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柳氏家臣

從戰鬥一開始薩摩軍就是處於被不斷圍攻的狀況,海北軍、琉球兵、琉球豪強的義兵或是其它各路人馬都把薩摩軍作爲攻擊目標。

薩摩軍出動的總兵力足足有六百人,但問題是攻擊薩摩軍的各路人馬早就超過了兩千人,薩摩軍在每一個戰場每一個方向都陷入了苦戰,到處都有數倍兵力的敵軍在攻擊他們。

雖然島津家與薩摩軍在日本都可以說是赫赫有名,但是在日本天下一統的形勢之下,他們已經多年沒參加真正的戰事,而海北軍卻是每時每刻都要做好與建奴搏殺的準備。

因此局部戰鬥雖然慘烈,整體情況卻呈現着一邊倒的形勢,島津家的勇士在海北軍的圍攻之中可以說是血流成河,不是紛紛倒在血泊之中就是紛紛企圖奪路而走,想從碼頭搶走一條船逃回薩摩去。

到處都是死傷與崩潰的島津軍,石田加南不由又想起了朝鮮的那些不堪回憶,不!這些明軍比朝鮮的明軍還要難以對付!

他雖然砍傷了一名明軍並準備帶着親衛殺出去,但是很快明軍就用一輪密集的排槍將他射成了蜂窩,接下去的戰鬥越發變得激烈而順利,直到徐子塵也帶着登萊會館裡的家丁部曲趕來助戰,島津軍的抵抗終於告一段落。

只是對於江縱雲來說,這場戰鬥似乎有點得不償失:“傷亡居然這麼大,這倭寇確實有些章法。”

雖然江縱雲與海北軍內部對於倭寇的戰鬥力評價不低,但是他也沒想到這麼一場一邊倒的戰役,海北軍居然還會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雖然最後統計數字還沒有彙總上來,但是江縱雲與丁子杭都確認傷者至少超過一百名,如果把戰死的忠烈加起來,傷亡數字可能會超過一百五十名甚至接近兩百名。

原來江縱雲以爲這次戰鬥能象兗州擊破二十萬蓮妖那麼輕鬆,結果卻發現島津家的真倭果然不同凡響。

而且現在的統計僅僅是海北軍方面的損失,琉球方面的損失還沒有統計出來,估計也不會太小,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是這一仗的結果江縱雲不滿意,倒是那邊丁子杭鬆了一口氣:“只要打勝就好,只要能打勝就好!”

江縱雲是純粹從交換比的問題來考慮問題,而丁子杭在意的是海北軍奪取了最後的勝利。

海北軍雖然死傷頗大,但是戰場上陣斬的倭寇至少有三百之多,俘虜的倭寇也有一二百人,剩下的倭寇即使是逃出生天,但自然有琉球人前去對付他們,不會讓逃得太遠。

而那邊琉球中王山尚豐已經趕過來迎接萬里而來的海北軍:“小王尚豐見過諸位將軍,我琉球一國等候王師已經等了整整十五年,還請諸位將軍爲小王做主!”

這個時候正適合丁子杭出面交涉,雖然江縱雲在海北軍也算是一號人物,但這種場面丁子杭比他更適合。

他當即說道:“我奉柳鵬柳道臺之命遠征琉球征討薩摩倭大獲全勝,現下正想拜見中山王,您就是本代中山王?”

雖然這幾日尚豐天天都在詢問着這位柳鵬柳大少到底是何方神聖,但是現在尚豐卻是裝出一副對柳鵬一無所知的樣子:“可問柳道臺是哪位天朝名臣?幾位天使可有天朝詔書!”

