玉蘭說上兩句甜言蜜語,那前面的騎兵已經飛馳而來,報告着最新的戰況:“柳少,蓋州境內又發現了一支來援建奴,已經確認不是劉愛塔所部,應當是兩紅旗碩託所部,總兵力不下三四千人!”

柳鵬點了點頭,而一旁的姚玉蘭當即說道:“我就說了,代善這隻老狐狸不可能只派劉愛塔這點兵力來接防復州,他若真只以爲兩千人就可以把董鄂部換下來,那肯定是吃錯藥了!”

柳鵬笑了起來:“多了碩託一部沒有什麼了不起,這一次姚姐姐帶着復州總隊來支援,我就有全勝的把握。”

雖然復州總隊只有區區九百人,但是柳鵬的格外自信讓海北軍官兵們也變得心潮澎湃,那邊李修維當即說道:“柳少,就讓我們昌邑團試試他們兩紅旗白甲兵的成色!”

柳鵬卻是搖了搖頭說道:“不必着急,這一戰的關鍵又不是怎麼擊敗碩託,而是拿下復州城,我們即使擊敗了碩託這支建奴,拿不下復州也是白跑一趟,嗯……還不能讓董鄂部這隻驚弓之鳥跑了!”

劉愛塔內心十分糾結。

他本名叫劉興祚,劉愛塔這個名字是歸順大金朝以後女真人給他取的,而建奴親自給他賜名的事實就代表着他在大金國的地位非凡。

雖然他是開原、鐵嶺之戰後才歸降了大金國,但是他們劉家在遼東可以說是一個大家族,而且他們是五兄弟一齊投靠了大金國,而且他也很懂得怎麼討好女真人,所以他在大金國平步青雲,現在已經做到了總兵官。

漢人在大金國做到總兵官可以說是到了天花板,升無可升了,只是努爾哈赤與諸位貝勒卻是給了劉愛塔一個新的機會,讓他去替換董鄂部接防復州。

這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復州可不是什麼小屯堡,可以說是大金國在遼南最前線的重鎮,過去是董鄂駙額何和禮帶整個董鄂部鎮守復州,而現在劉愛塔能接防復州,自然代表在女真貴族的眼中他的地位與何和禮幾乎不相上下。

何和禮可是大金國的開國五大臣之一,這些年雖然被擠出了權力核心,但仍然是正紅旗的固山額真,在大金國算是頂尖人物,劉愛塔能去接防何和禮可以說是莫大的榮耀。

何況這一次出鎮復州,劉愛塔可不是赤手空拳赴任,而是帶了四個女真牛錄、一個蒙古牛錄和一千三百漢兵馳援復州,這就更非比尋常。

第89章屁滾尿流第52章預備倉第333章前後夾擊第483章:拿下了第506章:牽馬第98章鋪保第340章小倉官大能量第824章 優勢第610章威海衛第808章 天賜的機會第61章沒名沒份第2章求人送禮第51章陶縣丞第867章 登州料子第606章白日夢第224章都知監第555章在德不在險第509章:絕無此事第758章 人質背後的交易第416章把錢全部賺到手第151章常典史的陰謀第148章還不給柳少謝恩第195章王道一的家事第950章 燧發槍第367章鴻門宴第54章高深莫測第7章成交第143章人財兩得第319章投名狀第920章: 雪中送炭第203章升職宴第973章 建奴的進步第288章推出去第855章 柳氏家臣第433章狗咬狗第134章禁海令第507章:蠻幹第1017章 我們的舞臺第88章想戰便戰第810章 石頭火鍋第24章潘驢鄧小閒(有閱餅,快搶)第754章 海北精騎第339章好自爲知第185章金百萬第153章禍水東引第207章千金之賞第1063章 應天攻略第697章 最後的時刻第688章 多積禮第1026章 野火燎原第111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86章日進萬金的門路第1009章 蒼穹之下第1044章 悔之晚矣第680章 誠意十足第999章 刺蝟第649章悲劇不會重演第383章多活數百人第613章地方宗派第795章 放眼蒼穹,心懷天下第345章頭兩件事第868章 平同峰的新路子第152章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864章 底線第894章 體制調整第103章糧鋪老谷第1135章 唯一可行的辦法第304章莊票第890章 教難第1011章 女團攻略第1112章 不可思議第1151章 鑲藍旗的最後時刻第273章人面桃花第884章 海北軍有辦法第200章打掩護第721章 葉寶成第442章怎麼把事情鬧大第518章死地第551章便宜你第1038章 用兵的時機第172章好消息第800章 七千部西書第193章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第855章 柳氏家臣第730章 搏天三鳳第607章得隴望蜀第409章已經到登州府了第343章徐光啓第202章有求必應第1042章 反射爐第821章 勝敗皆有把握第498章:理學名家第979章 妙算如神第1126章 進退兩難第136章以遼制遼第784章 海北萬勝第1105章 幕府第720章 聞香必反第259章姚玉蘭的機遇第429章:研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