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聯姻與結盟

而自己兩個妹妹如果能嫁給海北鎮的柳鵬柳督撫,再加上自己的姑姑已經是柳鵬後宮中極重要的角色,那麼吳克善也能跟着水漲船高,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想什麼就有什麼,因此吳克善不排斥與海北鎮聯姻,恰恰相反,他一力贊成這件事,甚至還通過個人關係做兩個妹妹的思想工作,希望她們能早點嫁過去。

他不大關心政治上的得失,關心的是自己在這件事能獲得的利益,因此他就詢問起海北諸家錢莊繼續向科爾沁放款的問題,希望現在能在錢莊裡借到更多的借款。

事實上,晉商諸家錢莊、商號之所以能在對蒙貿易獲得空前暴利,就是依託對蒙古牧民的各種放款業務,幾筆數額本來不大的款子可以說是把蒙古牧民玩得團團轉。

而且蒙古諸部實行還是非常原始的無限責任,當部族中的某個人還不出錢的時候,整個部族都要爲他承擔這筆債務,結果就是整個部族甚至王府都要被這些晉商的花言巧言拖下水,而海北諸家錢莊與商號的經營策略與手法卻是比晉商高明何止百倍。

海北鎮的各家錢莊與商號明明在科爾沁方面獲得至少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讓科爾沁成爲海北軍的原材料輸出地與製成品傾銷地,海北軍從科爾沁買入羊毛,然後製成成衣返銷回科爾沁,這其中的利潤大得驚人。

但是科爾沁的諸位貝勒卻覺得海北鎮純粹是爲拉攏科爾沁,根本無利可圖甚至大虧特虧,所以他們不介意向海北鎮多借一些款項,吳克善就代整個科爾沁問出了這個關鍵的問題,而王啓峰立即回答道:“諸位貝勒,我們督撫說只要能成爲一家人,一定讓海北錢莊再借一筆款子出來!這事千真萬確,我王啓峰可以指着長生天與諸位貝勒立下誓約!”

聽到王啓峰這麼說,在場的諸位科爾沁貴族都信了,他們覺得王啓峰與柳鵬的承諾是可信,只是吳克善卻問出更關鍵的問題:“海北錢莊能借咱們科爾沁多少錢?”

現在海北錢莊發行的莊票、錢票在科爾沁也是一種重要的代用貨幣,包括吳克善的諸位青年貴族雖然整天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從來不知道節制消費,但是也知道金錢的極度重要性,因此他們希望能從海北錢莊借到更多的款項。

只是聽到這,王啓峰卻是笑了起來:“諸位貝勒,這事回頭你們跟陳慶亮先生好好談,反正諸位貝勒放心,反正柳少既然答應了,那肯定不會虧待了科爾沁!”

這就是大家以後成了親家的意思,所以海北鎮在這件事是準備讓陳慶亮這個白臉了面跟他們這些科爾沁貴族談具體數額,但是不管數額多少,反正陳慶亮都不會虧待了諸位科爾沁貴族。

而那邊吳克善在這個問題上特別機敏,他當即問道:“那有沒有辦法多借一點!”

雖然科爾沁貴族都覺得積欠海北鎮的債務越來越多不是什麼好事,即使讓科爾沁的諸位貴女嫁過去也是治標不治本,但是蒙古人天生就是樂天派,他們絕對不願意降低自己的消費水平與生活質量,而是考慮怎麼從海北鎮借到更多的款項。

而王啓峰當即給了一個提示:“諸位貝勒可以跟陳慶亮先生好好談,不過我有個看法,諸位找陳慶亮相公談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真正想要解決問題,最好直接找我們督撫去找,最好是……”

他朝着吳克善笑了笑,壓低聲音說道:“讓您妹妹跟我們督撫好好談!”

吳克善是最標準不過的蒙古人,聽到王啓峰不以爲恥反而爲榮:“對對對,讓妹妹們早點嫁過去,讓她們跟妹夫好好談,那還有什麼談不成的事情!”

