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誘之以名(求支持,求月票)

在中都的皇宮之中,方以智、張煌言、朱大咸、錢磊、周培公以及李因篤六名閣臣都站在御書房,等待着陛下的御批。

“臣以爲,給予熱心公善之事的士民以名譽上的賞賜是必須的,如此可以鼓勵他們熱衷慈善。”

作爲首輔的方以智話聲不大,但語氣卻很堅定,完全沒有因爲之前在內閣的爭吵,而有絲毫的顧忌。

“臣以爲,若是如此,勢必開朝廷濫賞之先河,一但爵位濫賞,勢必會讓天下勳臣寒心,況且,臣以爲如果捐銀萬兩或者米萬石,就可以得賞賜爵位,如此一來,與買官鬻爵又有什麼分別?”

張煌言的立場同樣極爲堅定,作爲內閣中唯一的勳貴,他的根本立場就是必須維持爵位的體面,一但爵位氾濫,那怕是低等爵位的泛濫,也會導致整個勳臣體系的地下下降,這是他絕不願意看到的。他是文官不假,但他同樣是大明的忠義公。隨後他又強調道。

“況且,我大明爵位自有封賞定製,非軍功不得封,單憑此議,臣就可請旨誅賊!”

非軍功不封爵!

這是當年朱明忠爲了避免爵位濫封制定的規則,而爲了維持這一規則,違背這一制度的皇帝可廢,進言的大臣可誅。所以張煌言的話絕不僅僅只是威脅。

“張閣輔說笑了,禮部尚書屈大鈞所言的賞給士爵,指的當然不是大明的公伯候男子這樣的爵位,而是類似的公士的封號。”

李因篤的話音剛落,那邊的朱大咸就不緊不慢的說道。

“那就直接賞賜公士吧,反正無外就是名譽嘛。”

“公士是爲表彰有卓越貢獻的社會賢達之人,焉能輕易許之?”

周培公這邊剛說完,那邊錢磊則笑道。

“熱心慈善事業的士民,難道不是社會賢達?”

看着他們六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作爲皇帝的朱明忠仍然保持着沉默,今天的這一幕,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這也是他重設內閣時刻意安置的。

內閣制是大明權力機構最大的特點。宣宗即位後,給予了內閣票擬權,給予了司禮監批紅權,從而確保內閣與司禮監雙軌輔政,使其互相制約。票擬權是指對各部及地方奏疏進行草擬批覆,由內閣大學士將處理意見寫在紙上,貼在奏摺上交給皇上決策。批紅就是對內閣的草擬意見進行同意或反對。當然最終決策權依舊掌握在皇帝手中。這麼做僅僅是爲了減輕皇帝的負擔,保持朝政高效率的運行。

皇帝除了上朝很少再與其他大臣商議國事,往往內閣大學士提出了票擬意見,皇上同意就是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各部和地方都應當遵從執行。在隨後的一百多年間,內閣在武宗、世宗、神宗等時期,早就證明其可以獨立承擔國家一切事務,內閣大學士管理國家,皇帝控制內閣大學士,這就等於皇帝間接地控制了國家。

如果說儒家的“君逸臣勞”要找一種理想模式的話,那麼內閣票擬便是這種模式。興乾朝廢除了太監,自然也就沒有了司禮監。不過只是將批紅大權改由皇帝本人罷了。

不過鑑於從神宗時黨爭的激烈,甚至到了弘光、永曆時仍有黨爭,最終導致朝政崩潰的舊事。在將閣臣的任命,朱明忠恢復了永樂時的皇帝特旨,而不是廷推,更不是因爲黨爭激烈導致廷推不成,只通過通過吏部推薦候選名單,然後由皇帝抓鬮決定的枚卜。

不過,即便是特旨,往往也是由內閣推薦候選名單,再則朱明忠下特旨,而這就需要內閣先投票決定推薦候選人,這也是興乾時內閣運行的原則——投票,少數服從多數。因爲只有六名閣臣,所以有時候,內閣的票擬會因爲三比三而無法通過,這時就需要內皇帝的御批,換句話來說,皇帝就是第七票。

這種集體領導制,即是明朝內閣制的沿襲,同樣也是朱明忠借鑑後世的集體領導制。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儘管內閣中時有爭執,但少數服從多數一直被很好的運行着。

在朱明忠看來,只要選擇好閣臣,在這種機制下就絕不會再出現黨爭導致朝政崩亂的局面。關鍵就是在選擇閣臣,他們六人中,方以智、周培公和李因篤,他們三個人是真正的文官,而張煌言、朱大咸以及錢磊三人,前者是忠義公,至於後兩人他們早已經與勳貴結親,也算是半個體系內的人。

