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

待在河南開完座談會後的第二天,陳雲甫就坐上了回京的馬車。

他太忙,不可能有太多的功夫全耽擱在河南。

當然,此番自己帶來的那個工作組並沒有跟隨陳雲甫回京,而是留在了河南繼續工作。

回京的只有陳雲甫和楊士奇兩人,以及沿途護送的金吾衛。

馬車由雙馬拉動,很是寬敞,坐下他們兩人倒是一點壓力也沒有。

關於駕輅的規格,大家所耳熟能詳的自然是‘天子駕駟’這句,不過這個禮法早就過時了,起碼到了宋明時期就已經沒有了這個要求。

朱元璋乘的駕輅是九匹馬,故而又叫九龍車,到了朱標這個皇太子這,便乘四馬。

現在老大哥繼位當了皇帝,自然也就繼承了朱元璋的九龍車,朱允炆坐上了四馬車。

陳雲甫這個內閣首輔大臣自然不敢也不可能同皇太子同格,故而只能再降一等,乘雙馬。

大明朝的王公一級的駕輅,都可乘雙馬駕輅。

雙馬駕輅的好處在於馬車可以打造的大一些,像陳雲甫,就完全可以在馬車內批閱奏疏、備點心茶水。

像九龍車那更是分成內外兩間,衛戍、秘書班子全都配齊,困了還有一張龍榻可以休息,簡直堪稱移動行轅。

“這兩日,明臺在河南的講話,門下都已經全數記了下來,回京後即刻着通政使司成文。”

馬車內,楊士奇一邊忙活着替陳雲甫添茶,一邊小心翼翼的奉承:“知易而行難,難在何處,難在沒有方向、難在人浮於事,而明臺的指示卻是高屋建瓴,直指本心,堪稱爲踐行爲官之道指明瞭方向,有了明臺的訓示,門下覺得日後就不會有知易行難了。”

陳雲甫本在看書,聞言擡頭望向楊士奇。

後者這馬屁拍的多少是有些肉麻了,不過卻也是給陳雲甫提了一個醒。

治理國家在於教育官員,教育官員在於改變官場幾千年來養成的錯誤風氣,想要改變風氣就要督促官員幹實事、肯幹事。

哪個能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都一肚子經史子集,大道理懂得比誰都多,可就是不願意去幹,沒有養成知行合一的習慣。

勸政類的典籍有很多,

大多是古人總結下來教育做官的,包括到了大明朝,朱元璋自己還親手編過一套《到任須知》,裡面羅列了能有三十七八項的內容,都是教育如何實幹的。

要不,自己就厚着臉皮把王陽明先生的心學先摘出一部分來,編一套爲官理政的書出來?

楊士奇見陳雲甫不說話,便只能自己順着話繼續言道。

“門下對明臺提出的知易行難是有切身體會的,故而,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此道理,從而踐行知行合一的標準。”

“如何一個切身體會法,說與本輔聽聽。”

聽楊士奇說他也有過知易行難的切身遭遇,陳雲甫的八卦心也不由的升起,開口詢問。

楊士奇囁嚅道:“門下還在江西老家的時候,曾喜歡上一個姑娘,那姑娘也喜歡門下,可我二人終未能成全美事,門下也不敢訴說衷腸。”

“是嗎?”陳雲甫這下更是來了興趣,楊士奇比自己還小個一兩歲,正是情竇初開的歲數,有一段風流韻事倒也不爲過。

“可是那姑娘家中雙親不願意?”

“那倒不是。”

“那是,汝高堂不同意這門親事?”

“也不是。”

陳雲甫奇了怪,更加好奇問道:“既然雙方高堂都願意,那姑娘對你也有情愫,還有誰不願意?”

“那姑娘的男人不願意。”

......

陳雲甫先是傻眼,而後略有些慍怒道:“士奇是在尋本輔的玩笑嗎?”

楊士奇慌忙起身作揖:“門下不敢,是門下沒有說清楚,那姑娘是個寡婦,他丈夫在與其成親當日便病故了,可聘禮已下、儀程已畢,那姑娘便坐定了人婦之名。

故而,即使門下和那姑娘後偶遇相識之後,彼此皆有情愫,也不可成,門下不忍其玷污貞潔之名,這才說,是其亡夫不願意。”

楊士奇年輕的時候還愛過寡婦呢?

