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鉛筆

朱由校道:“你不明白朕的意思,朕是要用你們做人樣子,讓天下人都知道,如果能造出一些以前沒有的有用東西,或者是能夠改造出一些東西來提高生產效率,都會給自己帶來財富。這份子你們一定要要,而且朕會讓報紙宣傳這事,讓天下人都能把心事用在這方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取財之道,最乾淨的莫過於此了。”

宋應星道:“陛下,學生覺得,有些東西造出來後,也不能讓研製者得到份子,比如紙張和鋼筆,這是有利於在天下推廣教化之物,應該儘可能的賣得便宜,讓天下學子都有機會用上。”

朱由校點了點頭道:“長庚此言有理,這纔是真正爲國爲民的想法呀。你放心,朕也是這樣想的,象紙張和鋼筆之類的物品,朕是不會給製造者份子的,原因正如長庚所說。不過還是要給獎賞,只不過這個獎賞由朕來出。除了鋼筆外,還有一種鉛筆,更適合於未進學的人來學習寫字,朕會給你們一個基本製法的思路,你們發明出來後,朕重重有賞。”

朱由校說道:“有一種礦石,黑色的,很軟,可以燃燒,朕把它叫做石墨。你們可聽說過?”

宋應星想了想道:“是不是石黛?有的地方叫畫眉石,小娘子常常用來畫眉。”

朱由校道:“應該就是這個吧。把它和粘土混合,可以讓它變硬,製成長條形,然後用木片或者竹片將它包起來,就可以在紙上寫字了。”

將鉛筆的原理簡單說了一遍,然後說道:“鉛筆寫的字可以用橡皮擦掉,可是現在沒有橡膠,所以可以先用指頭來擦,一想起來,那個樣子可真有些好笑。”

宋應星道:“如果可以用手指頭來擦掉,那也可以專門用豬皮什麼的做成專門用來擦的工具,效果應該也差不多吧。”

朱由校大讚:“長庚果然是個人才,應該也可以吧,原理就是這個樣子,你們先和工部聯繫,看哪裡有石墨礦,最好能夠用機器來製造,人工太麻煩了。傳播知識是最重要的事,這紙張和筆朕就交給你們了,希望你們能給朕一個驚喜。”

宋應星彎腰道:“學生一定不辜負陛下的希望,讓天下學子都能用上便宜而且質量好的紙筆。”

朱由校點頭道:“寶鈔司這裡就交給長庚了,此事之重要,你們都是讀書人自然明白,朕也不多說什麼。紙張生產所需的一切都找王承恩,生產後的紙張售賣也由他負責。”

王承恩道:“聖上,奴婢以爲可以將紙張和食鹽一樣交由農業合作社出售,而粉絲和味精也可以照此辦理,這樣對農業合作社有利,而我們又可以免得重新開店鋪。”

朱由校想了想道:“如此甚好,反正農業合作社在城市裡也會有分部,這樣可以建成一個遍佈全國的商業渠道系統,你們就變成了專門的供應商,一切都按商業的路子走,東廠和廉政公署也要加強對農業合作社的監督,朕不想裡面出現什麼醜聞。”

魏忠賢道:“這個請陛下放心,東廠有武力,廉政公署有計數的,定會發現一個就處理一個。”

朱由校道:“反腐倡廉,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到實處,不管是誰,只要犯了事,都不能輕饒。然後報社要及時報導,讓大家都知道朝廷對付腐敗的決心,最好抓個大傢伙,王爺候爺什麼的,立個人樣子給大家看看。”

離開寶鈔司後,朱由校回到宮中,先和兒子女兒玩了一會,用過午膳後稍事休息,便來到了兵器局。

一進兵器局的大門,畢懋康便上前爲那天的出言無狀請罪。朱由校扶了他起來道:“畢師,其實朕更喜歡在兵器局裡和諸位一起發明些東西。朝廷裡事多而繁瑣,讓那些閣臣們去忙吧,如果把大明比作一艘船,朕是船長,但船長總不能什麼都去管呀,朕只要管住那些大臣就行了。所以畢師的建議實在是將朕從朝廷瑣事中解救了出來,朕還要謝謝你呢。”

