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章 牛人

宴席擺好後,申時行與潘季馴二人相互推讓一番。

申時行坐了主位,潘季馴坐在左首第一張椅上,至於林延潮他們都是坐在下首相陪。

隨後申時行揮了揮手,服侍的丫鬟和下人盡數皆行禮之後退下,後堂上只餘下六人。

至於林延潮坐下,不敢坐實了,而是身子前傾,如此好隨時起身。然後林延潮看了一眼桌上的菜色,都是正宗的無錫菜。

菜色也不見得如何奢侈,多是家常菜,擺盤也不超過十樣,看起來倒是一頓便宴,但無錫菜擅制水鮮,其中好幾樣魚鮮都不是這個季節所產,申時行的後廚烹製這一桌菜定然是費了一番功夫。

至於菜品,林延潮知申時行府上無錫廚子手藝如何了得,只是林延潮每一次都沒吃出味道來。在這樣有大佬在場的場合,吃什麼喝什麼一般都吃不出味道來,宴席的重點也不是在吃喝上。

不止林延潮,自他以下其餘三名小輩也是如此,一般的謹言慎行的。

而申時行,潘季馴提起筷子夾菜後,幾人才動筷。申時行宰相氣度,平日吃食也是精細,故而慢條斯理,林延潮等人更是拘謹。

桌上唯一隻有潘季馴,不拘小節,真正放手吃喝。

潘季馴酒量甚豪,連飲三杯,林延潮坐他身旁,也是十分殷勤地給他添酒遞巾。

見林延潮做低伏小,潘季馴倒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反而言道:“近來有一篇漕弊論,可是狀元公所作?“

林延潮聽了心底一喜,這潘季馴兼理河漕,既治河道,又治漕運,治河與治漕兩者不分家的。整個朝廷裡論及對河漕政務的研究,他稱第一沒人敢稱第二啊!

林延潮此刻有些小學生給老師交作業的心情,畢恭畢敬地道:“正是拙作,不足之處還請制臺指正。“

潘季馴聽了沒有馬上答,而是夾了一筷子魚肉咀嚼後,言道:“狀元公文采了得,幾乎如蘇子瞻再世,不過嘛,文章寫了,給一些讀書人看無妨,若是拿來給方家看,恐怕會惹人笑話。“

林延潮聽了一蒙,你妹啊,虧我拿你當偶像,你這是打我的臉啊。潘季馴這話什麼意思,理科僧看不起我文科僧。說我文章寫得很好,文采斐然,很能感染鼓舞(忽悠)人,不過在他這樣內行人眼裡看來,就不值一提了。

林延潮聽了潘季馴的話,頓時臉黑。換了其他人,林延潮此刻當場就噴回去了,但對方是二品大員,何況申時行請他來陪客,自己不能拂了申時行的面子。

不過林延潮這口氣是咽不下,正要甩臉色拂袖離桌。申時行一拍潘季馴肩膀笑着道:“時良啊,時良,你還是這樣,說話不給人留情面,也不知你如何當到二品大員的。“

潘季馴聞言哈哈一笑。

申時行對林延潮道:“潘制臺就是治河的方家,說你的文章有不足之處,那就真是有的,你需虛心採納,彌補不足,將來好再向潘制臺請教。“

被申時行這一打岔,林延潮的怒氣也退去了,冷靜下來之後,想了一番。林延潮心道,也是,自己不過是坐了一趟漕船,就路上的所見所聞寫了一篇漕弊論,當初寫文章時難免有文人誇大其詞的毛病,除了七分寫實外,倒是有三分渲染。

何況七分寫實裡,論見識的深度和廣度,自然是比不過治河十幾年的河道總督潘季馴,人家纔是真正的專家。

再說對方與自己第一次見面,沒必要專門來噴自己,以他治河治漕的見識而言,他說自己文章有不足的地方,那確實就是真有不足的地方。

林延潮身在官場有段日子了,翰林出身,又在內閣行走,平日不少人奉承,在同僚間又聽慣了花花轎子擡人的話,就算自己哪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別人礙於情面也不會直言指出。

眼下被人指責一下,心態就崩了,這倒似有些玻璃心。申時行提醒的對,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纔是王道。

