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巡撫與柳鵬都是地地道道的黃縣人,而且兩家之間的親密關係已經維持了足足十幾年之久,雖然說海北鎮一飛沖天,但是柳鵬什麼時候都沒有冷落過王繼光王老巡撫,哪怕是這幾年遼南軍務急如星火,但是柳鵬還是時不時上門拜訪王繼光。
即使柳鵬來不了,但柳鵬還是常會派自己的一位夫人代替自己上門拜訪王老巡撫,因此大家一致認爲王繼光老巡撫對柳鵬有着驚人的影響力。
而正是這種驚人的影響力,讓大家對王繼光寄以了厚望,認爲只要王繼光開口,山東的文脈傳承就能延續下去了。
只是王繼光的看法卻與大家不同,他笑着說道:“老夫已經在野已經快四十年了,已經老朽不堪了,你們與其找我,不如找招遠的楊氏兄弟……”
問題在於楊氏兄弟雖然是出了名的道學先生,但是他們既然是道學先生自然就滑頭得很,從來給句承諾。
雖然他們兄弟的身家性命都是道學本領打拼出來的,但是在這件事情卻從來沒真正鬆過口,頂多是旁敲側擊提醒柳鵬兩句,卻從來不肯在這個問題上與柳鵬進行任何對抗。
因此大家覺得王老巡撫當年敢把張居正拉下馬,是大明有名的剛烈臣子,現在讓他出面勸說柳鵬是最合適的選擇:“王老巡撫,這件事情恐怕是非你莫屬,楊氏兄弟份量不夠啊!”
“是啊!楊氏兄弟實在上不了檯面啊,非得您親自出馬不可!”
“只有王老巡撫纔有資格好好勸一勸柳督撫,畢竟除了您,恐怕誰也勸不動柳督撫。”
對於這羣人的懇求,王繼光這位老巡撫當然答應下來了:“大家的來意我已經知道了,大家請放心好了,你們說的一切我都會轉達給柳督撫,讓他明白大家的心意!”
“我也是讀聖賢書長大的,不會忘了本,大家關代的事情我都會記得心底,當作自己家裡的事情!”
“我與柳督撫都是黃縣同鄉,只要有機會,我會跟他好好說一說!”
只是嘴上這麼說,王繼光卻沒把這些人的請求放在心底,現在說什麼道德文章關鍵時刻能頂什麼用處?
一點用處也沒有!對王家毫無好處。
他們只說自己當年參倒了張居正張太嶽,但是他們卻忘記了王繼光也是被人蔘倒以致在野近四十年,現在的王繼光就沒有了當年的雄心壯志,考慮更多的是家族的存承問題。
要知道,柳鵬當初讓黃縣人打大眼井,王繼光可是縣內第一個站出支持柳鵬的名門大族,而這些年海北鎮蒸蒸日上,王繼光作爲黃縣老鄉也是水漲船高。
朝廷固然需要王繼光這麼一位德高望衆的老巡撫在地方上牽制柳鵬,但是柳鵬也非常需要王繼光這麼一位老巡撫站出來點綴一下場面,所以海北鎮把王繼光捧到很高的地位,但是王繼光很清楚什麼話應當講,什麼話不應當講。
王繼光不認爲自己如實轉達這些所謂事關“天下文脈”、“山東文氣”的言語會讓柳鵬心花怒放,海北鎮找個點綴場面的老進士、老舉人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因此他考慮的是更深層次的問題。
既然這些讀聖賢書的讀書人公然反對柳鵬“中學爲體,西學爲用”、“中西兼顧”的思想體系,那麼自己應當如何巧妙利用自己與柳鵬之間的良好關係,把這套理論體系披上一個高大上的旗號重新吸收一批讀書人過來支持海北鎮。
雖然王繼光接受的是最傳統的舊式教育還中過進士當過言官,但是王繼光並不認爲這些讀書人所謂“盡罷西學”的主張能獲得成功。
至於原因自然很簡單,柳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海北鎮之所以蒸蒸日上獨霸遼海,就是因爲引進了大量的西學知識與西洋作物,沒有西學建立的這套知識體系就沒有今日的海北鎮。
如果“盡罷西學”,就象讓普通的農夫不再種植花生、玉米、番薯這種西洋作物一樣,已經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不管以後如何風雲變幻,西學肯定在海北鎮的官方體系之中佔有一席之地,至不濟也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
因此王繼光現在考慮的問題並不是象這些有心人那樣如何勸說柳鵬獨尊儒術,而是怎麼樣將柳鵬這一套“中西兼顧”、“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的理論體系與中國最傳統的道德文章結合起來,最後他突然一拍大腿想到了什麼。
“既然都說自己是讀聖賢書長大的?那讓聖人府出面不就行了!”