大家都覺得吳克善說得不錯,只要科爾沁的貴女嫁過去,海北鎮與柳督撫肯定要給足了科爾沁面子。

只是這個時候莽古思卻是說了一句:“王啓峰營長,我想請教一句,柳督撫借我們這筆錢不是讓我們科爾沁用來置辦我孫女的陪嫁吧?”

王啓峰不得不承認,在科爾沁諸位貝勒之中莽古思算是最精明的一位,但是再怎麼精明也鬥不過他王啓峰,何況柳督撫比他王啓峰還要強上一百倍,他當即說道:“這怎麼可能,我們督撫已經準備好了一筆彩禮,只是還請諸位科爾沁貝勒派人把這筆彩禮從龍口提出來!”

莽古思剛想說話,那邊吳克善已經搶先說道:“行,我代妹妹們走一趟!”

只是對於努爾哈赤來說,科爾沁與海北鎮之間這次聯姻對他來說是異常沉重的打擊,努爾哈赤對着下面的明安貝勒怒喝道:“科爾沁連這點面子都不給大金國,就想着跟咱們成爲不共戴天的敵人嗎?”

平時他之所以用盡一切手段拉攏明安貝勒與他帶來的三千戶,甚至允許明安在女真八旗之外另立兀魯特蒙古一旗,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整個科爾沁部族都拉攏過來,而且建州女真與科爾沁之間來往最密切,也是女真最容易拉攏的蒙古大部。

哪料想努爾哈赤好話說盡,還是沒讓科爾沁回心轉意,現在科爾沁的諸位貝勒已經答應讓幾位科爾沁的貴女嫁到了海北鎮去,達成了正式的聯姻關係。

這對剛剛承受了寧遠、熊嶽兩次大敗的大金國來說,簡直是一個晴天霹靂,不僅僅代表着建州女真在草原的權勢地位不大如前,而且也代表着戰略形勢極大惡化,海北鎮隨時可能配合科爾沁發動南北夾擊。

而明安貝勒做爲科爾沁人在大金國的代表當即說道:“大汗科爾沁只是跟海北鎮聯姻,但是並沒有跟海北鎮聯盟!”

只是明安自己都知道這番話純屬安慰努爾哈赤,他投奔大金國之後與科爾沁本部還常有來往,因此莽古思與孔果爾決定與海北鎮聯姻的時候直接就通知了明安貝勒,甚至還向他通報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情報。

那就是以後海北鎮會擔負起保護科爾沁的責任,如果大金國敢進犯科爾沁,那麼海北鎮就會大舉進攻海州、蓋州與鎮江,不惜一切代價在戰場上擊敗金軍。

而相對而言,科爾沁事實上也有相近的義務,如果大金國敢向海北鎮用兵,那麼科爾沁會出動兵力牽制大金國,只是柳鵬允許科爾沁現在可以象徵性地出兵牽制,盡到親戚本份就夠了。

而在場的女真貝勒、臺吉們同樣清楚這個道理,只是明安貝勒既然這麼說,大家就只能先等着努爾哈赤下了結論再說,而努爾哈赤也不敢跟明安貝勒翻臉。

不管怎麼樣,過去幾十年努爾哈赤是不惜一切代價拉攏科爾沁,最後終於讓明安貝勒把一個女兒嫁給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明安貝勒還是努爾哈赤的岳父,而現在科爾沁雖然轉向了海北鎮,但終究沒有跟海北鎮公開結盟。

因此努爾哈赤也只能安慰自己:“明安貝勒這話說得沒錯,現在科爾沁與海北賊之間只是嫁女,不是正式結盟……何況咱們想跟蒙古聯姻,也不必一定要找科樂沁!”

而下面的皇太極當即說道:“父汗說得甚是,蒙古部落不計其數,想娶妻何必只找科爾沁!”