無論是閣臣的投票,亦或是選擇,經過經心的設置之後,內閣就一直按朱明忠意料的那樣運行着,在大多數時候,它的運行都是順利的,只有極少數的時候,會需要他的這張“票”。比如現在。

而導致分歧的原因,正是因爲涉及到文官、勳臣兩個體系的利益衝突。

“陛下,現在民風趨奢,但百姓只逐私利,全無公利之心,長久以往,勢必會重現舊時的人心冷漠,所以臣以爲只有通過對熱心慈善事業的士民加以榮譽上的表彰,才能讓世人形成“達者必須濟天下,窮亦不能獨善其身”的想法,進而防止民風趨奢下的逐利之心,令其逐公利,而非單純私利……”

聽着周培公在那裡說了一大堆理由之後,身爲皇帝的朱明忠又怎麼可能不明白,他們雙方的觀點,一句話——他們都在互相推,都試圖把“買官鬻爵”的那羣人往對方陣營中推。

儘管那些人是通過慈善捐款獲得榮譽稱號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等同的“買官鬻爵”,如此一來,無論是勳臣,亦或是文官,都不希望對方進入自己的序列,尤其是後者,後者之所以在“公士”的推選上極爲苛刻,其實就是爲了弄出“文貴”,就是爲了通過那種苛刻讓儘可能少的人獲得那一封號,從而確保“公士”的含金量,畢竟,這是絕大多數文官唯一成爲“國士”的機會——晉升爲從一品官員由皇帝賞賜獲得“公士”封號,四品以上或者入朝爲官三十年的官員致仕時也可恩賜“公士”。

“封侯非我願……”

心裡念着這句話,看着六名寸步不讓,堅決捍衛身自己或者羣體利益的閣臣,朱明忠突然發現,這句話不過就是扯淡,所謂的高風亮節,恐怕更多還是對爵位的渴望吧。

不過只是借高風亮節告訴世人……我本應封侯!

如此而已!

“覓得萬戶侯恐怕纔是你們心中所願吧!”

心裡這麼暗自尋思着,心知雙方利益無法調和朱明忠已經打定主意和稀泥了,有時候,即便是身爲皇帝,也只能如此。

“既然如此,那賜於熱心公益者旌表牌坊吧。”

決定和起稀泥的朱明忠笑着說道。

“前些年朝廷賜了不少忠義牌坊,也賜過好義牌坊,我看可以用旌表牌坊,御賜、或恩榮、或聖旨,因事而宜嘛!”

在朱明忠看來,這樣應該滿意了吧,畢竟旌表牌坊與爵位、與公士沒有任何聯繫,如此一來,你們應該滿意了。可那曾想他的話聲一落,方以智便大聲說道。

“陛下,臣不敢奉旨!”

手持笏板,方以智行揖道。

“估且不說其它,這旌表牌坊即便是廉價者,亦需銀不下二三百兩,高者甚至不下數千兩,如此糜費雖爲表彰,卻難免浪費之嫌!況且,牌坊不過只死物,遠不及稱號,如爵位,可稱於名貼上某公、某伯、某侯。如勳士、公士,亦可稱爲“士”,何曾有人於名帖上上書“急公好義”?”

“臣附議!”

即便是作爲反對者,朱大咸仍於一旁贊同道。

“稱號之所以爲仕民所樂道,正在於其是“稱”,只有拿得出去的“稱”,才能被人“呼”,如此方纔有榮譽感,至於牌坊,雖然看似尊貴,可不過就是無用之死物……”

瞧見先前勢成水火,這會又立場一致的他們,朱明忠一陣氣結。

好吧!

算你們會找理由。

雖然心裡這麼嘀咕,可朱明忠也知道,他們說的是實話,牌坊那東西,沒有誰會在名片上印上一個“**牌坊”,要是到了外地,沒有人在一旁捧着,恐怕誰也不知道。

可相比之下,歐洲的那個什麼爵士,不過就是一個名聲,但是卻能印在名片後面,被視爲身份象徵。即便是在香港,那樣的殖民地中,也有太平紳士……

想到香港的太平紳士,朱明忠的眼睛一亮,在香港獲委任爲太平紳士的人可在其名字後加上“JP”字樣,作爲個人正式銜頭之一部份。香港一般人視成爲太平紳士爲一種身份象徵,因此有不少社區人士皆踊躍捐款或擔任公職,以期獲委任爲太平紳士。

他們爭論半天,爭得不就是這個名嗎?

牌坊不稀罕,那就直接再造一個稱號就是了!

想到這,朱明忠脣角一揚,看着衆人說道。

“諸卿操心國事,朕豈能不知,這熱心公益人士必須加以表彰,非如此不能彰顯其付出,不能激勵百姓效仿,即便是牌坊不合適,這爵位是非軍功不授,這一點,亦是原則,至於公士……嗯,亦不宜擴大授予範圍,這熱衷地方公益者,往往是地方士紳,那就授予他們“太平紳士”的頭銜吧!”

