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生祠

只是她始終不明白,柳鵬完全只是隨口說了一句而已,並沒有什麼深意在內。

谷夢雨卻爲柳鵬的隨口一說牽掛這麼多天,她甚至覺得自己應當打破鐵鍋問到底,問柳鵬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又害怕柳鵬給出一個讓自己萬分恐懼的答案。

畢竟這段時間由於懷孕的緣故,柳鵬長住在春雨院,大部分時間就留宿在她房裡,如果自己說錯了話導致柳鵬勃然大怒拂袖而走,那麼她谷夢雨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糾結、苦惱甚至極度鬱悶,在幾次覺得難受之後谷夢雨終於決定開口把這件事問清楚,但是他覺得現在不應當單刀直入,而是問起了另一件事:“夫君這兩天怎麼這麼忙,要批閱的公文這麼多!”

柳鵬當即搖了搖頭說道:“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大明又要有一番狂風暴雨了!”

谷夢雨很喜歡跟柳鵬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天,現在也不例外,她當即問道:“咱們不是剛剛拿下熊嶽城,袁崇煥也在寧遠城下大獲勝捷,莫不成是魏忠賢與朝廷又來找夫君的麻煩了?”

這段時間沈濱已經禁止谷夢雨批閱文件,雖然在谷夢雨的抗議之下仍然是保留她批閱文件的權力,但是送到谷夢雨手上的文件卻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而且多半還是一些事務性或禮節性的文件而已。

但通過這些事務性與禮節性的文件,谷夢雨還是明白最近這兩個月除了對寧遠之戰與熊嶽之戰進行論功行賞之外,並沒有什麼大的波瀾起伏,怎麼柳鵬的桌子上突然多了這麼多的海量公文。

只是柳鵬給出了一個回答:“正是咱們與建奴都是不給朝廷惹事,怎麼纔有現在這煩心事!”

煩心事?谷夢雨當即順着柳鵬的語氣問下去:“不知道是怎麼樣的煩心事讓咱們夫君這麼頭痛!”

柳鵬當即答道:“還不是邊關無事惹出來的,現在到處都是給魏太監歌功頌德!”

對於大明朝來說,這一次寧遠、熊嶽之戰可以說是一場空前的勝捷,特別是關寧軍在寧遠的表現更是讓朝廷覺得關寧軍絕對可用,打了這麼一個翻身仗,從此以後朝廷不必只指望一隻海北軍。

而且這次熊嶽、寧遠之戰的結果更是讓遼東的局勢保持着暫時的平衡,不管是關寧軍、海北軍還是後金軍都是無力在短期之內發動攻勢。

關寧軍雖然守住了寧遠城,但是兵力卻是從柳河之敗前的十三萬大軍變成了現在的五萬出頭,而且通過這一場寧遠之戰大家確認關寧軍野戰無能,但守城卻是行家裡手,以後還得走築壘推進的戰果,因此在幾年之內關寧軍都不會採取主動進攻的策略。

而後金軍的損失更重,熊嶽、寧遠兩處皆以失利告終,甲兵死傷、失蹤、逃亡幾近萬人,雖然其中小半是李永芳的漢軍,但是對於後金軍來說是仍然是近於傷筋動骨的損失,而且海北軍隨時可能兵進海州、蓋州,因此在短時期之內後金軍也不可能發動攻勢。

但犧牲最大的卻是海北軍,熊嶽之戰雖然輝煌無比,但是海北軍的傷亡卻超過了五千人,對於講究精兵戰術的海北軍來說至少要小半年時間才能恢復元氣,更不要說這一次兗西之戰海北軍也付出了上千人的傷亡,同時還要消化曹州與東昌府的部分地區,所以同樣無力發動攻勢。

但是局勢的平衡卻是讓閹黨一下子膨脹起來,大家都覺得邊關無事,一切都太平無事,而現在閹黨已經徹底解決了東林黨,甚至連與東林黨有點關係的熊廷弼都傳首九邊,現在魏忠賢已經無敵於天下了,偏偏又不敢對海北軍主動下手,所以閹黨的一應精兵強將都不敢鬆懈,決定一定要挑些魏公公最喜歡的事情來幹。

因此給魏忠賢歌功頌德的事情是一件接着一件,但是柳鵬現在說的卻是代表大明政治鬥爭最核心的問題:“現在已經有人提出司禮魏忠賢有大功於國,要給他立生祠?”