只是皇太極說這話的時候,嘴裡全是酸味,柳鵬這算是又一次截了皇太極的胡,而皇太極在努爾哈赤面前也不好表達出來,而努爾哈赤也點了點頭說道:“咱們不能光想科爾沁,現在蒙古諸部實力最強的是察哈爾啊!”

察哈爾?

在場的金國貝勒、臺吉連同帶着耳朵來的蒙古貝勒、漢官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詭秘的結論。

如果說大金國在草原上最大的敵人,那自然是察哈爾的林丹汗!

自許有着黃金血脈的林丹汗一心想重建成吉思汗的輝煌,把蒙古諸部統一到他的旗幟之下,而對於努爾哈赤與大金國來說,林丹汗所作所爲根本就是逆天行事,因此雙方的關係從來就沒有緩和過,甚至連來往信函都是充滿了火藥味。

林丹汗致信努爾哈赤的時候,以“四十萬蒙古國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自居,卻把努爾哈赤貶成了“水濱三萬女真之主”,而努爾哈赤同樣毫不客氣,回信林丹汗的時候嘲諷林丹汗手下甚至連三萬戶都沒有。

但是現在努爾哈赤這話說出口,明安貝勒已經第一個明白過來,由於海北鎮與科爾沁的這次聯姻,努爾哈赤已經決定改變與察哈爾之間的長期敵對關係,一心準備把林丹汗拉下水。

對於林丹汗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利好,可是對於科爾沁與明安貝勒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他已經下定決心儘快把這個消息通知科爾沁的諸位貝勒。

而皇太極則是第二個領會努爾哈赤意思,他當即問道:“父汗的意思是我們不僅要跟察哈爾聯姻,而且要跟察哈爾結盟?”

第1075章 國之大事第855章 柳氏家臣第873章 無可奈何第616章集體罷工第491章:棋高一着第315章天怨人怒第246章石佛口第997章 戰機第199章黃體仁第766章 柳鵬的女人們第599章機會來了第90章合夥大計第269章範姐姐的風範第508章:月下追縣丞第402章流民第808章 天賜的機會第464章:走一走第923章 勝負關鍵第1096章 第三者第1145章 收穫的季節第470章平山的流民們第830章 總有個交代第953章 洋地黃第701章 貝勒太涼薄了第294章趙顯兵第658章不過如此第30章案子大了第399章掀蓋子第189章王道一第418章碧霞元君與妖蝗第853章 蔡雲揚第116章陳達銘的故事第433章狗咬狗第1095章 九蓮菩薩第648章最後一縷陽光第66章北山谷氏第219章假太監第96章孫氏兄弟第508章:月下追縣丞第228章 大買賣第1055章 去鳳陽第1115章 勝利的信心第263章姚姐姐的柔弱第217章黃山館來的老太監第360章通房丫環第909章 我也有小性子第60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896章 柳河之敗第88章想戰便戰第859章 共進退第394章絕收第36章兩百卷紅顏麗人第1081章 兵諫第1057章 高牆內的罪人第62章三十文錢的殺手鐗第1086章 反攻第513章上策第150章刀山火海都去得第615章不得不爭第1044章 悔之晚矣第17章應付錢第1159章 沒有皇太極的世界第744章 柳鵬的後手第1108章 時勢第139章不破更好第407章肉包子打狗第955章 菸葉第113章印書第502章:無懈可擊第783章 陣前攻心第100章好吃食第418章碧霞元君與妖蝗第907章 富貴之路第202章有求必應第216章 買馬第399章掀蓋子第277章行高於人,人必非之第41章討價還價第161章丈人看女婿第578章能得一瑜君,勝過萬石君第662章無計可施第761章 聞香教的機遇第965章 告喪第942章 駐軍與築城第859章 共進退第243章曬鹽第1094章 林丹汗的末日第903章 魏忠賢的底線第168章年味第692章 二流對二流第580章百劍盟第144章無賴手法第298章虧空第1118章 誠意第784章 海北萬勝第1023章 新市場第562章:普祥真人的謀劃第1010章 娜木鐘的最後抉擇第860章 科爾沁第134章禁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