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讓

朱延禧道:“這等粗詞俚語,出自閣部之口,端的是有辱斯文呀。”

朱由校臉色變得很不好看,孫傳庭低着頭,這句話是他聽皇帝罵人時說的,所以現在朱延禧其實說的就是皇帝,孫傳庭不敢笑,只能低頭忍着。

徐光啓說道:“我們現在是討論把歐洲諸國當成平等關係還是藩屬國的問題,雖然孫閣部說的是俚語,但臣覺得這話糙理不糙,有些事看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就會比較難。在老臣想來,如果要歐洲諸國成爲大明藩屬國,應該不可能。”

朱延禧道:“沒有試過,爲什麼說不可能?”

這話就有些強詞奪理了,孫傳庭連忙道:“此事其實與禮部也有關係,既然朱尚書如此說,不如就讓禮部派人去宣他們來朝貢,讓他們成爲大明的藩屬國。”

朱延禧臉色一變,如果強辯說此事與禮部無關,其實也勉強說得過。但他終究是以君子自詡的,還是說不出把鍋甩給鴻臚寺這樣的話來,只能沉默不語。

徐光啓道:“我們在考慮問題時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看問題。歐洲諸國與我們遠隔何止萬里,憑什麼要屈服於大明之下。如若有一天他們願意來進貢,也應該是看到了進貢的好處,並不是真正想成爲大明藩屬。”

“當同僚做一件事時,也要考慮到這件事的複雜程度,而不是首先就想到指責,要想一想,如果這件事換成自己來做,是不是也會感覺很棘手,很麻煩?如果沒有仔細考慮,便一味指責,這樣就失了讓大家提建議的初衷。”

朱延禧面色微紅,拱了拱手也不說話。既然他都讓徐光啓和孫傳庭兩人懟了下來,其他大臣倒是不敢再多說話。

朱由校道:“讓歐洲諸國臣服大明,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我們根本就不瞭解歐洲的各個方面,真的與歐洲各國開戰,勝負不問可知。所以朕想要派人去看看,瞭解歐洲的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如果不把他們視爲平等的夥伴,就連這一點都不可能做到。”

羣臣沒有辦法,便只好同意與歐洲諸國暫時按平等國家視之。這個暫時的意思是指如果有機會,還是要把歐洲諸國納入藩貢體系。朱由校沒有在這方面與羣臣作對,因爲即使要佔領歐洲,那也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了,反正他可沒有興趣佔領歐洲,大明有亞洲就行了。

此事底定後,便是要商量出使的人選,鴻臚寺根本沒有懂歐洲語言的人,所以在徐光啓的推薦下,王徵便成爲了鴻臚寺左少卿,帶領翻譯學校的一批學生去了歐洲,當然,在此之前,錦衣衛已經將所有去歐洲的學生徵召成了錦衣衛小旗了。

大明使團在葡萄牙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在亞洲葡萄牙人是與大明關係最好的國家,現在澳門大多都是葡萄牙商人,而葡萄牙人更是將在印度的果阿等地交給了大明,雙方現在的關係可以說是正處於蜜月期。

歷史在這裡稍微發生了一些變化,大明在亞洲與西班牙人的戰爭,使得西班牙的勢力受到了一定的損失,而葡萄牙人則藉此機會開展了復國運動,於天啓十五年時終於獲得了獨立,和原來的歷史相比,提前了幾年時間。

大明使團受到了葡萄牙國王的接見,王徵請求葡萄牙國王允許大明學生在這裡求學,國王慷慨地答應了王徵的要求,願意負擔留在葡萄牙的五名學生的一切費用,並且賜給他們葡萄牙人身份,進入里斯本的學校進行學習。

短暫的停留後,大明使團進入地中海,來到了羅馬教廷。在隨行的傳教士的幫助下,王徵以信徒的身份得到了教皇的接見,他把朱由校所寫的一封信交給了教皇。

朱由校在信中以謙卑的態度表示了對教皇的尊敬,並且要求教廷派出更多的傳教士前往大明進行傳教工作,這都讓教皇非常高興。但是朱由校又提出,因爲大明的情況不同,所以天主教裡的某些教義要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比如祭祖祭孔的必要性,應該全面允許,並且要用文字固定下來。他還要求允許大明的教職人員自行任命各級教士,當然,紅衣主教的任命權還是在教皇手上。朱由校要求將王徵封爲紅衣主教,成爲大明教區的最高級教士。