“爲魏忠賢立生祠?”

雖然現在谷夢雨現在肚子有着孩子,而且心裡還有些牽掛,也被這個莫名奇妙甚至覺得神奇無比的消息給徹底震住了:“給一個太監立生祠?而且是讓天下督撫在各地爲魏忠賢立生祠?這也太搞笑了。”

對於大明士林來說,太監是一個禁詞,很多時候是做得說不得,有多少首輔、閣臣、大臣結交內官,但是隻能暗中勾結,不能出現在光天化日之下。

張居正與馮保之間的關係到現在還被士林非議,甚至有許多名臣與內官雖然有所來往,但是總是想方設法抹掉與內官往來的一切痕跡,文章結集出版的時候凡是與內官相關的文章更是一律刪去。

即使是現在閹黨如日中天,但是很多人照樣不恥閹黨,紛紛跑到山東來投奔海北鎮與柳鵬,在他們的眼中替亂臣賊子效力也遠遠強於替閹人效力,但是過去魏忠賢還是有自知之明,沒想到現在居然胡鬧到這一步。

“是啊,見過胡鬧的,沒見過這麼胡鬧的!”柳鵬苦笑着:“國朝內官,死後立祠者尚且有幾人?而且只在京城一地罷了,怎麼能在普天之下都立他魏忠賢的生祠?”

谷夢雨當即想多了:“魏司禮莫不成有謀朝之心?他是想做活曹操?”

柳鵬卻是搖了搖頭說道:“魏司禮如果真有謀朝之心,就不會這麼胡鬧,忙着讓天下督撫出面替他立生祠,本朝內官看起來威風八面,可榮華富貴生死存亡還不是聖上一句話的事情!英宗朝曹吉祥不是被硬生生給逼反了!”

柳鵬這麼一說,谷夢雨連正事都給忘記了,就幫着柳鵬推敲着其中的利害關係:“可是魏司禮吃錯了什麼藥,這麼胡鬧的事情他也不知道個分寸!”

一個司禮太監居然要讓天下督撫在普天之下的各處所在給他建生祠,偏偏魏忠賢又只是一個沒有子女的宦官,更沒有謀逆之心,這不但是落人口實,而且還是自取滅亡,這簡直是天下間最大的笑話!

而柳鵬當即說道:“他們這些人是準備把魏司禮架在火上烤,可是魏忠賢不知道自己被架在火上烤,反而是感覺良好,覺得天下至樂之事莫過於此……”

說到這,柳鵬也不知道該怎麼評述這件荒唐事!

如果魏忠賢真想行謀逆之事,那麼就不應當這麼大張旗鼓地亂折騰,而是學習王莽甚至是曹孟德,結果他根基未固秉政不過數年外有強敵內有憂患的情況,居然想出這麼一個挑戰天下仁人正士的辦法。

他是感覺實在太好了,說到這柳鵬繼續說道:“根據蕭總管那邊報來的情況,實際魏司禮最初也是覺得有點胡鬧,可是經不過他手下這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一再哄勸,都說魏司禮於國有大功,現在已經封無可封,賞不可賞,除了身後之事多多用心之後,已經沒有什麼報答魏司禮的地方……”

魏忠賢被人稱爲“九千歲”位極人臣權傾天下,確實可以做到了明朝宦官的一個頂點了,而他偏偏是一個宦官,既然沒有子女,除了極度的權力慾之外,現在魏忠賢最牽掛的事情就是身後之名。

中國人主張蓋棺定論,就是魏忠賢身邊的一羣紅人卻是猜透了魏忠賢的心思,天天哄着他開心最終就讓他鬆了口:“這事不一定能成吧!”

