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

林丹汗自從十三歲繼承了他祖父布延薛禪汗的汗位後,,以察哈爾部爲基礎,直接控制了內喀爾喀巴林、札魯特、巴嶽特、烏齊葉特、弘吉剌特等五部,同時也遙控了蒙古其他各部。林丹汗執政前期,漠北喀爾喀三汗以及漠南喀喇沁的昆都倫汗、阿魯科爾沁的車根汗、科爾沁奧巴洪臺吉、鄂爾多斯土巴濟農等,定期前往察漢浩特,朝見林丹汗,並與大汗共同商討政務大事,參加大汗舉行的宴會、圍獵等活動,這是一段多麼意氣風發的日子呀。

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攻打明朝撫順、開原.鐵嶺、遼陽之際,林丹汗也趁機親率察哈爾和內喀爾喀五部,攻佔了明朝的廣寧城。當時,明朝爲了不讓努爾哈赤與林丹汗聯合,使明朝東、北兩面受敵,不斷派人竭力討好林丹汗,希望他與明朝保持友好關係。林丹汗左右逢源,日子過得很是不錯。

可是就從這一年起,努爾哈赤與蒙古一戰,將多名臺吉活捉,而後努爾哈赤與內喀爾喀,科爾沁結成聯盟,共同對付明朝,卻也使得這些蒙古部落與林丹汗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差。而他改信紅教後,漠北蒙古也不再聽從他的號令,開始各行其是。

後金漸漸不再將他放在眼裡,開始對察哈爾部時而進行侵襲,擄去大量人口牲畜,而林丹汗卻不敢與後金交鋒,處處受制,眼看便要被後金蠶食掉。

這時大明將兵力從遼西收縮後,卻從遼南開始進攻後金,使得後金不得不將注意力從蒙古人身上移開,專心對付大明。這等於救了林丹汗一命,他又打主意在兩者之間再來一次左右逢源,結果大明竟然很快就將後金擊潰,而原本與後金盟誓的科爾沁,內喀爾喀等部轉而從與後金結盟轉爲與大明眉來眼去,反正不再真心擁護林丹汗。

大明想要收回河套,林丹汗當然是不願意的,但也想借機教訓一下不大聽話的鄂爾多斯部和土默特部,便想借明軍的威脅來使得這兩個部落向察哈爾部靠得更緊。不想明軍竟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又打敗了鄂爾多斯,逼得他這個蒙古共主不得不與明軍進行戰鬥。

蒙古人何曾懼怕過孱弱的明人,不想明軍現在有火器之利,輕而易舉地擊敗了自己,然後步步緊逼,在自己透露出求和的意思後還是一天五十里的逼着自己後退。戰是戰不過的,退也會退到無處可退,那麼求和便成了唯一出路。

三十八歲的林丹汗,在這二十多年的征戰中,遇到的最強對手便是現在的大明皇帝。萬曆時他還是佔盡優勢的,給的歲賜少了就自己去搶,然後得到更多的歲賜。而天啓年間,歲賜越來越少,到最後已經斷絕,自己佔了廣寧,想要明人拿錢贖回,不想明人根本就不理他,退到了山海關以內。自己剛剛鄙視明人的懦弱無用,明人卻又從遼南開始進攻後金,佔領瀋陽,使得自己不得不退出遼東,繼續在草原放牧。

失敗多了以後,人就會形成一種奇怪的想法:莫非這個人更是專門來克自己的?林丹汗有時就會想,難道自己真的無法贏過明軍嗎?從歸化城的失敗,再到這次的失敗,他明白,自己是真的無法贏過明軍了。

打不過,那就投降吧!草原上的漢子也並不是無腦的死拼性選手,林丹汗想起老祖宗鐵木真,不也是被仇敵趕得四處奔逃嗎?不也是連老婆也被人家搶走了嗎?自己還沒有到那一步,那就先投降大明,以後有機會東山再起吧。

林丹汗道:“本汗願意將蒙古加入大明,成爲大明屬國。”

