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練新軍(二)

對於軍隊來說,士兵還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才好,特別是軍官,不然地圖看不懂,上級的命令不能領會,到時可就會鬧出大問題了,不過現在軍隊中識字的人都少。

他又嘆了口氣,對王體乾道:“內書堂裡識字的太監給朕找兩百個,然後分到京營中去,教那些士兵認字。不要學那些複雜的文章呀什麼的,只需要簡單地知道常用的一些字就行了,三個月內,至少要認到一百個字,這個有難度嗎?”

王體乾想,三個月認一百個字,大概相當於一天認一個字,蠢豬才學不會吧。於是信心滿滿地說:“聖上,絕對沒有難度。”

幾天後,錦衣衛的材料又有了變化,張嫣似乎心情平復一些了,常常和小倩竊竊私語,朱由校指示加強監視。

今天無事可作,於是叫人去兵仗局拿些新式燧發槍,又讓魏忠賢喊來王體乾一起來到京營。一到門口,楊光夔帶人跪在門前迎接。等他們起來後,朱由校道:“朕早就有一個想法,軍中不可行跪禮,先在京營中試行,然後推行至全國,你們覺得如何?”

衆人都是武將,即使見到低級的文官都要行跪拜禮,皇上如此說,他們當然是願意的。魯欽和周遇吉原來就聽他說過,現在見終於可以實現,心裡也是分外激動。

衆人來到大堂,朱由校演示了一遍翻手禮,前世他就喜歡看港劇,對裡面出現的翻手禮很是喜歡。

“就是這個樣子,下級見上級是這個樣子,平級也是一樣,周遇吉,你先搞一個軍禮條例,然後下發全軍,下次朕來的時候,全部行軍禮,不準跪拜。”

衆人又是一起下跪:“謹遵皇上諭旨。”

“你看你看,剛纔說了的,不準跪拜,下次違反,軍法伺候,現在去看朕的京營兵是如何練的。”

於是一起出了大堂,楊光夔直領的一隊兵卒演示了短槍刺法,仔細看來,那短槍和平常的短槍完全不同,倒是和燧發火銃差不多,不過是前面加了一個一尺多長的槍頭而已。心裡倒是暗暗讚揚了孫元化和李朝欽一番,兩人知道這些短槍是用來幹什麼的,所以儘量按帶刺刀的燧發火銃的樣子製造的短槍,以便於士兵換武器後不會感覺到有太多的差異。

兵卒穿得倒是齊整,只是出槍參差不齊,還有人在隊中竊竊私語,楊光夔滿面愧色,朱由校道:“這不關你的事,才三天這樣很正常的,你總不指望一口吃成個胖子吧,不過軍紀太差,將那幾個講話的拉出來,抽五十下。”

楊光夔面有不忍之色,卻也只能讓親兵將四個講小話的兵卒拉了出來,每人五十鞭子抽得哭爹喊娘,然後其它的兵卒又開始操練,明顯看出比剛纔出槍要齊整得多了,步伐也有力多了。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慈不掌兵,你現在這種心態其實是害了他們,現在不練好本領,戰場上失去的是他們的命。”楊光夔低頭稱是。

接着是周遇吉帶領的一隊演示,只見士兵精神抖擻,腳步有力,出槍整齊,刺出時並伴有“殺”的一聲大叫。朱由校不由鼓掌叫好,衆人看着皇帝,不知所以,他覺察到了,不由有幾分尷尬,道:“拍手錶示讚賞,這隊士兵表現不錯,朕想讚揚他們,所以用拍手來讚揚。”衆人一聽,一起拍起手來,倒是把兵卒們搞糊塗了。

又檢閱了兩隊士兵以後,衆人又回到了大堂中。

楊光夔問道:“陛下,爲何不按戚帥成法,練各種兵器,只練短槍呢?而且這種短槍奇形怪狀,士兵反映不大習慣。”