“太平紳士?”

他們六人一聽,無不是微微詫異。

懶得在這件事上再費什麼腦子,也不想這件事影響了內閣“安定團結”的朱明忠說道。

“對,就是“太平紳士”,就是我大明這個太平盛世裡的熱心士紳,這個太平紳士呢不僅是個體面的榮譽稱號。也可以用以維持社區安寧、防止非法刑罰、巡視指定機構。嗯,關於太平紳士應該有什麼權責,可以再協調,可以借鑑一年勳貴、公士的權責……”

和稀泥的朱明忠直接了當的拍了板,作出了最後的決定。

原本還爭執不下的雙方,在思索片刻後,發現對自己這邊沒有任何損害,方以智最先恭維道。

“陛下聖明!”

“陛下英明!”

一時間,馬屁聲響成一片,可朱明忠卻知道,這所謂的“英明”也好“聖明也罷”,不過都是利益得到了調和,若不然的話……

“陛下,這太平紳士一出,天下士紳必定變得熱衷於公益,以求獲得朝宮廷賞封的稱號。”

在內閣諸臣離開之後,李玉蕊於一旁輕聲恭維道。

“不過就是一個稱號,和公士沒有太多的區別。”

“陛下,區別大了。”

“哦?”

擡眼看着李玉蕊,朱明忠示意她說下去。

“陛下,可知道,古往今來爲官者往往都不願意致辭仕,可今天官員卻不排斥致仕,年到六十,往往就會請求致仕?”

李玉蕊的問題,讓朱明忠思索片刻。

“退休金?”

其實古往今來朝廷一般是不給發退休金的,像有功勞的人才會有的或者如果家裡特別困難的時候,你也可以申請每個月提供一定的糧食一直到終身。這也是官員貪污的原因之一。

而現在大明的官員是有退休金的,而且非常豐厚——儘管薪水微薄,但養廉銀卻按在職時的50%發放。除此之外,還有在任時扣除的30%的養廉銀,也是致仕後一次性發放,當然,如果貪腐事發,這筆銀子就會被沒收。

“陛下,官員所在意者,非是退休金,而是返鄉後,地方官員如何待他。儘管朝廷往往會晉升名銜,以免其爲地方所輕,可即便是如此,仍難免有人致仕後爲地方所輕,甚至不乏因任時得罪舊人出任地方,而遭其欺凌的事情,可是有“公士”頭銜,卻讓致仕官員可以行使“提察地方”,如此地方官廳自然對其所有顧忌,其回鄉後地位超然,自然樂意回鄉。”

勳貴、公士提察地方,不過就是爲朝廷監督地方官員施政,爲地方官的權力裝上一個籠子而已。

“玉蕊,這都是你入宮前見到的?”

朱明忠看着李玉蕊問道,她是六年前入宮的,自然見過那些地方上的“公士”。

“陛下,臣是武昌人,武昌亦有不少公士,其身份超然,是臣妾幼時親眼所見。過去常人慾求公士而不得,今日陛下特意賜“太平紳士”,士紳豈能不趨之若鶩?”

“嗯……”

點點頭,朱明忠說道。

“有得就有失,他們想要成爲太平紳士,就不能吝惜銀子,即便他們熱心公益,那麼朕也不會吝惜一張紙的!”

或許,對於普通人來說“太平紳士”象徵着榮譽,身份以及地位,他們願意通過各種活動換取這一稱號,但是對於朱明忠來說,這不過就是一張紙。

而且這張紙,對於朝廷而言,百利而無一害,因爲這張紙的背後是對官員的監督,是對權力的一種約束。

“陛下不吝惜一張紙,可卻必須要讓他們知道,這張紙是金貴的,若無論什麼人,隨便拿出個幾萬兩銀子做個善事,就能成爲太平紳士,到時候,非但朝廷的紙不值錢了,就連陛下的旨意,恐怕也爲人所輕了!”

李玉蕊於一旁輕聲提醒道,她的提醒,讓朱明忠先是一愣,他或許可以不吝惜於一張紙,但絕不能因爲這種不吝惜,把皇家的身價降低。對於李玉蕊的這個提醒,朱明忠倒覺得的提醒的很及時,要不然,這“太平紳士”沒準會成爲官員結交地方士紳的籌碼,然後任意上書請求朝廷封賜。

要讓它變得金貴!