盧象升笑道:“歡迎大汗的明智決定,漢蒙親善,大汗當爲首功。”

熊廷弼笑道:“大汗終於作出了一個最好的決定,我相信大汗日後不會後悔,所有的蒙古人都會感謝大汗給了他們和平。”

林丹汗見他不再懟自己,心裡有些不舒服,便道:“大明人也會感謝本汗給了他們和平。”

熊廷弼搖頭道:“大汗,大明人的和平只能由大明皇帝陛下賜予,而且大明現階段並不需要和平,因爲大明現在是無敵的。”

林丹汗氣得要吐血,卻也知道熊廷弼說的是實話,大明短短的幾年間,便和後金,倭國,西班牙等國進行了多次戰爭,都是壓倒性的勝利,更不用說大明打得自己要投降。熊廷弼這種人,得志便猖狂,自己這是自取其辱了。

林丹汗不想與他計較,對盧象升說道:“盧學士,蒙古有些部落已經被大明佔領,還有些部落不大聽從本汗命令。本汗想請大明將佔領的地方交由本汗管理,並借給本汗精兵五千,鎮壓不聽話的部落,使得漢蒙親善落到實處。”

盧象升沉吟道:“河套之地,是不可能交給大汗的,這個大汗應該明白。至於其它的地方嗎,這個倒是可以商量的。”

熊廷弼冷笑道:“我們打下的地方,無償地交還給你,大汗你想得倒是真的好。要地方是吧,行呀,拿錢來贖。一里地一百兩銀子,這個價格便宜吧。”

林丹汗苦笑不已,蒙古人與大明互市,用牛羊馬來換取明人的鐵製品,棉布,茶葉,鏡子,蠟燭等物,如何可能會有餘錢?他試着道:“這個價格太過離譜,一匹馬一里地如何?”

熊廷弼道:“要不要一頭羊十里地?大汗想得太簡單了吧。不二價,想買就買,不想買拉倒。”

林丹汗看向盧象升,盧象升無奈地說道:“我大明將士用熱血打下的土地,如果無償地交給大汗,只怕將士們不會服。要不這樣吧,一里地五十兩銀,也就是一百元,大汗覺得如何。”

這個價格林丹汗同樣出不起,他靈機一動道:“我們察哈爾的地方,倒是有許多是適合農耕的,不如本汗拿出來和你們交換草地如何?”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兩百八十章 金字紅牌第四十三章 戰成 都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八十五章誰是鄭成功第十一章 火柴第兩百九十七章 與權閹的對話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爭第三百三十七章 錘子和釘子第一百二十章 覺華島之戰(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兩百八十三章 東枝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九十六章海灣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準備戰鬥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一百五十七章 蝦夷和苦夷第三百零二章 溫泉城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兩百五十七章 修鐵路的鋼也有了第四十七章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七十六章 袁崇煥出場第七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三十九章遼東開發公司第八十五章 孫得功之死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三百六十四章 歐洲亂象第五十三章 東林分裂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訪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兩百五十五章 羅剎並不可怕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九章佈局海上第十二章 攻山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銀行(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錘子和釘子第三百零五章 對宗教的管理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一)第十四章 傳教士(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裡津和喀山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七十七章 捕鯨第八十五章誰是鄭成功第一百六十八章 溝通鬆遼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第二十三章 開花彈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鍋端第四十章遼南有變第兩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學(四)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第十七章 大婚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決定第三十四章 收稅準備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稅(九)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十八章 再驅東林第三百六十四章 歐洲亂象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裡津和喀山第一百六十六章 軍區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一百二十二章 《婦女兒童保護法》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二十三章遷安新村第三十五 戶部尚書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十四章 丁憂與奪情第九十五章 多說無益第三十章 初戰(二)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戰第二十二章 大明週報第三百零二章 溫泉城第兩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島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四十三章怕痛不怕死的金應魁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鍋端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決定第六十六章開學演講第五十九章 蒸汽輪船第兩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學(七)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八十三章初戰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