“兵仗局在火槍上裝了一把刺刀,這樣火槍兵就不再需要長槍兵的保護,朕要將京營練成一支純火器軍,這樣進攻能力會強很多,但防守能力會下降,如果用了刺刀,就會補上這個短板了。”

這時太監從兵仗局拿來了幾支帶刺刀的燧發槍,孫元化也跟了過來。朱由校拿着槍給將領們看:“因爲現在鋼的品質問題,所以帶刺刀的燧發槍數量不足,只能先用短槍代替,你看短槍長短正好和加了刺刀的燧發槍一樣長,樣子也是差不多的。孫郎中你來得正好,你全程參與了製作過程,可以協助他們制訂出火槍兵操典來。”

孫元化已經被封爲工部郎中,不過他一直在兵仗局,工部的門向哪邊開應該都不知道。他回答道:“陛下,鋼鐵品質問題現在已經差不多了,是陛下提醒臣用焦炭來冶煉才解決的,現在主要是新爐剛剛開始生產,產量不足,應該可以在年前造出刺刀五千柄,年後每月可產兩千柄。微臣在兵仗局寫了一個製作保養方法,應該對制定操典有用。”

“很好,朕要徐卿從澳門買的火炮應該快要到了,孫郎中你看下,如何鑄造,如何改進,如何使用,都要有條例可依,使用和修理條例到時可以給炮兵操典做參考。”

朱由校對晦明道:“大師你任總教頭,負責短槍訓練,短槍要練到什麼樣子呢?你們用木頭人或者草人當靶子,要讓士兵做到喊哪刺哪,不能有偏差,這樣纔算勉強合格。”

楊光皋奇道:“我們難道不應該是主要練火器的準頭嗎?刺殺要練到這個樣子嗎?喊哪刺哪竟然只能算勉強合格?”

朱由校很奇怪,楊光皋這個古人竟然比自己這個現代人更迷信火器的威力。他笑笑說道:“這個問題的意思是表兄認爲火器對刀槍應該有優勢吧。朕倒不這樣認爲,火銃的準頭本來就不高,這個問題還要慢慢才能改進。而且在燧發槍沒有大幅度提高射速之前,火器有很大的侷限性,在戰場上,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近身搏殺,所以一定要練好短槍,朕有時間就會來看你們操練的,朕要親手打造出一隻鋼鐵軍隊,望諸君能協助朕練成。”

衆將一起敬禮:“敢不爲陛下效死!”

第兩百七十章 嚴峻刑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兩百五十七章 修鐵路的鋼也有了第九十二章協從軍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九章 一月平教亂第兩百八十章 金字紅牌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三百三十九章 驛站第兩百八十四章 夜戰驚魂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三十章 初戰(二)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覺華島第兩百二十二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下)第兩百一十三章 收復河套(十八)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七十七章遼東大敗第七十七章顏思齊的野望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兩百五十五章 羅剎並不可怕第一百九十三章 當官不如爲娼,爲娼不如從良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三百四十五 強制移民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十八章 冶煉鋼鐵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八十章 天啓二年的殿試第三章兵仗局第一百一十章 中體西用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兩百四十三章 對羅剎國的擔憂第兩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爲仇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七十六章臺灣第三百零一章 曹變蛟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一章 朱徐初會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一百六十六章 軍區第兩百四十一章 漢蒙聯手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練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二十章 大喪事第四十章遼南有變第三章兵仗局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兩百六十七章 賊不走空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八十三章 兵圍遼陽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兩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勢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十七章 幣制改革第六十九章蓄勢待發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三十七章 楊三的遭遇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滿桂結婚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龍江將軍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與教育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軍隊修鐵路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萬古長如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學基金會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七章 清京營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約第兩百七十九章 雲南備戰第兩百五十章 漢人不得爲奴第四十九章近衛軍的初次失利第十五章貪生怕死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稅(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呂宋和蝦夷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七十六章 袁崇煥出場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二十三章 開花彈第兩百五十一章 武裝到牙齒的僱傭軍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兩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學(七)第兩百二十二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下)第九章 順天府減租第二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安排第八十五章 孫得功之死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