教皇用最大的毅力剋制自己,纔沒有把這封用漢語和拉丁文寫成的信當場撕掉。祭祖祭孔的事已經爭論了很長時間,最後教廷等於是默許了,所以這個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朱由校說紅衣主教的任命權在教皇手中,卻直接要求封王徵爲紅衣主教,其意思很明顯,教皇只是相當於一個圖章,而且是大明說蓋你就要蓋的圖章。

什麼時候一個國家的皇帝竟然可以對教廷的事指手劃腳了,而且這個皇帝還不是信徒。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最後大明的天主教只怕就不會再受教廷的控制了,這是不能允許的。但是這個國家可是有一萬萬人口,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沒有一個堅定的宗教,這對於推廣天主教是一個多麼大的誘惑呀。

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的皇帝權力太大,可以說完全沒有人可以制約他,如果自己真的撕掉這封信,可以預見,天主教在這個東方大國的傳播一定會被強行喝止,這絕對不是教皇願意看到的情形,一定要慎重,不要太情緒化。

於是教皇溫言地和王徵談論了很長時間,然後召集了教廷的上層開會,討論大明皇帝的來信。果不其然,祭祖祭孔的事倒是沒有激怒主教們,但可以自行任命教職人員,強迫要求封王徵爲紅衣主教的要求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基督教經過了多次分裂,主教們可不想再一次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但是教皇提出的一萬萬潛在教徒確實吸引了主教們,以前的傳教士的報告寫得很清楚,大明的皇帝對於傳教並沒有明顯的歡迎或者牴觸,反而是官員們多有反對,南京教案便是一個例子。大明皇帝對於國內具有完全的控制力,這是歐洲各國的君主不能比擬的。如果交惡了大明皇帝,基督教根本沒有辦法在大明進行傳播。

經過兩天的討論,最後教廷終於屈服了。同意大明可以任命教職人員,但紅衣主教的任命權只能在教皇手中。至於王徵,因爲他本身便是大明的虔誠教徒,而且身份是大明的五品官員,所以教皇捏着鼻子任命他爲大明區的紅衣主教。

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頭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三百五十三章 從歐洲到美洲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一百四十一章 議院(上)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四十四章 一個國家,一個領袖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兩百四十八章 對蒙古策略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二十七章京師大學堂第六十章 減租遇到了新問題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練第兩百七十一章 軍事安排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託木斯克第七十一章再見故人(爲第一堂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八章火器改革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三十章 初戰(二)第兩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十章袁崇煥的旅程(爲感謝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一併謝謝各位親的支持!)第一百零七章 身體髮膚論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六十二章兵器的進化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十四章 丁憂與奪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婦女兒童保護法》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兩百八十七章 緬甸歸順第五十九章 蒸汽輪船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十七章 大婚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兩百九十六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十五章貪生怕死第三百五十三章 從歐洲到美洲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會議第一百零二章 避諱之爭第一百零一章 畢業典禮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兩百八十七章 緬甸歸順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復河套(三)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八十八修鐵路和製造流民第十四章 傳教士(二)第三章 噦鸞宮失火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第五十章 專利法頒佈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三百五十二章 遠交第九十一章講道理的白健森第七十四章 查抄餘波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將軍曹文詔第一百一十四章揚州地震第六十四章大考試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兩百二十六章 《兒童保護法》(下)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兩百零二章 收復河套(七)第三章 噦鸞宮失火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的決定第六十四章大考試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兩百七十九章 雲南備戰一百零二章養廉銀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林人不得報考大學堂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轉變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兩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十章袁崇煥的旅程(爲感謝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一併謝謝各位親的支持!)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駕法律之上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二十一章 籌備報紙第三十二章 經撫之爭第六十七章 張家口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漿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兩百七十章 嚴峻刑法第二十四 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