感情這東西確實說不準,不過這當然不算什麼錯誤,又不是勾搭有婦之夫,通姦爲惡。

陳雲甫聽明白了,頷首:“本輔聽明白了。”

“之前明臺言及知易行難提出,心易成然跡難行,因爲跡會受到許多客觀事實的影響,下官深以爲然,下官明明有愛美之心,可受制於世俗的禮法卻不可行此事,恐傷其貞潔之名,從此背上不貞之婦的惡名。

若無此客觀影響,門下是一定會主動開言,以盼求成佳緣美事。”

又是一個受禮法所囿困的懵懂少年啊。

陳雲甫哈哈一笑,揮手言道:“本輔還當是什麼大事,禮法已修,果若相愛,自當成其美事,也算不失一段佳話。”

楊士奇不住道謝。

“行了,坐吧。”

現在誤會說開,陳雲甫也就示意那楊士奇落座,溫聲道:“本輔雖然強調知行合一,可這個知首先要做到純淨,不是說想去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那就成了打着知行合一幌子而去縱惡爲兇,這其中的度,我們要謹慎把握。”

楊士奇似懂非懂的點頭道,可隨後又問道:“那到底要怎麼做,才叫做對的事呢,對和錯應該如何去評斷。”

“這很簡單。”陳雲甫舉了一個最簡單直觀的例子:“國家制定法律,就是爲了規範和約束百姓的行爲,用明文規定的方式來告訴百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只要法無禁止皆可爲,而凡是觸犯法律的都叫錯。

這一點同樣適用於我們做官,唯一的區別在於,我們除了要恪守法律之外,還要知道什麼叫法無授權不可行。

凡是朝廷和律法沒有授權我們做的事,我們便不可做,秉持着這顆心,我們也就可以做到在知對錯的基礎上使得跡與心合。”

“法無禁止皆可爲,法無授權不可行。”

楊士奇默默唸着這兩句話,而後便求學若渴的抄記起來,嘴裡還一個勁的說着。

“等此書成文,必定被爲官理政者奉爲圭臬。”

第三百七十七章:渡江戰役之常升襲營請假第三百九十章:小奸賊陳景和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一百七十九章:誕生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三百四十三章:封天祭禮,九州共主!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二百三十二章:守規矩的徐本第二十章:他郭桓蹦躂不了多久!第五百零四章:監國的朱允熞第一百七十一章:逼宮!!第五百三十六章:有求必應陳雲甫第二百五十六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上)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二百四十八章:齊卿是賢臣啊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二百九十三章:抖機靈的楊士奇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九十九章:誰人喧譁?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二百五十二章:各自難眠第一百七十六章:縣太爺的叔祖父第五百零二章:父子夜話第四百五十二章:藍玉非明主第三百零七章:雙贏還是雙輸第四百五十一章:獅子大開口的藍玉第二百零九章:躲在暗處的政敵第五章:真是神人?第三百三十四章:靖難!靖難!!(六)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四百六十四章:這算大捷嗎?第五十章:揭開腐敗的蓋子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二百五十一章:他已經越來越像皇帝了第四百五十二章:藍玉非明主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二百六十九章:來水了!第二百章:九卿之首!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次內閣辦公會第二百二十四章:探口風第四百六十五章:破城,就在今日第二百零五章:重訂《大明律集》第二百九十八章:給老胡謀劃的新差事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四百五十八章:人事任命的慎重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四百六十三章:大炮理論和步炮協同第一百零七章:陳雲甫‘自首’第二百八十三章:先拿邵子恆開刀第四百三十一章:求戰心切第三百二十一章:老大哥病危!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二章:姚廣孝第三百四十一章:這輩子成與不成,都值了!第三百五十二章:軍事貴族和政治貴族第四百六十章:資本:利潤遠大於生死第四百四十二章:要小心官員資本化第三百三十八章:解密章(上)第二百八十四章:設計陷害第一百三十章:步步殺機第五百二十六章:世間態--工第三百五十一章:行伍世家出了個筆桿子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四百五十八章:人事任命的慎重第三十九章:驚魂一刻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二百九十七章:做官,腦子要靈光點第一十八章:山頭政治的特點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五百二十八章:先把槍桿子抓手裡第四百三十三章:冰雕第二百零一章:禪讓禮怎麼定?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二百四十四章:欺負人第三百一十章:事了拂衣去第三十二章:空印案!第三十六章:君與臣第三百零五章:話及正題第五百三十八章:三裡橋械鬥案件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二百零四章:三法司聯席會議第三百一十四章:老大哥的身體越來越差了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三百七十四章:常茂的糾結第二百一十四章:朱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第二百七十四章:萬世師表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