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

見林延潮要表‘淺見’,潘晟笑着與一旁張四維道:“那正好,林中允言不輕,既是深思熟慮過後,必有高人一等之見識。”

張四維微微笑着道:“水濂兄,這麼說不怕誇壞了後生麼?”

潘晟,張四維同時笑起。

林延潮見潘晟和顏悅色,心底一動。

這潘晟是什麼人?潘晟官聲一貫很好,官至禮部尚書仍貴而不驕,同時他還寫得一手好字,書法被徐渭推爲‘東南獨步’,這是史書上所載的。

但從史書不會記載的角度來看,潘晟不僅是張居正重要盟友,而且他在內書堂教習時,馮保還是他門生。在張居正和馮保間,潘晟可以說是二者聯絡的紐帶。

張居正爲輔時,潘晟平素也是尸位素餐的尚書,不持什麼政見,這一次突提出‘振興文教’,多半是出自張居正授意。

林延潮心知張居正已是執政末期了,清丈田畝,一條鞭法已是在全國貫徹,官員士紳罵聲一片,那麼現通過‘擴招生員’之策來收攏下人心,減少反對的壓力。若沒有意外,那麼擴招生員之議,多半會在這一次廷議中通過。

至於全國興辦義學,不過是障目爲之,廷議上若只拋一個‘擴招生員’的議題出來,那還叫什麼廷議?從禮部幾名官員議論間,林延潮已是將潘晟提出‘振興文教’廷議的目的弄清楚了。

林延潮連忙道:“稟閣老,宗伯,下官一會所言不妥之處,還請兩位指正纔是。”

潘晟呵呵地笑着道:“但說無妨,廷議上就是各抒己見,本部堂就洗耳恭聽了。”

潘晟,張四維這麼說,下面官員卻是另一等想法。

廷議上本就是外朝官的一畝三分地,林延潮身爲內朝官來此大闕詞,就是過界了。幾名官員在旁聽了,都動了林延潮若一言不合,就當場反駁讓他下不了臺階。

林延潮道:“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林延潮第一句話拋出孔子的觀點,四平八穩。場下急於反對之人,也無從反對起,否則就是反對至聖先師了。

孔子這句話是,先學習於禮樂後爲官的,是平民百姓,先當官後學習禮樂的,是官二代。如果我要用官員,則用先學習於禮樂後爲官的平民。此話說明孔子提倡平民學習禮樂,再入仕爲官。

林延潮頓了頓道:“至聖先師倡學優則登仕,然而學習禮樂,唯有求仕一途嗎?”

這句話還是沒毛病,幾名準備雞蛋挑骨頭的官員再行忍耐。

“興辦義學,人人誦之孔孟之言,乃爲學以仁德,開啓民智。”

下邊的官員聽了紛紛心道,原來林中允是支持‘興辦義學’,果真是書生之見,想當然爾。不過也有官員,爲‘學以仁德,開啓民智’八字仔細而思,學以仁德是不錯,但開啓民智卻是有毛病了。

韓非子稱言,禹利天下,子產存鄭,皆以受謗,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意思是禹,子產這兩位有大功於天下的人,在位時都受到民間議論的誹謗,可見所謂的民智就是一個笑話,聽不聽都是一樣的。

一抓到林延潮言語裡的漏洞。

一名禮部主事冷笑一聲,出班袖袍一抖道:“林中允,此言誅心!”

誅心二字打斷了林延潮的話。廷議上一般是讓人將話講完,再行辯駁的,對方乍然打斷林延潮的話,這不合規矩。

身爲廷議主持的潘晟眉頭挑了挑,沒有出聲制止。

場下禮部官員竊竊私語道:“林三元身爲內朝官,對我禮部之事指手畫腳。堂部大人有‘腹內行船’之量也就罷了,但我們這些部僚,卻不能忍,我等一人一句話,即是一記記巴掌,足可把林三元的臉打腫了。”

這名官員見潘晟沒有說話,得意地繼續道:“開啓民智,實誅心之言。道德經言,絕聖棄智,民利百倍。啓民之智,於義學教化何益?”

另一名官員道:“不錯,至聖先師曾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林中允難道不聞此語嗎,如此何談飽讀詩書呢?”

還有幾名禮部官員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起來,竟是上前羣起攻之。

潘晟,張四維閉口不言,繼續作壁上觀。

幾名禮部官員脣槍舌劍下,林延潮反而笑了笑,輕咳一聲:“諸位稍安勿躁,昨日在武英殿面聖之時,本官也曾與以此議上奏,陛下曾如此面諭……”

說到這裡,林延潮故意將話頭截下。

下面方纔指林延潮鼻子攻訐的官員,彷彿突然被人掐住喉嚨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潘晟,張四維對視了一眼,一攏朝袍從椅上起身,對林延潮一揖道:“臣恭聆聖訓!”

衆官員也是一併肅容,向好整以暇坐在太師椅上的林延潮躬身道:“臣等恭聆聖訓!”

衆官員齊躬身,林延潮靜靜地坐了片刻,這才笑了一聲道:“諸位大可不必如此,這裡又不是武英殿。宗伯,中堂請坐!”

儘管林延潮這麼說,衆官員聞言仍是不敢直起身子,說一句話。

潘晟也沒料到林延潮還有這一詔,但他身爲禮部尚書朝林延潮作揖,也不太好看。於是他笑着道:“林中允在武英殿有君前奏對之遇,那正好讓我與諸位大臣們一併同聆聖訓。”

說完潘晟借勢坐下,張四維次之,衆官員齊鬆了口氣,直起身子。

於是林延潮從椅上起身,從容來至階下,放眼四顧方纔幾名指着自己攻訐的禮部官員,此刻都是熄火。林延潮心道我就知爾等不服在此bb,但既這裡不是經筵,我也就懶得與你們再廢話了。

林延潮目光收回,沒有立即開口,反而是轉過身面北,朝着乾清宮所在的方向。

林延潮先鄭重其事地長長一揖,潘晟,張四維也不得不再度從椅上起身,同向乾清宮一揖。

在場官員見此,一併跟着朝乾清宮一揖。

行完禮後,林延潮這才轉過身來,對着在場衆官員朗聲道:“陛下聖諭……”

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第四百零四章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來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第十章 趕出社學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六百四十三章 創刊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大結局上篇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