但是這羣紅人想要的就是魏忠賢的這句話,魏忠賢說“不一定能成”,他們要的卻是“一定能成”,誰反對立魏忠賢的生祠就是反對魏忠賢九千歲,就是反對天啓皇帝,就是反對朝廷,就是跟建奴勾結,就是朝廷的千秋罪人。

魏忠賢魏司禮英明神武,功德無量,爲了國家立下了多少不世功勳,立個生祠又怎麼了,就是孔聖人都比不得魏司禮的一根汗毛,你們居然敢質疑魏聖人!還不拉出去喂狗吃!

要知道魏忠賢的不世功業可是得到了聖上的親口讚許,前次鐘鼓司僉書王進朝公開在皇上與魏忠賢高唱“好個魏公公,處置得惜薪司怎樣軫恤商人,內府庫怎樣米積天堆,東廠怎樣釐奸剔弊,寶和店怎樣裕國通商。內修朝政,外鎮邊疆”,結果天啓皇帝不但不發怒,反而是臉帶微笑,連聲誇讚王進朝唱得好。

既然連皇帝都覺得魏司禮英明神武,正是在魏司禮的英明指揮之下,纔有熊嶽之勝與寧遠之戰,只是立幾座生祠而已又能怎麼樣!

而且這花的是官府庫存的銀子與材料,根本不曾徵用民脂民膏,可以說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有誰敢反對就是大明朝的千秋罪人。

反正魏忠賢直接就被身邊的這羣紅人架到了火上烤,而且火勢越來越旺,以致說現在爲不爲魏忠賢立生祠已經成了考驗天下督撫的第一件大事,而谷夢雨已經想到了柳鵬手上爲什麼會多了這麼多公文:“夫君也是天下督撫中的一員啊!這該怎麼辦?”

柳鵬卻是笑了起來:“還能怎麼辦,涼拌,先拖過去再說!”

第88章想戰便戰第913章 兵不厭詐第1076章 阻力第1028章 恩義已絕第400章衡王借兵第872章 用心良苦第1045章 丁宮的誓言第934章 榆林鋪第755章 太陰狠太無恥第860章 科爾沁第270章要退錢第664章功高不賞第619章:寬恤之至第617章:京邊錢糧第792章 不能放手第1108章 時勢第1072章 又一根稻草第38章婚事第28章香燭店第451章東萊太史慈第79章大足第192章山蠶綢第401章施粥第110章谷昆林求饒第861章 聘禮第471章老婆孩子熱炕頭第678章 分贓第325章臨時哨所第216章 買馬第563章焦老爺的如意算盤第718章 誠意十足第555章在德不在險第463章:請多多關照第12章男裝麗人第139章不破更好第804章 大明不可一日無亂文龍第391章:金子第161章丈人看女婿第1104章 村姑第685章 美人如玉第109章柳大頭風頭太勁第213章擴編第660章死者六百第72章我見猶憐第695章 萬軍齊發第11章錢書辦認輸第284章饒峰銘第131章一波又起第971章 深明大義第1016章 靠不住第905章 姚曉方第1021章 爭搶第539章測繪第649章悲劇不會重演第914章 萬人第343章徐光啓第566章做差了第691章 甲兵逾萬第272章簡在帝心第417章林雅蘭第489章:蕭夜第1095章 九蓮菩薩第1001章 跑一趟第1170章 長遠第81章新城王家第868章 平同峰的新路子第318章戰利品第6章副役第831章 封王之功第389章大眼井的好處第615章不得不爭第454章邢達的底牌第372章調虎離山第331章終日打雁反被雁啄第1000章 打硬仗第607章得隴望蜀第391章:金子第813章 朝鮮之變第89章屁滾尿流第599章機會來了第948章 兼有利害第469章提薦第173章兩個好消息第201章黃知府的命脈第361章三千寵愛在一身第971章 深明大義第564章劍盟的得失第869章 天雪專案第580章百劍盟第921章 落水狗第686章 邵輔忠第936章 厚賞第227章 買買買第81章新城王家第817章 換防第138章出獄第1117章 歸圓大師第845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1171章 新體制與舊體制第499章馬道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