丁子杭當即說道:“事發突然,來不及向朝廷請頒詔書,幸好巡撫登萊等處地方備兵防海贊理徵東軍務兼管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袁可立撫院巡撫登萊,得聞琉球生變,特意讓道臣出兵琉球,並備好全套文書,還有一封給中山王的親筆書信。”

這就是要在道義上站住腳,雖然海北鎮出兵琉球已經是既成事實,但是在大明建立的朝貢體系之中這是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

柳鵬雖然掛了平虜前鋒將軍印,有開府專殺的權力,但是即使有尚方寶劍在手也不能擅自對琉球國用兵,何況現在的柳鵬根本沒有尚方寶劍在手,所以出兵琉球不在他的權力之內。

幸好柳鵬與袁可立關係極好,他既然下定決心出兵琉球,第一時間就找來了袁可立商量解決方案。

袁可立在這件事上也給足了柳鵬面子,他聯銜上既有巡撫登萊等處地方備兵防海贊理徵東軍務,又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自然就有便宜行事的權力。

何況他職銜上有“贊理徵東事務”六字,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所謂“徵東”是指遼東,但是在朝廷使用最終解釋權之前,他就把琉球也算入了“徵東事務”,直接打着便宜行事的名義二話不說就辦了全套公書下來,甚至還給中王山寫了一封親筆書信。

而尚豐也知道這所謂袁可立的文書完全只是一個流程而已,但他還是十分鄭重其事地查驗了袁可立的親筆書信,然後直接跪了下來:“在下中王小王尚豐恭迎諸位天使!從今日開始,琉球一切大小事務都由丁總長、江總長任意處置,不管丁總長、江總長有什麼吩咐,小王都俯耳聽命!”

只是說到這,尚豐也繼續說道:“只是先王辭世之後,小王即位雖已四年,始終未得天朝冊封,還望柳道臺代爲從中周旋。”

“先王自泰昌元年辭世以後,琉球二度遣使京師,始終未得片字迴音,所以請柳道臺代爲請封,只要柳道臺能幫小王把中山王請封下來,小王有求必應!”

雖然現在柳鵬的正式官職仍是掛將軍印的總兵官,但是柳鵬並沒有把那個開原兵備僉事的印信、勘合與名義交出去,這個兵備僉事的名義柳鵬他雖然不準備在大明國內使用,卻準備用在大明藩屬身上。

畢竟對於這些大明藩國來說,這個兵備僉事的名義遠比總兵官要好用一百倍,現在中山王尚豐還處於極度的興奮之中。

他知道逐走了薩摩藩之後,這琉球國又是他與尚氏的天下了。

雖然海北軍派來了上千精銳之師,但是這支海北軍在琉球停留的時間不會太久,畢竟當年大明援朝可以說是動員了天下精銳十數萬,但是等大功告成逐走了倭寇之時,明軍就直接退回了國內,把一應國政都交還給朝鮮。

正是有這麼一個先例存在,所以尚豐纔會做得這麼高風亮節,甚至直接願意把琉球國政都交出去,讓海北軍當琉球國的太上皇,就是因爲海北軍在琉球呆不久,即使他們想呆下去,大明朝廷也不允許他們長久地呆下去。

何況海北軍這次固然是動員了大量精銳來救援徐子塵與登萊會館,但是整個海北軍與女真正處於正激烈的戰爭之中。

這支海北軍的精銳部隊暫時離開一兩個月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隻要時間一久戰場形勢肯定會因此發生巨大的變化,到時候他們即使不想返回中國也得被迫撤回去。

而丁子杭也很滿意尚豐的合作態度:“中山王太客氣了,琉球國本來就是大明忠貞藩屬,昔日關白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企圖入主中原,就是多虧了琉球國及時來信預警,才讓大明有所準備不至於神州陸沉!”