林延潮左思右想一番,頓時意識到自己不足,想到方纔竟差掉甩臉色離桌而去,不由感嘆自己還是太年輕。林延潮立即知錯就改當下道:“制臺說的是,下官改日改好文章,再上門請制臺請教。“

潘季馴見林延潮方纔還是滿臉烏雲,經申時行這一番話後,立即心平氣和起來,也是點點頭,心道此人能三元及第,真有過人之處。

潘季馴口中淡淡地道:“狀元郎言重了,以後有空再說吧!“

申時行在一旁見了,笑了笑,向林延潮點了點頭,示意他做得對。

下面席上,潘季馴繼續閒聊,說來說去還是說他本行治河之事。

從大禹治水起,河政一直都是華夏王朝的頭等要事。

自古有云,黃河寧,天下平。

元朝的河政就是一塌糊塗,常朝令夕改,官員腐敗,濫用民役,最後纔有了‘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紅巾軍起義。

然後借起義滅掉元朝的明朝,對黃河也是絲毫愛不起來。

河患自古以來三十年一次,但到了明朝則是變成了每年一至兩次,明兩百餘年,黃河竟決口達三百餘次。河患之所以頻繁,與漕運有關,元朝雖也定都北京,但元朝漕運主要是走海運。

但明朝呢?天子守國門,唯有依靠東南稅賦,以供養幽燕強兵。

於是黃河自西向東,漕運南北貫穿,黃河運河交織,好了,問題來了。

要知黃河決口改道是習以爲常之事,看明朝黃河下游河道改道的歷史記錄,就如同一把扇子張開的幾十條扇骨,如此每當黃河決口,漕運就截斷,。

因此朝廷得出結論,必須治黃保漕。

但見潘季馴與申時行開始‘吹噓’他的治黃政績:“隆慶五年黃河北決,運兵死亡千餘,漕船不知損毀多少,朝廷震動。後來張江陵說要開泇河,我說棄舊河,開新河不行,應當堵塞舊河缺口,恢復黃河故道,引淮入河這纔是正途。結果張江陵不但不聽,反而責我指漕船傾覆,以此爲由頭讓人彈劾我致我罷官,朝廷令我冠帶閒住。我想好你個張江陵,君子合而不同,你身爲首輔居然心胸如此狹隘。”

聽着潘季馴指責張居正,說他的壞話,林延潮心底覺得特別爽,差一點爲潘季馴拍手叫好起來。不過潘季馴牛,連張居正也敢頂撞,還被他勒令罷官。

“於是我在家住了幾年,萬曆五年的冬天,我回烏程老家,結果張江陵給我寫信,你猜他信裡怎麼與我說,哈哈,他說他張江陵知錯了,治河之事非我不可。他在信中說昔者河上之事,鄙心單知公枉,每與太宰公評海內佚遺之賢,未嘗不以公爲舉首也。張江陵在信裡以謙詞請我出山,我想哪能便宜他,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我索性不理他,在家稱病不出。張江陵一連寫了好幾封信,我看他其言甚誠,心想算了大家也都是爲了江山社稷,也就答允出山。不過要他答允我兼理河漕,我才挑擔子,張江陵也就答允了。”

林延潮聽了心想,張居正倒是知錯能改。不過潘季馴口中對張居正也是滿滿的嘲諷,依然是爲當初被張居正罷官之事而感到不快,藉機在別人面前黑他一把。

這時申時行發話道:“時良,以右都御史,工部侍郎兼理河漕時,我方任東閣大學士。當時我記得一清二楚,時朝堂之人對時良兄啓用爲河道總督仍頗有微辭。但時良仍堅持己見,條上六議,修高家堰大壩。若非你這番堅持,就不會有此治河之功。”

潘季馴一杯酒下肚,得意地道:“不錯,當年我只用一年,共築土堤,長一十萬兩千兩百六十八丈一尺一寸。砌過石堤,長三千三百七十四丈九尺。塞過大小決口,共一百三十九處。所用伕役不過八千人,耗銀五十六萬兩,戶部原給八十萬兩,我節餘工銀整整二十四萬。修河之後,沙刷河深,士民百官謂二十年所曠見。張江陵視察河工完怎麼說,他與我道,此百年大計皆仰賴公英斷也,公之功不在禹下矣。哈哈,他將我比做大禹,痛快,痛快!”