畢懋康雖然醉心於科學研究,但人並不迂腐。知道自己那天說的話,正合了文官之意。今日見皇帝如此大度,心裡感激,只好不再請罪。

朱由校道:“朕以後在兵器局裡的時間很長,今日來是要了解一下鋼鐵製造的情況。上次用白土來制爐渣的實驗做得如何了。”

孫元化回道:“陛下,用白土之後,鋼鐵的質量明顯變得更好了。現在僅兵器局的鋼鐵廠一天就可以出鐵三千石,出鋼兩千石,而遷安鋼鐵廠的出產更多,可出鐵五千石,出鋼三千石。北直隸幾個鋼鐵廠出鐵總數可達一萬八千石,出鋼八千石。供應制造和鐵路綽綽有餘。”

朱由校問道:“所有的鐵軌都是鋼製的嗎?”

孫元化猶豫一下道:“按陛下的要求,全部是鋼製的。不過臣等試驗過,如果用熟鐵來制,其實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熟鐵比鋼便宜,而用來造鐵軌並不需要鋼那麼好。”

朱由校拍了拍腦袋道:“哦,是朕思慮不周。如果用熟鐵也可以的話,那當然就用熟鐵呀。以後要注意,你們有不同意見,千萬要及時告訴朕。不要有顧慮,在學識方面,最不行的就是迷信權威。朕也許曾經提出過一些建議和意見,而在後面的實驗中證實確實是有用的,這就會使你們迷信朕什麼都是對的。而且你們心裡也會因爲朕是皇帝而不願意或者不敢提出你們的建議,這很不好。”

他想了想說道:“明天把兵器局裡的人員集中起來,開一個會,把這事要好好講一講。不拘身份,要鼓勵大家多提意見,科學來不得半點虛的。朕先看看你們近期的研究情況。”

孫元化點了點頭,讓人去通知,然後帶着皇帝來到裡面的房間,拿出一疊紙來道:“陛下,兵器局近期主要是研究機車的改進,開花彈的改進,然後是水力機器的製造。”

請投推薦票,謝謝各位的支持!

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爭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裡津和喀山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兩百八十章 金字紅牌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軍學校第兩百八十七章 緬甸歸順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長的科學研究第二十六章 搞定東江第兩百六十九章 十年綱領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二十三章遷安新村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龍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遠洋艦隊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兩百六十七章 賊不走空第兩百五十七章 修鐵路的鋼也有了第兩百章 收復河套(五)第八十六章 大家一起賭第兩百四十八章 對蒙古策略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兩百五十二章 攻佔雅庫茨克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兩百七十章 嚴峻刑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貧窮是萬惡之源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三百二十章 聯軍第六十二章兵器的進化第三十四章再議收稅第兩百六十九章 十年綱領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裡津和喀山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崗學堂調查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九十一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五)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兩百七十九章 雲南備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四章 移宮案餘波第八十五章誰是鄭成功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七十章談判(一)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學報》第七十九章濟州島第三十四章 收稅準備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紅薯餵豬第二十九章 初戰(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三十一章東林再驅方從哲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五十九章 黃花峪殲敵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九十六章海灣之戰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三百二十章 聯軍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歐洲第一百六十六章 軍區第四十一章王丙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五章 哭太廟第一百八十五章 議東林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銀行(一)第九十七章 獻城第六十章 減租遇到了新問題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二十七章京師大學堂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十章備忘與進展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兩百八十五章 血戰東枝第一百六十八章 溝通鬆遼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八十九章準備攻打薩摩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七十章談判(一)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十五章 年前雜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貧窮是萬惡之源第兩百四十九章 僱傭軍的組成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託木斯克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一百四十六章 華人哭不如外族哭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銳利亞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一百六十八章 溝通鬆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