丁子杭調子定得很高,琉球君臣都覺得非常滿意,只是丁子杭接下去的調子仍然不低:“自萬曆三十七年薩摩侵襲琉球以來,我大明君臣都引爲家國恨事,早想舉兵幫助中王山恢復王業,只是建奴崛起遼東,大明實在無心兼顧。”

“柳道臣出師遼東以來屢戰皆捷,斬奴無算成就不世功業,早就準備征伐島津,但道臣不願無故多行殺戮,所以給了薩摩悔改之機。”

“只要島津氏肯洗心革面拔亂反正,還政尚氏,自可安然無事,豈知薩摩不知悔改,非但繼續欺凌尚氏,反而變本加厲屢次殺傷登萊商民,甚至敢於攻襲登萊會館……”

“柳道臣雖悲天憫人慈心一片,亦知島津氏已執迷不悟無可救藥,爲琉球重光還政尚氏,併爲數百名登萊商民安危着想斷然發兵東進琉球!”

“在下丁子杭奉命督導全軍僥倖成功,此役盡殲薩摩倭寇八百名,登萊生民三百五十名身家得以盡數保全,琉球亦得重光,國政自此復歸尚氏!海北軍在琉球稍作休息,不日即將重返遼東。”

聽到丁子杭的調子這麼高,尚豐那真是歡喜莫名,所有的一切安排都與他想象中並沒有太大差距,只是他卻不願意海北軍現在就北返遼東:“多謝柳道臣與丁總長這復國還歸之恩,尚氏自此願意與道臣同進共退。”

只是尚豐馬上就說道:“只是島津氏陰險狠毒,一旦海北軍重返遼東,恐怕薩摩倭寇又出兵凌虐琉球,還請丁總長、江總長在琉球多停留些時日,尚氏願以國政相托,絕不會委屈了諸位將軍。”

接着尚豐又提了一個關鍵問題:“這十五年間,尚氏已經受盡倭寇凌虐了,實在苦不堪言,還望諸位全始全終,若能助小王盡復國土,小王更是感恩不盡,願意做柳氏家臣。”

第67章家宅不寧第438章各得其所第467章:庫容第167章黑山島第246章石佛口第152章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432章柳氏必興第26章聯合執法第675章 以漢制漢第567章 生辰第220章楊廣文第51章陶縣丞第43章殺威棒第569章琉球海道第1134章 船快沉了第561章放火第1135章 唯一可行的辦法第1013章 葉赫故國第141章大局爲重第624章一萬石第704章 知己知彼第1069章 死要見屍第532章殺人放火一起來第74章勢如破竹第396章主公第803章 割草第687章 二十當誅第524章心痛第236章大事化小第365章馬停之爭第1128章 引火燒身第988章 名單第264章姚姐姐的感覺第769章 七葉紅蓮第612章官不聊生第1078章 北京之役第100章好吃食第1116章 顯應仙姑第633章一位好官第876章 宣戰第766章 柳鵬的女人們第914章 萬人第1072章 又一根稻草第121章流言漸起第606章白日夢第211章雪崩第447章東良第941章 聯姻與結盟第652章第一次碰撞第1077章 攻心第921章 落水狗第614章兼理衛事第207章千金之賞第604章傾城又傾國第529章好貨色第315章天怨人怒第537章酊7劑第988章 名單第347章碧霞元君第1073章 有誠意的行動第230章一萬兩第1146章 各奔東西第1141章 三個連第130章一波未平第1089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675章 以漢制漢第1141章 三個連第56章用刑第165章朝廷心腹第553章玲瓏的金子第842章 小心思第970章 復聖府第826章 起事第831章 封王之功第753章 犧牲與血第129章年關7第527章師出有名第574章求一個送禮的機會第484章韃軍第277章行高於人,人必非之第704章 知己知彼第983章 阿巴亥的眼光第887章 窗戶紙第606章白日夢第1091章 美麗新世界第652章第一次碰撞第42章微不足道的一點要求第587章諸城臧氏第473章糧商困局第895章 最好的機會第1118章 誠意第188章太原王家第126章元老教渝第1092章 楊柳青青第1041章 滅門大案第821章 勝敗皆有把握第179章登州路上不太平第813章 朝鮮之變第985章 好算計第448章:美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