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

G2與山木線的勘查可以同時進行,鐵路旁邊便是公路,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耗費的時間和金錢,同時火車所運輸的物資很容易就能通過公路進行靈活的轉運,因爲G1和G2作爲主幹道,其它各地原有的黃土官道都與它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便利的交通網。

而通過G1和G2的投標才使得朱由校發現,自己認爲的人力資源缺乏是一個多麼錯誤的認識。兩條路線勘查完畢後,已經到了十一月份。前面兩京線的招標還算是一個新鮮事物,大家還多多少少有些猶豫,參與度不是很高。但公路招商局在各地的露布上及報紙上出了公告後,每一個招標段都有至少三家商行參與競爭。

每家商行都有相應的人力資源,區別只在於工具的先進與否,而工具的先進程度則與資金的雄厚程度是相關聯的。因爲兵器局新成立的大明民用機械及工具合作社製造了大量的與建築有關的器械和工具,例如用畜力的平路機和壓路機,用畜力和蒸汽動力的機械鋸,及各種鋼製的鐵杴,鋤頭等,只要有錢,便可以大量購買,使自己的工具更先進,提高工作效率。

招投標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衡量的,一個是時間,一個是費用。至於質量問題,反正要由質量監督局認可以後纔會付給費用,而且每個路段的承建商社及質量監督局的檢驗人員都是要登記在冊的,如有質量事故,便會有牢獄之災等着他們。

而在這一過程中,農業部藉機加大了耕者有其田的行動力度。水泥不可能由京城運送到遼東或者南京,所以修路所需要的大量水泥只能採用就近生產的原則,才能減少成本。而水泥生產所需的石頭不象鐵礦那麼難得,各地只要有山就可以製造,所以在農業部的官吏們一個個地動員下,沿線的地主中的有識之士,同意拿出部分土地來換取資金和水泥製造專利。

如果有足夠的錢財,那可不可以直接來購買水泥製造技術呢?農業部的官吏說:“那可不行,因爲專利局的水泥製造專利費收取是打三折了的,就是要獎勵拿出多餘的田地的開明鄉紳。如果不拿出田地來支持農業部的耕者有其田行動,那就要按原價購買專利費,那可是現在的三倍多呀,而且專利局還不負責進行平日的指導和檢修。所有股東合計拿出一千畝地就可以享受三折優惠和指導檢修,這樣的好事可不是容易遇到的喲。”

楊漣這一段時間的心情極好,鐵路和公路的修建竟然使得耕者有其田運動得到了意外的支持,而且現在正在向以前農業部難以插足的南方地區漫延,照這樣的趨勢,幾年後南直隸也能象北方一樣形成以自耕農爲主的農業產業結構,到那時,大明的糧食問題便再無隱憂了。

當他向朱由校報喜時,朱由校當時便給他潑了一瓢冷水:“楊卿你想多了,南方地少人多,地主都拿出多餘的田地也不能做到人人有田地,而且現在南直隸浙江等地蠶桑所佔土地越來越多,只怕以後還要從湖廣運糧食來供應當地。要想讓南方平穩發展,要麼大力發展商業,要麼大力移民。”

楊漣默然,南方稅收一直以來偷漏稅款事件頻發,發展商業朝廷所收稅款也不會增加多少。而南方的移民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皇帝所說的兩項,似乎都不能解決南方的根本問題。

朱由校卻笑道:“不要擔心,上次不是要你們農業部在北方種植桑樹的嗎?只要到時桑樹生長適宜的地區,便可以養蠶制絲,很快蠶桑之事便不再是南方所特有,到那個時候,南方人也會願意移民的。”

楊漣道:“以前蠶桑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只是江南似乎最爲適宜,到時其他地方的絲製品質量明顯弱於江南,如何能與江南競爭呢?”

朱由校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研究院現在正在研究蠶桑之事,而且其基地便在京師保定府,上次他們彙報說,絲綢成色已經與南方無異,且還有可能改進技術,使得其成本下降,以北方廣袤的田地,如果真的開始養蠶,你覺得會比不上南方嗎?”

楊漣面色一變,如果真如皇帝所說,北方也開始養蠶,那到時可就不是區區南方兩省能夠比擬的了。到時南方絲綢方面優勢一去,便可以大量移民,土地問題便也迎刃而解了。

朱由校心目中的第三條鐵路線便是從京城直抵廣州的京廣線。這條線路極長,達三千七百里,而且路途中有大量的山嶺,要架設大量的橋樑或者燧道,這使得這條鐵路的修建難度大大提高。

在兩京線和山木線勘探完成後,京廣線的勘探工作正式開始了。朱由校的要求就是:能夠用炸藥炸開的都炸開,考慮火車的爬坡能力,寧願繞道也要保證儘可能地平緩。

而皇家施工隊在原來鐵路的施工中已經嘗試過修建短的燧道,最長的燧道達到了七十步(合一百一十二米),在這條燧道的挖掘中使用了炸藥,也使得施工隊積累了炸藥的使用經驗。

所以勘探隊伍裡面就有皇家施工隊的炸藥使用人員,以確實是否能在路途中使用炸藥。據鍾羽正估計,京廣線的勘探便至少需要兩年,而施工過程至少需要十年才行。

而朱由校則覺得,從京城到漢口距離只有兩千裡,且這條路線中山峰並不多,而且大多可以避開,即便是到長沙也只是需要考慮架橋的問題。所以這一段完全可以先行修建,而修建成功後,湖廣的稻米可以直接運到京城,即使出現災荒,也可以很容易將糧食分發到需要的地方。

各種求,謝謝支持!湖廣在明朝時已經取代了江浙,成爲最大的產糧區。

第兩百七十章 嚴峻刑法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七十七章遼東大敗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一百九十四章 糧食儲存署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七十四章 查抄餘波第一百二十章 覺華島之戰(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多俊才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變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十章備忘與進展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長的科學研究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三十一章東林再驅方從哲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設化龍城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十六章救兵來也第二十七章京師大學堂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一百六十二章 聽證會第兩百零四章 收復河套(九)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三百零八章 全軍動員第七十九章濟州島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六十章 東方領土問題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練第九十六章海灣之戰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藥包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稅(五)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與分家第兩百四十八章 對蒙古策略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三十五 戶部尚書第一百六十八章 溝通鬆遼第二章 初見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擊(二)第八十九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第兩百三十九章 遠交第八十八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二)第五十三章 帶路黨引起的思考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兩百二十五章 《兒童保護法》(上)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九十三章南蠻胴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體第五十三章 東林分裂第兩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五十三章 帶路黨引起的思考第兩百四十九章 僱傭軍的組成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糧食儲存署第四十六章 蘇州抗稅(二)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變第二十七章 初到遼東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兩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體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兩百九十九 科舉與文化第十五章貪生怕死第六十二章兵器的進化第一百四十六章 華人哭不如外族哭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六十六章 玻璃鏡子第六十六章開學演講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學報》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兩百一十三章 收復河套(十八)第一百二十二章 覺華島之戰(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與分家第十八章 情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