說起張居正向他低頭,潘季馴興致更高,連飲九盞,更是神采飛揚。

林延潮在宴席上,看這潘季馴雖是從頭到尾都是在那自吹自擂,但是這確實是他的政績,沒有一絲虛詞。也是因爲潘季馴立下這等大功,連張居正這樣人,爲了求潘季馴出山都要三請,讓他幹活還要向他拍馬屁,如何威風。

潘季馴將黃河河工修得鐵桶一般後,朝廷讓潘季馴入京敘修河經過。聽潘季馴彙報完後,無論是小皇帝還是張居正都是非常滿意,然後以潘季馴治河之功,將他從工部侍郎提爲工部尚書,位居二品大員。

此刻林延潮也不免佩服潘季馴。

申時行倒是在一旁道:“不過時良啊,元翁他畢竟對你是有知遇之恩的。”

潘季馴笑着道:“論河政,普天之下無人出我之右,他張江陵不請我治河,還能請誰?他要我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做夢!哈哈!”

桌上衆人都是大笑。

說完潘季馴接着喝酒,衆人都是輪流敬他,潘季馴一直喝得酩酊大醉。

見潘季馴醉得不行,申時行立即道:“延潮你們替我送送制臺。”

林延潮稱是一聲,與徐泰時,董嗣成,朱國祚一併將潘季馴送上官轎。

幾人送完,回到後堂與申時行復命。

但見申時行高坐榻上,腳放在腳踏上,見幾人入內邊喝茶邊問道:“潘制臺可是送走了?”

幾人一併稱是。

申時行忽對林延潮問道:“延潮,你覺得潘制臺如何?”

申時行這麼一問,董嗣成,徐泰時,朱國祚都是看了過來,方纔潘季馴掃了林延潮面子,他們倒要看看林延潮如何答?

林延潮想了下道:“狂士也。”

董嗣成,徐泰時,朱國祚都是微微一笑心道,林延潮也挺記仇的嘛,潘季馴說了他一句,一直記在心底。

申時行聽了微微一笑續問道:“延潮,何爲狂士?”

林延潮又道:“聖人有云,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朱子有云,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以學生觀來,故稱潘制臺爲狂士。”

聽了林延潮這一解釋,三人都是露出恍然的神色來。

徐泰時道:“宗海說的是啊,中行乃至德也,天下如我們恩師這等中行之人能有幾個?故而退而求之,潘制臺這等狂狷之士,也可爲君子了。”

徐泰時這話顯然是當衆拍申時行馬屁,不過拍得姿勢也是很好,幾人一併道:“徐兄所言極是。”

申時行則是微微一笑道:“潘制臺豈是狂士可論,潘制臺昔爲河道御史時經手那麼多錢糧,謝事閒居之日,還需借盤纏回家。這一番首輔請他出山,朝廷爲治河工支給他八十萬兩。潘制臺不取一文,還結餘二十四萬兩,論清廉哪位大臣及得上他。”

“今日我讓你們見潘制臺,不期望爾等將來就算不能如潘公那般立百世之功,也需從他身上學一二爲臣之道。”

幾人聽了都露出受教的神色:“恩師之言,謹記在心。”

申時行點點頭道:“好了,延潮你留下,你們幾人先退下。”

徐泰時三人稱是一聲,行禮告退。

堂上只留下林延潮與申時行。

申時行示意林延潮坐到圈椅上,而林延潮不坐只是一揖在那。

申時行笑着問道:“延潮爲何不坐?”

林延潮道:“恩師,弟子今日席上失態,差點令你難做,弟子心底愧疚不已。”

申時行聞言哈哈一笑道:“你初入官場,喜怒形色,也是自然。不要放在心上,爲官久了,就知自然而然老練了。坐下!”

林延潮聽了,這才放心:“多謝恩師。”

於是這才坐下。

申時行問道:“聽申五說,你今日有要事尋我?”

林延潮心道這纔是今天他來找申時行的正事。

一千零二章 朝堂就是名利場第七章 洪塘社學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五百九十三章 話題性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第三百六十九章 請教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五百零三章 鼎邊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七百二十三章 疑雲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一千三十三章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第四百零四章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九百六十章 官吏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二十四章 進省城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五百七十章 賞賜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