想通這一點後,朱明忠隨後才點頭應道。

“確實如此,這太平紳士也不能氾濫,無論是什麼東西,一氾濫,就成災,成了災,自然也就不金貴,玉蕊,一會批紅時,告訴內閣讓他們控制名額,嗯,可以按每十萬……”

原本想說十萬人一名的朱明忠,想到現在的交通條件和各府縣的人口,還是臨時改了主意。儘管朱明忠廢除了司禮監,但女官卻一直協助他處置各種事務,在某種程序上,現在他身邊的秉筆女官,等同於舊時的秉筆太監。

“每萬人一名太平紳士,先確定總額,然後每年封賜的名額,以總額除十五或二十年期限,這樣每年也就兩三百人,待到總額名滿後,再統計新增加人口,再定總額,總休原則就是額滿後,非特旨不賜……”

東西越少才越值錢,萬人一個太平紳士,全縣頂多也就幾十位,突然,朱明忠就像想通什麼似的,他想到了廢除科舉後,地方士紳與皇家的脫離,將士紳從傳統官僚隊伍中剝離出來,舊時科舉制是聯繫地方士紳與皇家的一道紐帶,而這個紐帶現在卻早被斬斷了。

“也許,可以通過賞賜地方士紳爲“太平紳士”重新建立起這根紐帶。”

心裡這麼尋思着,朱明忠默默的點着頭,確實,應該通過某種形式去建立地方士紳與皇家的聯繫,重新建立兩者的聯繫,重建建立士紳管理體系。對於統治者而言,無疑是有利的。

“看來,確實需要彌補一下裂痕啊……”

第516章 文豪與導演(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8章 訪客(第一更,求支持)第16章 禁討(第一更,求支持)第20章 跋扈(第二更,求支持)第79章 民生(第二更,求支持)第407章 憤怒(求支持,求月票)第530章 晶體管(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96章 城內外(求月票,求支持)第238章 擎柱(求月票,求支持)第467章不列顛的神仙水(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91章 奇襲(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6章 儒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5章 故友(第一更,求月票)第451章第2章 北方客(求支持,求月票)第128章 無路可退(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96章 使團憂心(第二更,求支持)第28章 共富貴(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第44章 淫威(今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34章 家人(第一更,求月票)第61章 自有肚量(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5章 竈丁(第二更,求月票)第131章 何人(第二更,求支持)第18章 各取所需(第一更,求支持)第102章 百姓(第二更,求支持)第385章 奉先殿 (求支持,求月票)第339章 船樣(補更)第239章 歸化民(求支持,求月票)第292章第238章 擎柱(求月票,求支持)第205章 離家(第一更,求支持)第405章 驚訝(求支持,求月票)第91章 奇襲(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2章 利國(第一更,求月票)第208章 文源(第二更,求月票)第117章 拋射(求推薦,求收藏)第589章 沙漠之夜(願大家平安健康)第158章 滅國(第一更,求支持)第538章 太空事業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95章 招賢(第一更,求支持)第236章 人才 (求支持,求月票)第124章 帥帳(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2章 故地(第二更,求支持)第53章 孤忠(第一更,求支持)第35章 三代之盛(第一更,求支持)第26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351章 今非往日(第二更,求支持)第217章 銃炮局(第一更,求支持)第351章 離家(第一更,求支持)第640章 新的市場第77章 本能(第二更,求支持)第70章 問策(第一更,求支持)第634章 總督的新條件第483章 送行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7章 世間人(第三更,求支持)第6章 如簧巧舌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40章 爆破(求支持,求月票)第398章第173章 變起(第一更,求月票)第298章第411章 固執(求支持,求月票)第255章 變革(求支持,求月票)第497章 羅馬皇帝的憂慮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02章 僧與道(第三更,求月票)第363章 成功(第二更,求月票)第412章 雪路行(求月票,求支持)第108章 偉大(第二更,求支持)第42章 故人相見(第二更,求支持)第6章 天下大變(求支持,求月票)第278章 無用(求支持,求月票)第302章 星星峽(第二更,求支持)第197章 踐行(第一更,求月票)第575章 雞蛋碰石頭第546章 破壞性的發明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80章 心亂(第二更,求月票)第189章 文士殺人(第一更,求月票)第21章 奴才(第二更,求支持)第10章 以頭相贈(第一更)第262章 爆炸(求支持,求月票)第162章 反應(第一更,求支持)第558章 目標,日本 (新書求支持)第371章 遺忘與記憶(求支持,求推薦)第559章 大明的飛機來襲第331章 心機(第一更,求月票)第236章 人才 (求支持,求月票)第391章 東南(第三更,求月票)第308章 獻策(第二更,求支持)第328章 當兵好(第二更,求支持)第169章 初戰(中秋快樂)第622章 利益至上第281章 緬人心思(第一更,求月票)第319章 建議(求支持,求月票)第147章 爭論(第二更,求月票)第411章 家人(求月票,求支持)第86章 儒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8章 海龍王(第二更,求支持)第38章 帥心難測(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92章 骨頭(求支持,求月票)第9章 遊必有方(第二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