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蘇州抗稅(二)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要直接抗稅的,這是膽子大的,有的說要向上告說稅務局亂收稅的,這是曾經對付過稅監使的,有的說只要收稅就不作生意了的,這是有後臺不怕把事鬧大的。

當然也有一半左右默然不語的,這基本上是被沈三爺下了帖子,不敢不來的。沈萃禮斜眼看着這些沉默者,陰陰一笑道:”王立民,你怎麼說呀?“

王立民是個身材魁梧的紅臉大漢,他不陰不陽地接口道:“沈三爺說怎麼辦,難道我王家還敢不照辦嗎?”

沈萃禮沉下臉來道:“平日裡紛爭是我們內裡的問題,現而今可是大家都會吃虧的事,我想王兄也不會想多交一筆錢吧。”

王立民道:“半成的稅,王家倒還是交得起的。沈三爺當然聽說過蝨子多了不癢這句話。不過王家當然知道蘇州不是王家的蘇州,所以沈三爺你想要我們怎麼做就直接說吧。”

沈萃禮仔細看了看王立民,確信他不敢在這時候出什麼厶蛾子,這才放心地轉頭說道:“諸位鄉親,沈三不才,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明天大家一起到衙門裡去請願,要求停止收商業稅,如果官府不答應,那我們就一起停業,大家都知道,法不責衆,我就不信官府敢把咱們怎麼樣。”

王立民小聲地嘟囔:“我也不信官府敢把你怎麼樣。”

衆人都道:“就如三爺所言,明日一起去衙門。”然後一起笑了起來。

沈萃禮也笑了起來,然後說:“明天都要去,不去的以後可別怪我沈某人心狠手辣。”

衆人都答應明天一定會去,然後一個個和沈萃禮行禮告別而去。王立民經過時,沈萃禮緊盯着他說道:“明日我要在衙門前恭候王兄。”

王立民拱拱手道:“明天見吧!”

等人都走完以後,沈萃禮出樓上了轎子,一直來到蘇州府衙門前,側門打開,一個家丁出來說道:“老爺等三爺好一會了,叫小的一直在這等呢,三爺來了就直接去書房。”

沈萃禮進了知府書房,行禮道:“大哥,都安排妥當了,大的商家除了和我們一直不對付的王家,其它五家都已經私下說好了,王家的王立民今天倒是答應明天會來。”

知府沈萃禎笑道:“我就知道三弟出馬一定會成功,明天請願之後,我會提出一天後給答覆,然後我會去找稅務局,告之你們的訴求,他們當然沒有權力決定是否收稅,那麼後天我會責打你們一頓,然後你們就可以罷市了,打行的人已經說好了嗎?”

沈萃禮道:“已經說好了,一條命一千兩銀子,這個價,也只有我們纔出得起。”

“荒唐!”沈萃禎厲聲斥道:“一千兩銀子濟得什麼事,這可不是取一條泥腿子的命,是稅務局裡的小吏的命,加到五千兩,然後事後抵命的一個兩千兩,三弟,你經商太久,格局還是太小,這個時候,可不是憐惜錢的時候。”

沈萃禮低頭道:“大哥教訓的是。小弟今晚就去和他們重新訂好價格。對了大哥,鬧出這麼大的事,上面真的就會不再收這個什麼商業稅了嗎?”

“這次之所以朝廷能收商業稅,是因爲我東林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如果下面鬧出事來,上面的人才好出頭說話,明白了嗎?不要怕事大,事越大越好。”

沈萃禮出了衙門,坐在轎子上想起了大哥說的事越大越好,心裡蹦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仔細琢磨,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好,於是興沖沖地去了禮義堂。

轎子一直進到禮義堂的隱壁前才停下,主人李有義躬身在轎旁邊迎接,將沈萃禮迎入客廳內坐下。然後屏退了左右。

沈萃禮直接說道:“昨日說好的價格我再加兩倍,三千兩銀子一條稅務局的命,事後抵命的是兩千兩,這很夠意思了吧。”

李有義連連拱手道:“也是沈三爺纔會憐惜我們這些苦命人,在下代下面的人謝謝三爺的大恩了。”

沈萃禮擺手道:“錢加了,有個事你也順便幫我辦了,你知道王家的王立民一直和我不對付,這次乘機給我做了他,我出四千兩買他一條命,如何?”

見李有義猶豫的樣子,沈萃禮不耐煩地說道:“五千兩,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了,你可想好呀。”

李有義一咬牙,說道:“小的謝謝三爺的賞。”

第二天,一百多名商人一起前往蘇州府衙門前,下跪痛陳商人之不易,向知府老爺請求免收商業稅。沈知府接見了各位商家,然後說要向上面請示,請各位明天來等答覆。

然後沈知府將此事向上稟報,並來到蘇州稅務局,找到稅務局長劉立功。

劉立功將知府迎接進來,分賓主坐下請茶後,沈知府將商家請願之事講述了一遍,然後恨恨地說道:“都是皮子癢了,打一頓就好了。”

劉立功深思半晌說道:“我等奉稅務署之命前來收取商業稅,而稅務署又是奉的皇命,這事我等官小,只怕做不來主,還需上峰的命令,沈知府請用茶。”

沈萃禎恨恨地出了稅務局,吐了一口痰罵道:“神氣什麼,老子管不了你,就給老子拿腔作調。有你求老子的時候。”上轎回了府衙。

曹化淳在上午就已經收到了府衙前的詳細報告,他覺得有些問題,立即命人去其他地方調東廠番子來蘇州,然後和方正化去找劉立功。

正好在稅務局門前看到沈萃禎出門的樣子,只是聽不清他說些什麼,他看向方正化,方正化道:“神氣什麼,老子管不了你,就給老子拿腔作調。有你求老子的時候。師兄,沈知府只怕也有些問題。”

曹化淳沒有理他,兩人亮了牌子進了稅務局,與劉立功見禮後道:“我知道劉局長也不喜歡我們,不過蘇州的事只怕沒那麼簡單,這時候還是精誠協作的好。”

劉立功冷着臉道:“我們奉旨收稅,難道他們想造反不成。”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結局(中)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議院(上)第三百四十五 強制移民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兩百零六章 收復河套(十一)第八十五章 孫得功之死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兩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稱臣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第四章又遇見你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二十章 遼事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臺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體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薩克汗國屈服第兩百四十四章 開始談判第六十二章兵器的進化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十七章 游擊戰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將軍曹文詔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一百六十八章 溝通鬆遼第兩百五十三章 鎮北城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兩百九十二章 金礦拍賣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八十四章 大戰之前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稅(十)第二章 減租第一百二十二章 覺華島之戰(下)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勝第兩百四十一章 漢蒙聯手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穩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橋與水運第十四章第一個新年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二十七章 講武堂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軍學校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細則》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一百零八章 論孝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與分家第兩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決定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三百一十七章 招兵事定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學基金會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四章又遇見你一百零二章養廉銀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搶佔雲陽堡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三十五章 講武堂第兩百八十五章 血戰東枝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敗西班牙人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兩百四十八章 對蒙古策略第一百六十章 東方領土問題第兩百五十八章 拍賣開採權第九十章初戰薩摩藩第三十六章 野豬皮要發瘋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二十六章 搞定東江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兩百三十六章 《忠貞大將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戰第二章 初見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八十三章 兵圍遼陽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兩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稱臣第兩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學(一)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