他知道孔府在最近這種“盡罷西學”的思潮之中絕對出了大力,孔府對於西學這種入侵性的知識體系特別敏感,但是這並不代表孔府就是真正的聖賢之家。
王繼光做過給事中也做過一省巡撫,對於孔府的底細可以說是瞭如指掌,知道孔府這種聖賢之家有太多見不得光的事情,有些事情甚至在孔府內部都是天大丑聞,不敢公開給族人知曉。
何況金人南侵跟着宋室一起南渡的是南孔,北孔可是給金人與蒙古人搖旗吶喊的存在。
只是孔府既然把事情鬧得這麼大,他們開出的價格恐怕也不會低,恐怕海北鎮很難接受。
只是很快王繼光就笑了起來,孔府固然是在其中推波助瀾,想重建至聖先師在海北鎮的唯我獨尊地位,但是海北鎮卻並非只有孔府這麼一個選擇而已。
別的不說,現在在山東境內有着聖人府、亞聖府與復聖府這三家,即使孔府開價太高,海北鎮完全可以找亞聖府與復聖府這兩家合作。
事實上海北鎮還有更多的選擇。
要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其中最知名有“十賢”、“四配”,但是現在地位最尊貴的除了聖人府之外,世代富貴的只有亞聖府與復聖府這兩家而已,“宗聖府”與“衛聖府”都是圖存其名,“十賢”、“四配”的其餘幾位更是沒有他們的好運氣。
想必他們的子孫想到這件事情,再想到天差地別的待遇,肯定會有所想法,而王繼光怕就是他們沒有什麼想法,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分別對待各個擊破。
嗯,這纔是自己要提給柳鵬的金玉良言!
現在海北鎮確確實實需要大義名份點綴一下,即使是孔府不願意出面,有的是人願意出面支持海北鎮。
一想到這一點,王繼光越發輕鬆起來,要知道不管孔府還是亞聖府、復聖府都在兗州地面上,或者說是丁宮的管轄範圍內,而丁宮可以說是把柳鵬“中西兼顧”方針貫徹得最好的海北鎮地方大員,到時候向柳鵬進言,再讓他出面肯定就有收穫。
對於孔府以及地位稍遜於孔府的亞聖府、復聖府來說,今天不是一個好年頭,兗州工礦學校與姚曉方開辦的兗西預科學校風頭大勁,不但奪走他們的風頭,而且更讓他們無法容忍的是這幾所學校教授都不是聖賢書。
即使柳鵬說過“中學爲體,西學爲用”、“中西兼顧”,但是這兩所學校教授的西書數量幾乎等同“中學”,已經快到喧賓奪主的地步。
即使是所謂“中學”主體仍然是海北鎮自編的材料《山東風土記》、《從龍口到復州-海北軍光輝戰史》、《本國簡史》之類,與聖人聖言聖賢書並沒有任何關係。
至於傳統的聖賢書雖然也出現在這兩所學校的課堂之上,但頂多只佔了課程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這還是這兩所學校找不到足夠的西學教師與新學教師,只能用“舊學”湊數的結果。
長久下來必然國將不國,天下人都不把聖賢書當作一回事,但是海北鎮的崛起之勢已經是無法阻擋的事實,因此孔府帶頭髮動了無數讀聖賢書的讀書人向海北鎮的方面大員進言。
只是這些進言並沒有取得多少成效,恰恰相反從兗州工礦學校傳來了一個真正的壞消息,那就是丁宮突然準備尋找子思、曾參等前輩聖賢的後人。
海北軍雖然說“中學爲體,西學爲用”,但是這個中學實際是經世致用之學,所以聖賢書在學校這個至爲關鍵的上升途徑只佔了至多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部分,而且這所謂聖賢書甚至還混入了一些諸子百家的內容。
在這種情況下,丁宮出面尋找子思、曾參等先輩聖賢的後人就是一種意味非同尋常的事情,特別是顏回後人的復聖府更是十分緊張。
畢竟聖人府與亞聖府的地位擺在那裡很難動搖,但是顏回的復聖府卻有點名不符實的味道在內,子思、曾參他們的地位並不一定比顏回要低上多少。
如果海北鎮要把復聖府的待遇轉賜給曾子、子思等先輩聖賢的後人那該怎麼辦?要知道現在復聖府是海北鎮的地盤,是在丁宮的地盤上啊!
即使海北鎮保持復聖府的地位不變,但是把子思、曾子等先世聖賢捧到復聖顏回的前面去,那也是復聖府無法接受的事情。
因此復聖府第一個站出來稱頌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